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式传感器学习报告.ppt
《电感式传感器学习报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感式传感器学习报告.ppt(1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感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是建立在电磁感应基础上,利用线圈自感或互感的改变来实现测量的一种装置。可以对线位移或角位移直接进行测量。常可由下列方法使线圈的电感变化(1)改变几何形状;(2)改变磁路的磁阻;(3)改变磁芯材料的导磁率;(4)改变一组线圈的两部分或几部分间的耦合度。,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分类,电感式传感器,自感型,可变磁阻型,涡流式,互感型,压磁式传感器,差动变压器,感应同步器,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的优点如下(1)结构简单。工作中没有活动电接触点,因而比电位器工作可靠,寿命长;(2)灵敏度高,分辨力高。能测出0.1 mm甚至更小的机械位移变化,能感受小至0
2、.1角秒的微小角度变化;,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3)重复性好,线性度优良。非线性误差可达0.1%;(4)输出功率大、输出阻抗小、抗干扰能力强、对工作环境要求不高。电感式传感器的缺点如下(1)频率响应差,不宜于快速动态测量;(2)存在交流零位信号。,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磁路与电路的对比如下表所示。,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3.1 自感式传感器 3.2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3.3 电涡流式传感器 3.4 压磁式传感器 3.5 应用举例,3.1 自感式传感器,自感式传感器,按磁路几何参数变化形式分类,变气隙型,螺管型,按磁路的结构型式分类,按组成方式分类,P型,E型,自感式传感器实质上是一个带气隙
3、的铁心和线圈,其分类如下。,变面积型,E型,单一式,差动式,3.1 自感式传感器,3.1.1 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1.2 变面积型自感传感器 3.1.3 等效电路 3.1.4 螺管型自感传感器 3.1.5 测量电路 3.1.6 自感式传感器的零位残余电压,3.1.1 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1.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当衔铁上下移动时,磁路中气隙的磁阻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线圈自感的变化,这种变化与气隙大小相对应。只要能测出自感量的变化,就能判定位移量的大小。,3.1.1 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自感的计算及特性分析(1)自感的计算 根据电感的定义,线圈的电感量可由
4、下式确定,所以,另有,3.1.1 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假设:铁心磁路中的磁滞及涡流损耗不计;不考虑集肤效应及边缘效应,认为铁心和气隙中的磁场是均匀分布的,同时忽略绕组的漏磁。则总磁阻为,导磁率mm0mr,m0为真空磁导率,而空气的相对磁导率mr1。S为空气隙的截面积。,3.1.1 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由于m1、m2 m0,所以,所以,3.1.1 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自感的特性分析 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初始气隙记作d0,衔铁的位移量即气隙变化量记作Dd,对应的自感变化量记作DL1(或DL2),衔铁处于起始位置时的电感值为,3.1.1 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的
