糖尿病诊疗解析.ppt
《糖尿病诊疗解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诊疗解析.ppt(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糖尿病诊治解析,按IDF的估算,我国每年将有新发糖尿病患者101万,亦即每天有新发糖尿病患者2767人,或每小时有新发糖尿病患者115人。最近几年,流调发现在北京、上海两地,糖尿病社区人群的患病率已高达1215%;广州、武汉地区患病率为714%,增长速度迅猛,而且呈年轻化趋势。同时提示华人是糖尿病的易感人群。我国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糖尿病重灾区,占全球患者的1/6。经几次流调,我国糖尿病患者约95%为T2DM。,惊人的数字!,1.全国糖尿病研究协作组调查研究组.全国14省市30万人口中国糖尿病调查报告.中华内科杂志1981;20:678-83.2.Group NDPaCC.Prevalence
2、 of diabetes and its risk factors in China 1994.Diabetes Care 1997;20:1664-93.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478-84,我国几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2006年底,联合国通过决议,决定从2007年起将每年的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更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要求所有成员国共同行动,制定预防、治疗和护理的国家政策。,高度重视糖尿病,一、预测性 predictive关注糖尿病高危人群45岁以上,肥胖,超重,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吸烟妊娠糖尿病史
3、,分娩过巨大胎儿,糖尿病家族史二、预防性:preventive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健康生活方式为基础需要时辅以药物(二甲双胍、阿卡波糖)三、个体化 personalized 治疗针对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类型、病程阶段、多重危险因素、并发症状况、经济条件、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进行个体化处理四、参与性 participating患者及家属的积极参与,实施防治计划,为提高效果的关键,现代医学模式(4p)与糖尿病的防治,糖尿病(DM)是一组以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慢性长期高血糖,往往伴有高血脂、高血压、高凝状态,导致微血管病变(眼、肾、神经等)及大血管病变(心、脑、下肢),使糖尿病成为
4、人类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定 义,糖尿病(DM)是一组以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慢性长期高血糖,往往伴有高血脂、高血压、高凝状态,导致微血管病变(眼、肾、神经等)及大血管病变(心、脑、下肢),使糖尿病成为人类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定 义,糖尿病分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妊娠期糖尿病,初发 2 型糖尿病者胰岛素功能状态分布,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敏感(15.9%),两种均有(54%),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量正常(28.7%),两者均无(1.5%),Haffner et al.Circulation 2000;101:975-980.,N=195,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
5、,-细胞功能,T2DM初诊时细胞功能仅剩50%,IFG空腹血糖调节减损;IGT糖耐量减损;IPH单一负荷后高血糖,IFG,IGT,IPH,空腹血糖,负荷后血糖,6.1mmol/L,7.0mmol/L,7.8mmol/L,11.1mmol/L,IFG/IGT,DM,5.6,高血糖的诊断标准,糖尿病诊断标准:仍采用WHO1999年标准,血糖异常分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成人失明的首要原因,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心血管疾病,卒中,心血管死亡率和卒中率增加24倍,糖尿病神经病变,非外伤性远端截肢的首要原因,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与痈,糖尿病与皮肤大疱,
6、正常眼底,微血管瘤出血硬性渗出软性渗出(棉絮斑),视网膜新生血管(NVD、NVE)纤维组织,背景型(非增殖性或单纯型),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显著性 黄斑水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V期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出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期 视盘新生血管 纤维组织膜,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失去痛觉,周围神经病变肌肉萎缩,周围神经病变手肌萎缩,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胼胝形成,糖尿病与牙齿病变,糖尿病合并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皮肤脂肪瘤,来自25 个国家的110 个研究中心(n=4961),Bartnik M,et al.Europ Heart J 2004;25;1880-90,欧洲心脏调查:超过2/
