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ppt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什么叫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计划。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或应急方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有效控制事故发生或扩大,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事故发生前,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个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准备,明确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相应的应急资源和策略准备等。,应急预案的目的和作用,1.通过危险性分析,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发生。2.提高事故风险防范意识,采取各种有效,完善预测预警工作机制,提高应急响应能力。3.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订应对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工作
2、职责,有效控制事故扩大。4.完善应急工作协调机制,做好人力资源、应急救援装备、应急救援技术等工作准备,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介绍主要内容,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部门应急预案编制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第一部分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应急预案分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概况应急预案重点,一、应急预案分类,1.按责任主体分国家应急预案、省(区、市)应急预案、市(地)应急预案、县(市)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社区)应急预案、2.按灾害类别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3.按预案功能分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总体预案(综合预案),是指国家或者某个地区
3、、部门、单位为应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综合性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和保障措施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预案,是指国家或者某个地区、部门、单位为应对某类突发公共事件或者为发挥某项重要功能而制定的应急预案。专项预案通常作为总体预案的组成部分。专项预案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现
4、场处置方案:(操作程序),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石化企业某G罐罐根泄漏着火现场处置方案,步骤,责任人,处置,某石油化工企业某G罐罐根泄漏着火现场处置方案,二、国家应急预案体系,全国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级专项预案,国务院部门预案,省级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举办大型会议、展览和文体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制定的应急预
5、案,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区县应急预案18,专项应急预案34,应急保障预案7,自然灾害7,街道、社区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事故灾难17,公共卫生4,社会安全6,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图,三、应急预案概况,200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应急预案工作小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第一轮过程的开始。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各级地方政府及其部门编制的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陆续到位,到2006年应急预案框架初步形成。2008年汶川地震后,以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修订为开端,现有应急预案开始了以完善体系、提高实用性和相互衔接为目的,启动了应急预案
6、体系建设的修订过程。,三、应急预案概况,2006年,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进行了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抓紧编制修订本地区、本行业和领域的各类预案,并加强对预案编制工作的领导和督查检查。各基层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本单位预案,明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程序。尽快构建覆盖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预案体系,并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要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应急预案概况,2006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对生产
7、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进行了部署。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及其他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国家安全生产事故有关应急预案,分门别类制修订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和领域的各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制订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包括集团公司(总公司)、子公司或分公司、基层单位以及关键工作岗位在内的应急预案体系,并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三、应急预案概况,在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5年多的努力,全国绝大部分生产经营单位和基层组织都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解决了应急预案有无的问题。应急预案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应急
8、预案的认识存在较大差距,应急预案仅仅作为一般性文档文件进行编制和管理;二是应急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知识,不能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组织制订应急预案;三是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操作性差,相互不衔接;四是应急预案按照事故类别编制预案,条块分割、成本高、效率低;五是应急预案的落实和演练急待加强。,三、应急预案概况,2009年,安全监督管理总局针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编制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和修订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规范本地区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工
9、作,强化应急预案演练,提高预案的针对性,解决应急预案有用管用问题。,四、预案工作重点,(一)加快应急预案编制人才队伍建设 预案编制是应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重点在地市级,应重点加强和发挥地市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的作用,完善应急预案,建立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的应急管理机制。为此,必须加强地市级应急预案编制人才队伍的培训,编制符合实际的应急预案体系。,四、预案工作重点,(二)强化应急预案修订、评估和备案工作 应急预案是根据现有管理体制和应急资源制订的,带有一定的时限性,随着机构机构变化、工艺调整、生产规模扩展、人员等情况变化,应急预案就会脱离工作实际。因此,需要定期对
10、应急预案进行评估与修订,使之不断完善,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应急预案完成后必须进行评估,通过评估使应急预案结构合理、内容规范、组织体系健全、岗位职责明确、相关信息全面、报告流程完善、应急保障到位。评估要素主要包括:组织体系、岗位职责、应急流程、信息传递、应急保障等内容 规范应急预案,做到应急预案相互衔接,应进行报备,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进行备案审查。,四、预案工作重点,(三)加强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企业应急预案与政府应急预案的衔接。我国应急救援力量分属于不同部门和大型企业,应急资源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基本上局限于各领域,通过应急预案,在政府与企业、部门与企业应急机构之间建立协调联动和信息沟通机制
11、,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快速响应速度。属地政府之间应急预案的衔接。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注重行业体系建设,属地政府间部门应急预案相互衔接不够。通过联合制订专项应急预案,部门间应急预案相互引用等方式,实现部门间相关应急预案有机结合。,四、预案工作重点,(四)补充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1、细化事故的响应级别。各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要依据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划分标准,在自己的应急预案中加以细化,做到部门应急预案与上级和政府专项预案相协调。2、加强现场应急指挥部的权责。对现场指挥部的职能进行细化,做到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其他部门要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避免部门及地区间行政层面上 的差异造成现场指挥不力。3、统筹规
