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控制入门.ppt
《机器人控制入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器人控制入门.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器人控制入门,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机器人控制方式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别。从总体上看,机器人控制方式可以分为动作控制方式和示教控制方式。按运动坐标控制,可分为关节空间运动控制、直角坐标空间运动控制;按轨迹控制方式,可分为点位控制、连续轨迹控制;按控制系统对工作环境变化的适用程度控制方式,可分为程序控制、适应性控制、人工智能控制;按运动控制方式,可分为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力(力矩)控制(包括位置/力混合控制);,5.1.1 位置控制 使机器人的手、臂等到达目标位置的控制称为位置控制。研究下图所示的机器人把物体从A点向B点移动的操作。首先,让手接近所看到的位于A点的物体,使手接触并抓住物体。然后转动
2、手臂使物体从A点向B点移动。到达B点后将手放开。现在就让机器人来做这个简单的工作。,5.1 机器人的动作与控制,首先,机器人必须看到位于A点的物体。如果机器人用“眼睛”来看物体的话,那么机器人必须有视觉。机器人的“眼睛”称为视觉传感器。知道了物体位于A点之后,装在手臂内作为“动力源”的电机、油缸等开始动作,使作为驱动器可动部分的手接近物体。若手慢慢接近物体会使工作效率低下。应该首先让手快速移动,临近物体时减速并缓慢接近A点。停止时为了能让手抓住物体,应恰好停在A点。因此必须用视觉传感器不断测量目标A点与现在位置的距离。停止时如果急剧减速,由于惯性会发生超调(过调节)。因此,减小超调量,并减小由
3、此而产生的振动,这才是好的控制。然后是用手抓持物体。若抓持力太小则物体马上会掉下去;若抓持力过大则物体可能会被抓坏(例如抓持纸杯或蛋类等)。因此在手指尖采用了“触觉传感器”,以便对抓持力进行调整,使物体在手中不滑动。假定已经很好地抓住了物体,现在把它从A点移向B点,当然希望所经过路径的距离为最短。如果机器人持物运动时遇有障碍物,不能按最短距离移动,那么移动路线应事先确定。与接近A点时的情况相同,首先以高速接近B点,然后降速,由传感器测量目标B点与当前位置的距离而恰好停止在B点。最后把手松开放下物体。,5.1 机器人的动作与控制,上述动作中,从传感器(检测部分)获得位置、速度、滑动等信息,送到作
4、为头脑的计算机(控制部分),计算出手臂的移动速度、作用于手臂的力,以及手的抓持力等。然后将计算结果送到驱动器。其原理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机器人由检测部分、控制部分、驱动部分以及动力源等构成。,5.1 机器人的动作与控制,5.1 机器人的动作与控制,机器人的这种从A点向B点移动的重复进行的控制称为PTP控制(point to Point contro1)。PTP控制时仅限于从A点到达B点,至于途中所经过的路径是不重要的。下面研究从A点向B点运送物体的重量增加时的情况(参见下图)。手臂围绕其轴线转动时,重的物体其惯性矩增大。因此,机器人的手臂从A点转动到B点时,惯性矩大时启动会慢。停止时,不能快
5、速停下来,同时将产生过调节。怎样才能做到任意重量的物体都能以同样的速度停在B点呢?惯性矩较大时,用较大的力来操作手臂就可以了。惯性矩增大时,驱动力要相应增大,这一工作由计算机来判断,然后向执行机构送出指令。因此,必须事先了解物体的重量并输入计算机。,5.1 机器人的动作与控制,对同样的物体,手臂的姿势有时也会不同,如下图所示。图(a)的手臂下垂,手臂转动的惯性矩较小;图(b)的手臂抬起,惯性矩较大。手臂上抬引起的较大惯性矩还会使超调量增大。这时,根据手臂的姿势事先计算惯性矩,使驱动力与惯性矩成比例变化,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计算机程序。,然而,在事先无法知道惯性矩的情况下,该怎么办呢?这时,有一种
6、称之为自适应控制的方法,可以“适应”事先不知道的状况的变化。下面举例说明。下图中,“教师机器人”在其计算机中预先设置了计算机程序。“教师机器人”不是实际上的物体(硬件)而是计算机程序(软件)。对于使物体从A点移动到B点的命令,“教师机器人”知道所描述的是怎样的一条运动轨迹。而实际的机器人则控制力的增减,使自己所描述的轨迹与“教师机器人”给出的轨迹相近。,5.1 机器人的动作与控制,最后,如右图所示,考虑在A点和B点间有障碍物的情况。假定从A点向B点转动手臂时,手臂碰到了障碍物。为了避开障碍物,在途中准备了C点和D点。首先从A点行进到C点,然后从C点到D点,最后从D点到B点。即由一组PTP控制来
7、完成。在下面的运动轨迹控制中也用到了上述方法。,5.1 机器人的动作与控制,5.1.2 路径(运动轨迹)控制 焊接机器人如右图所示。焊接时,从A点到B点所经过的路径并非任意的,必须控制手的移动,使焊接沿着两块板的接缝进行。这种移动路径控制称为CP控制(continuous Path contro1)。实现CP控制时,必须进行位置控制,并且是对目标坐标的连续控制。但是,要指定全部路径需要存储非常大,量的目标坐标,这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模拟式位置随动系统,精度将变差,这是CP控制的不足之处。于是我们不直接进行连续轨迹(CP)的控制,如左图所示,在A点和B点之间设置了C,D,E,等多个目标点,就像踩着几
