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分调查与林分结构.ppt
《林分调查与林分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分调查与林分结构.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林分调查,第一节 林分概念及林分调查因子第二节 标准地调查第三节 林分结构规律第四节 蓄积量测定第五节 角规测树,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课程的学习,掌握林分主要调查因子概念、表达和计算方法以及标准地调查的相关技术方法。要求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实际操作和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讲授重点:重点掌握各林分调查因子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标准地设置以及各调查因子的调查技术。,为了深入细致地研究森林内部的结构特征,揭示森林演替的规律以及科学地经营、管理森林,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必须涉及到多个林学相关的学科。测树学的任务之一就是研究林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表达和调查方法,是以林分为基本单位表达
2、的。,一、术语树木(tree,stem)林分(stand)森林(forest)林分: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是森林区划的最小地域单位。森林: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在0.2以上(含0.2)的林地或冠幅宽度在10m以上的林带。林分调查因子(stand description factor):能够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第一节 林分概念及林分调查因子,二、林分调查因子,(一)林分起源(stand origin),天然林(natural stand)由天然下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萌生所形成的森林 人工林(plantat
3、ion)由人工直播(条播或穴播)、植苗、分殖或扦插条等造林方式形成的森林,林分起源的意义:起源不同的林木其生长过程也不同,与萌生林相比,实生林在幼小时生长较慢,以后生长加快,寿命较长,采伐年龄一般也比萌生林大实生林可以培养贵重的木材,一般树干通直,材质较好,并且一般生活力和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强。对于同一树种而起源不同的林分,不仅采取的经营措施不同,而且在营林中所使用的数表也不相同。调查方法:查考资料、现地调查、访问,(二)林层(或林相)(storey),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单层林(single-storied stand):明显地只有一个林层的林分 复层林(multi-stor
4、ied stand):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林层的林分 在复层林中,蓄积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林层称为主林层,其余为次林层。林层序号以罗马数字、等表示。如凉水林场云冷杉红松林,I层(红松),II层(云、冷杉),划分林层的标准,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2003)中规定划分林层的标准是:(1)各林层每公顷蓄积量大于30m3;(2)相邻林层间林木平均高相差20%以上;(3)各林层平均胸径在8cm以上:(4)主林层郁闭度大于0.3,其它林层郁闭度大于0.2。同时满足这4个条件就能划分林层,(三)树种组成(species composition),树种组成:各林层、各树种蓄积量(断面积)所占的
5、比重纯林(pure stand):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或混有其他树种但材积分别占不到10%的林分 混交林(mixed stand):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其中每个树种的比例均不小于10%的林分。在混交林中,常以树种组成系数表达各树种在林分中所占的数量比例。,树种组成系数,树种组成系数:某树种的蓄积量(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通常用十分法表示,即各树种组成系数之和等于“10”。由树种名称及相应的组成系数写成组成式,就可以将林分的树种组成明确表达出来。一般采用四舍五入法(1)如果某一树种的蓄积量不足林分总蓄积的5,但大于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号表示;(2)若某一树种的蓄积少于
6、林分总蓄积的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一”号表示。,2%,?,优势树种 和主要树种,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 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在一个地区既定的立地条件下,最适合经营目的的树种。主要树种有时与优势树种一致,有时不一致。当林分中主要树种与优势树种不一致时,若两者蓄积相等,则应在组成式中把主要树种写在前面。,在实践中:林分内80%或80%以上的优势木或亚优势木属于同一树种的 林分视为纯林,(四)林分年龄(age of tree),树木年龄:树木自种子萌发后生长的年数林分年龄:林分内林木的平均年龄。可用年、龄级或龄组来表示龄级(age class)是对林木年龄的分级,用罗马数字表
