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辅导第一章税法概论.ppt
《注会辅导第一章税法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会辅导第一章税法概论.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授课教师:于明涛TEL:2781500山东理工大学 会计系,税 法,第一章 税法概论,主要内容:第一节 税法的概念第二节 税法的原则第三节 我国税收立法、税法调整与实施第四节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第五节 我国税收管理体制#,教学目的及要求,1.本章作为税法课程的基础知识,是学习税法课程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不是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重点章节。学习本章时重在理解,以便为今后各章学习奠定基础。本章在2011年考试大纲中均为能力等级1级,考试中题型均为选择题,预计分值在2分以内。2.重点:税收法律关系;税法的构成要素;税法与其它法律的关系;税法的制定与实施和我国现行税法体系。难点:税收法律级次;税收管理权限和税
2、收征收管理范围,第一节 税法的概念,一、税法的定义1.税法的概念: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法与税收密不可分,无法不成税,有税必有法。税法构建了国家和纳税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准则体系;税法是税收本质特征及税收职能所要求的。,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一种形式。注意: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它有别于按要素进行分配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税收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2.税收的概念,注:1.无偿性是核心,强制性是保障,固定性是
3、对无偿性和强制性的一种规范和约束。p22.税法从法律性质上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以规定纳税人的义务为主;税法的另一特点是综合性。p2,二、税收法律关系p7(共性),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单选题:税收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是指()。A.征税方B.纳税方C.征纳双方D.国家税务总局答案:C.征纳双方,(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必须有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也就是由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税收法律事实,分为税收法律事件和税收法律行
4、为税收法律事件:不以税收法律关系权力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件;税收法律行为: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在正常意志支配下做出的活动。(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对等的,【例题单选题】(2010年)下列关于税收法律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税法是引起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税法可以产生具体的税收法律关系B.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并不平等,双方的权利义务也不对等C.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各级国家税务机关是税收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之一D.税收法律关系总体上与其他法律关系一样,都是由权利主体、权利客体两方面构成 正确答案C,三、税法的构成要素(个性)P9,税法构成要
5、素是指各种单行税法具有的共同的基本要素的总称。税法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附则等项目。(一)总则。主要包括立法依据、立法目的、适用原则等。(二)纳税义务人。即纳税主体,主要是指一切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组织。注:会计主体不能是自然人。,注意:,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区别;代扣代缴义务人:不承担纳税义务,但依照有关规定,在向纳税人支付收入、结算货款、收取费用时有义务代扣代缴其应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代收代缴义务人:不承担纳税义务,但依照有关规定,在向纳税人收取商品或劳务收入时有义务代收代缴其应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6、代收车辆购置税),(三)征税对象,即纳税客体。,1.含义: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是征纳税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客体或标的物。2.重要作用:是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3.与课税对象相关的两个概念:(1)税目:是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是对课税对象质的界定。(2)税基:计税依据,是据以计算征税对象应纳税款的直接数量依据,它解决对征税对象课税的计算问题,是对课税对象的量的规定。,(五)税率,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六)纳税环节。主要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
7、缴纳税款的环节。(七)纳税期限。1.含义:是指税法规定的关于税款缴纳时间方面的限定。2.相关的三个概念:(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指应税行为发生的时间。(2)纳税期限:每隔固定时间汇总一次纳税义务的时间。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3)缴库期限:税法规定的纳税期满后,纳税人将应纳税款缴入国库的期限。,【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税收实体法构成要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B.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标的物,是国家征税的依据C.税率是对征税对
8、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是计算税额的尺度D.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征税项目 正确答案BCD,(八)纳税地点。主要是指根据各个税种纳税对象的纳税环节和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纳税地点。(九)减税免税。主要是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采取减少征税或者免予征税的特殊规定。(十)罚则。主要是指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措施。(十一)附则。附则一般都规定与该法紧密相关的内容。比如该法的解释权、生效时间等。,四、税法的分类p17,(一)按照税法的基本内容和效力的不同,可分为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税收基本法也称税收通则,是税法体系的主体和核心,在税
9、法体系中起到税收母法的作用。普通法是根据基本法的原则,对税收基本法规定的事项分别立法实施的法律,如个人所得税法。(二)按照税法的职能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三)按照税法征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种:流转税税法,所得税税法,财产、行为税税法,资源税税法,特定目的税法。(四)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可分为国内税法、国际税法、外国税法等一般而言,国际税法的效力高于国内税法(五)按照税收收入归属和征收管辖权限的不同,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五、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p4,(一)税法的地位1.税法属于国家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部门法,它是调整国家与各个经济单
10、位及公民个人分配关系的基本法律规范。2.性质上属于公法。3.税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1.税法与宪法的关系: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是制定所有法律、法规的依据和章程。【单选题】(2009年)下列法律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C.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正确答案A,2.税法与民法的关系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主要特点是平等、等价和有偿。而税法体现强制和国家意志的特点。3.税法与刑法的关系:两者有本质区别。刑法是关
11、于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税法则是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其调整的范围不同。4.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授权性与义务性法规,六、税法的作用,(一)税法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法律保障(二)税法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法律手段(三)税法对维护经济秩序有重要的作用(四)税法能有效地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五)税法是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可靠保证,第二节税法的原则p6,税法的原则反映税收活动的根本属性,是税收法律制度的基础。税法原则包括税法基本原则和税法适用原则。(会计原则)一.税法基本原则税法基本原则是统领所有税收规范的根本准则,为包括税收立法、执法、司法在内的一切税收活动所必须遵守。
12、税收法定原则税法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实质课税原则,1.税收法定原则又称为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皆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2.税法公平原则一般认为税收公平原则包括税收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3.税收效率原则税收效率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经济效率,二是指行政效率。前者要求税法的制定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后者要求提高税收行政效率。4.实质课税原则是指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而不能仅考虑相关外观和形式。(关联交易),【例题单选题】如果纳税人通过转让定价或其他方法减少计税依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辅导 第一章 税法 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05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