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水资源基础(下).ppt
《水文水资源基础(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水资源基础(下).ppt(1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8年5月31日,水文水资源基础(下),2,主要内容:,水资源基本概念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评价需水、供水与供需平衡节约用水水资源规划水文预报防洪,3,水资源综合规划,4,主要内容:,水资源基本概念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评价需水、供水与供需平衡节约用水水资源规划水文预报防洪,5,一、水资源基本概念,水资源的定义水资源的分类水资源的特点,6,水资源的定义:,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作为资源的水应当是可供利用或可能被利用,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质量,并且可适合对某地为满足水资源需求而能长期供应的水源。,7,水资源的概念,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全部自然界任何
2、形态的水,包括气态水、液态水和固态水的全部量中国水利百科全书(1991年版):地球上所有气态、液态或固态的天然水。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指某一地区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永久储量,更新周期长,更新及缓慢,如深层地下水;另一类是年内可恢复的储量,它积极参与全球水循环,逐年得到更新,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即通常所说的可利用水资源量,8,水资源的定义:,狭义水资源: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利用的淡水。广义水资源: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适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适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成为水资源。,9,水资源的分
3、类:,按存在形式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等水体的总称。降水、径流、蒸发是决定区域水资源状况的三要素。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多春冬少径流的时空分布:季节性强;东南向西北递减蒸发的时空分布:东南向西北递减;与降水类似,10,水资源的分类:,按存在形式分地表水和地下水: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空隙(孔隙、裂隙、溶隙)中的水称之为地下水。地下水的分类:上层滞水(土壤水)潜水 承压水,11,水资源的特点:,资源的循环性:水文循环,动态资源储量的有限性:全球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真正能被利用的占0.8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开发利用的多样性:生产、生活、生
4、态利、害双重性:洪水、旱灾、污染,12,水资源总量及特点,全球“水资源”总量 总量:138.6 亿亿m3淡水:3.5亿亿m3,占全球2.53%可更新的淡水:46.8 万亿m3/年,占淡水0.1337%“水资源”特点咸多淡少;静多动少;时空不均。,13,水资源特点,14,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水资源有的很多,有的很少(m 3/人,1986年人口计),14,15,主要内容:,水资源基本概念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评价需水、供水与供需平衡节约用水水资源规划水文预报防洪,16,二、水资源评价,水量评价: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质评价:水资源评价资料的要求:“三性”: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17,17,什么是
5、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推荐:水资源评价是指对水的来源、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它不限于对已列入水文整编目录中的可供水资源量,还根据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考虑对水的各方面进行评价。,18,统计分析的几个概念,均值:均方差:相对于分布中心的离散程度。离差系数:均方差与均值之比值,不同随机变量之间各自离散程度的比较。偏态系数:反映分布对重心(期望值)是否对称。经验频率:,19,2.1 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的收支项:降水、蒸发、径流地表水资源的分类:河流:最主要部分,通常可代表地表水资源量湖泊冰川,20,20,地表
6、水资源量,21,地表水资源量的评价:,单站径流资料统计分析主要河流年径流量计算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性分析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计人类活动对河流径流的影响分析,22,河流径流计算方法:成因分析法:通过对观测资料或试验资料分析,建立某一水文特征值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预测未来的水文情势。地理综合法:利用已有固定观测站点的长期观测资料确定河流水文特征值在区域内的时空分布规律,预估无资料流域未来水文情势的方法。,23,河流径流计算方法:数理统计法:根据水文现象的随机性特征,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值系列的统计规律,并进行概率预估,从而得出水资源开发利用工
7、程所需的设计水文特征值。数学模型法:概念型模型和机理性模型,24,年径流量分析:年径流量:一个年度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称为该断面以上流域的年径流量,单位是m3。年径流深:年径流量折算成水深,mm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出实测各年径流量的均值,即为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5,年径流量分析:年径流量的时空变异:区域性变化:五带(见后页表)年内变化:降水为主的,降雨为主兼有积雪融水的,融雪为主兼有降雨的影响年径流量的因素:气候:降雨、降雪、蒸发等下垫面条件:地形、植被、土壤和地质、湖泊和沼泽、流域大小、水利工程等,26,年径流深的分带,27,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计算:资料充分地区:多年实
