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浙江科技版.ppt
《生物浙江科技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浙江科技版.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浙江科技版,目录,第4讲细胞概述 细胞膜和细胞壁第5讲细胞质第6讲细胞膜、细胞核 原核细胞,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浙江科技版,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第二单元 考试说明,第二单元 知识框架,第二单元 复习策略,本单元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的题目有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识图题及坐标题等题型,涉及的题型多。本单元的知识点也是每年高考的重点,并且会跟其他章节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占分值最大的题型是实验题,即考查有关细胞膜的通透性和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是重中之重,考查有关的细胞器往往会和一些药剂、毒物、紫外线等结合,导致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被破坏和丧失等,这样就会增加题目的迁移度,而不是单纯的直接的考查,万变
2、不离其宗,只要掌握课本的核心知识,就可以解决问题。具体做法是:,第二单元 复习策略,1回归教材,掌握处理试题新信息的能力。高考很少直截了当考查细胞器的知识,而是设置新情境、新问题,考纲中也明确了命题中新情境新知识的现学现用,相对淡化对纯识记内容的考查,如考线粒体,就会设置:线粒体的DNA受损伤线粒体功能下降能量供应受影响主动运输方式受影响。考核糖体,就会设置:黄曲霉(或药物)核糖体从内质网脱落合成蛋白功能下降等。所以不管怎么变,基础知识是要牢牢掌握的。2把握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通过对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从而正确界定概念。解答时特别注意选项的,第二单元 复习策略,用词是否准确。注意防止以
3、偏概全,偷换概念。如生物膜和细胞膜,这两个概念不同,有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异同点;半透膜和选择透过性膜的异同点等。3掌握核心与主干知识,强调能力。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考核,特别是综合性选择题比例明显上升。很多选择题都是以本单元的知识为出发点,然后辐射到其他章节的知识点,因此要提高观察判断能力,确保做对常规题。4看懂图示,明白各结构的含义。图示中出现的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细胞膜的结构,各种细胞器的放大图,所以看懂图很关键,这样才能明其理,做出正确的判断。,第二单元 复习策略,5总结基本答题规律,提高解答实验题的能力。新高考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十分注重对生物科学探究能力和
4、综合运用能力(往往以实验设计的形式出现)的考查,复习备考时可以对高中生物实验教材相关的知识进行梳理。这几年本单元的实验主要涉及的是与细胞膜通透性、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等实验。,第二单元 使用建议,1新高考中很注重对能力的考查与应用,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真正从发展学生多种能力的角度出发,在课堂上真正能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来真正分析教材解答试题掌握解题能力。不仅在高三的复习中要培养学生的解题、分析、处理信息、设计实验的能力,更要从平时的生物教学中开始,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基本的判断分析、实验能力,掌握基础知识。如有的题干的信息叙述复杂易混淆,通过图解过程,可使
5、学生了解,第二单元 使用说明,具体问题,老师要有画细胞器的能力,能将各种细胞器联系起来。特别是要引导帮助学生归纳掌握简单的规律。如做占本单元比重最大的实验题时:(1)首要是明确实验目的,提出假设。从实验目的中可以寻求很多相关的解题信息,实验的单一变量,实验的对象,以及实验的检测指标等;(2)其次是实验的原理,原理是支持完成实验的基本性理论,有时可以是一个简要的实验过程的概括;实验原理有部分在题目的题干中或是教材的主干知识点;(3)再者是实验过程的设计,生物实验大多数是对照实验,,第二单元 使用说明,注意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设计过程可大致为分组编号、变量处理、等量描述、实验结果检测四步完
6、成;(4)最后是实验结果的分析。要能从符合假设与不符合假设的两个可能来预测和分析实验结果,在语言叙述上要能简练精要,可从平时的标准答案中找到一些模式化的语句。2课时安排:本单元分为3讲,建议7课时完成,每讲1课时,单元训练卷及滚动卷和讲评各1课时。,第4讲 细胞概述细胞膜和细胞壁,第4讲 考点整合,结构,功能,组织,种群,生态系统,第4讲 考点整合,细胞膜,细胞溶液,细胞核,多样性,统一性,核膜,多样性,DNA分子,统一性,细胞,第4讲 要点探究,探究点一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第4讲 要点探究,第4讲 要点探究,【说明】(1)同一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不是彼此孤立的。(2)在每一个
7、结构层次上都进行着生命活动。(3)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具体的生命系统,越高等的生物其生命系统越复杂,而低等生物则比较简单。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4)单细胞的生物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无组织、器官、系统这些生命层次;植物微观方向只有细胞、组织、器官这些生命层次,而没有系统这一生命层次。,第4讲 要点探究,第4讲 要点探究,【答案】B【解析】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系统叫做生命系统。由大到小依次为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器官、组织、细胞。肝脏是器官;血液是组织;神经元
8、是细胞;蓝藻既是细胞又是个体;细胞内各种化合物不是生命系统的层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具有生命系统的层次;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属于种群;某池塘中的所有鱼是由不同种群构成的,不是同种生物;一片森林属于生态系统;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第4讲 要点探究,【点评】加深学生对生命系统的理解,正确区分生命系统中的各层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要遵循从局部到整体,从片面到全面的分析方法。如果抓不住“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主线,就无法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本例全面展示了生命系统的几个层次,而下面的变式题从特定的侧面来考查此问题。,第4讲 要点探究,第4讲 要
9、点探究,【答案】B,【解析】SARS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是对的,但仍具有生命特征,可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繁殖。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所以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它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森林中的一群灰喜鹊构成了一个种群,应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种群。细胞应是动植物等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病毒虽然是生物,但没有细胞结构。,第4讲 要点探究,探究点二显微镜知识总结,1.显微镜的基础知识(1)显微镜的成像:光源(天然光或人工光源)反光镜光圈物体物镜在镜筒内形成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把经物镜形成的放大实像进一步放大(虚像)。(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该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
