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谱基础.ppt
《核磁共振谱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磁共振谱基础.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机结构分析,徐效华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要求:熟练掌握NMR,MS,IR,UV波谱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四大波谱的结构表征和归属。熟练掌握应用四大波谱鉴定未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掌握复杂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主要参考书:1。林永成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与有机光谱学 科学出版社 19992.孔垂华,徐效华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2003,化学化工出版社3.Eberhard Beritmaier structural elucidation by nmr,.,第一章 核磁共振的基础知识概 述 核磁共振的方法与技术作为分析物质的手段,由于其可深入物质内部而不破坏样品,并具有迅速、
2、准确、分辨率高等优点而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从物理学渗透到化学、生物、地质、医疗以及材料等学科,在科研和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核磁共振是1946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布洛赫(F.Block)和哈佛大学珀赛尔(E.M.Purcell)各自独立发现的,两人因此获得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50多年来,核磁共振已形成为一门有完整理论的新学科。,核磁共振发展的历史,1921年o.Stern发现了原子通过不均匀磁场会发生偏转。证实了电子磁距在磁场中有不同的取向。1939年首先让氢分子通过不均匀磁场,然后再通过一个均匀磁场,同时在均匀磁场设置一个射频场,发现氢分子能吸收特定的频率射频而发生偏转。这是首次
3、发现核磁共振现象。Rabi的这一实验获得1944年若贝尔物理奖。,1949年发现了金属铜与Cu2Cl2 63Cu的NMR的共振频率不同,确立了原子核与核处的化学环境有关,从而揭示了NMR信号与物质结构的关系。1949年首次将脉冲技术应用到NMR实验,并发现了水于甘油质子衰减振荡信号(FID).,1951年等发现了NaSbF6NMR有5条谱线组成。这是首次观察到的自旋偶合现象。1952年E.M.Purcell and F.Bloch因为发现一般状态的核磁共振现象,获得若贝尔物理奖。1953年发现了NOE效应。,1957年首次利用连续波观测13C谱。1965年提出了傅立叶变换原理,使脉冲FTNMR
4、方法在实际中得以实现。1971年比利时科学家J.Jeener提出了二维核磁的原理和实验方法。1971年R.Damadian首次提出核磁成像原理,1975年提出了二维13C分解谱,获得了第一张二维谱。1976年确立了二维谱的理论基础。和同核化学位移相关谱。它是二维谱和多维谱的里程碑。(J.Chem.Phys.1976,64,2229),1979 L.Muller 提出HMQC原理。1979 J.Jeener提出化学交换相关谱。1980年S.Mucura提出NOESY技术1981年A.Bax将INADEQUATE技术应用推广到二维谱。1981 A.Bax 提出远程COSY技术。1982年DEPT技
5、术得到应用。,1982年RR.Ernst提出接力相关谱和多量子滤波相关谱(MQF-COSY).1982年RR.Ernst提出TOCSY谱。1984年H.Kessler提出了COLOC技术。1985年A.BaX提出了HOHAHA技术。1986年A.Bax提出了HMBC技术。1987年C.Griesinger和提出三维相关谱技术。1991年提出四维NMR.1992年瑞士科学家RR.Ernst因其在傅立叶变换和二维核磁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若贝尔化学奖,12位因对核磁共振的杰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科学家 1944年 I.Rabi 1952年 F.Block 1952年 1955年 1955年 P.Kusc
6、h 1964年 1966年 A.Kastler 1977年 J.H.Van Vleck 1981年 N.Bloembergen 1983年 H.Taube 1989年 1992年,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布洛赫(Felix Bloch)&珀赛尔(Edward Purcell)因发展了核磁精密测量的新方法及由此所作的发现核磁共振。,布洛赫(Felix Bloch),珀赛尔(Edward Purcell),Related Nobel Prize,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恩斯特(1933)瑞士物理化学家,他的主要成就在于他在发展高分辨核磁共振波谱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这些贡献包括:一.脉冲傅利叶变换核
7、磁共振谱 二.二维核磁共振谱 三.核磁共振成像,2002诺贝尔化学奖: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for his development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for determin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in solution.他将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另一半的奖金。,If one knows all the measurements of a house one can draw a three-dimensiona
8、l picture of that house.In the same way,by measuring a vast number of short distances in a protein,it is possible to create a three-dimensional picture of that protein.,2003年诺贝尔医学奖: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Paul Lauterbur)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Peter Mansfield),用核磁共振层析“拍摄”的脑截面图象,Peter,MRI is used for imaging of all organs
