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工程第四章发酵罐的比拟放大.ppt
《生化工程第四章发酵罐的比拟放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化工程第四章发酵罐的比拟放大.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内容,一、以kLa(或kd)为基准的比拟放大,二、以P0/V相等为准则的比拟放大法,三、比拟放大的其他准则,四、发酵罐的比拟缩小,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生物反应器的放大是指将实验室研究设备中的优化培养或发酵结果转移到工业规模的生物反应器中加以重演的技术。这一技术实际上也兼具生物反应过程放大的涵义。反应器的放大是生物技术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的关键之一。,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在生物反应过程的开发阶段,首先进行小型的工艺试验
2、,以选择反应器的型式,决定优化的工艺条件,确定可望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中试发酵生产。,发酵产品产业化开发步骤:,在没有把握的时候,需经过多级的中间试验,每级只放大很低的倍数,这就是所谓的逐级经验放大方法,这种放大方法是相当费时费钱的。,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生物反应器放大过程涉及培养-发酵环境与细胞形态学、细胞生理学和过程动力学之间的关系。培养-发酵环境又与生物反应器中的流体力学性质、传递现象(热量和质量传递)和培养-发酵液的理化性质有密切关系。,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由于细胞的种类不同,其形态与生理特性差异很大,致使培养-发酵液的
3、理化性质相当复杂,常随时间变化,加上培养-发酵过程中以活细胞作为生物催化剂,而活细胞的代谢途径以及遗传持性对环境的影响十分敏感,这样,生物反应器的优化实质上是环境的优化,生物反应器放大的关键在于能把实验室反应器的优化环境成功地转移到工业反应器中。,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掌握对象的规律,对其作出数学描述,建立方程,然后通过方程的求解或数值计算进行工厂的设计计算,这是人们的普遍期望。由于生物反应过程的复杂性,这种以数学解析为基础的方法至今仍成效不大,解决生物反应器放大问题的本质在于寻找反应器的几何尺度、操作条件与环境因素的确切关系,以使在实验室中的优化环境能在工业中
4、重演。,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相似性是生物反应器放大的最基本原则,一般可用线性关系来描述:,其中m表示放大模型变量,m 表示原型变量,k 是放大因子,方程是对所有变量有效还是只对部分变量有效,决定系统是全部还是部分相似,按照变量的性质,相似性可分为五类:,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1.几何相似性;2.流体动力学相似性;3.热相似性;4.质量(浓度)相似性;5.生物化学相似性;,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按照上述的顺序,前一级是后一级的前提。例如,如果需研究两个系统的动力学相似性(流动速率的分布相似),必须首
5、先了解几何相似性。相似性的基本概念可表述为:如果两个不同的系统能用相同的微分方程来描述,并具有相同的外形特征,那么两个系统将具有同一的行为方式。,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实验时,要求每次只改变一个变量,将其他变量固定,若涉及的变量很多,工作量必然很大,将实验结果关联成便于应用的公式也很困难。通过因次分析法可将变量组合成无因次数群,然后通过实验方法确定数群之间的数值关系,数群的数目总是比变量的数目少,这样实验与关联工作都能够得到简化。,对于生物反应过程这种复杂过程,工程技术中经常采用的解决途径是通过实验建立经验关系式。,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
6、拟放大,事实上,生物技术追求的两个系统之间的严格相似是不可能的。例如,为了在不同的系统中获得相同的涡流状态,必须保持动力学相似,也就是说必须使 Re(惯性力/粘度)和 Fr(惯性力/重力)值同时相等,如果采用相同的流体,则不可能在不同大小的反应器中获得相同 Re 和 Fr 值,因为选择相同 Re 值则表示小反应器中将具有较高 Fr 值,产生更深的涡流。,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出于这种局限性,人们提出了速率限制和机理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得出这样的结论:分步完成的任何过程中,相对较慢的步骤将成为整个过程的控制步骤。,用来评价发酵过程的物理特征一般包括混合时间、剪切力
7、、热量和质量传递。质量传递发生在整个发酵液内,而热量传递仅发生在热交换的边界层上。这样,就可以采用与过程放大无关的方法(如用冷冻机代替冷却水或者采用外部热交换器)来获得大型发酵罐所需的热量,因此,一般不考虑热量传递的放大准则。,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一个操作良好的发酵过程,需要考虑多方向的性能,如剪切力、宏观混合、氧传递、CO2 排出、泡沫形成和操作成本。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必然受到来自这些方面的限制。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中可以人为改变的只有几何特征、搅拌转速和通气条件,对于一台运行中的反应器,可以改变的常常只有搅拌转速和通气条件。,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
