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湖泊的生物修复污染环境生物修复工程.ppt
《污染湖泊的生物修复污染环境生物修复工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染湖泊的生物修复污染环境生物修复工程.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污染湖泊的生物修复,我 国湖泊共有2759个,总面积达91019 km,占国土面积的95,其中约三分之一为淡水湖泊,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占全国淡水湖泊总数的60,且绝大多数为浅水湖泊.湖泊地处东南沿海或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加上近年来欠适当的人类活动方式,极大地改变了自然湖泊生源要素的循环规律,这些湖泊中多数已经富营养化或正在富营养化中 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退化,蓝藻水华频繁暴发,水质性缺水日趋严重,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湖泊污染特点,湖泊污染来源广、途径多、种类多湖水稀释和运移污染物质能力弱湖泊对污染物质的生物降解、积累和转化能力强,第八章 污染湖泊
2、的生物修复,目前,我国80%以上的湖泊受到污染,而污染的主要特征是由人类经济活动引起的人为富营养化。削减湖泊水体氮、磷及有机碳负荷的技术途径除了消除点源(截流污染源并施行清污分流)、减少和控制面源污染这类最基本的途径外,最常见的有机械清淤法,另外引水冲洗和生物修复法也是有效的方法。湖泊生物修复包含微生物修复、水生植物修复、生态修复几大类,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弃一,才能获取总体治理效果。,富营养化的微生物修复,富营养化的水生植被修复,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底泥环境疏浚修复,第八章 污染湖泊的生物修复,第一节 富营养化的微生物修复,曝气修复,投菌剂修复,一、深水曝气修复,(一)原理,1、深水曝
3、气(aeration in deep site)有三个目的。第一,在不改变水体分层的状态下提高溶解氧浓度。第二,改善冷水鱼类的生长环境和增加食物供给。第三,改底泥界面厌氧环境为好氧条件,降低内源性磷的负荷。其它附带的目的或者效果包括降低氨氮、铁、锰等离子性物质的浓度。,曝气设备,机械搅拌,深水抽取回灌,注入纯氧,注入空气,应用并不曾遍,主要原因是空气传质效率比较低,成本比较高,能大幅度提高传质效率,但易引起深层水与表层水混层,成本最低而效果最好,应用得最多,空气全部提升,空气部分提升,2、曝气设备分类,二、投菌法,(一)有效微生物修复,有效微生物(effective microorganism
4、s,EMs)是由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光合细菌等四大类80余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的统称。1998年46月投加的制剂达到湖水菌剂浓度187 mg/L,均匀投加60个固定了高浓度EM的泥球。从投菌之日起经75d,湖水透明度从原来的 0.09 m提高到0.48 m,提高了433%;此后停止投菌45d,透明度回落到0.3 m。可喜的是停止投菌后,尽管各项指标有所反弹,但再未见“水华”发生。所以,从这个案例看EM修复华南植物园人工湖泊富营养化是有效的。,二、投菌法,(二)Clear-Flo系列菌剂修复,治理后BOD5下降97%,COD下降85%,SS总量下降98%,磷酸盐下降69%。,第二节 富营养
5、化的水生植被修复,一、湖泊水生植被修复的意义,湖泊水生植被(aquatic vegetation)由生长在湖泊浅水区和湖周滩地上的沉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漂浮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及湿生植物群落共同组成,这几类群落均由大型水生植物组成,俗称水草。,湿生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漂浮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群落,水草茂盛则水质清澈、水产丰盛、湖泊生态稳定,水草缺乏则水质浑浊、水产贫乏、湖泊生态脆弱。,水生植被修复,强化自然水生植被修复,人工重建水生植被修复,通过对湖泊环境的调控来促进湖泊水生植被的自然恢复,对已经丧失了自动恢复水生植被能力的湖泊,通过生态工程途径重建水生植被,水生
6、植被修复分类,1挺水植物:即植物的根、根茎生长在水底泥中,茎、叶挺出水面者。常分布于0-1.5米的浅水处,其中有的种类生长于潮湿的岸边,因此又有诏生植物之称。当水位下降时,植物体完全露出水面后,仍能生长很好;但当水位升高时,植物体被淹没,则不能生存。在水深1.5米以内的小水体,这类植物常可长满整个水面;在较深的水域,多分布于浅滩。常见有:芦、蒲草、荸荠、莲、水芹。,二、水生植被的生态学特性,2.浮叶植物:根生泥中,叶具长柄浮于水面,时常有异叶现象,即有漂浮叶与沉水叶之分。沉水叶的特征与沉水植物相同;漂浮叶叶柄长,植物体水生性较强,常间杂在挺水植物的群落中,在无挺水植物的地方,形成明显的群落。分
7、布区域一般达水深3米处。常见的浮叶植物有菱、睡莲、水葵等。,二、水生植被的生态学特性,3.沉水植物:根生泥中,植物体沉没水中,一般分布在6米左右的水深中。这类植物受透明度影响较大,透明度愈大,分布也就愈深。因此,一般植物在失水后很快就会枯死。有些种类在开花时可以挺出水面,或漂浮于水面。典型的沉水植物为眼子菜属和茨藻属的种类;此外,聚草、轮叶黑藻等也是常见种类。,二、水生植被的生态学特性,4漂浮植物:这类植物的根多退化或完全没有根,整个植物体漂浮于水面。植物体的细胞间隙非常发达或者具有气囊,以增加浮力。漂浮水面的种类,它的叶(或茎)有浮叶植物的特征;完全沉没水中的种类,它的叶有沉水植物的特征。种
