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件压焊和可焊性和焊接结构设计.ppt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件压焊和可焊性和焊接结构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件压焊和可焊性和焊接结构设计.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压焊、可焊性、焊接结构设计,李海艳华中科技大学船海学院,3.3.2 压焊工艺,1 电阻焊,2 摩擦焊,3 超声波焊,4 扩散焊,5 爆炸焊,压力焊的物理本质:通过加热等手段使金属达到塑性状态,加压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再结晶和扩散等作用,使两个分离表面的原子接近到晶格距离(0.3-0.5nm),形成金属键,从而获得不可拆卸接头的一类焊接方法。压力焊的两要素:(1)热源:使金属达到塑性状态,提高原子的扩散能力。电阻热、高频热、摩擦热。(2)力: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和再结晶。静压力、冲击力和爆炸力。,绪论,电阻焊是利用电阻热为热源,并在压力下通过塑变和再结晶而实现焊接的。1、热源:当电流从两电极流过焊件
2、时,因焊件电阻而产生电阻热:Q=I2Rt,R=Rc+2Rew+2Rw。,接触电阻Rc+2Rew:因接触面上存在的微观凸凹不平、氧化物等不良导体膜,使电流线弯曲变长,实际导电面积减小所致。,一、电阻焊的原理及过程,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工件表面状态。表面愈粗糙、氧化愈严重、接触电阻愈大。电极压力。压力愈高、接触电阻愈小。如再将压力降低,接触电阻将不能回到加压前的数值。焊前预热。焊前预热将会使接触电阻大大下降。焊件电阻。,2、力:用来调整电阻大小,改善加热。产生塑性变形或在压力下结晶。同时细化晶粒,焊合缺陷等。3、电阻焊过程:预压、通电加热、在压力下冷却结晶或塑性变形和再结晶。为使焊缝生成在两板的贴
3、合面附近,接触面上必须要有一定的接触电阻。,二、电阻点焊:点焊过程:电阻点焊是用圆柱电极压紧工件,通电、保压获得焊点的电阻焊方法。通电后,因两工件间接触电阻的存在,使贴合面处温度迅速上升到熔点以上。断电后,熔核立即开始冷却结晶,由于有维持压力或顶锻压力的作用,从而消除了缩孔和缩松等缺陷,产生塑变和再结晶,细化晶粒,获得组织致密的焊点。,1、点焊时的分流:I=I1+I2 I1=K/L工件愈厚、导电性愈好、点距愈小、分流愈严重。,2、点焊时的熔核偏移:在焊接不同厚度或不同材料时,因薄板或导热性好的材料,吸热少,而散热快,导致熔核偏向厚板或导热差的材料的现象。熔核偏移易使焊点减小,导致接头性能下降。
4、可采用特殊电极和工艺垫。,3、点焊工艺参数:大电流,短时间称为强规范。主要用于薄板和导热性好的金属的焊接,也可用于不同厚度或不同材料及多层薄板的点焊。小电流,长时间称为弱规范。主要用于厚板和易淬火钢的点焊。点焊应用1、2,缝焊是连续的点焊过程,它是用连续转动的盘状电极代替了柱状电极,焊后获得相互重叠的连续焊缝。缝焊分流严重,通常采用强规范焊接,焊接电流比点焊大1.5-2倍。缝焊主要用于低压容器,如汽车、摩托车的油箱、气体静化器等的焊接。,三、电阻缝焊:,对焊是利用电阻热将工件断面对接焊接的一种电阻焊方法。(1)电阻对焊:先将工件夹紧并加压,然后通电使接触面温度达到塑性温度(950-1000)在
5、压力下塑变和再结晶形成固态焊接接头。,四、对焊:,(2)闪光对焊:先通电,后接触,形成闪光。闪光一方面排除了氧化物和杂质,另一方面使对口处的温度迅速升高。闪光对焊主要用于钢轨、锚链、管子、车轮等的焊接,也可用于异种金属的焊接。因接头中无过热区和铸态组织,所以性能高。,摩擦焊是利用焊件接触面相对旋转运动中相互摩擦所产生的热,使端部达到塑性状态,然后迅速顶锻,完成焊接的一种压焊方法。,摩擦焊,1)接头的焊接质量好、稳定,其废品率是闪光对焊的1%左右。适于焊接异种钢和异种金属,如碳素结构钢-高速钢、铜-不锈钢、铝-铜、铝-钢等。2)焊件尺寸精度高,可以实现直接装配焊接。焊接生产率高,是闪光焊的45倍
6、。与闪光对焊比较,节省电能80%90%左右,摩擦焊优点,摩擦焊主要应用于 汽车、拖拉机工业中的焊接结构、产品以及圆柄刀具。,摩擦焊应用,将两工件压紧在一起并置于真空或保护气氛中加热,使两焊件表面微观凸凹不平处产生塑性变形达到紧密接触,经过较长时间的保温和原子扩散而形成固态冶金连接的压焊方法称为扩散焊。扩散焊分固态扩散焊和瞬时液相扩散焊两类。,扩散焊,焊接过程中没有液相生成,始终保持固态接触的扩散焊方法称为固态扩散焊。,固态扩散焊,在压力和温度的共作用下,使工件表面的凸起部分产生塑性变形,使接触面积从1%增大到75%,为原子间的扩散作好准备的过程称为变形-接触阶段。因界面产生较大的晶格畸变、位错