8、测径流量的均值资料不足地区:差补延长,相关分析法无资料地区:等值线法/水文比拟法,28,某一频率下的设计年径流量计算:基本步骤:分析资料的代表性,少于20年的短系列加以延展计算经验频率,绘制经验频率曲线计算径流量均值 及Cv和Cs用适线法确定理论频率曲线推求不同设计频率的年径流量,29,径流还原计算(消除人类活动的影响):水量平衡原理:W天然W实测W还原W还原W农W引W蒸W蓄W工W渗其中,W天然还原后的天然径流量;W实测实测径流量 W还原还原总水量;W农农业灌溉净耗水量 W引跨流域引出、引入水量、分洪决口水量 W蒸水面面积扩大增加的耗水量 W蓄计算时段始末蓄水工程的蓄水变量 W工工业和生活净耗
9、水量;W渗水库渗漏量,30,各分量还原计算:农业灌溉净耗水量W农 W农 W毛(11)W毛灌区渠首引水总量;1灌溉回归系数水面面积扩大增加的耗水量W蒸 W蒸0.1(E水E陆)A水 E水水面蒸发皿蒸发量;E陆陆面蒸发量 水面蒸发折算系数;A水增加的水面面积水库蓄水变量W蓄 W蓄 W末 W初,31,各分量还原计算:工业和生活净耗水量W工 W工 W0(13)W0工业和生活引用的地表水量;3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回归系数水库渗漏量W渗 W渗 W入 W雨 W蓄 W出 W蒸 W入入库径流总量;W雨库区水面降水量 W蓄水库需水变化量;W出放水洞、泄洪道放水量 W蒸库区水面蒸发总量,32,分区地表水资源量:指水资源分
10、区内降水形成的河流径流量,不包括入境水量。分区方法:按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分 按天然流域分 按行政区划分,33,分区地表水资源量:区内河流有水文站控制:按水资源分区,选择控制站或代表站,分析实测及天然径流量,根据控制站天然年径流量系列,按面积比修正为该分区天然年径流量系列。,Qab分区年径流量,m3/s;Qa控制站以上年径流量,m3/sPa、Pb控制站以上、以下同一年的单位面积平均降水量,mmFa、Fb控制站以上、以下的面积,km2,34,分区地表水资源量:区内河流没有水文站控制:水文模型邻近区降雨径流关系推求邻近区径流等值线图推求,35,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的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在经济合理
11、、技术可能及满足河道内用水并估计下游用水的前提下,通过蓄、引、提等地表水工程可能控制利用的河道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Q可利用Q当地河流径流Q入境Q出境,36,2.2 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的补给量:指天然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进入含水层(带)中的水量,包括地下水的流入、降水渗入、地表水渗入、越流补给、人工补给等。地下水储存量:储存于含水层内的重力水体积。,37,37,地下水与地下水资源量的概念,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下岩土空隙中的饱和重力水地下水在垂向上分层发育,根据地下水承压与否划分为潜水和承压水两种地下水浅层地下水与当地大气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补排关系、且具有自由水位的潜水和与
12、当地潜水共有一个自由水位的弱承压水深层承压水与当地大气降水、地表水体没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38,38,地下水与地下水资源量的概念(续),地下水资源量是指地下水中参与水循环且可以更新的动态水量以浅层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为主,可通过计算近期水均衡状况下的总补给量或总排泄量获得在深层承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区,要求进行深层承压水资源量评价,39,地下水的补给量计算:地下水流流入量(侧向补给量)Qb(单位:m3/d)QbK J B H其中,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J地下水水力坡度 B计算断面宽度,m H潜水(或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40,地下水的补给量计算:降水渗入补给量Qp(单位:m3/s)Q
13、p A x其中,年均降水入渗系数 A降水渗入面积,m2 x年降水量,m/a,41,地下水的补给量计算:河渠渗入补给量Qi QiK B(h1-hw)/L(h1+hw)/2其中,h1、hw 沿渗流补给方向岸边与开采井群的动水位高度,m B河渠补给宽度,m L岸边至井群的直线水平距离,m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42,地下水的补给量计算:灌溉水渗入补给量Qirr Qirr A h 或 Qirr m A其中,给水度;m灌溉定额,m3/a h 灌溉引起的地下水升幅,m,43,地下水的补给量计算:越流补给量Qo QoA(h2-h1)A(h2h1)k/m其中,h1、h2开采层和相邻层的水位,m A越流补给
14、面积,m2 越流系数,1/d k越流层垂向渗透系数,m/d m越流层厚度,m,44,承压含水层的弹性储存量Wc的计算:WcS A hp Wc承压含水层的弹性储存量,m3 S储存系数(释水系数)hp承压含水层自顶板算起的压力水头高度,m,45,45,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的技术要求,(1)补给量补给项包括降水入渗、山前侧渗、河道渗漏、库塘渗漏、渠系渗漏、渠灌田间入渗、井灌回归及人工回灌等补给量其中,河道渗漏、库塘渗漏、渠系渗漏、渠灌田间入渗及以地表水为补给源的人工回灌等项补给量之和称为地表水体补给量,并且要求将由河川基流量形成的补给量从地表水体补给量中区分出来(为计算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与上游
15、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间的重复计算量),46,46,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的技术要求,各项补给量之和为总补给量,总补给量扣除井灌回归补给量为地下水资源量平原区要求计算19562000年的降水入渗补给量系列,其他补给只要求计算19802000年期间(即近期或近期条件)的年均值以降水入渗补给量系列中19802000年的年均值与其它补给量19802000年期间的年均值之和作为近期条件下的平原区多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量,从总补给量中扣除相应的井灌回归补给量即为平原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47,47,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的技术要求,(2)排泄量排泄项包括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量、潜水蒸发量、河道排泄量、