8、类有:芜萍、紫背浮萍、水浮莲等。,二、水生植被的生态学特性,5湿生植物:生长在过度潮湿环境中的植物。抗旱能力小,不能长时间忍受缺水。生长在光照弱、湿度大的森林下层,或生长在日光充足、土壤水分经常饱和的环境中。前者如热带雨林中的各种附生植物(蕨类和兰科植物)和秋海棠等;后者如红 蓼、毛茛、灯心草和半边莲等。,二、水生植被的生态学特性,红 蓼,红 蓼,1、初级生产力;2、对湖水具有净化作用,降低湖水营养水平3、抑制藻类生长,提高水体透明度4、水生植物能为其它生物提供栖息环境,从而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和系统的稳定性5、水生植物对湖泊生态系统演替的作用,三、水生植被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四、水生植被修复
9、的优化设计,建立什么样的水生植被?,多大的面积比例比较适宜?,在湖泊内怎样分布较为合理?,水生植被的优化设计,解决,(一)优化设计基础,1、由湖盆形态、底质条件和水文条件决定的水生植被面积、类型和分布格局2、强烈的风浪扰动能决定水生植被的分布格局和面积3、水质和湖水透明度是决定水生植物分布深度和面积的重要因素4、人类需求是决定水生植被类型、面积和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调蓄型湖泊水、源型湖泊、运动娱乐型湖泊、观光游览型湖泊)5、水质保障的营养平衡和生态平衡原则,(二)优化设计,适应性原则 本土性原则强净化能力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根据上述基本原则,并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原有水生生物种类,进行恢复
10、先锋种的选择。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生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及其在湖泊治理中的许多研究为物种选择提供了可能(表8-1)。,1、先锋物种的选择,(1)物种选择原则,(2)确定植物种类,表8-1 水生植物综合功效分析表,表8-1 水生植物综合功效分析表,2、群落配置,群落配置:人工植物群落的构建主要包括(水平空间配置、垂直空间配置)两个方面的内容。,(1)水平空间配置:,水平空间配置:湖泊不同的受污水域或湖区上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依据恢复目标的不同,所配置的植物群落可分为生态型植物群落和经济型植物群落。,污染重,污染轻,生态型植物群落,以水体污染的治理、污水净化、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为主要目标,注重群落的生
11、态效益,其建群种一般为耐污、去污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环境效益好的物种,经济型植物群落,推动流域经济发展;顺应地方的需求为目的,注重群落经济效益的发挥,建群种一般为经济价值较高、有特殊用途、具一定社会经济效益的物种。,(2)垂直空间配置,在进行群落的配置时,需考虑湖区的水质、水深、底质因素等条件,五、水生植被修复的技术途径,(一)修复水生植被基本条件的创建,1、蓝藻水华的控制2、风浪的控制3、沿岸带浅滩环境的创建4、污泥的清除5、水深的调控6、水质的改造,(一)修复水生植被基本条件的创建,1、蓝藻水华的控制 影响水体透明度危害 分泌毒素 依附植物体根系,妨碍其生长 全湖性控制 小型湖泊
12、控制类型 控制局部湖区的蓝藻利用围隔技术 控制技术通常有机械捕捞、生物控制、药物控制,(一)修复水生植被基本条件的创建,2、风浪的控制风浪的危害,直接效应 植物的机械损伤,间接效应 沉积物再悬浮、再释放,在小型湖泊用水花生网制成的大型“浮毯式”消浪带。在大型湖泊可以将水花生网制成小型“浮毯”,将众多的消浪“浮毯”以弹性方式固定在水生植被恢复区外侧,组成阵列。,风浪的控制,(一)修复水生植被基本条件的创建,3、沿岸带浅滩环境的创建 水生植物的稳定生存是离不开浅滩环境的。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只有在浅滩上能够生存。退垦还湖创建途径 湖泥围埝 泥土围埝,(一)修复水生植被基本条件的创建,4、底泥的控制,
13、底泥,有利:是湿生植物、挺水植物的生长基质,有固定作用不利:随时向环境释放污染物,有机物含量高、易形成厌氧环境,不利于植物生长,处理方法:底泥清挖,(一)修复水生植被基本条件的创建,5、水深的调控,控制在1m以内将有利于沉水植物的成活和群落的发育。,(一)修复水生植被基本条件的创建,6、水质的改造水质改造一方面可以提高潮水的透明度,改善水下光照条件,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湖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二)恢复水生植被的技术途径,恢复水生植被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稳定的逐步发展过程,其中包含了水生植被与环境的相互适应、相互改造和协同发展。,3、沉水植物的恢复,重点和难点,水深和水下光照条件、底
14、床硬度选不同先锋种,对湖水水质和透明度要求不严,可以直接进行目标种的种植或栽植。,无须任何演替过程,在确定目标植被的空间分布和种类组成之后,可以直接进行种植,1、挺水植物的恢复,2、浮叶植物的恢复,四、水生植被的收割利用,采用水生植被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时,必须及时收割水生植物。收割可以去除多余的或者不需要的水生植物,控制水生植物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一般的步骤包括收割、收集、加工储存、运输到岸边、处置或利用等。主要利用途径包括动物饲料、鱼饵料、能量来源如产沼气、堆肥作为土壤调节剂或者肥料添加剂等。收割的优点是见效迅速,而且收割不同于使用灭草剂,不会对水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收割的植物必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污染 湖泊 生物 修复 污染环境 工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04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