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三课时(上课用)-增量.ppt
《离骚三课时(上课用)-增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骚三课时(上课用)-增量.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离骚,屈原,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
2、,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被贬离开国都,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 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后因屈原投江这一天刚好是
3、端午节,所以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也称“诗人节”。,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4、,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诗家之绝唱充分表现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的“美政”理想。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和忧国忧民、忠贞爱国的情怀。,楚辞:楚辞渊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它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楚地早有歌谣,据刘向说苑记载,约公元前 6世纪就有越人歌和楚人歌。论语载孔子曾听到接舆歌,孟子中也有孺子歌等等。可是这些楚地歌谣仅一鳞半爪地
5、存于历史记载中,只是到了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形成一代文学样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骚体诗)来指称楚辞的。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离骚全诗373句,2464字,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是屈原面临个人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
6、诗。抒写诗人的身世、政治思想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此诗的写作时间又正是在诗人因受到谗言第一次被放逐,诗人是被迫远离故土的,因此,其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可感亦在情理之中。,简介离骚,一、题解,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东汉 班固离骚赞序,王逸楚辞章句说:“离,别也;骚,愁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将“离骚”解作“别愁”,意为“离别之愁”。,朗读课文正音,(2)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
7、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1),高贵的出身,奇特的生日,美好的名字,我是古帝颛顼的后代子孙,我的先父表字叫伯庸。,太岁在寅那年的寅月,我在庚寅日那天降生。,父亲观察和揣测我初生的容貌气度,根据占卦的征兆而赐给我美好的名字。,给我取名叫“正则”,给我取表字叫“灵均”。,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2、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诗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和,思考:作者从远古帝颛顼写起,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世有什么作用?,显示诗人与楚国同姓宗的血缘关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第一部分:
8、,名字由来。,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4)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3),美好的品德,优秀的才能,志向的坚贞,我既有许多内在的美好品质,又增加了优秀的才能。,披上江离和白芷这些香草,把秋兰连结起来作为佩带在身边的装饰品。,光阴似流水我怕追不上,恐怕岁月不等待我;,早晨拔取山坡上的木兰香树,黄昏时采摘小洲上的宿莽草。,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6)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也。,(5),进取的态度,忠贞的理想,日月飞驰一刻也不停,春天秋天往复更
9、替;,想到草木的凋零陨落,恐怕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逐渐衰老。,君王为何不把握壮盛之年的时机,抛弃污秽的品行?为何不改变这种法度?,快乘上骏马驰骋,来吧,我愿在前方引导开路。,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4、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5、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6、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也。,第二部分: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多用比喻手法: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蓠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离骚 课时 上课 增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26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