7、示,I,II,III。1)慢生树种以20年为一个龄级,如云杉、红松等;2)生长速度中等的树种以10年为一个龄级,如白桦等;3)生长较快的树种以5年为一个龄级,如杉木、杨树等;4)生长很快的树种以23年为一个龄级,如桉树等。龄组(age group)分: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等,同龄林和异龄林,同龄林(evenaged stand):林木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林分。同龄林又分:(1)绝对同龄林 林木年龄完全相同的林分,如人工林;(2)相对同龄林 组成林分的林木年龄相差不足一个龄级的林分。异龄林(unevenaged stand):林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如天然林,林分
8、年龄的确定,对于绝对同龄林分,林分中任何一株林木的年龄就是该林分年龄;对于相对同龄林或异龄林,通常以林木的平均年龄表示林分年龄。可采用算术平均年龄和加权平均年龄。混交异龄林,以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的年龄为主对于复层混交林,通常按林层分别树种记载年龄,而以各层优势树种的年龄作为林层的年龄。,算 术,加 权,(五)平均胸径,1.林分平均胸径(averag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林分平均断面积对应的直径,定义为:式中:林分平均断面积;N林分内林木总株数;G林分总断面积;gi和di第i株林木的断面积和胸径。复层混交林,按林层分别树种计算平均胸径,而各林层并不计算林层平均胸
9、径。,2.林分算术平均直径:3.Dg 与 的关系:即:,Dg,测量方法标准地法;(单纯同龄林)目估法:,(6)平均高(average height),林分平均高(average height of stand)和优势木平均高(average top height)。1)条件平均高:在树高曲线上,与林分平均直径(Dg)相时应的树高,简称平均高 HD 树高曲线(heightdiameter curve):反映树高随胸径变化的曲线 从树高曲线上根据各径阶中值查得的相应的树高值,称为径阶平均高。确定方法:标准地法:绘树高曲线(height-diameter curve),建立DH回归方程目估法:,2)
10、优势木平均高林分中所有优势木或亚优势木高度的算术平均数,用HT表示。确定方法:在林分中每100m2或200m2选3-5株最高或胸径最大的树木测定其树高取平均值。用途:鉴定立地质量 不同立地条件下林分生长的对比,(7)立地质量(site quality),定义: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生物等)的综合评价指标。常用指标地位级(site class)依据既定树种的林分条件平均高(HD)及林分年龄(A),划分57级,以罗马数字、顺序号表示;地位指数(site index)某树种林分在标准年龄(reference age)(亦称基准年龄)时优势木平均高(2m一级)作为评定立地质
11、量的指标,,1、表示林木对其所占空间的利用程度,或反映林分中林木间拥挤程度的指标2、当前我国森林调查和森林经营中最常用的密度指标:株数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株/hm2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实践中,常用“一步一抬头法”测定。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标准林分的疏密度定为“1.0”。标准林分:某一树种在一定年龄、一定立地条件下最完善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所占空间的林分。标准表:载有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和蓄积依林分平均高而变的数表。,(8)林分密度(stand density),(9)林分蓄积量(stand
12、volume)林分中所有活立木材积之和。(10)材种出材量和出材级1.可利用的、符合用材标准的材种出材量(merchantable volume)2.林分林木材积的经济利用价值林分质量。,第二节 标准地调查,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全林分进行实测,而往往是在林分中,按照一定方法和要求,进行小面积的局部实测调查,根据其调查结果推算整个林分。局部调查中,有两种取样方法:(1)是按照随机的原则设置实测调查地块样地(2)是以林分平均状态为依据典型选设实测调查地块标准地,一、标准地概述(一)定义:1.标准地(sampleplot):按典型调查原理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调查地
13、块。林业专业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在标准地内:近、成、过熟林150株以上;中龄林,200株以上;幼龄林,250株以上。2.样地(plot):按随机调查原理确定的调查地块(面积1m20.1hm2)。(二)标准地形状:正方形、矩形、圆形、带状等。(三)标准地基本要求:1.有充分的代表性;2.不能跨越林分,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离开林缘。,(四)标准地用途:1.用于某些专门的调查研究工作。编数表、经营措施决策、评价等;2.用于林分调查。(五)标准地种类 1.临时标准地(Temporary plot)用于林分调查或编制营林数表,只进行一次调查,取得调查资料后不需要保留。2.固定标准地(Per
