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ppt
《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本章将回答的问题什么是癔症?它有什么特点?形成的可能原因是什么?癔症包括哪两类?进一步有哪些亚型?各自有什么症状和特点?应激相关障碍有什么分类?创伤后应激障碍有什么特点?如何治疗?有些什么常见的文化相关障碍?,目录,第一节 癔症一、概述二、转换障碍三、分离障碍第二节 应激相关障碍一、概述二、创伤后应激障碍三、急性应激障碍四、适应障碍第三节 特定文化相关障碍一、概述二、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三、巫术所致精神障碍四、恐缩症,2,第一节 癔症,癔症发展的历史希波克拉底和柏拉图:认为此病是妇女特有的一种疾病,是子宫在腹腔内游走,游到某部位或器官,产生的某种癔症发作。弗洛伊德:认为
2、本病是创伤引起,特别是婴儿期的性本能受到压抑。受到创伤的性本能通过转化机制产生出各种身体症状。巴甫洛夫:提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较第二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的艺术型和弱型相结合的人,易患癔症。ICD-9把癔症列于神经症范畴内,包括癔症性立行不能症、转换性反应、分离性反应或状态、癔症性甘塞尔(Ganser)氏综合征、多重人格等类型。DSM-则取消了癔症一词,而将本病归入以下三项:(1)身体形式障碍;(2)分离障碍;(3)伪装障碍。,3,癔症不是神经症!,我们有两种选择:第一条路:坚持把癔症看作一种神经症。这样一来,神经症的描述定义就不可能,结果反而破坏了神经症这个概念。第二条路:把癔症从神经症中区分出去
3、。这对癔症和神经症(不包括癔症的神经症)的理论和实践都大有好处。,第一节 癔症,4,一、概述起病原因,社会心理因素精神因素:以心理创伤居多,约占40.3%。心理创伤所引起的较强烈的情绪反应常为癔症第一次发病的诱因。性格特征:具有癔症个性的个体,在相同性质的精神因素作用下,较其他类型性格的个体易于发病。这些性格特点为患者情感丰富,情感反应强烈鲜明,体验肤浅,且极不稳;暗示性强;自我中心;具有丰富的幻想,常以想象丰富、生动的幻想代替现实。生理因素遗传因素:癔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之间可能具有一定的关系。然而,现有的研究还比较有限。身体因素:某些患者可因身体因素,如发热、疼痛、不适等引起精神紧张和疑惧,
4、为癔症的发生提供自我暗示的基础。,第一节 癔症,5,一、概述临床描述,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第一节 癔症,CCMD-3中癔症的诊断标准症状标准 1)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并至少下列1项综合征: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癔症性多重人格;癔症性精神病;癔症性运动和感觉障碍;其他癔症形式;2)没有可解释上述症状的躯体疾病。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标准 起病与应激事件之间有明确联系,病程多反复迁延。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诈病。,6,二、转换障碍,临床描述是一类以不能解释的,表现为神经系统或其他躯体疾病的随意运动或
5、感觉功能障碍或者缺陷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理障碍。被认为是歇斯底里转换,是一种把心理压力转换为躯体症状的失常。诊断要点一,患者有生理功能的丧失或变化,可表现为失明、失聪或瘫痪;二,躯体或神经的原因无法解释症状;三,有证据显示症状与心理因素有关;四,患者经常漠视躯体的损伤,尤其是他不会对症状感到焦虑;五,患者并不自愿控制症状。,第一节 癔症,7,转换障碍的类型,1.癔症性运动性障碍: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有躯体运动障碍,如肢体瘫痪、站立不能,或步行不能;排除器质性疾病。2.癔症性抽搐发作: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和突然和出乎意料的抽搐发作,类似于癫痫发作的某种形式,但并无意识丧失
