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社会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技术与社会ppt.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科学技术社会论,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首先,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其次,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指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
2、革,二、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第一,科学技术的应用,能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当今世界,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渗透到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之中,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第二,科学技术能促进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社会生产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这样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发展。,1、科技的应用是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根本途径。,劳动生产率=所用的劳动时/所生产的产品,劳动生产率,2、科技的进步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一,先进的科技,能节约能源和
3、原材料的消耗,更合理的利用好有限的自然资源,并进而开发新能源,提高产品质量与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第二,能促进生产和生态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持续经济增长。科技发展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第三,科技的开发与推广,能够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传统工业改造和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第四,能够创造新的消费方式,引发新的消费需求,催生新的消费热点,通过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促使经济增长真正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第五,通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
4、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科技的发展加快生产社会化、国际化进程,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 当今世界,技术开始表现为独立的商品形态,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成为重要的贸易发展趋势,国际间的经济技术联系日益密切,现代高科技促进了全球性的经济融合,国际分工深入发展、世界市场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向全球拓展,使生产的社会化进一步走向全球化。同时,各国的科技开发利用与自主创新能力,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开放水平,优化外贸结构,切实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确保经济稳定发展等起到越来越重要作用。,经济全球化,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例如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学习方式、休闲方
5、式。,交往,消费,学习,休闲,四、科学技术的负功能1、劳动异化。“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利”“作为异己的力量”“通过机器对工人发生作用”马克思语。2,环境污染.这个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显眼的坏处.3、其次,物种灭绝加快.这是由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捕杀所造成的.也属于科技发展的坏处.4、人身安全越来越没保障.现在平均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犯罪行为发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与当下时新科技相关.尤其是枪械犯罪,更是让普通人民防不胜防.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已经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战争所造成的破坏与损失以远远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类灭亡的命运.5、人类身体素质大不如前.随着科技发展,气车,火车