8、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在放大过程中,需保持恒定的过程特性包括如下准则:1)反应器的几何特征;2)体积氧传递系数 KLa;3)最大剪切力;4)单位体积液体的功率输入 Pg/V;,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5)单位体积液体的气体体积流量,Q/V 或(L/(Lmin);6)表观气体流速 vs;7)混合时间;8)叶轮 Re 数;9)动量因子;,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在生物反应器的放大中,通常保持氧体积质量传递系数(指由气泡向微生物传递)的恒定,这巳由需氧发酵的工业生产结果得到证实。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供足够的氧。虽然足够的氧供给并
9、不意味着良好的混合。,一、以kLa(或kd)为基准的比拟放大,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为了在两个不同的发酵罐中保持相同的 KLa值,所有影响 KLa值的变量都必须保持恒定。利用因次分析法,可建立关于无因次数群的关联方程,方程中模量的相等将保证KLa值的恒定。事实上,利用实验数据可获得许多表示 KLa与不同变量(发酵罐、叶轮、培养基组分、微生物等)之间关系的关联式。如:,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这里Pg表示通气系统液体搅拌所消耗的功率,通常情况下,它的值是非通气系统的2/5-3/5。此值可由Pg/和通气值(N=F/ND3)的经验公式得出
10、。不同的关系式给出不同的结果,甚至相差很大。,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如:为了提供100 m3(直径为4.0 m)的发酵罐所需的功率。必须装备两只直径为1.6 m,转速为120 r/min 的叶轮。假定发酵液的粘度为10-3 Pas,当气体流速为20m3/min时,由 Michel-Miller 和 Oyama-Endon 关联式分别计算功率值,结果为 658 kw 和 403 kw。偏差达60。,事实上,如果操作规模下关联式形式没有变化,则 Re 和功率之间的关系为:,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
11、罐的比拟放大,因此,vs 值一但确定,也就确定了 Re 值。如果流体物性稳定,则所有其他的量也将被确定。比如:,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保持严格的几何相似性常常并无必要,放大通常采用技术和经验相结合的方法。,保持恒定的 kLa 值和最大剪切速率是一个很成功的应用实例,为了成功地应用这个技术,需要做到:,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1)为得到希望的 kLa 值和最大剪切速率,所需功率的计算方法要可靠;2)可靠地测量 kLa 值;3)能够预测诸如压力和表面通气增加这些因素所造成的影响;4)能够预测操作规模改变造成的重要变量的区域分布。,生物工
12、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一旦施行放大,必须测试如下三个重要方面。1)主体混合 良好的氧供给并不意味着良好的混合;一般而言,反应器体积越大,所需混合时间越长。,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在发酵罐中,当混合时间过大,形成滞留区;当混合时间很小,细胞易遭受损伤,这种情况下,混合时间宜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发酵罐的不良混合会形成浓度和温度梯度,给控制带来严重问题。用酸和碱控制 pH 值时,如果加入口在自由表面之上或远离叶轮,会使发酵罐中 pH 值发生震荡,使微生物遭受损伤。,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2)剪切应力 由于对
13、剪切应力和形态之间的内部联系缺乏了解,特别是对于形成微胶粒的微生物,叶轮最大线速率(叶尖速率)的放大总是凭经验来确定。,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3)氧传递速率、在生物反应器的放大中,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工业规模反应器的高径比大于实验室规模反应器;当气体向上流动时,既提供了氧,也富积了CO2;罐压也应引起注意;如果气-液间的质量传递快于轴向混合,会存在轴向上的氧浓度梯度;CO2 的浓度也会带来问题,特别是在反应器上部以及当反应器在高罐压下运行时。,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另外,氧的溶解度很低(10l0-4),在很短的时间内(30 s),
14、细胞中氧的供给就会达到临界值。在高粘度发酵液中,还会形成径向梯度,叶轮周围氧传递速率高,应使其他区域的微生物在氧消耗到临界值之前循环进入叶轮周围区域。,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例题:page 66,第一步:试验罐 kd 值计算,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根据 p39查圆盘六弯叶涡轮,在充分湍流时,Np 4.7;双涡轮搅拌器功率:根据 p40 式3-2,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根据 p42公式 3-5:,根据 p55 3-28:,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第二步:按几何相似原则确定
15、20 M3 大罐的主要尺寸,已知 H/DT=2.4,HL/DT=1.5,DT/D=3 有效容积为 60,则发酵液体积为 6020 12 M3(忽略封底容积),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第三步:决定通气量Q,按照几何相似原则放大设备,放大的倍数愈高,单位容积醪液具有的罐的横截面积愈小;如果以 表示的通气流率相等(:单位培养液体积中空气流量;大罐单位体积所需风量比小罐小得多,罐的容积越大也就愈经济)则大罐的 vs 比小罐的 vs 将显著增大,过大的 vs 将造成太多的泡沫和带出液体,因此,在确定放大罐的通气量时,应当考虑到这个因素。,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生化工程 第五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化 工程 第四 发酵 比拟 放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15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