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产汇流计算(1518).ppt
《流域产汇流计算(1518).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域产汇流计算(1518).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主要内容:4.1降雨要素计算4.2流域产流分析4.3产流计算4.4流域汇流计算,Principles of Hydrology and Hydrological Survey,第一节 降雨径流要素计算,一、概述:(降雨形成径流的原理和计算方法,是工程水文学中最基本概念和方法之一,也是学习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降雨径流预报,流域水文模型等内容的基础。)流域内降雨形成流域出口断面的径流过程分为两个阶段:1、降雨经植物截留、下渗、填洼等损失过程。降雨扣除这些损失后,剩余的部分称为净雨。降雨转化为净雨的过程称为产流过程,净雨量(径流量)的计算称为产流计算。2、净雨沿地面和地下汇
2、入河网,并经过河网汇集形成流域出口断面的过程,称为流域汇流过程,与之相应的计算称为汇流计算。二者合称流域产汇流计算。二、雨量(见前面章节),三、径流量计算一次洪水流量过程除包括本次洪水所形成的地面径流、表层流径流和地下径流外,往往还包括前期洪水尚未退完的部分水量及非本次降雨补给的深层地下径流。因此,计算时,需要把后两项从洪水过程线中分割出去。1、径流过程线分析2、流量过程线的分割目的:割去非本次降雨形成的径流、将本次洪水径流总量划分为不同的水源。分割方法:取历年最枯流量的平均值或本年汛期前最枯流量用水平线分割。,流量过程线的分割及不同水源的划分常采用退水曲线。退水曲线是流域蓄水量的消退过程线。
3、流域退水曲线可用下式来描述:式中:Q(t)t时刻流量;Q(0)t=0时刻流量;Kg地下水退水参数或地下水蓄水常数,具有时间因子。Kg大表示地下水退水慢,反之则快。Kg确定:3、径流量计算 R次洪径流深Q每隔一个t流量值t计算时段F流域面积,4、水源的划分 不同的水源,其退水规律是不一样的。地面径流消退快,先退尽,表层径流次之,浅层地下径流消退慢,后退尽,深层地下径流小而稳定。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具有不同的汇流特性所以求得次径流总量之后,还需划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简便的方法是斜线分割法。,也可以用经验公式来确定出洪峰流量出现时刻至地表径流终止点的时距N(日数)就可以定出B点。,四、前期影响雨量
4、土壤含水量的实测资料很少,因此水文学上用间接的方法来表示流域的土壤含水量。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前期影响雨量Pa,另一种是流域的蓄水量W。1、前期影响雨量Pa的计算公式 Pa,t第t日的前期影响雨量Pa,t+1第t+1日的前期影响雨量 K 土壤含水量的日消退系数或折减系数。,在应用上述公式计算时,Pa值不应大于流域最大蓄水量WM,所以计算出的值大于WM时,取WM作为该日的值,2、流域最大蓄水量WM和消退系数K 流域最大蓄水量又称为流域蓄水容量,包括植物截留、填洼以及包气带或影响土层的蓄水容量,相当于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系数的差值。WM是流域综合平均指标,一般用实测雨洪资料分析确定。流域的最
5、大蓄水量是反映该流域蓄水能力。消退系数K 消退系数K综合反映流域蓄水量因流域蒸散发而减少的特性,因此,可以直接用水文气象资料分析确定。假定流域蒸散发E与流域蓄水量W成正比。若第t日无雨,则该日流域前期影响雨量的减少全部转化为流域蒸散发,,若久旱无雨,流域产汇流课堂练习(2),某流域经分析WM=100mm,6、7月平均EM分别为5.6mm/d和6.8mm/d。试计算表中6月25日7月5日的逐日Pa值。,第二节 流域产流分析,产流:是指流域各种径流成分的生成过程,其实质是水分在下垫面垂直运行中,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发展过程,也是流域下垫面(包括地面和包气带)对降雨的再分配过程。一、包气带对降雨的
6、再分配作用 1、包气带地面对降雨的再分配的作用 对一场总降雨量P的降雨过程来说,下渗到包气带土层中的水量为:而形成的地面径流为: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显然有:,2、包气带土层对下渗水量的再分配作用渗入土壤中那部分水量,一部分首先被土壤颗粒吸收,成为土壤含水量的增量,一部分以蒸散发E的形式逸出地面,返回大气。当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部分在重力作用下成为可以在包气带中自由运动的重力水RG当降雨结束时,包气带的蓄水量未达到田间持水量,则下渗水量全部被包气带土壤吸收。,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时的蓄水量为包气带蓄水容量,包气带的蓄水量,3、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 当雨末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则包气带水量平衡方程为
7、:这种产流方式为蓄满产流。当雨末包气带未达到田间持水量,则这种产流方式为超渗产流。在我国湿润地区,包气带常年潮湿,缺水量小,以蓄满产流为主。我国干旱地区,包气带缺水量很大,以超渗产流为主。,二、产流面积的变化 在降雨过程中,流域上产生径流的区域称为产流区。其面积称为产流面积。(在前面讨论的是单点的产流情况,对整个流域而言,由于流域下垫面因素不均一,如包气带厚薄、土壤性质、植被、降雨开始时的土壤含水量情况等情况并非处处相同。而且降雨量、降雨强度及其空间分布也不一致,因此,流域产流面积的变化十分复杂。)1、蓄满产流情况下产流面积的变化流域蓄水容量曲线是一条单增曲线,可以写成:曲线以下包围的面积就是
8、流域的最大蓄水量WM,即:蓄满产流情况下产流面积的变化有如下特点:(1)随着降雨量的增加,产流面积也随之增加;(2)产流面积的变化与降雨强度无关,小于或等于某一Wm值各点的面积之和占全流域面积的比重,各点包气带的蓄水容量,2、超渗产流情况下产流面积的变化首先绘制流域下渗容量面积曲线 其次超渗产流时,降雨时产流面积的变化。超渗产流情况下,产流面积的变化特点:(1)随降雨历时的增长,产流面积时大时小;(2)产流面积的大小与时段初流域蓄水量及降雨强度有关。上面讨论的是降雨空间分布均匀的情况,当降雨空间分布不均匀时,可按雨量站控制的面积分析其产流面积的变化,然后用面积加权求全流域的产流面积。三、降雨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流域 汇流 计算 1518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06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