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2).ppt
《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2).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1章 电路及其分析方法,1.1 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1.2 电路模型1.3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1.4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5 基尔霍夫定律1.6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1.7 支路电流法1.8 叠加定理1.9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1.10 戴维南定理1.11 电路中电位的计算,2,1.1 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1.1.1 电路的作用(1)电能的传输和转换(2)信号的传递和处理1.1.2 电路的组成(1)电源(2)负载(3)中间环节,3,扩音机电路示意图,中间环节,负载,信号源(电源),4,1.2 电路模型,为了便于用数学方法分析电路,一般要将实际电路模型化,用足以反映其电磁性质
2、的理想电路元件或其组合来模拟实际电路中的器件,从而构成与实际电路相对应的电路模型。,理想电路元件主要有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和电源元件等。,1.为什么电路元件要模型化?,2.理想电路元件有哪些?,5,例:手电筒,手电筒由电池、灯泡、开关和筒体组成。,手电筒的电路模型,6,激励:电源或信号源的电压或电流,它推动电路工作。响应:由于激励在电路各部分产生的电压和电流。电路分析:就是在已知电路的结构和元件参数的条件下,讨论电路的激励与响应之间的关系。,基本概念,7,1.3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引入参考方向的意义,在实际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真实方向往往难以在图中标出。,在一个复杂的电路中,我们无
3、法通过简单的观察来判断电流和电压的真实方向。为此,我们引入参考方向的概念。,注意:参考方向 在分析计算时人为规定的方向。,8,(2)参考方向的表示方法,电流:,电压:,(1)参考方向,在分析与计算电路时,对电量任意假定的方向。,1.3.2 电路基本物理量的参考方向,9,物理中对基本物理量规定的方向,(3)电路基本物理量的实际方向!,10,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电流(或电压)值为正值;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电流(或电压)值为负值。,(4)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关系,注意:在参考方向选定后,电流(或电压)值才有正负之分。,若 I=5A,则电流从 a 流向 b;,例:,若 I=5A,则电流从 b
4、流向 a。,若 U=5V,则电压的实际方向从 a 指向 b;,若 U=5V,则电压的实际方向从 b 指向 a。,11,欧 姆 定 律,欧姆定律:流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12,注意:,当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时 U=RI当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相反时 U=RI,伏安特性,线性电阻伏安特性,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13,解,14,解,a点电位比b点电位低12V,n点电位比b点电位低12-5=7V,m点电位比b点电位高3V,于是 n点电位比m点电位低7+3=10V,即 Unm=-10V,由欧姆定律得 RUnmI5,15,1.4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开关闭合,接通电源与负载,负载端电
5、压,U=IR,特征:,1.4.1 电源有载工作,电流的大小由负载决定。,在电源有内阻时,I U。,或 U=E IR0,当 R0R 时,则U E,表明当负载变化时,电源的端电压变化不大,即带负载能力强。,16,开关闭合,接通电源与负载。,负载端电压,U=IR,特征:,电源有载工作,电流的大小由负载决定。,在电源有内阻时,I U。,或 U=E IRo,UI=EI IRo,P=PE P,负载取用功率,电源产生功率,内阻消耗功率,电源输出的功率由负载决定。,负载大小的概念:负载增加指负载取用的电流和功率增加(电压一定)。,17,例题1.4,解,18,E2I1085W,R01I215W,R02I215W
6、,电源产生的功率,负载取用功率,电源内阻损耗功率,负载内阻损耗功率,19,电源与负载的判别,U、I 参考方向不同,P=UI 0,电源;P=UI 0,负载。,U、I 参考方向相同,P=UI 0,负载;P=UI 0,电源。,1.根据 U、I 的实际方向判别,2.根据 U、I 的参考方向判别,电源:U、I 实际方向相反,即电流从“+”端流出,(发出功率);,负载:U、I 实际方向相同,即电流从“-”端流出。(吸收功率)。,20,电气设备的额定值,额定值: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时的规定使用值,电气设备的三种运行状态,欠载(轻载):I IN,P PN(不经济),过载(超载):I IN,P PN(设备易损坏)
