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教学设计讲座.ppt
《特殊教育教学设计讲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育教学设计讲座.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设计,主讲:叶庭辉,一、什么是教学设计?,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教学设计被定义为: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特征:理论依据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方法是:应用系统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学与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过程是:对目标、内容、媒体、策略和评价等要素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目的是:将教育教学原理与理论转换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二、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教学设计学起到了沟通教学理
2、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作用。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设计人员从中领会到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将从中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三、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教学设计:强调把教育教学本身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站在理论的高度,运用系统的方法来设计、开发、运用和管理,即: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通过不断完善,构建具有最优功能的教学系统。教案: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指导老师
3、上课用的,同时也是备课的依据。强调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俗称:“四备”。,四、教学设计的种类,传统教学设计: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主动性、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双主 理论、方法和过程兼取两者之长,并弃其之短,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五、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理念、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方式:,六、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
4、评价的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学习者通过学习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 明确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如: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认读本课所学的5个生字。,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1.正确定位目标对象。2.学习目标的编写应可能明确、具体;3.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特殊教育要体现分层目标。,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认知观的方法行为观的方法内外结合法 表现性目标法,认知观的方法,含义:用学生的内部心理过程来陈述目标。往往使用意义较含糊的动词,如“懂得、了解、理解、掌握、领会、喜欢、欣赏”等。用途:描述一些无法行为化的心理过程,以及表述概括性的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优
5、缺点:使用比较方便,但缺乏质与量的规定性,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无法直接观测,不好作为测评教学效果的依据。,行为观陈述目标的ABCD法,马杰的三要素:行为、条件、标准(程度、过程)对马杰观点的完善 行为目标编写ABCD 四要素A听众(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B行为(Behavior):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能做什么C条件(Conditions):指行为出现的条件D标准(Degree):指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分析四要素,(1)教学对象学习目标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写的,所以描述学习目标时应指明特定的教学对象。有时候如果教学对象已经明确了,就可以从目标中省去这个要素。,如:1、使学生理解课文
6、第一自然段的内容。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2)行为行为是学习目标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表明学生经过学习以后能做什么和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这样教师才能从学生的行为变化中了解到学习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了。,分析四要素,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来描述行为,其中动词是一个行为动词,它表明了学习的类型,而宾语则说明某一学科的具体学习内容。,避免笼统词汇,倡导可操作,可检测,如:认读字词、写出句子、背诵课文、说一句话,结果性目标1、知识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 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 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2、技能 模仿模拟、再
7、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 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分析四要素,分析四要素,体验性目标 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反映(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 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分析四要素,(3)条件 这个要素说明了上述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产生的,所以在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时,也应以这个条件来衡量。,条件一般包括下列因素:环境、设备、时间、信息以及同学或老师等有关人的因素。,比如,“在30秒内完成10个仰卧起坐。”就规定了完成仰卧起坐的具体时间;,再比如,“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说出
8、图意。”就考虑了老师有关人方面的因素。,(4)标准这个要素表明了行为合格的最低要求,教师可以用它不定期衡量学生的行为是否合格,学生也能够以此来检查自己的行为与学习目标之间是否还有差距。,比如:“在20分钟内,完成一篇看图写话练习。“这个标准表明了行为的速度;,再比如:“能正确写出所学5个生字,5个字中写对4个为合格。”这个标准规定了行为的准确性。,ABCD法举例,1、学生 能在1分钟内 输入60个汉字,错误率不超过5%。,A对象,C条件,B行为,D标准,2、学生 能提示下 认读 本课所学的5个生字中的4个生字。,A对象,C条件,B行为,D标准,其实采用ABCD法,并不意味着四个要素必须一应俱全
9、。其中只有行为要素不能省略,而其他三个要素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省略。,比如:能认读 本课所学的5个生字中的4个生字。,主体:学习者行为动词:具体的,不是抽象的,采用操作性行为动词进行客观描述。,编写行为目标的注意事项,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主体是教师不是学生,“知道”一词太概括,太笼统。,通过教学,学生能给不同类型的句子加标点,如:句号、逗号、问号,感叹号。,优点:克服目标的含糊性,学习结果可观察、可测量。缺点:注重可观测的外部行为,而忽视反映内心活动的心理过程,极易导致教师只注重学生外在行为表现,而不注重学习心理的发展。,行为观陈述目标的ABCD法,为了弥补行为目标的不
10、足,格伦兰提出了用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表述教学目标。先陈述内部心理过程的目标,然后列出表明这种内部心理变化的可观察的行为样例,使目标具体化。,内外结合法,1.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内部心理过程)1.1正确说出植物生长的四个因素(行为样例)1.2连贯、迅速地说出影响植物生长的各个要素。(行为样例)1.3解释为什么黑暗地方不长青草。(行为样例),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内部心理过程)11能读准写对本课的5个生字。(行为样例)12能联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连忙”、“五颜六色”等词语的意思(行为样例),内外结合法实例,心理学研究表明,并不是任何内隐的心理活动都能用行为动词外显化。一
11、部分在认知方面的高级认知策略和反省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并非通过一两次教学或参加一两次活动以后便能立竿见影的,为了弥补前两种教学目标陈述技术的不足,艾思纳提出表现性目标陈述技术。用于陈述需要通过比较长时间才能实现的情感、能力或无需结果化的目标。例如: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数学)-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认真观察和探究,遵循科学方法,能根据自己观察的情况如实描述、解释或说明现象。,表现性目标法,(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智力因素,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变量(知识结构中是否有利于新知学习和吸收的旧知),非智力因素,兴趣 意志动机 性格情感,学习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特殊教育 教学 设计 讲座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13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