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逆境生理植物抗盐性.ppt
《植物逆境生理植物抗盐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逆境生理植物抗盐性.ppt(1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植物的抗盐性,一、概念:盐土:含可溶性盐(NaCl,Na2SO4)1%以上,pH中性,土壤结构未被破坏;碱土:含弱酸强碱盐(Na2CO3,NaHCO3)较多,pH在8.5以上,土壤结构被破坏;因盐土和碱土常混合在一起,盐土中常有一定量的碱,故习惯上称为盐碱土(saline and alkaline soil),又称盐渍土壤。据世界粮农组织和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全球有各种盐渍土约9.5亿公顷,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0%,广泛分布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现有盐渍土约 3.47*107hm2(含沿海滩涂),相当于耕地面积的1/3,其中盐碱耕地约有660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地势比较低平,径流较滞缓或较易
2、汇集的排水不良地段,河流冲积平原、盆地、湖泊沼泽地区。我国盐土通常分为滨海盐土、草甸盐土、沼泽盐土、洪积盐土、残余盐土和碱化盐土6个亚类;碱土包括草甸碱土、草原碱土和龟裂碱土3个亚类。,地球上可用于农业耕作土地的分配,内 陆 盐 渍 土壤,土壤盐渍化的成因,人为因素,地形,气候,地下水位,地下水的矿化度,植被,灌溉方法不当,工业的高度发展,燃料的广泛利用,过度施用化肥。,自然条件,一般在气候干燥、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地区,随着地下水分蒸发把盐分带到土壤表层(耕作层),易造成土壤盐分过多。海滨地区随着土壤蒸发或者咸水灌溉(灌溉水含有高浓度的溶质),海水倒灌等因素,可使土壤表层的盐分升高到1%以
3、上。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蒸发强烈,地下水上升,使地下水所含有的盐分残留在土壤表层;又由于降水量小,不能将土壤表层的盐分淋溶排走,致使土壤表层的盐分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易溶解的盐类,例如NaCl和Na2CO3等,结果就形成盐碱土壤。同时,随着工业污染加剧、灌溉农业的发展和化肥使用不当等原因,次生盐碱化土壤面积也有不断加剧的趋势,黄河三角洲的一项区域性调查表明,该地区每年约有5%的农耕地因土壤次生盐渍化而撂荒。我国70年代中后期在莱州湾地区发生的海水入侵灾害,导致约6万亩土地次生盐渍化,因土壤盐渍化每年减产粮食达40%,十年间造成经济损失数十亿元,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速效氮和全氮大幅度下降
4、,区域生态系统严重破坏。土壤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ous,也称为速效磷,是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的磷组分,包括全部水溶性磷、部分吸附态磷及有机态磷,有的土壤中还包括某些沉淀态磷。,一般土壤含盐量在0.2-0.5%就不利于植物的生长,而盐碱土的含盐量大于1%。盐类过多对植物的伤害称为盐害(salt injury)。一般认为NaCl是造成盐害的主要物质,离子毒害主要涉及Na+和Cl-。,盐度:常以25下土壤溶液的电导率值表示。单位 为dS/m(分西门子/米)或 mS/cm。在以单价盐NaCl为主的土壤中,1dS/m相当于可溶性盐总量0.64 g/L或11 mmol/L。轻盐化土:
5、土壤电导值为2-4 ds/m 的土壤。中盐化土:土壤电导值为4-8 ds/m 的土壤。重盐化土:土壤电导值为8-15 ds/m 的土壤。重盐土:土壤电导值为15 ds/m 的土壤。,二、盐对植物伤害的形态表现,盐胁迫会造成植物发育迟缓,抑制植物组织和器官的生长和分化。植物被转移到盐逆境中几分钟后,生长速率即有所下降,其下降程度与根际渗透压呈正比。最初盐胁迫造成植物叶面积扩展速率降低,随着含盐量的增加,叶面积停止增加,叶、茎和根的鲜重及干重降低。,土壤NaCl浓度达到95mmol/L,毛白杨苗木的叶片就开始出现明显的伤害症状,而胡杨则没有出现盐害症状。在我国西北干旱盐碱的荒漠和戈壁地带,胡杨是唯
6、一能够形成森林的高大乔木树种,具有很强的抗盐性。,对叶片结构的影响盐分会增加豆类、棉花叶片的表皮厚度、叶肉厚度、栅栏细胞长度、栅栏细胞直径和海绵细胞的直径。红树植物、小花鬼针草叶片中,表皮和叶肉的厚度及细胞间隙会随NaCl 处理水平的升高而迅速减小。番茄中叶面积和气孔密度随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滨藜(海马齿):生活于欧洲、地中海、北非与南非等海边的盐生植物,1.渗透胁迫引起生理干旱土壤中盐分过多使土壤溶液水势下降,导致植物吸水困难,甚至体内水分有外渗的危险,造成生理干旱。据测定,当土壤含盐量达0.5%,植物发生吸水困难;当土壤含盐量大于0.6%,细胞的水分就外渗;当植物的蒸腾较大时,盐害更加严
7、重。如植物体内盐分过多,会降低细胞汁液的渗透势,提高细胞质的粘滞性从而影响细胞的扩张。因此,在盐渍土上生长的植株一般都比较矮小,叶面积也小,使得叶绿素相对浓缩,表现为叶色深绿。,三、盐胁迫下植物的生理变化,高盐、缺水抑制细胞扩大的示意图,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 离子失调导致毒害作用土壤中某种或某几种盐类过多,形成不平衡溶液。土壤中某种离子浓度过高就会使植物过多地吸收该离子而减少其它离子的吸收。具有竞争性吸收的离子有:Na+与K+、Na+与Ca2+、HPO4-与Cl-和SO42-等。当细胞中离子积累达到伤害浓度时,也会发生特异的离子毒性影响,尤其是Na+、Cl-或SO42-。同时,植物由于过
8、多的吸收某种盐类而排斥了对另一些矿质盐的吸收,导致营养缺乏。,小麦生长在Na+过多的环境中,其体内缺K+,且会抑制对Ca2+、Mg2+的吸收,Cl-和SO42-过多会影响HPO42-的吸收;而磷酸盐过多又会造成缺锌,这样都是植物体内离子失调的表现。在非盐渍环境下,高等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大约含100 mmol/L K+和低于10 mmol/L Na+,这是酶可以执行正常功能所存在的离子环境。异常高的Na+/K+和高浓度的总离子浓度会使酶失活,并抑制蛋白质合成。从盐生植物和甜土植物中分离的酶,同样对NaCl敏感。,3 生物膜破坏,膜透性改变 Ca2+在生物膜中可作为磷脂的磷酸根和蛋白质的羧基间联系的
9、桥梁,维持膜结构的稳定。高浓度的 Na+可置换细胞膜结合的Ca2+,膜结合Na+/Ca2+增加,膜结构破坏。质膜在受到盐胁迫后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组分、透性、运输、离子流率等都会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脂膜透性增大和膜脂过氧化,从而损害膜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影响细胞的代谢作用,使得植物代谢过程发生胁变,细胞的生理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4 生理紊乱,破坏正常代谢:4.1 降低蛋白质合成速率,加速贮藏蛋白质的水解。