6、,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类的日常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人类已经不再总是依赖自己的两条腿,因而现在的人类的身体素质和以前相比已经是不能相提并论.6、各种新兴病菌不断出现,很多病菌的杀伤力已经远远超过以前的病菌的破坏力.这是由于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病毒的变种.以至于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病毒的变种速度.或许有一天人类会灭亡于某一场大的瘟疫,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社会建制:是指为了满足某些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包括体制(组织制度)、机构和规范等要素。其制度体制是根本,各种机构和运行是保证,伦理规范是导引。,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有一个历史过程。,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7、的历史过程,一、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1.科技体制 是科学技术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制度的总称。它包括组织领导体制、经济支持制度、法律保障制度、交流与传播制度、人才教育与培养制度。2.我国科技体制及其改革 1978年以前,我国基本上模仿苏联的科技发展体制,实行一种自上而下的计划式科技体制,实施赶超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较短时间内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采用的是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国防科研相互独立的结构,以计划来推动科技项目和任务,带动技术的转移。这种体制在当时我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有其高效、适用的一面,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期这种计划式的科技体制越来越受到挑战。一方面,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声驱千骑疾,
8、势卷万山来”,汹涌澎湃的新技术狂飙导致几乎所有学科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大量科技成果被迅速推广应用,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变革,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国际上国与国的竞争变得更加复杂,由单一的军事竞争、经济竞争逐渐转向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发展战略也逐步转变为有较强经济指向的赶超型战略,要求科技战线为经济建设做贡献,同时社会与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提出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迫切需求,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发展到今天,成就巨大,成效显著,当属来之不易,但至今我国科技体制中仍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科技体制
9、,是确保我国科技、经济长期发展的必然基础,未来改革的重点首先是真正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体制。具体来说,包括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符的科技体制所需要的基本法律框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研院所的治理结构,社会力量的发挥,政府在国家科技发展中职能的定位,科技资源的使用和监督等等,这些都是迄今仍在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1)建立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组织结构,大力加强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能力的中间环节,提高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创新能力,促进科研设计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2)建立市场经济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改革拨款制
10、度,开拓技术市场,在对国家重点项目实行计划管理的同时,运用市场调节,提高科技机构的自我发展能力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活力;(3)建立科技机构和科技型企业的现代组织制度,实行政事分离,明确产权关系,改革人事制度,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创造才能和积极性;(4)建立适应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科学管理体制,转变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能,加强宏观调控服务职能。,二、科学技术的组织机构,科技活动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根据互动的空间范围和组织化的程度,把科学技术组织分为两大类,即实体性组织和非实体性组织。(一)实体性组织:科研组织它是由国家、社会、及企业直接兴办的专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组织机