5、工作原理,当衔铁上移Dd时,传感器气隙减小Dd,即dd0Dd,则此时电感为,当Dd/d 01时,可将上式展开成级数形式,3.1.1 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由上式可求得电感增量DL1和相对增量DL1/L0的表达式为,3.1.1 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DL1和Dd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减小非线性的方法如下 减小Dd,但测量范围也减小;增加d0,但灵敏度降低。仅取线性项,得,3.1.1 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当d0增加时,灵敏度下降。即非线性与灵敏度相矛盾,也就与测量范围相矛盾。所以变气隙式电感传感器一般用于测量微小位移,常取Dd/d0 0.10.2。为了减小非线性误差,实
6、际测量中广泛采用差动变气隙式电感传感器。,得(相对)灵敏度为,3.1.1 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当衔铁向上移动Dd时,上面线圈的电感L1由式(3.6)给出,下面线圈的电感则为,在差动使用时,电桥输出与DL有关。DL的表达式为,3.1.1 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仅取线性项,得,3.1.1 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灵敏度为,与单线圈变气隙式电感传感器相比,灵敏度高一倍。线性度得到明显改善(因忽略的是更高阶项)。为此,两个变气隙式电感传感器在结构尺寸、材料、电气参数等方面均应完全一致。,3.1 自感式传感器,3.1.1 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1.2 变面积型
7、自感传感器 3.1.3 等效电路 3.1.4 螺管型自感传感器 3.1.5 测量电路 3.1.6 自感式传感器的零位残余电压,3.1.2 变面积型自感传感器,变面积型自感传感器如图所示。其气隙长度d 保持不变,磁通截面积随被测量而变。,3.1.2 变面积型自感传感器,式(3.3)即,可见,变面积型传感器在忽略气隙磁通边缘效应的条件下,输出特性呈线牲,因此可望得到较大的线性范围。与变气隙型相比较,其灵敏度较低。欲提高灵敏度,需减小d 和增加N,但同样受到工艺和结构的限制,气隙长度d 的选取与变气隙型相同。思考:为什么图3.3所示结构L与S不呈线性关系?,3.1 自感式传感器,3.1.1 变气隙型
8、自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1.2 变面积型自感传感器 3.1.3 等效电路 3.1.4 螺管型自感传感器 3.1.5 测量电路 3.1.6 自感式传感器的零位残余电压,3.1.3 等效电路,前面认为线圈是一个纯电感,实际上它不是,可以等效成图示电路。,Rc 线圈的铜损电阻。Rv 涡流损耗电阻。Rh 磁滞损耗电阻。C 线圈匝间电容和电缆分布电容。,3.1.3 等效电路,(1)铜损电阻 铜损电阻应尽量小。设导线平均匝长为l,当忽略导线趋肤效应与邻近效应时,铜损电阻为,(2)涡流损耗电阻 涡流损耗电阻Rv是因为交变电流激励产生的交变磁场,会在线圈铁心中造成涡流而损耗能量。根据经典的涡流损耗计算公式
9、知,为降低涡流损耗,叠片式铁心的片厚应薄;高电阻率有利于涡流损耗的下降,而高磁导率却会使涡流损耗增加。,3.1.3 等效电路,(3)磁滞损耗电阻 磁滞损耗电阻Rh越小越好,它是因为铁磁物质在交变磁化时,磁分子来回翻转需要克服阻力引起能量损耗。(4)并联寄生电容 主要由线圈绕组的固有电容与电缆分布电容所构成。按规定电缆校准好的仪器,如更换了电缆,则应重新校准或采用并联电容加以调整。,3.1.3 等效电路,例3.1 图示为变气隙型电感式传感器,衔铁截面积S4 mm4 mm,气隙总长度ld0.8 mm,衔铁最大位移Dld0.08 mm,激励线圈匝数N2500匝,导线直径d,0.06 mm,电阻率r1
10、.75106 Wcm。当激励电源频率f4 000 Hz时,忽略漏磁及铁损(包括涡损与磁滞损耗),计算,3.1.3 等效电路,线圈电感值;电感的最大变化量;当线圈外截面为11 mm11 mm 时,求其直流电阻值;线圈的品质因数;当线圈存在200 pF分布电容与之并联后其等效电感变化多大?,3.1.3 等效电路,解 根据变气隙型电感的计算公式及图示结构,可知其初始电感为,当衔铁位移Dld0.08 mm时的电感值L1为,3.1.3 等效电路,当衔铁位移Dld0.08 mm时的电感值L2为,所以,当衔铁最大位移Dld0.08 mm时,相应的电感最大变化量为,3.1.3 等效电路,铁心横截面为4 mm4
