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竞赛辅导-细胞生物学.ppt
《省竞赛辅导-细胞生物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竞赛辅导-细胞生物学.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细胞生物学,杭州十四中 方淳,(1)细胞学: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癌变(2)生物化学:化学成分;细胞代谢;分子生物学(3)微生物和生物技术:微生物学;生物技术,难度不大,范围广,30%左右,复习时涉及的主要知识范围,(1)细胞学: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的过程;分化、衰老和癌变机理(2)生物化学:糖、脂、蛋白质、核酸、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复制、转录、翻译、遗传操纵(3)微生物和生物技术:微生物类群;代谢特点;生物技术,细胞生物学 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主编 高教出版社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罗纪盛等修订 高教出版社微生物学 沈萍主编 高教出版社,参考教材:,细胞生物学部分,
2、生命体是多层次、非线性、多侧面的复杂结构体系,而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 了细胞才有完整的生命活动。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 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 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 进化等为主要内容。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 水平上结合起来。,“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认为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 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
3、殖产生。,主要内容,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重要生命活动: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 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 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细胞分化及其调控 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细胞工程,重点领域,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 主要是非组蛋白对基因组的作用 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 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 细胞结构体系的组装,一、真核细胞的结构,(一)细胞膜(质膜),1、细胞膜的基本组成成分,(1)膜脂:磷脂、胆固醇和糖脂 占50 以上: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个由脂肪酸链形成的非极性尾;脂肪酸碳链为偶数;既含饱和脂肪酸又含不饱和脂肪酸 胆固醇只存在于动物细胞、
4、酵母菌、支原体;细菌、蓝藻等原核细胞和植物细胞膜中一般没有胆固醇;助于增加膜的稳定性,可调节膜的流动性,使膜的流动性不至于在温度降低时而下降,(2)膜蛋白:外在膜蛋白(或称外周膜蛋白)和内在膜蛋白(或称整合膜蛋白),(3)膜糖类:与膜脂、膜蛋白以共价键形成的糖脂或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结构模型,E.Gorter和FGrendel(1925):“蛋白质-脂类-蛋白质”三夹板质膜结构模型 J.D.Robertson(1959年):单位膜模型(unit membrane model)和G.Nicolson(197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2细胞膜的流动镶嵌
5、模型:Singer和Nicolson,(1)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主要结构支架,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2)膜蛋白为球蛋白,分布于脂双层表面或镶嵌脂分子中,有的甚至横跨整个脂双层;(3)在膜的两侧脂分子的分布,蛋白质分子的分布与性质是不相同的,即具有不对称性;(4)膜结构中蛋白质分子和脂类分子都能运动,具有流动性。,3细胞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1)膜的流动性:膜脂的运动方式主要有侧向扩散、旋转运动、左右摆动以及翻转运动等;不饱和脂肪酸越多,脂肪酸链越短,膜脂流动性越大;温度下降,膜脂的流动性减弱;胆固醇含量的增加,可增加膜脂的有序性,降低膜脂的流
6、动性。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值越高,膜脂的流动性越大 膜蛋白质分子的运动分为侧向扩散和旋转运动,(2)膜的不对称性:膜脂、膜蛋白及糖类的不对称性,4细胞膜的生物学功能,(1)细胞膜与物质的跨膜运输,简单扩散:疏水的小分子或小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如O2、CO2、乙醇、尿素等);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穿膜,非极性分子比极性分子容易穿膜,而带电离子的跨膜运输则需要更高的自由能。,协助扩散 载体蛋白 通道蛋白,它横跨质膜形成,主动运输,ATP直接提供能量:Na+-K+泵(Na+-K+-ATP酶)每消耗1个ATP分子,可使细胞内减少3个Na+并增加2个K+Ca2+泵(Ca2+-ATP酶)泵入内质网腔中消耗一个
7、ATP分子转运出两个 Ca2+质子泵 细胞质膜上,溶酶体膜和植物泡膜上以及线粒体内膜、植物内囊体膜,协同运输(伴随运输):不是由ATP提供能量,而是借其他物质的浓度梯度为动力来进行的 同向协同运输 反向协同运输 动物细胞中葡萄糖的跨膜运输,内吞作用与外排作用 大分子(如蛋白质、多核苷酸、多糖)或颗粒物质 吞噬作用 胞饮作用 内吞作用与外排作用都需要细胞提供能量。,(2)细胞膜与细胞连接:封闭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包括间隙连接、神经细胞间的化学突触、植物细胞中的胞间连丝),封闭连接(紧密连接是典型的代表),锚定连接,桥粒和半桥粒(中间纤维),粘着带和粘着斑(肌动蛋白纤维),通讯连接:间隙连接
8、、植物细胞中的胞间连丝、神经细胞间 的化学突触,a.间隙连接,连接小体由6个相同或相似的跨膜蛋白亚单位环绕,中心形成一个直径约1.5nm的孔道连接小体成簇并两两相对分别包埋在两相邻细胞的质膜中,形成一个间隙连接单位,b.胞间连丝,胞间连丝连接处的细胞壁不连续,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共同形成2040 nm的管状结构,中央是由内质网延伸形成的链管状结构。链管与管状质膜之间是由胞液构成的环带。,c.化学突触,(3)细胞膜与细胞的识别 细胞识别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糖脂及蛋白聚糖有关,(4)细胞膜与信息的传递,cAMP信号通路,激素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 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
9、蛋白基因转录,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胞外信号分子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 IP3胞内Ca2+浓度升高Ca2+结合蛋白(CaM)细胞反应 磷脂酶C(PLC)DG激活PKC蛋白磷酸化或促Na+/H+交换使胞内pH,通过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固醇类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二)细胞外被(糖被)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有细胞外被(糖萼、糖被),是细胞膜外表面的糖类物质的总称,在细胞识别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保护并支持细胞及整个植物体,(三)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1、细胞质基质(透明质),中间代谢过程如糖酵解途径、脂肪酸合成等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细胞质基质作为细
10、胞器的微环境,为维护细胞器正常结构和生理活动提供所需要的生理环境;同时也为细胞器的功能活动提供底物,2、线粒体,(1)线粒体的形态、大小、数目与分布,卵圆形颗粒或短线状;横径约0.2um1um,长约2um8um,相当于一个细菌的大小;需要能量较多的细胞,线粒体数目也较多,植物细胞的线粒体数量比动物细胞的要少;多数细胞中线粒体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但也常常聚集在需能较多的部位。,(2)线粒体的结构:外膜、内膜、膜间隙和基质,(3)线粒体的化学组成,线粒体外膜的标记酶为单胺氧化酶,内膜为细胞色素氧化酶,间隙为腺苷酸激酶、线粒体基质的标记酶为苹果酸脱氢酶,外膜上含有14种蛋白质而内膜上含有21种,外膜上
11、主要含卵磷脂而内膜主要含心磷脂;再如,线粒体内、外膜上脂类与蛋白质的比值不同,内膜为0.3:1而外膜为1:1,(4)线粒体的功能: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5)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6)线粒体的起源:内共生假说: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好氧性细菌,这种细菌与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通过演化变成了线粒体。分化假说:线粒体是由于质膜的内陷,再经过分化后形成的,3、质体,(1)前质体(或称原质体),(2)白色体(造粉体、造蛋白体和造油体),(3)有色体,(4)叶绿体,A、叶绿体的形态、大小和数目,B、叶绿体的结构:叶绿体膜、类囊体(基粒类囊体、基质类囊体)和基质,C、叶绿体功能: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竞赛 辅导 细胞生物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19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