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间隙、大血管及肾上腺超声检查诊断技术规范.docx
《腹膜后间隙、大血管及肾上腺超声检查诊断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膜后间隙、大血管及肾上腺超声检查诊断技术规范.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腹膜后间隙、大血管及肾上腺一、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肿大1 .、病理与临床发生于腹膜后组织和器官的恶性肿瘤均可直接扩展或通过淋巴道转移至腹膜后,其中以原发于消化道或生殖系肿瘤多见,淋巴转移的途径因原发肿瘤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另外,盆腔恶性肿瘤和睾丸肿瘤亦可经淋巴道转移至腹膜后。肿瘤合并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时,病程常已属晚期,多有显著的原发肿瘤症状,或是手术后复发转移,常见消瘦、恶病质、腹水等表现。患者除表现原发肿瘤的症状外,还可能出现某些有助于定位的表现,如肿瘤侵犯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压迫胆总管下段导致黄疸;累及腹膜后神经则有腰背部、会阴部及下肢痛等。2、声像图表现(1)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常位于脊柱
2、、腹膜后大血管前方或周围,多发多见。肿瘤中晚期,淋巴结常相互融合呈分叶状或形态不规则。(2)主要表现为低回声,边界清晰、规则,呈圆形或类圆形,内部回声均匀或欠均匀。部分可因发生坏死、纤维化等改变,表现为不均质的混合性回声。(3)CDFI:肿大的转移性淋巴结内部可见分布不规则的血流信号,或无明显血流信号。较大淋巴结还可造成腹膜后血管转位、绕行,彩色多普勒可显示大血管被包绕、挤压或扩张等征象。3、鉴别诊断结合原发肿瘤病史对腹膜后转移肿大淋巴结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在原发病并不清楚的情况下,应注意与腹膜后原发肿瘤的鉴别。4、临床价值超声对肿瘤的腹膜后转移情况可进行简便快捷的筛查,并对其分布部位、范围、对
3、血管的压迫情况等作出全面的评估。二、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三种。1、真性腹主动脉瘤(1)病理与临床:真性腹主动脉瘤常由管壁粥样硬化引起,也可因感染所致。管壁变薄,受管腔内压力影响,局部血管逐渐扩大而成。好发于肾动脉水平以下的腹主动脉,上段腹主动脉瘤很少发生,一旦发生,有可能与胸主动脉瘤并存。本病多见于老年男性,55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升高。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提醒较瘦者可发现腹部出现搏动性包块。(2)声像图表现1)病变段腹主动脉失去正常形态,局限性扩张,多呈梭形或纺锤形,瘤壁仍表现为动脉壁的各层结构,瘤体内常见附壁血栓。CDFI:瘤腔内出现涡流,呈杂色血流信号。
4、2)诊断标准:最大径3.0cm;腹主动脉最宽处外径增大1.5倍以上。符合两者之一即可诊断。(3)鉴别诊断1)与假性腹主动脉瘤的鉴别:假性腹主动脉瘤少见,多由创伤引起,病变处腹主动脉管壁三层结构连续性中断,自破裂口处形成局限性外凸的瘤腔,瘤壁较厚,由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包裹而成。瘤腔内血流呈半红半蓝的涡流信号,瘤处可探及“双期双向”频谱。2)与夹层动脉瘤的鉴别:大多数腹主动脉的夹层动脉瘤由胸主动脉的夹层动脉瘤向下延伸所致,少数原发于腹主动脉。血管内膜撕裂,血流由内膜破裂口进入假腔内,分离的内膜随心脏舒缩而有规律地摆动。(4)临床价值:超声能够准确测量动脉瘤的大小,确定动脉瘤的部位,判断受累的动脉分支
5、。当动脉瘤位于腹主动脉远心段而较难显示是否累及肾动脉时,可根据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与动脉瘤瘤入口的距离进行判断,2cm提示肾动脉未受累。与血管造影相比,超声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可提供瘤壁和附壁血栓的信息。所以,超声为本病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也是一项重要的随访工具。2、腹主动脉夹层(1)病理与临床:腹主动脉夹层是指动脉内膜撕裂,血液从破裂口流入中层,使内膜和中层分离,并向周围和其远段动脉扩展,可累及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或肾动脉,引起有关脏器供血不足和缺血症状。本病常由胸主动脉夹层蔓延而来,也有原发于腹主动脉的夹层。其影音多样,如遗传性、先天性、损伤、动脉硬化等。男女比例为2:1,年龄以4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腹膜 间隙 血管 肾上腺 超声 检查 诊断 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11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