11、 mm,线圈外截面为11 mm11 mm,取平均值,按横截面为7.5 mm7.5 mm计算每匝总长,得l47.530 mm。所以,3.1.3 等效电路,线圈的品质因数为,当线圈存在C200 pF的分布电容时,如上图所示,其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等效条件为它们的阻抗相等,即,3.1.3 等效电路,得,3.1.3 等效电路,当Q 1时,有,所以,等效电感变化量为,3.1 自感式传感器,3.1.1 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1.2 变面积型自感传感器 3.1.3 等效电路 3.1.4 螺管型自感传感器 3.1.5 测量电路 3.1.6 自感式传感器的零位残余电压,3.1.4 螺管型自感传感器
12、,螺管型自感传感器由线圈、衔铁和磁性套筒组成。随着衔铁插入线圈深度的不同将引起线圈漏磁路径中磁阻变化,从而使线圈的电感发生变化。但理论推导复杂,且理论结果与实践相差很多。,3.1.4 螺管型自感传感器,螺管式自感传感器与前两种相比有以下特点(1)由于空气隙大,磁路磁阻大,故灵敏度较前两种低,欲提高灵敏度,可提高ra/r、la/l及增加匝数,但前者受结构与非线性限制,后者受稳定性限制。(2)从磁通分布看,只要满足主磁通不变、线圈绕组排列均匀等条件,可望得到较大的线性范围。,3.1.4 螺管型自感传感器,3.1 自感式传感器,3.1.1 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1.2 变面积型自感传感
13、器 3.1.3 等效电路 3.1.4 螺管型自感传感器 3.1.5 测量电路 3.1.6 自感式传感器的零位残余电压,1.变压器电桥 Z1、Z2为差动传感器两线圈的阻抗,另两臂为电源变压器次级线圈。输出空载电压为,3.1.5 测量电路,3.1.5 测量电路,初始时电桥处于平衡状态,Z1Z2Z0,输出为零。当铁心偏离平衡位置时,Z1Z0DZ,Z2Z0DZ,则,当传感器铁心的移动方向改变时,输出电压的相位随之反相,由此可判别衔铁移动的方向。整流后的输出为,3.1.5 测量电路,当QwL/R很大且DR可以忽略时,上式可写成,变压器电桥使用元件少,输出阻抗小(变压器次级线圈的阻抗可忽略,输出阻抗为传感
14、器两线圈阻抗的并联),因而获得了广泛应用。思考:DR不可以忽略时Uo的表达式如何?,3.1.5 测量电路,特性曲线如图所示。,3.1.5 测量电路,2.调幅电路 传感器电感L与一个固定电容C和一个变压器T串联在一起,接入外接电源U后,变压器的二次线圈将有电压Uo输出,输出电压的频率将与电源频率相同,幅度随L变化。Lo为谐振点的电感值。这种电路灵敏度很高,但线性较差。,3.1.5 测量电路,3.调频电路 一般是把传感器电感L和一个固定电容C接入一个振荡回路中。图中G表示振荡回路,其振荡频率为,当L变化时,振荡频率随之变化,根据f的大小即可测出被测量之值。,3.1.5 测量电路,当L有了微小改变D
15、L后,频率变化Df为,由于f和L之间存在严重非线性关系,要求后续电路作适当处理。调频电路只有在f较大的情况下才能达到较高精度。,3.1.5 测量电路,4.调相电路 左图是一个相位电桥,一臂为传感器L,另一臂为固定电阻R。设计时,使电感线圈具有高的品质因数,忽略其损耗电阻,线圈可看作一个纯电感。则电感线圈上的压降向量与固定电阻上的压降向量互相垂直,如右图所示。,3.1.5 测量电路,当L改变时,的值随之变化,C点的轨迹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连接OC,则向量OC为调相电路输出电压,显然OC幅值是不变的,而其相位为,j与L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当DL很小时,可得,3.1 自感式传感器,3.1.1 变
16、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1.2 变面积型自感传感器 3.1.3 等效电路 3.1.4 螺管型自感传感器 3.1.5 测量电路 3.1.6 自感式传感器的零位残余电压,3.1.6 自感式传感器的零位残余电压,当电感式传感器的衔铁位于初始平衡位置时,测量电桥的输出理论上应为零,但实际上总存在零位不平衡电压输出,从而造成零位误差。这个零位时输出的最小电压称作零位残余电压,并用e0表示。,3.1.6 自感式传感器的零位残余电压,左图是从示波器上观察到的零位残余电压的波形,是由很多幅值和频率互不相同的谐波组成的。基波包括同相分量与正交分量(通常是主要的)。高次谐波中主要有偶次谐波和三次谐波。另
17、外还有幅值较小的外界电磁干扰波。,3.1.6 自感式传感器的零位残余电压,1.产生零位残余电压的原因 差动式电感传感器的电气参数及结构尺寸不可能完全对称;传感器具有铁损,即磁化曲线的非线性;电源电压中含有高次谐波;线圈具有寄生电容,线圈与外壳、铁心间有分布电容。,3.1.6 自感式传感器的零位残余电压,2.减小零位残余电压的措施 衔铁、骨架等零件应保证足够的加工精度,两线圈绕制要一致,必要时可选配线圈。保证电、磁、几何对称。减小电源中的谐波成分。减小励磁电流,使之工作在磁化曲线的线性段。注意利用外壳进行电磁屏蔽。采用电路措施来减小零位电压。,3.1.6 自感式传感器的零位残余电压,3.补偿电路