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原因是高浓度的盐破坏了氨基酸的合成,干扰了酶系的活性。体内水分有效性降低会影响蛋白质三级结构的稳定,降低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此外,盐害下蛋白质降解加剧,而产生
10、一些有毒的中间代谢产物,如NH3和某些游离氨基酸(异亮氨酸、鸟氨酸和精氨酸),而鸟氨酸和精氨酸又可转化为具有毒性的尸胺和腐胺,它们又可氧化为NH3和H2O2,对细胞产生毒害。,NaCl 对菜豆叶片中蛋白质15N/非蛋白质15N比例的影响,4.2 抑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缺乏营养盐害下细胞膜系统包括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膜结构遭到破坏;盐分过多可使PEP羧化酶与RuBP所化酶活性降低,引起胁迫初期光合明显下降(后又逐渐恢复)。最终植物因不能从光合作用中获取足够的物质和能量,而使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因“饥饿”致死。另外,高浓度NaCl 通过引起气孔关闭,阻止CO2 进入棉花体内,而抑制棉花的光合强度。引起
11、这些生理代谢功能改变的主要原因在于膜完整性和代谢的破坏,以及毒性分子的产生,如活性氧。,NaCl对植物根K+外渗的影响,K,+,外渗量,(,mol/g,鲜重,/30min,),处,理,小麦,鹰嘴豆,菜豆,对照,7.9,3.8,5.3,160mmol/L NaCl,13.0,8.3,40.8,5.破坏土壤结构,阻碍根系生长,高钠的盐土,其土粒的分散度高,易堵塞土壤孔隙,导致气体交换受阻,根系呼吸微弱,代谢作用受阻,养分吸收能力下降,造成营养缺乏。在干旱地区,因结构遭破坏,土壤易板结,根系生长的机械阻力增强,植物扎根困难。,6.活性氧伤害,盐分过多对植物的伤害(Levitt,1980),四、植物耐
12、盐的多样性,盐生植物(halophytes):生长在高盐环境下,一定浓度的NaCl促进其生长,且能完成自己生活周期;生长的盐浓度为1.5-2.0%。约有550种,分属220属,75科。如碱蓬、海蓬子等。10-50mmol/L的NaCl处理碱蓬,明显促进其生长,甜土植物(glycophytes,淡土植物),或非盐生植物,对盐敏感。如大豆、玉米、水稻,10-50mmol/L的NaCl严重抑制其生长,盐敏感植物(salt-sensitive);而大麦、甜菜、高粱等耐受较高浓度的盐,这类植物称耐盐植物(salt-tolerant plants)。绝大多数农作物属于淡土植物。在同一植物不同生育期,对盐分
13、的敏感性也不同。幼苗时很敏感,长大后能逐渐忍受,开花期忍受力又下降。,注意点:1.盐生植物种类繁多,有的是专性只能生长在盐碱土上,有的是兼性的,在盐碱土和甜土中都可以生长,并完成其生活史;2.盐生植物的耐盐范围很大,有的可以耐高浓度的盐,有些只能耐很低浓度的盐,其耐盐水平接近一些耐盐的甜土植物,是盐生植物和甜土植物的过渡类型。3.2008年Flowers和Colmer人为至少在200mmol/LNaCl或以上条件下能完成其生活史的植物,才能称为盐生植物。,根据盐生植物体内离子的积累和运输的特点,将盐生植物分为三大类(Breckle,1995):真盐生植物(Euhalophytes):盐积累在叶
