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资料的管理与分析概述.ppt
《监测资料的管理与分析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测资料的管理与分析概述.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培训,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09年3月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袁培进,第十六章监测资料的管理与分析概述,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监测资料的整理与整编 第三节 监测资料的初步分析第四节 监测资料定量分析与数学模型第五节 混凝土应力应变分析第六节 监测资料的反分析第七节 综合分析与大坝安全评价第八节 大坝安全监控,第一节 概述,一、监测资料管理与分析的内涵 监测资料的管理与分析是大坝安全监测最后环节,是大坝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大坝安全监测贯穿大坝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一般可分为以 下五个重要环节,即:1)监测设计 2)安装埋设 3)数据采集 4)资料整理整编及
2、初步分析 5)大坝性态的研究及评价,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九条 大坝管理单位必须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对大坝进行安全监测和检查;对监测资料应当及时整理分析,随时掌握大坝运行状况。发现异常现象和不安全因素时,大坝管理单位应当立即报告大坝主管部门,及时采取措施。”,我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监测资料管理与分析的目标与内容,1)对监测数据及有关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编2)实现文档化及电子化信息管理3)进行必要的定量和定性分析4)对大坝工作性态做出及时的分析、解释、评估和预测,掌握规律、发现问题、判断安全。5)为有效地监控大坝安全、指导大坝运行和维护提供可靠 的依据。,监测资料管理与分析的要求,1.监测资料要
3、准确、连续、系统2.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要实用、可靠。3.资料整理和分析要及时。4.资料分析要反映全面,又要重点突出。5.实现“人资料工具”结合。6.加强管理及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及水平。,二、监测资料管理与分析在工程中的作用 1.为大坝安全评价提供依据 2.掌握运行规律监视大坝安全运用、改善运行状况 3.及时发现大坝运行异常,不失时机采取补救措施 4.根据分析成果发挥已有工程效益 5.用于安全预测及预报,避免或减少损失 6.为科研提供信息,提高大坝设计和施工水平,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监测资料的整理与整编,一、监测资料的收集 1.监测资料:监测成果、监测设计与管理、仪器设备等资料。2.地质及水工建
4、筑物资料:地质、设计、施工、试验、运用资料。3.其它资料:国内外坝工监测及分析成果,各种技术参考资料。二、监测资料的整理与整编 1.监测资料整理:数据检验及内容:设计布置、仪器选型、安装埋设是否符合规定?各项被检验数值是否在限差以内?是否存在粗差或系统误差?若判定监测数据超出限差时,立即重测;无法重测则剔除。物理量计算:参数、公式、符号,以及基准值的选取 数据报表、绘图:成果填报、过程线、分布图及相关图绘制,第二节 监测资料的整理与整编,误差源:1)仪器系统误差;2)人为误差(测、读、记录、计算错);3)自然条件引起的误差;4)测量方法误差。误差分类: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偶然误差)粗差(疏失误
5、差)2.监测资料整编 一般以自然年或特殊要求(各阶段)为一整编时段,资料整编包括:资料汇集、检查考证、成果图表编制、工程施工或运行及监测情况等。三、整编成果质量要求 项目齐全、数据准确、图表完整、方法正确、资料丰富、说明完备、规格统一、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结论清楚。,精确与准确的概念,第三节 监测资料的初步分析,一、常用的初步分析方法 1.绘制时间过程线:反映测值随时间变化过程及规律 2.绘制测值分布图:反映测值沿空间分布情况 3.绘制成果相关图:反映测值和相关因素(水位、温度)关系、密切程度 4.对测值比较对照:与以前测值、历史特征值、同条件(水位、温度)相邻点、其它监测项目比较;与设计及试