6、、咬舌、严重摔伤或小便失禁。3.癔症性感觉障碍: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有躯体感觉障碍,如失声、失明、耳聋,或部分或整个躯体的某些或所有正常皮肤感觉的部分或全部丧失;排除器质性疾病。,第一节 癔症,8,转换障碍诊断时应考虑的问题,与诈病的区别:第一,诈病的症状是受意识控制的,而转换障碍的症状并不是有意控制的。第二,诈病的人从他的症状中能获得明显的好处,而转换障碍的病人并不会从他的症状中获得任何明显的利益。与伪装障碍的区别:伪装障碍的症状是病人有意造出的,并且有生理的基础。伪装障碍的病人除获得医疗服务外,并不会得到明显的利益。,第一节 癔症,9,转换障碍的可能原因,精神分析:
7、有某种未解决的冲突的人易患此症,症状的原因是潜意识的冲突引起焦虑,这种冲突转换成躯体的症状来抵抗焦虑,同时作为冲突的象征。可以通过认识和疏通潜意识的冲突 来治疗。沟通理论:难以用言语表达悲痛的人易患此症,症状的原因是以一种可接受的和易理解的方式,即躯体症状,与他人交流痛苦。可以通过认识症状的沟通作用,并寻找更多可接受的表达痛苦的方法来治疗。知觉阻断观:无法忍受焦虑或痛苦的人易患此症,症状的原因是无法忍受的焦虑,或表达痛苦的需要,或焦虑强化的减弱。可以通过疏通冲突,寻找更多可接受的方法表达痛苦来治疗。行为主义和社会文化的观点:生病后受到奖励和强化的人和所处文化不鼓励表达负性情绪的人易患此症,症状
8、的原因是采用病人角色可以获得更多的奖励和强化。课通过去除强化和鼓励表达的方法进行治疗。,第一节 癔症,10,转换障碍的治疗,面质:和病人进行面质,试图强迫他们摆脱症状。但是,这种恢复通常是暂时的,并可能会导致病人出现冲突和自尊降低。建议:因为转换障碍的病人极易受暗示所以简单的建议,即仅仅用使人信服的方式告诉病人他们的病症会消失。领悟:认识到引起躯体症状的潜在冲突,是精神分析学家为转换障碍以及相关疾病选择的治疗方法。其他疗法:如药物治疗,家庭治疗等。,第一节 癔症,11,三、分离障碍,“我这是在哪里?”“睡在我旁边的这个人是谁?”“我又是谁?”你是否有过短暂的类似的经历。但是,对于经历过巨大的心
9、理创伤的人有时会出现深远而长久的记忆障碍,这就是分离障碍的核心。,第一节 癔症,12,三、分离障碍,临床描述分离过程由以下任一种组成:1)记忆缺失:个体生命中的一段重要时期被遗忘了。2)人格解体:感到自己与自己分离,就像是在看着一个人行动。3)现实感丧失:感觉到时间和空间发生了改变。4)身份混乱:怀疑或不知道自己是谁。5)身份改变:一个人显露出令人惊奇的能力 比如说一口流利的德语,或者走钢丝这些技能是本人都不知道的。,第一节 癔症,13,三、分离障碍的类型,分离性遗忘症:由巨大的创伤(如丧子或工作失败),所引起的个人记忆的丧失;分离性漫游症:突然意外地从家里或自己平常工作的地方出走,伴有不能回
10、忆自己的过去和对自己的身份模糊不清、或设定一个新的身份;分离性身份障碍: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身份存在于同一个体身上,每种身份都有各自相当完整的生活;人格解体障碍:持续或反复地体验到自己的精神过程或身体被分离。,第一节 癔症,14,(一)分离性遗忘症,15,第一节 癔症,书中小雷的案例分析 小雷的是一个遗忘症患者(个人身份记忆的丧失)。像许多遗忘症个案一样,小雷四处漫游,参军后开始了新的生活。小雷的记忆缺失和神游作为逃离由家庭和学校问题引起的焦虑是可以理解的。小雷采用最极端的防御手段来避开痛苦的情境:他变成了遗忘症患者,通过变成遗忘症患者,他得以逃离焦虑。在军队生活时,他丝毫不能记得以前痛苦的生活。
11、而当早期记忆恢复之后,他又完全忘记了自己在军队度过的那段时期。,分离性遗忘症的临床描述,分离性遗忘症是一类以不能回忆个人的某些重要经历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不能以正常的遗忘予以解释。,第一节 癔症,CCMD-3中分离性遗忘症的诊断标准符合癔症诊断标准;对曾经是或仍然是创伤性或应激性事件有部分或完全遗忘;排除器质性遗忘,如头部外伤后的遗忘和意识障碍(中毒、癫痫发作,或其他急性器质性障碍)恢复后的遗忘。,16,分离性遗忘症的类型,广泛的或全面性的遗忘症个人生活的所有细节全部遗忘。小雷所表现的就是这种遗忘症。逆行性遗忘症发生在创伤之前的所有事件都会被遗忘。创伤后遗忘症对创伤发生之后的事件的记忆缺失。