12、划各种应急资源并提供清单。应急资源是应急救援成功的保障,统筹规划各种应急资源,建立应急资源数据库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4、加强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各种应急资源的准备情况,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工作机制,锻炼应急队伍,提高应急能力。,第二部分 部门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部门应急预案介绍部门应急预案编制,一、应急预案框架指南,为指导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国务院办公厅2004年4月印发了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对部门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进行了规范。,(一)部门应急预案框架指南
13、,1.总则,应急预案编制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根据部门管理工作职责以及可能预见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制定预案,要明确应急预案适用的事故类型和级别,做到与有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组织体系框架描述。根据部门职能和突发公共事件类型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组织,明确本部门各单位参与应急管理和救援工作的职责。应急工作以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为主,以应急准备及保障工作为辅,明确各单位参与应急工作的职责。要体现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在制订部门应急预案时应紧密结合本单位日常工作实际,做到常态与非常态结合。,3.预警和预防机制,信息监测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预警支持系统
14、。确定信息监测方法与程序,建立信息来源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明确信息报送渠道、时限要求、研判和审批程序等。明确事故预警级别、方式方法、信息交流与通报的程序。完善部门间应急工作机制和信息传递工作制度。建立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和基础信息数据库。,4.应急响应,响应程序、信息处理、指挥和协调、紧急处置、新闻报道、应急结束。明确预案启动级别和条件,以及相应级别指挥机构的工作职责和权限。明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通报的组织、顺序、时间要求、主要联络人及备用联络人。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应急信息处置系统,明确信息采集的内容、方式、传输渠道和要求,以及信息分析和
15、共享的方式、方法、报送及反馈程序。建立统一领导,各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制定详细、科学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技术方案。明确新闻发布原则、内容、规范性格式和发布机构和等程。明确应急状态解除的程序、机构或人员。,5.后期处置,善后处置、社会保险、应急评估。明确人员安置、补偿,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恢复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程序等。明确事故赔偿的工作程序和内容,包括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和受灾人员保险。明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评估总结的机构、内容和和程序。应急响应结束后,地方人民政府及事故单位应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制定事故防范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类似事故发生。收集、整
16、理应急救援工作记录、方案、文件等资料,组织专家对应急救援过程和应急救援保障等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将总结评估报告报有关部门。,6.保障措施,通信与信息、应急队伍与装备、技术储备与保障、培训与演练。建立应急信息平台以及信息报告制度,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明确参与应急救援所有部门的联系方式,确保应急期间有关部门与现场指挥通信畅通。主要包括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装备、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物资储备、社会治安和避难场所等。成立专家组,提供多种联系方式,并依托相应的科研机构,建立相应的技术信息系统。组织有关机构和单位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警、预测、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究,进行技术储备。应急
17、预案完成后,应广泛进行社会宣传,对涉及的人员进行培训,并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7.附则和附录,预案管理与更新、奖励与责任、制定部门、预案实施明确定期评审与更新制度、备案制度、评审与更新方式方法和主办机构等。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应急装备和物质储备清单等。如新闻发布、预案启动、应急结束及各种通报的格式等。,二、部门应急预案介绍,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陆上石油储运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陆上石油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海洋石油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冶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引发事故应急预案应对恐怖事件应急预案参与核事故应急预案,1.
18、编制原则和适用范围:,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部门职责,针对某一类事故制定具体的应对工作方案,具体内容应同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有关专项应急预案衔接。部门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应该是本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处置的事故,应做到事故处置界定明确。,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按事故灾难等级和分级响应原则,应明确部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相应的工作职责,按照应急程序开展工作。现场指挥机构由相应的地方人民政府组成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由地方政府负责人担任,全面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现场应急救援由熟悉事故现场情况的有关领导具体负责。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协调指挥所有参与
19、应急救援的队伍和人员,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救援情况,需要进一步协调力量增援的,报请上一级部门协调,并说明需要的救援力量、救援装备等情况。,3.监测与预警,建立信息监控与报告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对辖区内重大危险源进行即时监控与分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辖区内重大危险源和各类自然灾害可能引发事故的情况进行跟踪管理。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当地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上级政府。事故灾难发生地的省(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特别重大事故报告后2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抄送安全监管
20、总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逐级上报事故情况,并应当在2小时内报告至省(区、市)人民政府,紧急情况下可越级上报。对于重大事故险情应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预警。,事故信息 报告流程,4.应急响应,响应程序(做什么,谁来做);指挥与协调(怎样做);现场紧急处置(第一时间采取的措施);应急救援结束。各级安全监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按照应急预案确定的范围和应急响应程序开展工作。事故等级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或按照要求需要上级部门应急时,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响应程序,通知领导小组,收集事故有关信息;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组织专家咨询,提出事故抢救协调指挥
21、方案,提供相关的预案、专家、队伍、装备、物资等信息;派有关领导赶赴现场进行现场协调指挥。,指挥与协调,根据现场抢救工作需要,协调调动有关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和物资,为事故救援提供支持;组织有关专家指导现场抢救,协助当地人民政府事故救援和防止事故引发次生灾害的方案;针对事故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适时通知有关方面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协调事故发生地相邻地区配合、支援救援工作。,现场紧急处置,发生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在报告事故的同时开展应急救援工作。作为地方人民政府,应在第一时间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发展情况,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确定的处置方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产 安全事故 应急 预案 编制 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15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