16、侧向流出量等平原区要求计算19802000年期间各项排泄量的年均值,并要求计算19562000年逐年由当地降水入渗补给量形成的河道排泄量,48,48,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的技术要求,(3)地下水蓄变量平原区还要求计算19802000年期间的年均地下水蓄变量(4)水均衡分析在平原区,要求进行总补给量、总排泄量与地下水蓄变量之间的水量平衡分析,检查计算成果的合理性,49,地下水资源允许开采量的定义: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建筑物,在开采期内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度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的环境地质问题,并符合现行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单位时间从
17、水文地质单元或水源的范围内能够取得的地下水资源量。,50,地下水可开采量评价,1地下水可开采量的概念地下水可开采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且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条件下允许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最大水量 2地下水可开采量评价的范围、重点和内容(1)评价范围为目前已经开采和有开采前景的地区(2)重点评价对象为平原区矿化度不大于2g/L的浅层地下水多年平均可开采量,51,地下水可开采量评价,2地下水可开采量评价的范围、重点和内容(3)平原区中深层承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区要求计算多年平均深层承压水可开采量,评价技术要求和方法待有关专题研究后确定(4)山丘区中,以凿井取水形式开发利用地下水程度较高的区域和不
18、具备蓄引提等地表水开发利用方式且具有凿井取水形式开发利用地下水条件的区域,宜计算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5)大型、特大型地下水水源地应逐一计算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52,水资源量的计算 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重复计算量 重复计算量包括:灌溉回归补给量、河渠湖库等渗漏补给量等。,53,主要内容:,水资源基本概念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评价需水、供水与供需平衡节约用水水资源规划水文预报防洪,54,用水现状,2006年全国总供水量5795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2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81.2%,地下水源供水量占18.4%,其他水源供水量占0.4%。2006年全国总用水量5795亿m
19、3,其中生活用水占12.0%,工业用水占23.2%,农业用水占63.2%,生态与环境补水(仅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补水)占1.6%。,55,用水现状,2006年,全国人均用水量为442m3;万元GDP用水量为272m3;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为每日212L(含公共用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每日69L;农田实灌面积亩均用水量为449m3。,56,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 50331-2002),城市生活用水定额,57,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 50331-2002),城市生活用水定额,58,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 50331-2002),城市生
20、活用水定额,59,万元GDP用水量,2004:399;2006:272;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美国等先进国家的8倍;,60,水分生产效率,作物水分生产率是指在一定的作物品种和耕作栽培条件下单位水量所获得的产量,其值等于作物产量与作物净耗水量或蒸发蒸腾量之比值。WUE(Water Use Efficiency)中国:约1.0kg/m3以色列:2.32kg/m3,1kg猪肉6kg粮食,61,主要内容:,水资源基本概念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评价需水、供水与供需平衡节约用水水资源规划水文预报防洪,62,四、供水、需水与供需平衡,供需平衡分析的意义、原则、方法供水分析需水预测供需平衡分析,63,4.1水
21、资源供需预测的目的和意义:,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行政、经济区域或流域)不同时期的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供求关系分析。目的:弄清水资源总量的供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预测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水资源余缺状况针对供需矛盾,进行水资源的总体规划,64,4.1水资源供需预测的原则:,近期和远期相结合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综合利用和保护相结合,65,4.1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方法:,系列法:按雨情、水情的历史系列资料进行逐年的供需平衡分析计算典型年法(代表年法):根据雨情、水情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不同年份进行分析计算,66,典型年法:,基本步骤:划分水资源分区及计算时段 选择典型年和水平年 可供水量计算 需水量
22、计算,67,典型年法:,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因此需要分区和分时段进行供需平衡分析。水资源分区:尽量按照流域、水系划分;照顾行政区划;不打乱供水、用水、排水系统计算时段:可以是年、季、月、旬和日,68,典型年法:,典型年的选择:根据水文系列的频率分析,选择不同频率的若干典型年;平水年P50,一般枯水年P75 特别枯水年P90(或95),69,典型年法:,水平年的确定: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相协调。现状水平年(基准年)近期水平年:基准年后510年远景水平年:基准年后1520年远景设想水平年:基准年后3050年,70,4.2供水预测:,供水系统:按工程上分类:蓄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文 水资源 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03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