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结节的影像表现.ppt
《痛风结节的影像表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痛风结节的影像表现.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痛风,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赵广玲,概述,痛风是尿酸代谢障碍性疾患,以体液、血液中尿酸增加及尿酸盐沉着于各种间叶组织内,引起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关节炎为特征。本病约占全身关节炎的3%-5%。,发病率,高尿酸血症:欧美2%-18%痛风:欧美国家痛风发病率较高,约占总人口数的0.2%-1.7%我国普通人群患病率约1.14%,其中台湾和青岛地区是痛风高发区。其中男性占95%,初发年龄40岁以后国内报道,17.2%的痛风年龄小于40岁,病因,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代谢紊乱疾病。痛风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两大类。1.原发性痛风除少数由于遗传原因导致体内某些酶缺陷外,大都病因未明,并常伴有
2、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2.继发性痛风是继发于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某些先天性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糖原累积病型等。某些药物如速尿、乙胺丁醇、水杨酸类(阿司匹林、对氨基水杨酸)及烟酸等,均可引起继发性痛,此外,酗酒、铅中毒及乳酸中毒等也可并发继发性痛风。,病理,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的软骨、滑囊、关节周围的韧带、腱鞘以及皮下组织、肾和心瓣膜等组织中,形成痛风结节,是痛风的主要病理基础。由于尿酸盐的机械性及化学性刺激,而造成其周围组织坏死及炎症性反应,同时合并肉芽组织形成及异物巨细胞的出现。坏死组
3、织和尿酸盐共同形成结节的中心,连同其周围的异物反应,轻度炎症反应和纤维改变而形成整个结节。构成关节的软骨、胶原、骨组织皆宜受累,尿酸盐可沉着于滑膜、由此又可进入滑液,由于炎症刺激,而有血管翳形成于肉芽组织上,当这些改变扩展,波及到关节软骨下骨部时,骨组织即被尿酸盐所代替而出现骨破坏,痛风结节不仅可出现在滑膜,关节软骨及骨,也可出现关节囊。韧带、软骨下方的骨髓,甚至可见于肌肉内,当关节广泛受累时,关节腔将被纤维性血管翳所充填,后来,这些血管翳可骨化或钙化,而导致关节强直。,临床表现,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痛风慢性痛风石,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升高,但无任何临床症状的状态。男
4、性237.9-356.9umol/l(4-6mg/dl)女性178.4-297.4umol/l(3-5mg/dl)血尿酸大于等于390umol/l为高尿酸血症。病人一旦出现关节炎、痛风石或尿酸性肾结石等临床表现,即标志着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终止。,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夜间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诱发因素有饱餐、饮酒、过度疲劳、紧张、关节局部损伤、手术、受冷受潮等。典型的表现是凌晨痛醒,疼痛进行性加重,如刀割样,于24-48h达到高峰,关节局部发热、红肿、明显触痛,酷似关节急性感染的表现,60%-70%是在第一跖趾关节,且90%的病人反复受累;足弓、踝、膝、腕、肘关节等部位也可受累中轴骨骼和髋、肩等关节
5、很少被累及特点:持续数天或数周后可自行缓解少数:腱鞘炎、滑囊炎或蜂窝组织炎,伴有发热、头痛、恶心、心悸、寒战不适,和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等。,间歇期痛风,一生中仅发作一次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后有数月至2年的间歇期,且随着病情的进展痛风发作的间歇期逐渐缩短。不防治:每年发作频次增加、症状持续时间延长且受累关节增多,反复发作后可出现进行性软骨和骨侵蚀、痛风石沉积、继发性关节炎和永久性关节功能障碍。,痛风石,尿酸盐反复沉积使局部组织发生慢性异物样反应,沉积物周围被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包绕,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结节,称为痛风石。慢性标志多数患者起病10年后才发现。,典型部位在耳廓常见于足趾、手指、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痛风 结节 影像 表现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18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