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法采油新技术.ppt
《物理法采油新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法采油新技术.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理法采油新技术,主要内容:一、物理法采油技术综述 物理采油(IOR)技术研究动态与发展前景 IOR技术的特点二、氮气及连续油管技术 氮气技术 连续油管技术三、高能气体压裂技术 高能气体压裂机理与模型 高能气体压裂工艺及其设计四、磁技术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第一章 物理法采油技术综述,一、物理采油(IOR)技术研究动态与发展前景(一)国内外现状近代物理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引入石油开采领域;目前,物理采油方法已达十余种,常见的有:声波、超声波、电液压、电磁、高能气体压裂、水力振荡、人工地震等。,美国:50年代开始发展声波采油技术,并获专利。如:声波采油泵、声波除垢解堵装置、声波造缝设备等。60年代美
2、国把声波采油技术列入了三次采油新技术的范畴。,前苏联 80年代,苏联把物理采油作为新方法,新工艺进行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从6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前苏联用各种振动法处理采油井1.2万口以上,注水井2500口左右,增产原油900多万吨。增加注水量300104m3左右,平均有效期在1215个月。,苏联主要在声波采油的机理研究,设备研制、矿场实验以及电液压采油技术、高能气体压裂等方面研究较多。,国内 近几年发展起来。在大庆、吉林、玉门、新疆等油田相继开展了有关物理采油的现场试验。其中高能气体压裂、电脉冲、超声波采油技术普遍受到重视。已作为一种解堵、增加单井产量、提高采油速度的工艺措施。,美国和苏
3、联近年来已经开展了利用各种物理场处理油气层的理论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声场、水动力场、电场、磁场、电磁场、热场等。,面对整个油层的技术研究和应用较少;偏重于现场试验较多;对不同油藏条件下的适用性评价不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基础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设备研制和技术应用;对物理采油机理及规律的认识仍停滞在感性认识与定性解释的水平,其工艺设计几乎完全凭经验,带有盲目性。,国内应用存在的问题:,(二)IOR技术的特点,1.适应性强 高含水中、后期的提高水驱采收率;常规技术无法处理的粘土油藏;低渗透油藏、致密岩性油藏;稠油油藏。,2.具有明显的“增油控水效应”利用电场、声场等在原油(或地层流体)中所表现的
4、特性差异改善地层中油相渗透率、降低水相渗透率,起到控制含水的效果。,3.与“化学驱”优势互补 物理采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基本原理为改善油层的渗透性和原油(地层流体)的流变性,物理法与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不同,通过优势互补,组合应用,可以形成复合型技术,用以提高化学驱的驱油效果。,4.对油层无污染 用物理场处理油层,没有外来固体和液体物质进入油层,因此,不会对油层造成附加的污染和伤害。,5.工艺简单、成本低 与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等相比,用物理场处理油层,其施工工艺要简单,投入成本低且效果明显。据前苏联现场实验表明,利用声波、低频脉冲波处理油层可提高采收率10%。,(三)物理采油技术研究的主
5、要发展趋势,1.机理研究由定性解释向定量描述发展 机理解释还停留在定性的水平上无法根据不同油藏、油水井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式及优化技术参数难以保证工艺措施达到最佳效果。,2.处理技术由单一方法向综合方法发展 物理法的作用在使用范围上有局限性,一般效果也有限,发展组合方法是一种趋势。即采用物理和物理化学作用可以开发出有效、更经济的综合物理(或物理化学)采油技术。,3.处理范围由近井地带向整个油藏发展 目前采用的物理采油技术大多都是针对近井地带的处理,规模不大。今后的发展是对整个油藏的处理工艺。,二、物理场激励法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综述,就总体而言,物理法改善采油(IOR)及强化采油(EOR)
6、的主要机理为:作用于近井地带,解除井筒附近的污染 作用于油藏,改善其孔隙结构与渗透性;作用于原油(或地层流体),改善其流变性。,这里着重从物理场对油藏与地层流体的作用来阐述物理采油的基本原理:(一)声场作用降低原油与岩石的亲和力 声波作用于油层时,地层流体及储油岩层随声被一起振动(压缩脉冲振动),由于油、水及岩石物质密度不同,各自产生的振动加速度和振动幅度也不相同,致使两种相态物质界面产生相对运动,到了一定强度就会有撕裂的趋势,从而使原油与岩层的亲和力减弱,使原油脱离岩砂。而水与油的界面在声波作用下则会形成油包水或者水包油则乳状液,有利于流至井筒内。,2.改善油藏的孔隙结构,提高渗透性 声波压