7、和空位,使界面处原子处于高度激活状态,而很快扩散形成金属键,并经过回复和再结晶产生晶界的推移,形成固态冶金结合的过程称为扩散-界面推移阶段。经过长时间保温扩散,消除孔洞,界面晶粒长大,原始界面消失的过程称为界面和孔洞消失阶段,扩散焊中的变形接触,液相生成:在一定温度下,利用中间夹层材料与两焊件接触处形成低熔点共晶液相,填充接头间隙。等温凝固:液相中使熔点降低的元素大量扩散至焊件母材中,而焊件母材中某些元素向液相中溶解,使液相的熔点逐渐升高而凝固形成接头。均匀化:保温扩散使接头成分均匀化。,液相扩散焊,扩散焊特点:焊接温度低(0.40.8倍的焊件熔点),可焊熔化焊难焊接的材料,如高温合金及复合材
8、料。可焊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的焊件。焊缝可与母材成分和性能相同,无热影响区。扩散焊应用:扩散焊主要用于高温合金蜗轮叶片和超音速飞机中钛合金构件的焊接;钛-陶瓷静电加速管的焊接;异种钢的焊接;高温合金、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复合材料、金属与陶瓷等的焊接。,扩散焊特点及应用,爆炸焊是利用炸药爆炸时产生的高压(700MPa)和高温(3000)及高速(5001000m/s)冲击波作用在覆板上,使其与基板猛烈撞击,接触处产生射流清除表面的氧化物等杂质,并在高压下形成固态接头的焊接方法。,爆炸焊,钎 焊,钎焊是将熔点比焊件低的钎料加热熔化后渗入固态焊件间的间隙内,将焊件连接起来的焊接方法。根据钎料的熔点
9、不同钎焊可分为硬钎焊和软钎焊。,1 硬钎焊 钎料熔点高于450,接头强度较高(200MPa),主要用于受力较大或工作温度较高的工件。常用的钎料有铜基、银基和镍基合金等。熔剂为硼砂、硼酸、氯化物和氟化物的各种组成物。主要用于受力较大的钢材、铜合金构件的焊接和刀具、工具的焊接。,2 软钎焊 钎料低于450,接头强度低(100MPA),主要用于受力较小或工作温度较低的工件。常用的钎料是锡铅合金(焊锡)。熔剂是松香、氯化锌或氯化铵溶液。软钎焊广泛用于受力不大的钢结构、铜合金构件和仪表、导电元件的焊接。,钎焊的加热方式有烙铁加热、火焰加热、电阻加热、炉内加热和盐浴加热等,其中烙铁加热温度低,只适合软钎焊
10、。常见钎焊的接头形式如图4-21。,钎焊的特点是:工件加热温度较低,组织和性能变化很小,变形也小。接头光滑平整,工件尺寸精确。可焊接性能差异很大的异种金属,对工件厚 度无限制。对工件整体加热时,可同时钎焊由多条焊 缝组成的复杂形状构件,生产率高。钎焊设备简单,生产投资费用少。钎焊接头一般为搭接,接头间隙为0.05-0.2mm.钎焊焊剂用来消除表面氧化膜和防止钎料的氧化。,3.4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3.4.1 金属材料的可焊性,1、可焊性的概念:可焊性是指被焊金属在采用一定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工艺参数及结构形式的条件下,获得优质接头的难易程度。工艺可焊性:焊接接头产生工艺缺陷的倾向。使用可焊性:
11、焊接接头在使用中的可靠性。,2、估算钢材可焊性的方法:碳当量:C当量=C+Mn/6+(Cr+Mo+V)/5+(Ni+Cu)/15 C当量0.6%时,可焊性差。,第二节 碳钢的焊接,一、低碳钢的焊接:含碳量不大于0.25%,塑性好,一般没有淬硬倾向,对焊接热过程不敏感,可焊性良好。焊这类钢时,不需要采取特殊的工艺措施,通常在焊后也不需要进行热处理(电渣焊除外)。低碳钢工件用手工电弧焊时一般采用J422或J427焊条,埋弧自动焊时一般用H08A或H08MnA+焊剂431。二、中、高碳钢的焊接:中碳钢:C:0.250.6。(1)热影响区易产生淬硬组织和冷裂缝:,第二节 碳钢的焊接,中碳钢属于易淬火钢
12、,热影响区易出现马氏体等淬硬组织。如焊件刚性较大或工艺不恰当时,就会在淬火区产生冷裂缝。(2)焊缝金属热裂缝倾向较大:因母材含碳量与硫、磷杂质远远高于焊条钢芯,母材熔化后进入熔池,使焊缝金属含碳量增加塑性下降,加上硫、磷低熔点杂质的存在,焊缝及熔合区在相变前就可能因内应力而产生裂缝。,第二节 碳钢的焊接,因此,焊接中碳钢构件,焊前必须进行预热,以减小焊接应力,同时减慢热影响区的冷却速度,避免产生淬硬组织。高碳钢焊接性能更差,一般只是进行修复。工艺措施更严格。,三.铸铁的补焊,1.铸铁的焊接性 铸铁碳、硅含量高,塑性很差,属于焊接性很差的材料。基本不考虑作为 焊接结构件,只是对铸造生产时产生的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制造 工艺 基础 课件 可焊性 焊接 结构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00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