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道德的本质结构和功能.ppt
《环境道德的本质结构和功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道德的本质结构和功能.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境道德的本质、结构和功能,康军利,内容概要,1 环境道德的本质2 环境道德的结构3 环境道德的功能,1 环境道德的本质,本质是事物内在矛盾联系的特殊方式,是决定该事物与其他事物联系的最根本的特征。作为传统伦理学,其内部联系的主要方式就是社会环境中个人与个人之间,及个人与群体之间建立在经济利益基础之上的互为主体的道德行为关系。从严格意义上说,传统道德行为双方是没有主体和客体的区别的,因为行为双方在自己的利益立场上都是利益的主体.但作为环境伦理学所研究的环境道德现象和行为,因为一方是作为客观存在的人类生存环境系统,其中虽然不乏微生物和动植物等生命物质,但和其对立的人类个体或群体比较,它们是缺乏主
2、体意识的,它们的自然价值及利益关系,是由人对生存环境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程度决定的,更确切地说,是由人对其利用目的的最终利益决定的。,1.1 环境伦理与环境道德,1.1.1 伦理与道德的差别与联系伦理是指人际间宏观的和理性的外化的客观规律。而道德涉及的只是人际间关系具体的内化的(自律的)科学准则和规范。但因为二者研究的客体,都是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群体间的互动关系,目的都是为了协调人们建立在不同的利益基础上的社会关系,达到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因此在比较多的场合,不少人便把它们混用了,有时则并列使用,合称为伦理道德。,“从中西伦理与道德词源上看,二者相同,都是指人际关系如何的规律及其应当如何的规范。但是
3、,这两个名词在人类世世代代的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的具体运用中,一方面,逐渐精确:由宽泛的人际关系精确为人际行为关系;另一方面,则逐渐分化;伦理仍是指人际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及其应当如何的规范,而道德仅仅是指人际行为应当如何的规范了。这就是为什么评价一个人的行为,可以说它道德不道德,却不可说它伦理不伦理;因为一个人的行为只有是否遵守行为规范(道德)的问题,却不能有是否遵守行为规律(伦理)的问题”。郑悦生、王海明著,新伦理学原理,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1.1.2 环境伦理与环境道德的内涵,环境伦理道德内涵之一维护人类与环境的共生关系从发生学角度来说,人类是生存环境系统(主要指自然环境
4、系统,下同)的产物,而生存是一个包含时间的概念。地球(最广义的自然环境)从诞生至今已有46亿年以上历史。3537亿年前开始出现生命。现代人类的形成和繁衍只不过是200300万年前的事。,环境伦理内涵之二尊重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权利除承认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以外,还要看到生存环境系统要比人类存在得更久远。在环境遭到破坏导致不适宜人类生存,致使人类毁灭后,那时的环境肯定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孕育出新的物种,甚至是新的“人类”,为了人类的生存利益而尊重自然环境的存在利益,这是人类传统道德的一次质的飞跃。自然界的权利在人类出现以前是一种自然属性,人的能动作用改变了自然界的网络平衡。,环境道德内涵之三尊重环境
5、客观存在存在的价值当前大多数人公认的国际环境伦理学权威罗尔斯顿认为,自然界的价值有14种之多,即生命支撑价值、经济价值、消遣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使基因多样化的价值、历史价值、文化象征的价值、塑造性格的价值、多样性与统一性的价值、稳定性和自发性的价值、辩证的价值、生命价值、宗教价值等。对于环境伦理学来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命支撑价值,这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价值。当人类在破坏自然环境系统时,实际上就是破坏大自然创造和支撑生命价值价值的机制,破坏人类继续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伦理和环境道德的重要意义就在于站在保护自然界生存价值的立场上协调人类和生存环境的行为关系,以达到人类和生存环境同时获得可持
6、续发展的可能性。因为自然环境其他的存在价值最终是以人类的生存价值为转移的,两者是同一的。,环境伦理内涵之四遵循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机制社会是由人类个体和群体,或称社会单元,按一定的政治、经济规律组成的,具有一定人口数量的整体。但不管任何形态的社会,当它一旦形成后,便要外化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外在环境条件。象人不能离开自然界一样,人也是不能离开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的。因此人与社会之间,也象和自然环境之间一样,发生了道德行为关系,理论上这就称为社会环境伦理关系。社会环境伦理象自然环境伦理取决于自然利益,自然权利,自然价值一样,也是要取决于社会利益,社会权利和社会价值的,但因为二者与主体价值
7、关系的不同,内容和形式也就存在着极大差异。,社会环境道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在不同社会群体(国家)间也存在着环境道德关系。这里面还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国家与国家间的环境道德关系;二是各个国家与整个世界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道德关系。国与国之间的环境道德行为最突出的例子有两个,一个是工业化国家工业污染跨国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与此相反,又从地方保护主义立场出发,极大地提高商品环境检测标准,以此限制发展中国家商品对其出口,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进一步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则是发达国家跨国家、跨洲进行的自然资源掠夺(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及CO2和CFC的排放造成的地球整体环境的破坏。从以上环境伦理道德全部内