7、缩时,应力压强可达上千个大气压,一张一弛,每秒钟岩层承受几万次或更高的冲击振动,使岩层产生疲劳裂缝,改善泄油剖面,提高油藏渗透率。,实验研究表明:在30时,超声波作用的岩心,其渗透率可提高一倍以上。,图1.岩心的渗透率曲线图,3.降低表面张力 声波作用可以使油层内毛细管随脉动压力发生周期变化,使毛细管胀大,其表面张力减小。声波的特殊性质还会产生“声源效应”,即使流体介质向声源方向流动,提高驱油能力。,4.降低原油粘度 超声波作用会使原油分子产生“空化效应”,分子结构在剧烈振动下,产生周期性排列组合,使分子键断裂,分子量减小,降低原油粘度。,实验结果表明:在10100kW.m2的强声场作用下,频
8、率为20kHz时,原油粘度下降30%左右。,图2.超声波降低原油粘度的试验曲线,a.机械振动作用;b.空化效应(放电通路运动壁减缓,冲击波离开放电中心,形成一个空化腔);c.声流效应;d.热作用;e.传播方向性好;f.穿透能力强,在液体和固体介质中传播距离远的特点。,综合起来,超声波具有以下特点:,a.能疏通油流通道;b.降低毛细管张力;c.改变油层流体的流变性及流态,促进油、水、气流动;d.提高地层泄油能力 e.提高油层渗透率。,声波、超声波处理油层具有以下作用:,(二)低频脉冲波作用,低频脉冲波与超声波相比。其能量在地层中衰减较慢。例如,20kHz的超声波在地层中衰减系数高达6.85,l0
9、0Hz的低频脉冲波衰减系数为0.0246而15Hz的低频脉冲波在地层中的衰减系数仅为0.00268。因此,低频脉冲波的有效作用范围较超声波大得多,可达200m以上。,低频脉冲波作用于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机理有以下几方面:,1.产生宏观裂缝 经低频脉冲波处理后的致密岩心可产生分叉的裂缝和微裂缝网,2.改善岩心微观孔隙结构 经低频脉冲波处理的致密岩心,其孔隙直径可增加一倍,其连通指数、储层指数分别可增大10%和30%左右。,3.改善原油流变性 实验结果表明,经低频脉冲波处理后,原油粘度可下降约17%25%.,4.改善界面特性 低频脉冲波作用下,液固界面特性得到改善,减小岩石颗粒表面对原油的亲和力,使
10、油膜从岩石表面脱落。还可克服毛管力的束缚滞留效应,使呈油珠、油柱状分散在油藏中的剩余油重新分布集聚,便于驱出油藏。,5.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在振动中,油水界面张力可降低2-3个数量级,形成10-4-10-5N/m的低界面张力,使原油更易于驱出油藏。,(三)电脉冲作用,1.机械作用 其作用与声波类似。通过井下放电产生巨大的压力脉冲,产生的压力脉冲比高能气体压裂高出12个数量级,在地层中形成裂缝体系。,2.化学作用 电脉冲的化学作用依赖于井下放电液体介质和地层类型,对不同的地层采用适当的化学液,可加强电脉冲作用的效果。,3.物理作用 电脉冲对油藏和地层流体的物理作用主要指其对于地层电性的影响。由于地
11、层电性的差异,通过电脉冲,可以提高油相渗透率和降低水相渗透率。,(四)磁场与电磁场作用,1.磁场对原油流变性的影响 分连续磁场和交变磁场。磁场作用可使原油粘度发生变化。连续磁场随连续磁场强度升高,液体粘度下降。交变磁场在交变磁场内,油水混合物的粘度增大,混合物中极性组分含量越多,粘度增加就越大。,2.电磁场对原油流变性的影响 电磁场作用于油藏产生大量的热,从而改变原油的流变性,这一方法对于低渗透、高粘度原油开采十分有效。,以上所述的物理场提高采收率机理只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些定性解释与初步的实验结果。实际上,该领域的研究工作还只是刚刚起步,对于在物理场作用下储层物性、流体流变性以及渗流持性的认识
12、还很不清楚,应该尽快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三、物理采油法的现场应用及效果,1.声波处理油层 据国外现场实验报道,利用声波处理油层可使原油采收率提高10%-15%。,美国:1969年9月17日,在俄克拉何马州华盛顿县的一口低产井,采用高频超声波装置进行现场试验。该井:处理前产量:2.18 t/d 处理后产量:3.1 t/d 平均增产量:0.9 t/d 产水量由处理前的4.77m3/d下降至1.27m3/d。持续时间一年以上。,前苏联:在鞑靼(dada)、巴什两个石油企业的油田中,共进行了940井次的声波处理试验,平均有效期为1315个月,增产原油46.57104t,经济效益达45万卢布。苏联在中亚
13、一个报废油田上进行了声波处理试验,使该油田重新投入了生产,其采油成本低于常规采油的成本。,国内:我国也开展了声波采油技术,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还不成熟,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2.电磁波处理油层 70年代,在美国能源部资助下,伊利诺斯IIT研究所用电磁波加热开采重油,向储层输入100kW的电能,处理后产量增加10倍左右。在美国,电磁波加热开采原油已成了一种商业性的新技术。,3.物理采油法改善低渗、特低渗油藏的认识(1)物理采油方法的效果对油藏物性及施工技术参数的依赖性很强。如声波频率、振幅、作用时间等。,(2)目前来看,物理法对低渗、特低渗油田的处理效果不如高渗透油藏的处理效果,物理采油方法的选