9、 in the body.,小结:,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上世纪中叶发现的低能电磁波(无线电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种基本物理现象。50多年来,核磁共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核磁共振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化学、生物和医药等领域,它是确定有机化合物特别是新的有机化合物结构最有力的工具。NMR证明了核自旋的存在,为量子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提供了直接的验证,并且首次实现了能级反转,这些为激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了近代核磁共振由一维发展到二维,使其更加完善并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核磁仪器,.1953年美国Varian公司研制第一台商品
10、化NMR(30MHz)核磁仪。.1964年Varian公司研制第一台超导核磁谱仪(200MHz).1969年Varian研制成功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谱仪(XL-100).1987年Bruker公司研制成功第一台600MHz 核磁仪.1993年Bruker公司研制成功第一台750MHz 核磁仪。2001年Varian研制成功第一台900MHz 核磁仪。,核磁共振仪的主要组成部分:,1.磁铁 2.探头 3.锁场单元 4.匀场单元 5.样品旋转管,观察共振现象通常有两种方法:,一:调频,应用领域化学,物理,生命科学,医学,药物学。.定性与定量分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鉴定和未知化合物结构测定高分子化合物
11、结晶度的测定,高分子链立体构型测定。.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药理研究,生物活体组织含水量的测定。.疾病的诊断。,一些实际的应用,分子结构的测定化学位移各向异性的研究金属离子同位素的应用动力学核磁研究质子密度成像T1T2成像化学位移成像其它核的成像指定部位的高分辨成像元素的定量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表面化学有机化合物中异构体的区分和确定大分子化学结构的分析,生物膜和脂质的多形性研究脂质双分子层的脂质分子动态结构生物膜蛋白质脂质的互相作用压力作用下血红蛋白质结构的变化生物体中水的研究生命组织研究中的应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在表面活性剂方面的研究原油的定性鉴定和结构分析沥青化学结构分析涂料分析农
12、药鉴定食品分析药品鉴定,二:调场,聚四氟乙烯样品的共振曲线,水样品的共振曲线,扫描过程中的共振吸收图:,核磁共振波谱,所谓核磁共振波谱,实际上是吸收率(纵坐标)对化学位移(横坐标)的关系曲线。,乙醇中三个核磁共振吸收谱,乙基苯的核磁共振谱图,第一节 基本原理11原子的磁性,.1。原子的磁距原子核是带正电的粒子,若其进行自旋运动将能产生磁极矩,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能产生自旋,只有那些中子数和质子数均为奇数,或中子数和质子数之一为奇数的原子核才能产生自旋 原子核的自旋运动与自旋量子数I相关,I=0的原子核没有自旋运动.只有I0的原子核有自旋运动 I=1/2;1H,13C,15N,19F,31P,
13、77Se,113Cd,119Sn,195Pt.I=3/2;7Li,9Be,11B,23Na,33S,35Cl,37Cl,39K,63Cu,79Br此外还有I=5/2,7/2,9/2,1,2,3等。I=1/2的原子核,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核表面,核磁共振的谱线窄,最适合核磁共振检测。1H,13C原子核是最为常见,其次是15N,19F,31P核。,磁矩(m),角动量(P),m=g.P,|P|=I(I+1)1/2 h/2p,g 旋磁比,核动量距即磁距的空间量子化,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原子核自旋角动量在z轴上的投影是一些不连续的数值:Pz=mh/2,m=I,I-1-I.原子核不同能级能量之差为:E=m h
14、/2B0.根据量子力学选律,只有m1,1的跃迁是允许,图1。1原子核自旋角动量的空间量子化,.核磁距共有2I+1个取向。,2核磁共振的产生,拉莫尔进动在磁场中,通电线圈产生磁距,与外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线圈受到力矩的作用而发生偏转。同样在磁场中,自旋核的赤道平面也受到力矩作用而发生偏转,其结果是核磁距围绕磁场方向转动,这就是拉莫尔进动。,在静磁场中,原子核绕其自旋轴旋转,自旋轴与核磁矩方向一致,与静磁场保持一夹角而绕静磁场进动。(Larmor进动。),E,H0,No magneticfield,MI=-1/2,Eb=1/2(ghH0),MI=1/2,Ea=-1/2(ghH0),b,a,Ener
15、gy,Zeeman分裂及能量描述 MI=1/2,hn,共振吸收,E=ghH0,在静磁场,具有磁距的原子存在不同的能级。如果用一特定的频率电磁波照射样品,满足E=h=h/2H0,原子核即可进行能级跃迁,这就是核磁共振。为电磁波的频率,其相应的圆频率:2。,第二节.化学位移,某一种核,由于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核的共振频率也不尽相同,因而它们的譜线出现在谱图的不同位置上,这种现象称作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化学位移是如何产生,一般认为核外电子对外加磁场的屏蔽(shielding)作用的结果。假定有一孤立的原子核外电子云分布是球形对称的(如氢原子的s电子),在外加磁场(H0)的作用下
16、,核外电子便在磁场方向上饶核运动,产生感应磁场(H)。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磁场(H,)的方向与外加磁场H0方向相反。,H=(1-)H0根据前面的公式H=2核的共振频率与H0有如下关系:H0(1)2为原子核屏蔽系数,由于荷所处化学环境不同其的值不同,因此共振频率也不 同。A+M+A是原子的屏蔽,m是分子内部的屏蔽。为分子间屏蔽。,=106=106,V样品-V标准,V标准,V,V标准,标准物:四甲基硅烷(CH3)4 Si,TMS=0(单峰)CHCl3:=106=7.28 ppm 60MHZ,437HZ,基准物质,核磁共振仪主要测定有机物分子中能自旋原子核的化学位移,自旋原子核在有机物分子中位置不同,其
17、化学位移值也不同,即在核磁共振谱图上出峰的位置有差异。真实的化学位移值很小,不便谱图峰位置的标定。这样在具体测试中必须采用某一标准物质为基准,而且需要将真实的数值处理放大.现在的核磁共振谱图中的化学位移值均为和基准物质四甲基硅烷化学位移值的相对比值,并被放大100万倍。化学位移,基本术语,(1)正屏蔽:核周围电子云密度增加或感应磁场的方向与外加磁场相反,谱线向高场(向右移),值降低,符号为();(2)去屏蔽效应:核周围电子云密度减少或感应磁场的方向与外加磁场相同,谱线向低场(向左移),值增加,符号为();(3)抗磁性位移:谱线向高场方向移动;(4)顺磁性位移:谱线向低场方向移动。,影响化学位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磁共振 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01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