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遗传分析3课时.ppt
《病毒遗传分析3课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遗传分析3课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病毒的遗传分析,一、病毒及其基因组 0.2课时二、phage增殖与突变型 0.4课时三、重组测验与作图 0.4课时四、互补测验与作图 1.4课时五、专一性转导重组 0.6课时,目 录,一、病毒及其基因组(virus and its genome),病毒(virus)体内无核糖体、翻译及能量转换系统,也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所以,称病毒为非原核(prokarytes)、非真核生物(eukarytes)的分子生物。但它为遗传物质证实、三联密码破译、基因概念发展、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病毒中,将细菌、真菌及藻类中的病毒往往称为噬菌体(phage)。,(一)病
2、毒及噬菌体(virus and phage)P184,(三)病毒的种类P185,一、病毒及其基因组(virus and its genome),1、按遗传物质性质分类(遗传和基因工程学角度)DNA类(单、双链,正、反义链);RNA 类(单、双链)2、按寄生关系分类(遗传、免疫和病毒学角度)烈性(virulent)噬菌体;温和(temperate)噬菌体3、按形态分类(临床诊断和医学角度)蝌蚪、环、线、卵、丝状等 如下噬菌体中T、TMV、在基因工程中应用最多,1.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P186,二、噬菌体增殖与突变型,(一)phage繁殖与侵染,2.温和噬菌体(tempera
3、te phage),二、噬菌体增殖与突变型,(一)phage繁殖与侵染,3.溶源菌特性 P188,免疫性 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称原噬菌体(prophage),被侵染的细菌称溶源菌。噬菌体侵染的细菌不会再被同种噬菌体侵染的特性称免疫性。如入侵后,其阻遏蛋白抑制自身复制和近源菌侵染。可诱导性 溶源菌自发或诱导产生0.01%的细菌被裂解,称溶源菌可诱导性。噬菌体整入细菌基因组内称溶源,噬菌体侵入寄主被破坏称裂解。能溶源和裂解的噬菌体为温和型,是基因工程载体。,二、噬菌体增殖与突变型,(一)phage繁殖与侵染,(二)噬菌体突变类型,二、噬菌体增殖与突变型,1.条件致死突变(phage cond
4、ition lathal),热温敏突变(temperature sensitive mutation ts)30下存活,40-42致死。可进行基因定位。X174 ts与wt30培养10h再42下培养10h,菌斑表型有什么不同?,噬菌体氨基酸密码突变成终止密码,称无义突变。UAC(酪)UAG无义突变,称琥珀(amber)突变,记为am;UAC(酪)UAA无义突变,称赭石(ocher)突变,记为och;UGC(半)UGA无义突变,称乳白(opal)突变,记为op。,2.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P190,(二)噬菌体突变类型,抑制无义突变表达的反密码子称无义突变抑制因子,有该因
5、子的寄主为Su+。如细菌tRNA反密码子ATC突变成AUC时,am突变噬菌体能生存。没有无义突变抑制因子的寄主,记为Su-。,二、噬菌体增殖与突变型,2.无义突变抑制因子(suppressor-nonsense mutation Su+)证实,(二)噬菌体突变类型,无义突变抑制因子与无义突变之间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如su+am寄主只能抑制am突变表达,su+op寄主只能抑制op无义突变表达,但su+och寄主能抑制amb和och无义突变表达(表1)。如:琥珀型无义突变寄主因反密码子摇摆性能接上丝、酪、谷酰氨酸3种氨基酸,选得Su+1、Su+2和Su+3等3种寄主,其蛋白质合成量分别为野生型14%
6、-55%(表2)。,二、噬菌体增殖与突变型,(二)噬菌体突变类型,3.形态突变,二、噬菌体增殖与突变型,速溶性突变r-溶解寄主快呈大斑,r+呈小斑广寄主突变h-能浸染E.coliB1和B2,h+仅侵染E.coliB1,E.coliB1+B2培养基上h-呈透明斑,h+呈半透明斑提问:h+r-基因型菌斑形态是什么?h-r-,h+r+基因型的菌斑形态怎样?T4噬菌体r区突变后寄主范围变窄,由野生型E.ColiB、K菌株寄生变为E.ColiB寄生,问r47能否在E.ColiK株上生长。,(二)噬菌体突变类型,4.缺失突变,二、噬菌体增殖与突变型,尾部缺失突变27 仅有头部和丝盘能生存,但无侵染力头部缺
7、失突变23 仅有躯干和丝盘能生存,但无侵染力 突变体23与27混合后,因功能互补能形成有侵染力的个体,1、杂交重组法测定基因距离,(一)T2phage两点基因作图 P193,三、重组测验与作图,(二)T4phage 3 点基因作图P195,三、重组测验与作图,(三)T4噬菌体重组测验(recombination test)P191,三、重组测验与作图,(三)T4噬菌体重组测验(recombination test),三、重组测验与作图,Benzer用双重感染法测定3000多个突变体两两间的遗传距离。即测定了3000多个突变基因间的重组率,绘图如下。,Benzer将T4phage r区3000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毒 遗传 分析 课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18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