14、择和技术参数与低渗透油藏的配伍性较差。(3)高渗透油藏中效果明显的方法,在低渗透油藏不一定有效 针对性不强,方法不适当(4)低渗油藏,地层压降大,岩石致密,近井解除地层污染,对油藏深部的改善较差 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现场试验,第二章 声波采油技术,声波采油技术,以其适应性强、具有明显的“增油控水效应”、工艺简单成本低、对油层无伤害以及与“化学驱”优势互补等特点,在油气起作重要的作用。声波采油技术就是以不同声波处理油层,解除油层堵塞,提高地层内流体的渗流能力,以达到增加油井产量,提高油层原油采收率的目的。,超声波采油技术;水力振荡解堵技术;井下低频电脉冲采油技术;低频振动处理油层技术。,根据声波采
15、油对油层的作用方式不同,声波采油技术可分为:,一、声波采油技术的发展历程,(一)美国: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声波采油技术研究。1954年2月,博丁(BODWE)博士获得了专利:“提高采油量的声波系统”(U.S.2667932)。60年代,开展声波采油技术的实验研究何现场试用阶段。发现在声波作用下,原油通过毛细管的速度显著增加,毛细管越细,超辐射的作用就越大。并把声波采油技术列入了三次采油的范畴。,(二)前苏联:60年代,开始大规模的现场试验。首先在低渗、低产、低能井区进行了水力脉冲波处理,并获得理想效果。70年代,苏联大力发展大功率电力超声波油井处理装置。前苏联物理研究所与乌拉尔地球物理研
16、究所在西莫尔蒂米的一口油井进行了声波增产试验,取得明显效果。,80年代 前苏联在曼格什拉克、西西伯利亚、格鲁吉亚、鞑靼等油田进行了更深入现场试验,同时探讨声波与酸化、压裂等增产措施结合起来的可能性。并确定了一套声波处理油井的工艺方法、适应范围何声波设备。,90年代 声波采油技术在前苏联十分活跃,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在大范围内开展了声波驱油、解堵、降粘等机理研究何现场试验,均见到好的效果。,五六十年代曾作过一些尝试,但因材料、技术不过关,半途而废。近几年,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新型材料不断涌现,声波采油技术又发展起来。1981年,华北油田在南马庄首先进行声波破乳、降阻的冷输抽油试验和声波增产试验,取
17、得效果。大庆研制出超声驱油首台样机。87年及90年,在玉门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油层物性明显转好、流动系数、流度比、地层系数及渗透率大幅度提高。随后,在辽河、华北、吉林等油田相继开展声波采油技术的应用。,(三)我国:,二、超声波采油技术,超声波采油技术十利用超声波的振动作用、空化作用等作用于油层,解除近井地带地层的污染堵塞,以增加油气井产量。,(一)主要仪器设备及工艺流程,1.主要仪器设备组成:地面设备和井下仪器连接方式:地面声波超声波发生器 传输电缆 井下大功率电声转换装置(发射型换能器),图3.超声波处理油层仪器系统组成,1三相四线交流电源2声波发生机电源3声波发生机4输出监测脉冲波形
18、、电压5电缆绞车6井口滑轮7电缆8套管9换能器10油层,2.仪器主要技术参数 电能:380V/220V、50Hz 输出声波频率:1533kHz 输出功率:430kW(差别较大),3.施工原理,施工时将井下换能器用普通射孔电缆送至油层部位,由相应的电源提供电能,地面发生机产生脉冲波、超声波和电功率振荡信号,经电缆传输给大功率发射型换能器换能器将电功率振荡信号转换成机械振动能-声波,经流体介质(油水混合物)藕合进入油层,达到解除污染、堵塞、提高近井地带地层渗透性的目的。,4.施工注意事项 气油比过高的油层不适宜进行超声波处理;井上要有相应的电源;处理层段应充满液体;声强必须达到0.7W/cm2以上
19、,频率以1520kHz为最佳。,(二)技术特点独特的作用方式 穿透能力强、能有效穿透油、水和地层、传递能量。,独特的作用原理 使毛细管发生变化、破坏毛细管和重力的平衡关系、降粘、熔蜡作用。,超声波在地层中传递速度快,油井反应迅速,见效快 应用范围广,(三)选井选层原则,1.生产过程中造成堵塞的油层;2.没有吸水能力或吸水能力下降的注水井;,3.严重污染的油气层;4.结垢、结蜡造成堵塞的油井;5.钻井或其他作业过程中发生污染的油水井;6.水敏性、酸敏性油层;7.距水线较近而长期不能实施压裂增产措施的井。,二、水力振荡解堵采油技术,水力振荡解堵技术是利用液体的振动原理在井底产生压力脉冲,并直接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 采油 新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13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