14、片肉质化组织及绿色组织的液泡中。假盐生植物(pseudo-halophytes):1.凯氏带阻隔了离子向木质部的转移;2.降低盐分从根部向地上部的运输,在皮层细胞和木质部薄壁细胞中积累;泌盐盐生植物(recreto halophytes):茎、叶表面有泌盐的盐腺和盐囊泡。其抗盐能力顺序是:盐生植物泌盐盐生植物假盐生植物非盐生植物,聚盐性植物:体内可吸收大量盐分且不受伤害,细胞液浓度较高,有较高的渗透压,所以能够吸收高浓度土壤溶液中的水分。如盐节木、盐角草、海蓬子、盐地碱蓬(suaeda maritime)和台湾滨藜(Atriplex nummularia)。这类植物通过叶或茎肉质化,将盐离子积
15、累在叶片肉质化组织及绿色组织的液泡中,避免离子对细胞代谢活动的损伤。这些植物高度耐盐,其高Cl-浓度对某些植物种类常常是致死的。,(1)聚盐植物/真盐生植物,聚盐性植物,碱蓬群落,聚盐性植物,盐角草群落,(2)泌盐性植物,这类植物的根细胞对于盐类的透过性与聚盐性植物一样是很大,但是他们吸进体内的盐分不积累在体内,而是通过茎、叶表面上密布的分泌腺-盐腺(salt gland)或盐囊泡(saltbladders)排出来,再经风吹和雨露淋洗掉,本身不积存盐分,这种作用称为泌盐作用。,泌盐性植物,柽柳群落,盐腺,人工柽柳群落,补血草,(3)拒盐性植物/假盐生植物,这类植物的根及根茎结合部对盐离子的透过
16、性非常小,几乎不吸收或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类,或进入植物体后贮存在根部而不向地上部分运输或只运输一部分。植物细胞的渗透压也很高,但不是由于体内高浓度的盐类,而是高浓度的可溶性的有机物,如有机酸、糖类、氨基酸等产生的。高渗透压也提高了根从盐碱土中吸水能力,所以它们被看成是抗盐植物,蒿属、盐地紫苑、盐地风毛菊、碱地风毛菊等都属这一类。长冰草(Agropyron elongatumi)虽生长在盐分较多的土壤中,但它的根细胞对Na+和Cl-的透性较小,所以细胞累积Na+和Cl-较少。,拒盐性植物,盐地风毛菊,獐茅,五、植物对盐渍的适应机理,植物的抗盐机理实际就是解决高盐分浓度环境下植物如何生存的问题,即
17、植物如何实现既要从低水势的介质中获取水分和养分,又不影响本身的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双重目标。植物的抗盐方式基本上是两种,一是避盐(逃避盐害),它是指通过降低盐类在体内积累,从而避免盐类的危害而实现的;二是耐盐(忍受盐害),它是指通过生理的或代谢的适应,而忍受已进入细胞的盐类。,2拒盐,1泌盐,。,(一)避盐的机理,植物通过某种方式将细胞内盐分控制在伤害阈值之下,以避免盐分过多对细胞伤害。包括泌盐、拒盐和稀盐三种方式,3稀盐,1 拒盐作用,植物借助生物膜对离子吸收的选择性以及根部形成的双层或三层皮层结构,以阻止外界盐分进入体内,或进入植物体后贮存在根部而不向地上部分运输或只运输一部分,从而降低整体或
18、地上部分(叶片、生长点及生殖器官)的盐浓度,免遭离子伤害。如吸收的Na+在木质部向上运输过程中被韧皮部传递细胞(伴胞的一种)吸收,被分泌到韧皮部中运回根部,再排到环境中,这在菜豆和高粱中均已得到证实。根部内皮层细胞凯氏带阻隔了离子向木质部的转移。为了绕过凯氏带障碍,离子必须经过质外体到共质体(跨膜)的运输途径,继续移动穿过内皮细胞。这种运输途径的转变,限制了离子通过主动运输往木质部的转移排除蒸腾流中部分的有害离子。,盐生植物的质外体结构具有减少盐分进入体内的适应性,其凯氏带的厚度是淡土植物厚度的2到3倍,并且有些在表皮细胞上木栓加厚。Reinhardt和Rost在盐渍条件下,观察到了棉花幼苗凯
19、氏带和外皮层分化加速。根内皮层凯氏带木栓化可以减少盐分离子进入植物体内。另外降低盐分从根部向地上部的运输也是植物拒盐的有效途径之一。刘友良等发现耐盐大麦叶片中Na+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是根系吸收的Na+留存在根中较多,向地上部运输较少。耐盐芦苇最明显的特点是限制Na+从根部向地上部的运输.,大部分的单子叶植物都表现出拒盐的特性,在禾本科植物尤为突出,芦苇生长在不同盐度下,其地上部分和根部的Na+含量均随外界盐度升高而升高,但根部的含盐量的增加远远高于地上部分,水稻也拒盐,但是比芦苇差许多,这也是为什么芦苇可以生长在滩涂盐碱地而水稻不能的原因之一。,胡杨根茎叶中积累的盐离子显著低于毛白杨。,泌盐,它