11、构,包括各项科学院、研究院、研究所和研究室。(二)非实体性组织:成员超越实体机构进行互动的机构,被称为科技共同体,包括科学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1、科学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1)科学共同体 科学共同体是遵守同一科学规范的科学家所组成的群体。也就是这些具有共同范式的科学家组成的群体。所谓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如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价值标准,共同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公认的科学成就和范例等。科学家:泛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领域中各类专门研究者,是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角色和专门职业。,科学家(scientist)这一名词是1834年英国哲学家威廉鲍威尔在“英国科学促进协
12、会”成立大会上首次提出来的,它用以指称以经验为根据寻找自然规律的人。科学家职业角色是人类实践和认识活动发展的产物。,科学家职业角色的形成17、18世纪,伴随着科学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科学家角色才得以专业化和职业化。当时科学家数量少,且主要是业余爱好者,他们自筹科研经费,自己制造仪器设备,自己随心所欲地选择和从事喜欢做的项目。他们是孤独而忠实的科学信徒,只有当做出大的科学成就后,他们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受到尊敬。19世纪后半叶,科学家角色迅速分化,独立发展,成为稳定的职业角色。随着科学门类的增多,科研难度的增大,科研仪器的更为庞大,图书情报的加速发展,电力技术革命的兴起,科学创造出强大的生
13、命力,人们空前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在此情景下,资本家、企业家、商人开始以“恩主制”或基金会的形式为科学家的科研提供资助。20世纪,科学家队伍迅速发展。1919年,德国社会学家韦伯首先提出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把从事科学活动的人作为一种社会角色来研究。韦伯指出:科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事业,形成了自己的职业化组织,认为科学已发展到专门化的阶段,只有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科学家才能胜任,从而使科学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区别开来。1896年时,世界职业科学家不过5万人,其核心人员约1.5万,而到了1970年,世界科学家人数已达300万。今天世界科学家总数更为庞大。,(2)技术共同体 技术共同体:以共
14、同的技术范式为基础而形成的技术专家群体,其任务是在技术范式指导下从事技术的解题活动。技术范式:是指根据一定的物质技术以及从自然科学中推导出来的一定的原理,解决一定的技术问题的模型或模式。技术共同体是模仿科学共同体和科学范式的概念。美国技术史家康斯坦于1980年首先提出的技术共同体和技术范式的概念,此后意大利技术经济学家多西又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多西认为,技术和科学在发展机制和程序上有大致相似的性质,所在存在着类似于科学范式的技术范式。,2、科技共同体的具体形式,(1)学派(2)无形学院(3)学会(4)“创新者网络”,1、学派:在同一个研究领域中,学术观点相互一致,思想方法相同的一些科学家往往
15、不自觉地聚集在某一个或几个学术大师的周围,他们相互协助,并竭力维护自己的学术传统,从而形成一定的组织派别,人们就称它为学派。,岳不群是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的一个人物,华山派掌门,号称君子剑,最后练成辟邪剑谱,变成反面人物,在打败左冷禅后,为实现其统一江湖的阴谋妄图一举消灭其他武林人物。而左冷禅并不甘心失败,妄想用华山思过崖的机关消灭其他势力,不料反被岳不群利用,在令狐冲消灭左冷禅后用网将令狐冲制住,但自己也被令狐冲以吸星大法所控制。对峙中,恒山尼姑仪琳杀死了岳不群。辟邪剑法是从葵花宝典残篇中悟出的剑法。,华山派第十三代掌门:岳不群;华山派第十三代掌门夫人:宁中则;华山派第十三代弟子:令狐冲,劳德
16、诺、梁发、施戴子、高根明、陆大有和岳灵姗。内功:紫霞神功(初期需要阅读紫霞秘笈);轻功:华山身法;掌法:混元掌拳法:劈石破玉拳;特别剑法:独孤九剑,学派的特点第一,内聚性。指学派成员为学术权威的研究方向和理论方法所吸引,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学术权威成为学派组织的核心。第二,传统性。学派成员在解决科学问题之中形成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高度一致和独到之处并作为一种传统为后来者所继承。学派内的师承关系及目的性是这一传统性的表现。第三,整体性。指学派成员彼此联合与合作形成一个具有共同信念、方法的具有独特研究功能的科学家集团。第四,排它性。指学派在学术思想上党同伐异,学派对外表
17、现为一个排它的、富于竞争性的集体。学派成员总是积极主动地为本学派的学说、学派的生存权利而参与竞争,千方百计地反驳其它学派的学说,证明和完善本学派的观点和方法,学派不仅使本学派的学说思想经过集体的、数代人的努力日趋完善、成熟,在学术界获得一席之地,而且造成的学术争鸣有利于保护真理、发展真理、揭露谬误,推动整个科学的向前发展。学派的过分排它而导致的门户之见也会削弱自身的生命力,从而走向萎缩。,2、无形学院“无形学院”最早是科学史家对英国皇家学会前身活动形式的称呼。那时,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举行不定期或定期的集会,进行无约束的自由讨论,因而被称为“无形学院”。不同学科的优秀科学家,通过互送未定稿、交
18、流信息或者进行教学和科研上的互访或合作来加强联系。无形学院与学派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以优秀科学家为中心、立足于自由联合、进行学术思想的通信交流和自由讨论的群体。不同之处,无形学院往往是多学科性的,它是不同学科科学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它不具有排它性。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无形学院是一个富有生命力、创造力的内在组织。由于多学科性、优秀科学家的交流创新,无形学院已成为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及复杂学科的温床。,3、学会学会是指某一学科领域的科学家依据法定程序而成立的科学家职业团体组织。学会往往有自己的章程,学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术交流,学会的会员往往通过学会的刊物、会议以及采取通信方式来交流学术思想和学