18、 如图所示,串联电阻Ra用来消除基波同相分量;并联电阻Rb用来消除高次谐波分量;并联电容C用来消除基波正交分量或高次谐波分量。,3.1.6 自感式传感器的零位残余电压,如图所示是一种实际补偿电路。,3.1 自感式传感器,3.1.1 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1.2 变面积型自感传感器 3.1.3 等效电路 3.1.4 螺管型自感传感器 3.1.5 测量电路 3.1.6 自感式传感器的零位残余电压,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3.1 自感式传感器 3.2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3.3 电涡流式传感器 3.4 压磁式传感器 3.5 应用举例,3.2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3.2.1 结构与工作原理
19、 3.2.2 螺管型差动变压器 3.2.3 测量电路,3.2.1 结构与工作原理,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互感式传感器,其初、次级线圈互感随衔铁位移变化而变化。和一般变压器不同的是:后者一般为闭合磁路,前者一般为开磁路;后者初、次级间的互感为常数,前者初、次级间的互感随衔铁移动而变,且两个次级绕组按差动方式工作。,3.2.1 结构与工作原理,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类型 变气隙型。灵敏度较高,但测量范围小,一般用于测量几mm到几百mm的位移。,3.2.1 结构与工作原理,变面积型。一般可分辨零点几角秒以下的微小角位移,线性范围达 10。,3.2.1 结构与工作原理,螺管型。可测量几mm到1m的
20、位移,但灵敏度稍低。其示值范围大,自由行程可任意安排、制造装配也较方便。,3.2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3.2.1 结构与工作原理 3.2.2 螺管型差动变压器 3.2.3 测量电路,3.2.2 螺管型差动变压器,1.结构特点 螺管型差动变压器结构形式虽有多种,但不外乎包括线圈组件、铁心和衔铁三部分。铁心的作用是提供闭合回路、磁屏蔽和机械保护。活动衔铁和铁心用同种材料制造,通常选用电阻率大、导磁率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大的材料。,3.2.2 螺管型差动变压器,线圈组件由初、次级线圈和骨架组成。线圈通常用高强度漆包线密绕而成。骨架通常采用圆柱形,对其材料的要求是:高频损耗小、抗潮湿、温度膨胀系数小。根
21、据一次、二次线圈排列形式不同,有图示几种形式。常用的是二节式和三节式。,3.2.2 螺管型差动变压器,2.输出特性分析(1)等效电路 为便于研究,可忽略铁损、导磁体磁阻和线圈间寄生电容,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3.2.2 螺管型差动变压器,次级回路的输出开路电压为,即,令tp=L1/R1,代入上式可得差动变压器的输出特性为,3.2.2 螺管型差动变压器,(1)铁心处于中间位置时,Ma=Mb=M0,则Uo=0。(2)铁心上升时,Ma=M0+DM,Mb=M0-DM,得,(3)铁心下降时,Ma=M0-DM,Mb=M0+DM,得,3.2.2 螺管型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还可以写成,式中,Uo0为铁心处于中
22、间平衡位置时单个次级线圈的感应电势。,3.2.2 螺管型差动变压器,(2)灵敏度 提高灵敏度的途径如下:提高线圈的品质因数,为此需增大差动变压器的尺寸,一般线圈长度为直径的1.52.0倍为宜。选择较高的激励频率。,3.2.2 螺管型差动变压器,增大铁心直径,使其接近线圈架内径,但不触及线圈架。铁心尽量采用导磁率高、铁损小、涡流损耗小的材料。在不使初级线圈发热的条件下,应尽量提高激励电压。,3.2.2 螺管型差动变压器,(3)电源频率特性 根据式(3.32),当激励频率很低时,wL1R1,这时,差动变压器的灵敏度随频率w的增加而增加。即,3.2.2 螺管型差动变压器,当w增加到wL1R1时,灵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感 传感器 学习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18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