12、顺行性遗忘症(不属于分离性遗忘症!)对记忆新材料有困难。几乎总有器质性原因,比如中风。选择性或局限性遗忘症与某一特定主题有关的事件的记忆才会消失。,第一节 癔症,17,分离性遗忘症与器质性遗忘症的区别,第一节 癔症,18,分离性遗忘症形成的原因和治疗,原因心理动力学:心理有时通过躯体症状来应对情感上令人焦虑的冲突;精神分析学:关于我们是谁的痛苦记忆被压抑下去了,这就很好地防御了焦虑;行为主义学:焦虑的降低强化了个体采取新的身份的行为。总之,遗忘可能是对由创伤或无法接受的情境所引起的焦虑的一种最普遍的防御方式。治疗可采用催眠或异戊巴比妥检查技术治疗,需要专人进行。,第一节 癔症,19,(二)分离
13、性漫游症,临床描述突然意外地出走,伴有不能回忆自己的过去;对自己的身份模糊不清,或设定一个新的身份;不是某种物质或躯体疾病的直接生理效应所致;症状引起明显的痛苦或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伤。病程大多数患者是单次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月,恢复迅速,但有些患者可持续不恢复。治疗对于处于分离性漫游症的患者,可以采用治疗分离性遗忘症的方法,即催眠和异戊巴比妥检查技术联合治疗。如有可能,应探讨患者对心理社会应激源的内心处理过程。,第一节 癔症,20,需要与分离性漫游症相区分的相似障碍,狂乱:个体在这种恍惚的状态下经常攻击别人,有时甚至会杀人,并且在事发后回忆不起这次发作。分离性恍惚障碍:当恍惚的状态是
14、令人不快且被当地文化中的成员认为是病态的时候被认为是分离性恍惚障碍。与文化相关的癔症性附体障碍:一种在浓重的宗教或迷信背景下,由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为发病诱因的与文化相关的癔症。临床表现以神鬼、灵魂附体为主,病人常有癔症性格,有的已有过癔症发作史。,第一节 癔症,21,(三)分离性身份障碍,一类以存在两种或多种独立的身份或人格状态和相应行为,并以不能回忆个人重要经历为特征的心理障碍。从一种身份转换为另一种身份称为转变,通常是瞬间完成的。,第一节 癔症,CCMD-3中分离性身份障碍的诊断标准 符合癔症诊断标准;以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为主,丧失自我同一感,有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对周围环境缺乏觉察,周围意
15、识狭窄或对外界刺激异乎寻常的注意狭窄和选择性注意,并与患者改变了的身份相联系;上述症状必须是非己所欲,发生在宗教或文化背景认可情境中的类似状态之外或系其延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排除分离症是由相关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引起的。,22,分离性身份障碍的原因,童年受虐待的经历很多病人报告有过可怕的、难以启齿的童年受虐待经历。当今变态心理学领域存在一个最具争议的问题:个体对早期创伤尤其是性虐待的记忆是否准确。心理社会因素虐待期间或过后的社会支持缺乏,杂乱、无支持感的家庭环境;个人经历和人格因素。与PTSD的关系生物因素遗传特质的作用不可忽视;特别是抽搐障碍的患者,具有很多分离症状。,第一节 癔
16、症,23,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治疗,治疗目的让个体形成功能整合感.治疗途径:唤醒被压抑的记忆;对这些记忆去创伤化,确保回忆不会导致变体转换;将变体与原始人格整合起来。治疗方法心理动力疗法和催眠等技术:用于帮助个体恢复过去的记忆。暴露疗法和放松技术:使其去创伤化。药物:尽管药物也会偶尔伴随使用,但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少量临床证据表明,抗抑郁药物在某些个案中有一定的效果。,第一节 癔症,24,(四)人格解体障碍,DSM-把人格解体归属于分离障碍,人格解体的状态很普遍,约有50%的人报告说有过类似的短暂体验,状态持续几秒到几个小时不等,并不影响正常生活,尽管如此,人格解体障碍还是很少见的。临床描述: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癔症 应激 相关 障碍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18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