6、验值、安全控制值,以及预测值比较。二、影响基本因素(分析测值变化规律及异常现象)1.观测因素:误差分析 2.荷载因素:外力、温度、水位、地震、冰压力、泥沙压力等 3.结构因素:坝基(地质条件和基础处理情况)坝体(坝尺寸、材料质量及特性、结构变化),第三节 监测资料的初步分析,监测资料分析的任务:就在于通过具有一定精度的观测资料,认识大坝观测数值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发展上的规律性,掌握它和各种内外因素的联系,从观测值的变化来考察和发现大坝结构的变化和异常现象,防止大坝结构的变化向不安全的方向发展到质变。,典型时间过程线,典型监测成果分布图,边坡位移分布图,坝体位移场分布图,测斜位移值分布,测斜变化值
7、分布,典型测斜成果分布图,库水位与渗压水头相关图,第三节 监测资料的初步分析,三、混凝土坝体温度 坝体混凝土温度场的变化会引起温度应力变化,直接影响坝体变形及强度,坝体混凝土温度资料是反映大坝工作条件的一项基本资料。影响因素:1)施工因素:混凝土入仓及温控措施;2)外部边界条件:外部介质(水、气、地温及太阳辐射)温度影响;3)砼热物理性能:外界热量传入与内部热量流出与砼热物理性能及几 何特性有关。混凝土坝体温度分析包括:温控效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升温及降温速度、分布规律等),混凝土是否出现温度裂缝。,第三节 监测资料的初步分析,四、混凝土坝变形 混凝土坝变形一般分为:水平位
8、移、垂直位移、挠度、接缝开度、倾斜等。变形原因有:温度、水荷载、自重、基础变形、混凝土徐变、湿胀干缩、地震力等。分析时一般归为三类:荷载变形与库水位静水压力有关的弹性变形 温度变形与气温、水温和砼水化热等有关的温度变形 时效变形与水压和坝体自重有关的坝体、坝基时效变形,第三节 监测资料的初步分析,1)向下游的坝体弯曲变形2)向下游转动的坝基坝体变形3)向上游转动的坝基坝体变位4)向下游的坝基坝体水平位移,1.荷载变形(静水压力引起的弹性变形),第三节 监测资料的初步分析,2.坝体温度变形(可恢复变形)不均匀温度分布可以分解为平均温度和温度梯度,温度变形相应地分为两部分。重力坝上下游面的温度差或
9、温度梯度的变化引起坝向上游或下游挠曲。冬季上游面的温度高于下游面的温度,坝向下游挠曲,而在夏季则相反;平均温度的变化则使坝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形。平均温度会使拱坝拱环产生变形,夏季温度高,拱环伸张,产生向上游的变位;冬季相反,则向下游的变位。,第三节 监测资料的初步分析,3.时效变形(水压及自重引起)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以及基础岩体的软弱夹层和破碎带等在外荷载的作用下压实而引起的变形,它的特点是刚加荷时变化较大,以后即使荷载不增大,也要发生缓慢的变化,随时间增长而趋向稳定。如果荷载除掉,也不能恢复。变形规律分析包括:1)水平位移变化规律 2)垂直位移变化规律 3)接缝开合度变化规律,第三节 监测
10、资料的初步分析,五、土石坝变形 坝身材料的自重作用下正常压缩,坝基沉降,以及坝体干缩或湿陷;或坝基因剪切破坏而变位。前几种原因为正常现象,最后一种原因则易导致坝体裂缝、局部破坏,甚至整体坍塌。1.自重压缩变形 土体承压后将发生变形,并以水平及垂直位移同时发生的情况居多。一般土石坝受荷载后变形的规律为:上游面向上游位移,下游面向下游位移。,第三节 监测资料的初步分析,2.库水位引起的变形 库水位对土石坝变形影响很复杂,主要包括:1)基础变形、2)干湿变化影响有效应力、土的力学性质 3)渗透变形,管涌及流土,第三节 监测资料的初步分析,3.不均匀沉降变形 主要原因为坝体加荷及固结,但变形还与填土高
11、度有关。若因河谷地形及坝内建筑物或不同材料分区影响发生不均匀沉降,可能会产生坝的纵向或横向裂缝。,六、堆石坝变形 可分为沉降变形,向下游水平位移,以及由两岸向河谷中心侧向移动三种,主要由地基和堆石坝在水压力及堆石自重作用下产生。据实测资料统计:a.堆石坝的总沉降值均为坝高的0.6%5%,最大沉降值,一般发生在坝高的2/5处,沉降主要发生在水库最初运用的几年间。b.由于水压力作用,堆石坝向下游方向的水平位移值约为垂直沉降值的0.51.0倍。堆石坝总的位移方向,大致与上游坝面相垂直或稍微向下偏斜。,第三节 监测资料的初步分析,第三节 监测资料的初步分析,七、渗流 1.坝基扬压力 影响因素:上、下游
12、水位、坝基防渗条件(地质及帷幕、排水)绘制过程线、分布图及相关图是分析扬压力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常用方法。扬压力变化特点:受库水位影响、变化滞后、变幅(上、下游部位与上、下游水位相近,中间部位下,且愈靠下游变幅越小)、与坝基地质和防渗条件有关。2.坝体孔隙压力 影响因素:内因:坝体均匀渗透、不均匀渗透 外阴:上下游库水位、坝体混凝土温度(温高裂隙闭合、温低裂隙张开),第三节 监测资料的初步分析,3.坝体及坝基漏水 坝体和坝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水,长期漏水会造成溶蚀,削弱坝的强度、影响坝的寿命,漏水还可能导致机械管涌破坏坝的地基。突然出现的大量漏水往往是坝破裂、错位的先兆,因此及时整理分析坝体及坝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监测 资料 管理 分析 概述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18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