14、manent Fixed plot)适用于较长时间内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有系统地长期重复多次观测,获得定期连续性的资料。,(一)选择并测设边界:1.根据条件先在林相图(或森林分布图)上确定标准地位置,然后到实地进行观测,放样并确定标准大小;2.用罗盘仪、皮尺或测绳测设边界,闭合差不得超过1/200(二)标准地位置及略图:,1,2,3,二、标准地调查步骤,1、外业(1)每木检尺(tally,每木调查)a.确定径阶大小:一般为2cm;b.确定起测径阶:一般为6径阶,即5.0cm为起测胸径;c.分树种、林层、用材树、半用材树、薪材树等调查记录。(2)测树高a.按株数径阶分布分配实测1525株树的高与胸
15、径;绘树高曲线或建立DH方程;b.测3株优势木高。(3)测定郁闭度:“一步一抬头”(3)测定年龄:生长锥或伐倒标准木等方法。(5)林分环境因子调查:幼树、下木、地被物、土壤、海拔、地形、坡位、坡向、坡度等。,(三)标准地调查,每木检尺注意事项,由坡上方沿着等高线按“S”形路线向坡下方进行检尺;使用轮尺时必须与树干垂直;要防止重测或漏测,记录者复述,并用粉笔在测过的树干上作记号 正好位于标准地境界线上的树木,本着“北要南不要,取东舍西”的原则。,(6)林分环境因子质量调查,a.地形、地势:地貌、大地形、坡度、坡向、坡位、海拔等因子。b.幼树、灌木、活地被物及生物多样性调查:采用样方调查法。c.土
16、壤调查:在标准地内通过土壤剖面调查土壤。d.森林健康:对林分的灾害情况(火灾、病虫害)、树冠脱叶、树叶颜色等森林健康因子进行调查。,2、内业各项林分调查因子计算包括:林分平均直径、平均高、年龄、树种组成、地位级(立地指数)、疏密度(郁闭度)、株数密度、胸高断面积、蓄积量、材种出材量及出材级等。,第三节 林分结构规律,一、基本术语:1、林分结构:指林木在林分中的分布状态。2、林分结构规律:在未遭受严重干扰的情况下,林分内部特征因子具有一定的分布状况,且表现出较为稳定的结构规律性。林分直径结构是林分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当然还有年龄、树高、干形、材积、材种、树冠等。3、林分结构主要研究:(1)
17、林木在林分中的空间占有状态生态学(2)林木各调查因子按林木大小的分布状态测树学,二、林分直径结构(分布)(Stand diameter structure/distribution),在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林木的分配状态林分,是林分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一)意义:林分材种结构与林分直径结构密切相关决定材种比例、总材积,是编制林分材种出材量表的基础。林分直径结构规律是研究、推断相关因子(如树高、断面积、干形和材积)的结构规律。林分直径结构是测定、预测林分断面积和蓄积及其生长过程的一个依据。林分直径分布规律,可作为制定、检查营林措施(如抚育间伐)效果的主要依据。,(二)同龄纯林 1.直径静态分布
18、规律,分布近似正态的单峰有偏分布:以林分算术平均直径()为峰点、中等大小的林木株数占多数、向其两端径阶的林木株数逐渐减少的对称的山状曲线 同龄纯林直径分布曲线,近似截尾正态、左偏,Q:哪条曲线为幼龄林、中龄林、成过熟林?,2.直径分布动态规律,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变化:平均直径(Dg):由小大;变动系数(CD):由小大;偏度(3):左偏(30,正偏)正态(30)右偏(30)正态(40)低峰态(40)。,直径分布动态规律,3.直径变动幅度,相对直径(Ri):RiDiDg 林分内最粗林木的相对直径max=1.71.8最细林木的相对min=0.40.5林分中最粗林木直径一般为平
19、均直径的1.71.8倍,最细林木直径为0.40.5倍。这一规律可用于目测Dg或Dmin、Dmax,4.累积分布曲线,(1)自然径阶:相对直径按0.1的间距划分的径阶;优点:便于将不同林分平均直径、不同林木株数的林分置于相同尺度上进行分析比较(2)不论树种、年龄、密度和立地条件如何,相对直径等于1.0(即林分平均直径)所对应的株数百分比大致在55%64%之间。(3)久林(1931,苏联):林木按自然径阶分布的情况,并不依树种、地位级、疏密度而变,仅在某种程度上随林分年龄而改变,但在很大程度上随着抚育采伐的特点而改变。,小叶水青冈累积分布曲线,株数累积(%)曲线,(三)异龄林直径结构规律,典型直径
20、分布呈现为近似双曲线形式的反“J”形曲线,有时呈现为不对称的单峰或多峰山状曲线,冷杉异龄林直径分布,“森林分子”(特烈其亚科夫,1927),森林分子“在同一立地条件下生长发育起来的同一树种同一年龄世代和同一起源的林木”。若某林分有两个树种,每个树种都分别属于同一年龄世代,则此林分就是由两个森林分子组成。如果某林分有两个树种,其中一个树种只有一个年龄世代,另一个树种则分属两个不同的世代,则此林分由三个森林分子组成。在每个森林分子内部都存在着与同龄纯林一样的结构规律,这为研究复杂林分结构规律的一个重要进展。,三、同龄纯林直径分布拟合方法,(一)相对直径法(method of relative di
21、ameter)1、计算相对直径及株数累积百分数;2、绘制株数累积百分数曲线(肩形曲线);3、选择曲线方程拟合肩形曲线。如:,(二)概率分布函数法,一般常用的分布形式有: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分布等。各国学者一致认为:Weibull分布及 分布在拟合林分直径分布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其中Weibull分布应用最为广泛。Weibull分布是1951年瑞典学者Weibull提出的主要用于表示工业上事故率的状况函数。1、Weibull分布密度函数(1)三参数Weibull分布密度函数,式中:a位置参数(直径分布最小径阶下限值);b尺度参数;c形状参数;x直径大小。,(2)W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林分 调查 结构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01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