20、指植物吸收了盐分并不在体内积存而主动地排泄到茎叶表面,而后通过雨水冲刷、风吹、昆虫粘附等方式脱落,从而降低植物体内的盐分。这是盐生植物最通常方式,如柽柳和匙叶草等。一类是具有盐腺的构造,通过盐腺排盐(排出的主要为钠盐)的向外泌盐植物。这些植物在正常的环境下长势反而较差,甚至不能存活。另一类是向内泌盐植物,它的叶表面具有盐囊泡,将盐分泌到囊泡中,暂时贮存起来。有些植物可将吸收的盐分转移到老叶中积累,老叶最后脱落,以此来阻止盐分在体内的过量积累,如棉花。有的植物可通过自由吐水将盐分排出体外。,2 泌盐作用,某些盐生植物,如无叶怪柳,其叶表面已进化出专一的盐腺,能使植物容纳和负载更多的盐。一旦离子被
21、运输到这些盐腺,结晶后就不再伤害植物。这些盐腺对耐盐性具有高度专一、独特的功能结构,盐腺是在叶表皮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分为两种类型:多细胞盐腺和双细胞盐腺。多细胞盐腺的特点:腺体有数目不等的收集细胞、分泌细胞、基细胞、柄细胞等多个细胞共同组成;在分泌细胞与收集细胞之间,分泌细胞相互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联系;腺体细胞的细胞质浓稠、细胞核大、有许多线粒体、无中央大液泡但有许多小液泡、无发育良好的叶绿体;收集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发育良好的叶绿体、线粒体及其其他细胞器;(5)腺体除最内部细胞和基层下部细胞之间的渗入区域一小部分外,几乎全部被有一层角质层。,禾本科植物的盐腺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盐腺下陷于表皮
22、细胞层,基细胞较大,卵形,腺体具有很强的分泌功能,如大米草、獐毛等植物的盐腺(图1);第二类,盐腺突起于表皮细胞层,基细胞小且细长,帽细胞细长呈长刺状,腺体无分泌功能或只有很弱的分泌功能,Bouteloua,Crypsis,Panicum(垂穗草属,隐花草属,黍属)等属植物的盐腺(图2中的a,g);第三类,盐腺的形态、功能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盐腺在表皮细胞层中半下陷,基细胞较小,帽细胞呈泡状,腺体具较弱的分泌功能,Dactyloctenium,Dinebra(稗属,弯穗草属)等属植物的盐腺(图2中的b,c,d,e,f)就属于此类。,图,图,植物的泌盐现象:A、五蕊怪柳(Tamarix penta
23、ndra)叶子的泌盐现象;B、滨藜(Atriplex spongiosa)叶表面的盐囊泡。,A,B,图 大米草的盐腺1.帽细胞,2.基细胞,3.基细胞与周围细胞的沟通孔道,图 藜科植物的盐毛1.气细胞,2.轴细胞,3.叶肉细胞,禾本科植物盐腺的种类,盐腺对离子运输、分泌途径:盐离子经进入根毛和表皮细胞后,即通过共质体和质外体两个途径经皮层、内皮层进入中柱薄壁细胞到达导管。但由于有凯氏带的存在,离子只能由共质体向导管运输,通过木质部薄壁细胞进入导管。进入导管的离子,随着蒸腾流进入叶肉细胞。后经叶脉运输至叶肉表皮后经柄细胞进入囊状细胞排出植物体。在从叶肉细胞进入腺体细胞时,由于腺体细胞的部分细胞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 逆境 生理 抗盐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02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