7、,额定工作状态:I=IN,P=PN(经济合理安全可靠),21,解,一个月的用电量 WPt60(W)330(h)5.4kWh,22,解,在使用时电压不得超过 URI5000.150V,23,特征:,开关 断开,电源开路,1.开路处的电流等于零;I=02.开路处的电压 U 视电路情况而定。,电路中某处断开时的特征:,24,电源外部端子被短接,电源短路,1.短路处的电压等于零;U=02.短路处的电流 I 视电路情况而定。,电路中某处短路时的特征:,25,1.5 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路中的每一个分支。一条支路流过一个电流,称为支路电流。,结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联接点。,回路:由支路组成的闭合路径
8、。,网孔:内部不含支路的回路。,26,例1:,支路:ab、bc、ca、(共6条),回路:abda、abca、adbca(共7 个),结点:a、b、c、d(共4个),网孔:abd、abc、bcd(共3 个),27,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定律),1定律,即:入=出,在任一瞬间,流向任一结点的电流等于流出该结点的电流。,实质:电流连续性的体现。,或:=0,对结点 a:,I1+I2=I3,或 I1+I2I3=0,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反映了电路中任一结点处各支路电流间相互制约的关系。,28,解,由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列出I1I2I3I402(3)(2)I40,可得 I43A,29,电流定律可以推广
9、应用于包围部分电路的任一假设的闭合面。,2推广,I=?,例:,广义结点,I=0,IA+IB+IC=0,30,图 例的电路【例2】在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试求、和。,31,解:根据图中标出的电流参考方向,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分别由节点a、b、c求得在求得 后,也可以由广义节点求得,即,32,或在任一瞬间,沿任一回路循行方向,回路中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定律),1定律,即:U=0,在任一瞬间,从回路中任一点出发,沿回路循行一周,则在这个方向上电位升之和等于电位降之和。,对回路1:,对回路2:,E1=I1 R1+I3 R3,I2 R2+I3 R3=E2,或 I1 R1
10、+I3 R3 E1=0,或 I2 R2+I3 R3 E2=0,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反映了电路中任一回路中各段电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33,1列方程前要标注好回路循行方向;,电位升=电位降 E2=UBE+I2R2,U=0 I2R2 E2+UBE=0,2应用 U=0列方程时,项前符号的确定:如规定:电位降取正号,电位升取负号。,3.开口电压可按回路处理,注意:,对回路1:,34,解,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得,(1)UABUBCUCDUDA=0 即 UCD2V,(2)UABUBCUCA0 即 UCA1V,35,解,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出 EBRBI2UBE0得 I20.315mA,EBRBI2
11、R1I1US0得 I10.57mA,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 I2I1IB0 得 IB0.255mA,36,1.6电阻的串联与并联,串联电路特点:电流处处相等。串联等效电阻R等于串联各电阻Ri之和,即R=R1+R2+Rn,n属于自然数。串联电阻上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特点:并联之路电压相等。并联等效电阻R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倒数1/Ri之和,即1/R=1/R1+1/R2+,n属于自然数。并联电阻上电流分配与电阻成反比。,37,1.7 支路电流法,支路电流法: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 定律(KCL、KVL)列方程组求解。,对上图电路支路数:b=3 结点数:n=2,回路数=3 单孔
12、回路(网孔)=2,若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应列出三个方程,38,1.在图中标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对选定的回路 标出回路循行方向。,2.应用 KCL 对结点列出(n1)个独立的结点电流 方程。,3.应用 KVL 对回路列出 b(n1)个独立的回路 电压方程(通常可取网孔列出)。,4.联立求解 b 个方程,求出各支路电流。,对结点 a:,例1.7.1:,I1+I2I3=0,对网孔1:,对网孔2:,I1 R1+I3 R3=E1,I2 R2+I3 R3=E2,支路电流法的解题步骤:,39,例1.7.1 在图的电路中,设,试求各支路电流。解:应用KCL、KVL列出式(1)、式(2)及式(3),并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2 电路 及其 分析 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18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