10、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第4讲 要点探究,(3)放大倍数与视野里细胞数量的变化:视野直径范围内一行中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例如,目镜5,物镜10,视野中央有一排细胞共16个。若把物镜换成40,则细胞数目为4;视野中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例如,若目镜10,物镜10,视野中共有细胞100个。再把物镜换成40,则细胞数目约为6个。(4)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5)物镜与装片的距离: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的距离越近。,第4讲 要点探究,(6)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如观察对象位于左
11、下方,若要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7)视野及亮度:视野是指一次所能观察到的被检标本的范围。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看到的标本范围就越小。亮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在光源一定的情况下,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8)调节视野亮度的方法:增强或减弱光源亮度;增大或缩小光圈;反光镜使用平面镜或凹面镜。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与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把显,第4讲 要点探究,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
12、,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3)低倍镜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第4讲 要点探究,两眼同时睁开,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像为止。(4)高倍镜观察:移动玻片,将要放大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度增加;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第4讲 要点探究,3.注意事项:(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约0.5
13、cm)时或者粗准焦螺旋不能再向下转动时停止下降,防止两者相撞。(2)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第4讲 要点探究,第4讲 要点探究,【答案】D【解析】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暗,同时观察到的物像越少越大。,【点评】加深学生对使用显微镜过程中低、高倍镜下所看到的物像大小、视野明暗、细胞数目多少的理解,以及使用显微镜过程中的正确操作和显微镜结构的认识。下列变式题考查显微镜从低倍镜到高倍镜的操作顺序。,第4讲 要点探究,第4讲 要点探究,【答案】C【解析】A和B图相比,细胞变大,观察的范围变小,应是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的物像。,第4讲 要点探究,探究点三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第4讲 要
14、点探究,第4讲 要点探究,【说明】真、原核生物的判断:(1)病毒(含噬菌体):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2)原核生物:有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蓝藻包括蓝球藻、颤藻、念珠藻、发菜等。(蓝藻并非藻类,只因它生活在水中,含叶绿素、藻蓝素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得名)。(3)如何判断细菌:带“菌”字的生物中,“菌”字前有“杆”“球”“弧”“螺旋”等表示形态的字的都是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都是细菌,乳酸菌是个特例,它本属杆菌,但往往把“杆”字省略,放线菌不是细菌但同属原核生物。,第4讲 要点探究,(4)带“菌”字的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酵母菌、霉
15、菌都是真核生物,带“藻”字的也不一定是原核生物,蓝藻以外的藻类如绿藻、褐藻、红藻都是真核生物。(5)真核生物:有衣藻、水绵等绿藻;海带、紫菜等褐藻;草履虫、变形虫等原生动物;酵母菌、霉菌(如青霉、根霉、曲霉等)、“菇”类食用菌等真菌;植物、动物。,第4讲 要点探究,【答案】A,第4讲 要点探究,【解析】菠菜属于真核生物,含有的结构,而发菜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有核膜。颤藻属于原核生物,含结构,大肠杆菌也属于原核生物。【点评】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分标准为是否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膜的成分是基本一致的,细胞器的种类和复杂程度有区别,但这不是根本的区别,其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而不同
16、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另外,还应该记住常见的一些原核生物类型。下列变式题从细菌的结构等方面来进行考查。,第4讲 要点探究,第4讲 要点探究,【答案】C,【解析】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只有没有核膜的拟核;细菌没有线粒体,但有与呼吸有关的酶;这种细菌也没有叶绿体,而是含有叶绿素。,第5讲 细胞质,第5讲 考点整合,差速离心法,有氧呼吸,动物和植物,光合作用,叶肉细胞,蛋白质,动物和植物,动物和植物,植物,蛋白质,动物和植物,低等植物,第5讲 考点整合,不需要,健那绿染液,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第5讲 要点探究,探究点一各种细胞器的功能,第5讲 要点探究,第5讲 要点
17、探究,第5讲 要点探究,没有膜结构的有细胞壁、中心体、核糖体等。(3)能产生水的细胞结构有线粒体(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核糖体(脱水缩合)、叶绿体(暗反应)、细胞核(复制转录)。(4)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供能)、核糖体(合成载体蛋白)。(5)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或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光能转换: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线粒体(化能转换: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6)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核糖体中含有核酸的质量分数最多,但与遗传无关)。,第5讲 要点探究,(7)能自我复制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能发生碱基互补配行为的细胞器有线
18、粒体、叶绿体、核糖体。(8)参与细胞分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间期蛋白质合成)、中心体(由它发出的星射线构成纺锤体)、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线粒体(供能)。(9)含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有色体(类胡萝卜素等)、液泡(花青素等)。(10)在能量代谢水平高的细胞中线粒体含量多,动物细胞中线粒体比植物细胞中多。蛔虫和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无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第5讲 要点探究,(11)原核细胞:无核膜,无大型细胞器,有核糖体,一般为二分裂。由于无染色体,因此不出现染色体变异,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需氧型细菌等原核生物体内虽然无线粒体,但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浙江 科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16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