8、的涵述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环境伦理道德研究在人类道德研究历史上是一种新的发展,更看到了环境伦理研究在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尖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中的重要意义。,1.2 环境道德的本质,1.2.1 传统伦理学对道德本质的界定道德本质,象任何事物的本质一样,是由道德现象和道德行为本身所具有的内部矛盾性,及其与外部环境(广义的)的联系方式决定的。由于发生道德行为的人类主体思想意识的复杂性,及和外部环境联系方式的多样性,人们往往很难通观其全貌。古今中外对道德本质的界定可以分主观唯心主义、神学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四种类型。,主观唯心主义者对道德本质认识的共同特点,是偏离了道德产生的外在根源,只从人的
9、主体意识观念上去寻求原因,最后得出道德是人类心中天生就有的一种天然属性的结论。旧唯物主义对道德本质的认定,是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去寻找道德的客观本质。最终把道德的产生及本质,定位在客观外界的物质存在上。道德的产生及其本质来源于人们外在的物质利益关系,道德原则,是建立在人们的物质利益基础上的。因此旧唯物主义在道德关系上特别看重人的欲望。因此才有了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爱尔维修的“功利主义”,霍尔巴赫的“幸福”观等等。特别是费尔巴哈,在其专门著作幸福观中直言不讳地说,“没有德行就没有幸福”,“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回答了关于道德本质内涵的以下几个问题:,道德是
10、外在社会实践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而不是主观心灵和头脑的主观的天生创造;形成道德观念的社会实践主要是人们相互间的经济关系,而不是简单的生物学关系,因为经济关系是一种历史形态,所以道德也具有了特定的历史特征;道德虽然具有历史性特征,是人类认识的一种运动发展过程,但它们仍具有某些人类共有的恒定的表现形式和行为规范及评价标准,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荒淫与专爱、节俭与浪费等所谓真、善、美与假、恶、丑德行差异;道德是通过舆论和良心,即自律手段去调节人类群体中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一种成文与不成文的规范,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协调人与人之间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磨合剂。综上所述我
11、们可以看到,在人类前进发展的时空范围内,如果一旦出现道德水准下降,甚至道德混乱,更不用说道德沦丧了,当时当地的人类群体生活(社会生活),无论生产力怎样发展,科学技术怎样进步,都必将使大多数人陷入混乱和不幸之中。,1.2.2 环境道德的本质,我们认为环境道德的本质,就是人们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在感知自然界和他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权利后,自觉约束自己的物质贪欲,善待自然环境,协调人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关系,达到人与社会环境及人与自然环境长久共生共荣的一种道德良知和伦理道德规范。,环境道德的本质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环境道德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由外在客观环境的变迁引发的思想意识,或称人
12、生观,它是一种历史过程,是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展的产物。是人类伦理道德发展史上道德意识形态的最高阶段。环境道德的确立是以承认自然界有机生命和无机物质的生存和存在价值为前提、以人类为中心赋予这些生物或物质的存在权利为前提的。它既不同于绝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私的功利主义,也不同于客观唯心主义的万物有灵论,而是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以平等的爱心去善待环境中的人类和自然物,以满足自己符合良心的合理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环境道德不主张禁欲主义和绝对的不杀生,但一切要做到有度,既以同情心善待生物,又以和平、宁静、平衡的美感观善待一切非生物环境,以最节约、最理性、最友善的方式去取用自然的存在物,使人类能以最
13、良性耦合的社会系统形态与自然环境系统实现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2 环 境 道 德 结 构,2.1 传统道德结构的界定“所谓道德结构,就是这样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其中,它表明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上,道德要素内部环节的有机融贯性,与外部环境的必然联系性,以及通过一定的中介转换和机制导引的道德要素,相互作用的态势和发生发展的过程、脉络与体系”。魏英敏著,新伦理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罗国杰教授在其主编的伦理学教程中,和甘葆露教授在其主编的伦理学概论中,均认为“道德结构是由道德意识、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活动形式三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处于对立统一之中”。同时也
14、把三者通称为“体系”,即道德思想意识体系、规范体系和活动体系。,2.2 环境道德结构,2.2.1 环境道德活动体系(1)环境道德行为主体活动特征。环境道德是发生在人类个体与社会生存环境系统和自然生存环境系统间的道德行为关系。这和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传统道德行为关系既有共同点,又有很大差异。相同的是两种道德行为均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需要,可以进行善恶评价的行为。并且这是由道德行为主体在自私、自卫情况下有选择性地进行的,行为结果和其他人有极大关系。此外,环境道德行为还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环境道德行为主体的行为结果往往具有间接性特征,易使行为主体的行为带有一种不完全自知和不自主的原始和蒙昧色彩。特别是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道德 本质 结构 功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14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