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及水资源形成.ppt
《水循环及水资源形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循环及水资源形成.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章 水循环及水资源形成,2.2.1 地表水资源的类型与形成,2.1.1 地球水的储存,2.2.2 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与运动规律,2.1.2 地球水的循环2.1.3 水量平衡,2.2 水资源的形成,2.1 水的储存、循环与水量平衡,第2章 水循环及水资源形成2.1 水的储存、循环与水量平衡 2.1.1 地球水的储存,一、水的储存 1、水圈:水圈指的是由地球表面所有的水构成的圈层,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及大气中的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水圈的厚度只是地球表面很薄的一层,水圈内全部水体占全球面积的70.8%,海洋水为占全球总储量的96.5。海水是水圈的主体,它在水圈中的水量最大。2、水体组成 地球总
2、水储量中,海水、湖泊咸水和地下水的咸水占97.47%,剩下的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淡水中有69.56%为固体状态,大部分存在于两极冰川与雪盖、高山冰川和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其次为地下水,占淡水总量的30.1,主要分布在地面至深度2000m的地壳中;其余为湖泊、沼泽、河流中的淡水。(见下图),海洋水96.53%,陆地咸水0.94%,陆地淡水2.53%,冰川68.69%,地下淡水30.06%,其他淡水1.25%,永冻土底冰0.86%,湖泊淡水0.26%,地球上的水体组成,河水仅占水体总量的0.0001518%,第2章 水循环及水资源形成2.1 水的储存、循环与水量平衡 2.1.2 地球
3、水的循环,一、地球水的循环 1、自然循环 大循环:大气-水圈-岩石圈 小循环:陆地或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的循环 2、人为水循环 受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径流部分主要参与自然循环,同时还参与人为循环,回归水对径流量和径流水质发生改变。(1)回归水质量状况:循环水质:区域河流或地下水污泥 循环水量:江河、湖水量减少,甚至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径流条件发生重大改变。,第2章 水循环及水资源形成2.1 水的储存、循环与水量平衡 2.1.2 地球水的循环,(2)不可复原水 不可复原水量越大,对自然径流量影响越大,影响一系列环境与生态灾害。人为水循环对自然径流的干扰与改造直接影响水文的良性循环。人为循环示意
4、图:,第2章 水循环及水资源形成2.1 水的储存、循环与水量平衡 2.1.2 地球水的循环,3、水循环的作用:(1)通过形态变化,起到输送热量和调节气候的作用;(2)不断循环更新为淡水资源的不断再生提供条件;(3)水不断的得到更替和净化。4、各种循环比较,自然循环示意图,海上内循环示意图,蒸发,降水,蒸发,内陆循环示意图,第2章 水循环及水资源形成2.1 水的储存、循环与水量平衡 2.1.3 水量平衡,一、水量平衡 概念:地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的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的储水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1、全球水量平衡(1)陆地 Es+R=PL(2-1)(2)海洋 EH-R=PL(2
5、-2)(3)全球水量平衡方程 E=P(2-3)结论:全球多年平均年蒸发量等于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二、水量平衡示意图,第2章 水循环及水资源形成2.2 水资源的形成 2.2.1 地表水资源的类型与形成,一、地表水的类型 地表水亦称陆地水,是指各种固态、液态水的总称,包括河流、冰川、湖泊和沼泽四种水体,它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二、地表水的形成 陆地表面的基本水源来自大气降水。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被气流输送到陆地上空,其中一部分从陆地上空流走,形成过境气流;另一部分在陆地上空冷凝,形成固、液形态的大气降水,大气降水落到地表,除一部分被截留、蒸发和渗入地下外,其余在地表
6、形成冰川、湖泊、沼泽和天然河流等形式的地表水,此外还有极小一部分组成了生物水。降水、径流、蒸发是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第2章 水循环及水资源形成2.2 水资源的形成 2.2.1 地表水资源的类型与形成,1、降水 我国降水主要表现为时空分布的极端不均匀性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程度用降水量的极值比Ka或年降水变异(变差)系数Cv值来表示。a)年降水量的极值比Ka计算公式:说明:Ka值越大,降水量年际变化越大 Ka值越小,降量年际变化越小,降水量年际越均匀,第2章 水循环及水资源形成2.2 水资源的形成 2.2.1 地表水资源的类型与形成,我国年降水量变化最大的地区是华北和西北地区,丰水年与枯水
7、年比值为35倍,最大可达10倍;南方湿润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比较均匀,丰水年为枯水年的1.52.0倍,其中最适宜保持环境生态系统平衡的Ka值为1.2左右。b)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均方差:)变差系数Cv:,第2章 水循环及水资源形成2.2 水资源的形成 2.2.1 地表水资源的类型与形成,III)说明:年降水量的变差系数Cv为多年年降水量均方差与平均年降水量之比,比值越大,表示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越大,反之就越小。我国南方湿润地区是全国年降水量变差系数变化最小的地区,一般在0.2以下,但东南沿南海某些经常遭受台风袭击的地区,由于受台风暴雨的影响,Cv值一般在0.25以上,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及华北
8、地区,变差系数值介于0.250.35之间,东北的东部为0.200.25之间,西部为0.250.30之间,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值在0.40以上。,第2章 水循环及水资源形成2.2 水资源的形成 2.2.1 地表水资源的类型与形成,2、径流 1)概念:流域上的降水,除去损失后,经由地面和地下途径汇入河网,形成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称为河流径流,简称径流。径流形成过程:降雨过程 扣除损失 蓄渗过程 坡地漫流 集流过程 2)径流的分类:a、按空间的存在方式分: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 b、按形成水源的条件:降雨径流、雪融水径流和冰融水径流 表征径流的特征值:流量Q、径流总量Wt、径流模数M、径流深度Rt、径流系
9、数。,第2章 水循环及水资源形成2.2 水资源的形成 2.2.1 地表水资源的类型与形成,3)河流径流的补给来源:(1)雨水补给 产生雨水补给的条件:降雨强度大于土壤入渗强度时产生地表径流,此类河流受降水年际和年内分配影响明显。(2)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是经过地下水的调节作用后再对河川径流的补给,可以使河川径流的水情和季节分配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我国冬季降水稀少,这时河流几乎全靠地下水补给,占河流径流总量的25-30。(3)冰川、融雪水补给 流域表面的积雪、冰川,至次年春季随着气候转暖而融化成水,补给河流而形成春汛。此种补给类型在全国所占比重不大,水量有限,但主要发生在春季,这时正是农业生产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循环 水资源 形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03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