19、术成果。当代众多学会已覆盖世界许多国家成为世界各国同一学科的科学家联合体。目前,各种科学学会也是各国政府领导科学技术的智囊团和思想库,是促进世界科技事业发展的有组织的力量。,4、“创新者网络”“创新者网络”指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组织者之间相互渗透的特殊的创新者组织形态。创新者网络成员的联系可强可弱,其成员组织间的合作关系是网络组织的联结机制。这种合作关系使其成员发生直接的互动从而提供创新活动的效率。“创新者网络”具体表现是多样的,如合资项目、签订转包合同、政府主办的联合研究项目等。,三、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1.科技共同体的伦理准则 1942年,默顿发表了一篇后被定名为“科学界的规范结构”的论文,
20、提出四类制度必须的规范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构成了(1)现代科学的精神气质。,A.普遍主义(universalism),它强调科学的标准到处都一样。科学没有阶级性。对科学活动结果的接受或排斥,不依赖科学家的个人属性或社会属性,与科学家的种族、国籍、宗教、阶级及个人品质毫不相干。科学活动必须服从普适性标准,即与现实及已证实的知识相一致,而排斥其他一切非科学标准的强加。普遍主义也意味着科学大门为一切人敞开着,人们可以自由进入科学的殿堂。但是,社会力量和其他规范常破坏,压迫科学普遍主义,希特勒时代的科学便因此受到摧残。民主、自由、国际精神有利于科学普遍主义的实现。,一种科学知
21、识成立与否不依其发现者的个人特征为转移,与他们的民族、国籍、宗教、阶级和个人品质毫不相干。科学是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的,它无国界也无阶级性。德国人发现氨,不会因纽伦堡的审判而变得无效,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不应因鸦片战争而为中国人抛弃。因此不存在什么“犹太人的科学”、“雅利安的科学”、“无产阶级的科学”和“资产阶级的科学”,“东方的科学”和“西方的科学”。很显然,科学行为的普遍性规范和世界主义精神是不会因冷战时期大科学的到来和冷战结束后科学技术更多地应用于提高经济竞争力而变得无效的。相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计算机网络的连通,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科学将变成名符其实的无国界的
22、东西。当今世界,连银行、企业和公司都打破国界了,何况科学呢?,它要求研究者不独占或垄断科学成果。科学家的研究是建立在前人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科学发现都是社会交流与协作的产物,应归属于全体社会成员。科学家的知识“产权”仅限于其某种发现对知识的贡献而通过评价、承认获得的优先权,否则就会延缓科学的发展。技术用专利权保护优先权,但应反对资本主义技术垄断。,B.公有主义(communism),美国专利局也搞不清楚,要将专利发给爱因斯坦、密立根、康普顿等纯粹科学家,但他们都基于共享科学财富的道德戒律而宣布放弃了。当法国将巴斯德消毒法的专利权交给巴斯德,这是恰当的技术专利。但坚持知识共享的巴斯德还是放弃了它。
23、并非一切知识都是公有的,完全意义上的知识公有原则只适用于主要的基础研究领域和部分的应用研究领域。即使在二战开始以来的大科学时代无论冷战时期或冷战后时期,这个原则都是适用的。想想那些基本的科学研究罢:50年代DNA大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遗传密码的破译,60年代宇宙大爆炸学说的证实和3K微波辐射的发现,70年代和80年代各种新基本粒子的发现和杨振宁米尔斯规范场的实验检验。其成果都是立刻发表,成为自然科学的公共财产,任何人学习它,使用它,引用它都无须给作者付出分文。世界性合作组织人类基因谱计划的组织,参加国的科学家共同协议,所有数据都在24小时内公布,这又是知识公有的科学精神的胜利,它要求从事科学
24、活动而创造知识的人不应以科学牟取私利。科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知识和真理,“为科学而科学”。求知的热情、好奇心、对人类利益的无私关怀等品质为科学家所具有。而欺骗、诡辩、滥竽充数、滥用专家权威等不诚实的谋私利行为于此不容。,C.无私利性(Disinterstedness),它强调科学的永恒批判精神。所有的科学知识都要时刻经受检验,科学不是永恒的真理,科学家对于自己和别人的工作,无论是何人何时的,都应采取怀疑的态度。这有助于批判创新。,D.有组织的怀疑主义(organized skepticism),(2)工程技术活动的伦理原则A.一切为了公众安全、健康和福祉B.尊重环境、友善对待环境和其它生命C.
25、诚实公平D.维护和增强职业的荣誉、正直和尊严。,2.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范(1)社会伦理(2)生命伦理(3)动物伦理,3.新兴科技的伦理冲击及其应对(1)新兴科技生命科技、材料科技、信息科技能源科技(2)伦理冲击克隆人的伦理问题、基因治疗的伦理问题、网络伦理问题、核伦理问题(3)应对制定伦理规范实施伦理规范。,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条件),一、科学技术的社会经济条件1、科学技术的物质支撑体系:科研经费、仪器设备2、科技活动中最根本的要素是科技人员。3、信息资源利用和科技传播密不可分二、科学技术的社会政治条件 1、制度 2.政策和体制 3、政治行为三、科学技术的社会文化条件 1.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 2.后殖民主义科技观 3.科学主义科技观 4.反科学主义思巢 5.女性主义科技观,本章习题:,1、收集我国及世界科技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相关资料。2、对我国当前科技道德的现状进行评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26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