7、3的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糖,71%,中国心脏调查:约80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糖,Da-Yi Hu.European Heart Journal(2006)27,25732579.,77%,中国7个城市52家医院(n=3513),饥饿的肌肉,异常肾脏,胃满不适,HDL降低,肝脏过劳,耗竭的胰腺,肥胖的甘油三酯,浑浊的眼睛,残破的血管,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人体成分,由于IGT的自然转归,每年约58%的人转为糖尿病,过去已有不少的干预研究获得效果:(一)生活方式干预(运动锻炼及饮食管理):为防治的基本措施,可使IGT转为T2DM的相对危险率(RRR)(与对照组比较)下降的58%:(1)(1991年)瑞典M
8、almo研究,中年男性,试验组217例,6年59%,研究结束后,继续随访6年,原IGT强化干预组的生存率与原NGT相同,而原IGT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较强化干预组高1倍(2)(1997年)中国大庆研究,577人,5年4060%(3)(2001年)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DPS),523人,3.2年58%(4)(2002年)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DPP),2161人,3年58%,对高危人群的干预,(二)药物干预:临床中,往往生活干预很难改变某些人沿袭多年的生活习惯,尤其是老年人,20世纪90年代开展了药物干预IGT的探讨:(1)STOP-NIDDM,用阿卡波糖(拜唐平)1368人,3.3年,1次OGTT
9、25%,2次OGTT33%(2)DPP,用二甲双胍(MET),2156人,3年31%(3)中国6中心,321人,3年,用阿卡波糖87.8%,用二甲双胍76.8%(4)DREAM试验,5269例IGT及IFG,191个地区,21国家,3年,62%,对高危人群的干预,目的严格控制血糖及各项代谢异常,减少急、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生存质量,提倡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自我监测血糖,糖尿病综合治疗,糖尿病的管理:饮食治疗,糖尿病的管理:指南的饮食治疗原则,脂肪:不超过30%,碳水化合物:55%-60%,蛋白质:15%-20%,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必需营养素,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纤维素,水,饮食要
10、求更严合理配餐,运动运动量的计算:在运动中,只有达到中等强度的运动量(相当于60%的最大耗氧量)才能达到对肌肉有合适的刺激,才能起到降糖作用,要求运动中最大脉率(次/分钟)170年龄 运动量需缓慢增加,每天至少30分钟,建议运动中当时已感觉有4个“微微”:微微心悸、微微气喘、微微出汗、微微腿酸,即可暂停,如尚未满30分钟/日,可休息片刻,重新开始,逐渐适应,以达标。T1DM及年老的T2DM,病程长,或有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或已有并发症的,需在医师允许下才可开始作适合的运动运动可选择在餐后3060分钟,以避免发生低血糖。,糖尿病的治疗:降糖药的种类,瑞格列奈磺脲类,胰 岛,胰岛素分泌受损,葡萄糖苷
11、 酶抑制剂,道肠,高血糖,HGP,肝脏,葡萄糖摄取,肌肉脂肪,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各类口服抗糖尿病药的作用部位,非促进胰岛素分泌剂促进胰岛素分泌剂 磺脲类 非磺脲类 双胍类 噻唑烷二酮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口服降糖药物分类,磺酰脲类降糖药,第一代 SU 氯磺丙脲(Diabinese,Chlorpropamide)1.0 g/片,常用剂量:0.1-0.5,1次/日 甲苯磺丁脲(D860,Tolbufimide)0.5 g/片,常用剂量:0.5-1.0,2-3次/日,SU,与胰岛 细胞的特异受体结合,增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增强外周组织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抑制肝脏葡萄糖
12、的输出及对胰岛素的清除,降低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 多种途径降低血糖,第二代 SU 格列本脲(优降糖,Glibenclamide)2.5 mg/片,常用剂量:1.25-5 mg,1-3次/日 格列齐特(达美康,Gliclazide)80 mg/片,常用剂量:40-80 mg,1-3次/日 格列吡嗪(美吡达,Glipizide)5 mg/片,常用剂量:5-10 mg,3次/日 格列喹酮(糖适平,Gliqiudone)30 mg/片,常用剂量:30-60 mg,2-3次/日 甲磺二冰脲(克糖利,Glibornuride)25 mg/片,常用剂量:12.5-25 mg,2-3次/日,磺酰脲类降糖药,
13、SU,餐前30分服用,新一代磺脲类降糖药,格列美脲,格列美脲(Glimepiride,亚莫利,万苏平)1 mg/片,2 mg/片,常用剂量:1-6 mg,1次/日,磺脲类降糖药的优缺点,优点:1、品种、剂型多,易于临床医生选择2、降糖效果确实,治疗起效快3、主要增加胰岛 细胞胰岛素的项分泌4、易于保持体重,对消瘦糖尿病患者尤为有益缺点:1、直接作用于胰岛 细胞,加速其损伤,有继发性 失效2、过量易引发低血糖,体重增加3、胰外作用,尚待进一步评价,应用磺脲类降糖药的注意点,需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的基础上 加用SU;用药剂量应由小至大,切勿过 量;老年患者宜选用作用时间短、作用缓和的品种;继发或原发S
14、U失效者应尽早改 用或伍用胰岛素治疗;注意与其它药物之间的交互作 用;磺胺类药物过敏者慎用SU类降 糖药。,副作用:低血糖 过敏反应 肝功能损害 血小板减少 胃肠道反应,胰岛素促泌剂,瑞格列奈(Repaglinide,诺和龙)0.5,1 mg/片,常用剂量:0.5-2 mg,1-3次/日,那格列奈(Nateglinide,唐力)120 mg/片,常用剂量:120 mg,1-3次/日,主要副作用为低血糖,餐前即服,与胰岛 细胞的特异受体结合,增加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以增强胰岛素的快速分泌为特征,降低餐后血糖作用较明显,95%经胆道排出,代谢产物无活性,低血糖发生率仅为4-5%。,双胍类降糖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尿病 诊疗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30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