8、块石头过一条小溪一样地按顺序进行PTP控制,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近似的CP控制。确定A,B两点之间的C,D,E各点坐标的过程称为插补。插入途中点进行的PTP控制称为模拟CP控制。,5.1 机器人的动作与控制,由于焊接机器人的路径为连接A,B两点的直线,故为了在直线上进行插补,将A,B两点间直线分成适当的间隔,求出间断点的坐标。根据这些点的坐标求出机器人各个轴的位置和角度(即把位于用户方便的坐标系的位置和角度进行坐标变换,变换为机器人的轴和关节的位置和角度)。计算机运算时间的80以上用于这种坐标变换,所得结果放入存储器。插补点的间隔必须确定,同时即使不进行路径控制所经路径也必须有一个允许的误差范围,
9、如下图所示。例如,如果允许误差范围,即位置精度为0.5mm,则插补点的间隔(AC,CD,)通常为5mm。如果焊接时的速度为1mmin。则前进5mm需要5 6010000.3秒。所以实际机器人移动时,随着手臂移动,每隔0.3秒从存储器读取下面的插补点坐标,作为各轴的给定值。,5.1 机器人的动作与控制,为了使插补点间的路径与计划路径相同,如果作为目标的插补点的坐标已经给出,可以将目标的坐标与当前位置坐标之差,分割成几小段,并求得每段的数值,然后在当前位置坐标上加上小段值并使这一和值成为目标值。例如,在下图中,焊接机器人的手位于C点(x5mm)。图中仅示出直角坐标系的x轴(设yz0)。作为目标的插
10、补点为D点(x10mm)。为了求得坐标小段值,把C点和D点之间5等分:,其每段长度l mm即为小段值。于是,从C点向D点移动时,只要向x5十ll6mm点移动就可以了,而下一次移动目标为x5十l27mm点。,5.1 机器人的动作与控制,采用插补的模拟CP控制的优点在于,使机器人识别路径的工作变得简单了,从而节省了控制用计算机的存储单元。总之,要根据必要的位置精度、焊接棒的移动速度、计算机的运算时间及存储器容量等来决定进行怎样的插补。对于焊接机器人和油漆机器人等,路径和移动速度是确定的。在其他用途中,从A点向B点移动时,总是希望运动的速度快些。运动速度增加时,加于臂和手的力也要增大,然而,机器人的
11、力是有限度的。一方面希望在有限力的作用下运动速度尽可能大,同时又希望对于各种指令能快速响应。因此要事先预置一个用极限力能够充分跟随的平滑函数,并且使机器人的运动路径与之相一致。图(a)为这种函数的示例。图(b)中示出了为跟随预置函数曲线,设置了插补点C,D,E,F,G,H,在x方向和z方向上实行PTP控制。,5.1 机器人的动作与控制,在这种控制中,由于事先了解运动路径,那么为实现这个路径所需要的力也就可以计算出来。因此如图所示,以预先求出的力作为补偿力,通过执行机构施加给控制对象。,5.1 机器人的动作与控制,5.1.3 力与刚性控制 下图示出了配合作业的机器人。配合作业是组合作业中最基本的
12、操作。配合作业是依靠手的位置控制来进行的。图(a)中,为了提高手的位置精度,即使有少许误差,也会经过控制产生很大的力以消除误差。这样一来,这个机器人的手就成为一个位置变动很小的刚性手。如果用这个刚性手将捧插入孔中,则会发生切入现象(棒被卡住不动,就像我们平时拉抽屉常常被卡住一样)。因此,配合作业时,应使手的位置精度降低、位置,变动的幅度增大,从而实现机器人的柔性手。例如,如上图b所示,在手指尖设置测力传感器,一边检测手上的作用力,一边在横方向上移动到剩余力不作用的位置(孔的正上方),同时将棒插入孔中。这种控制不是位置控制,而是力的控制。,5.1 机器人的动作与控制,5.1.4 动作顺序控制 下
13、面考察从某点到目标点机器人怎样动作。这里简单描述一下基本动作及其组合。左图示出了一台点焊机器人。点焊机器人反复进行位置控制和焊接作业控制。例如以C点为目标的位置控制一结束,即下达焊接指令开始焊接。焊接作业一结束,则接受结束指令,进入下一个焊接点的位置控制。这样决定一个位置及其焊接作业,结束后即向下一个动作移动的控制方式称为顺序程序方式。这种用时间来管理程序顺序的方式,称为限时程序控制方式。,5.1 机器人的动作与控制,按输入信息及示教分类(JIS B 0134),5.1 机器人的动作与控制,5.2 控制的思考方法,5.2.1 什么是控制,研究向底部有孔的水槽注水的情况。当打开阀门向水槽中注水时
14、,因水的积累而使槽中水位开始升高。随着水位的升高,从底部流出的水量也将增加。如果此时上水管的,但是,也会有不能将水槽水位稳定控制在某一定值的情况。考虑这样一种情况,如果从阀门到出水口的距离很长,从阀门开闭到出水口的流量发生变化需要一段时间。阀门打开,流入水槽的流量不会马上增加,如果进一步开大阀门,流量将急剧增加,又要急忙关闭阀门。这样一来,保持在希望的水位是不容易实现的。,流量减少,水位会随之下降;流入的流量增加,水位也会随之升高。如果流入的流量进一步增加,水会从槽中溢出。要使水槽中的水位控制在期望值上,只要调节阀门的开闭就可以了。这样控制的结果是,水槽的水位多少会有一些变动,但大体上能够维持
15、在一定的数值。,5.2.2 方框图 在底部无孔的水槽中(右图(a)流入槽中的水的流量为变量(随时间而变化的量),那么水槽中的水量和水位亦为变量。关于流量变化引起水位变化这样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可以用右图(b)表示。图中水槽用一个长方形的方框来表示,这样的图称为方框图。,左图中水槽的底部有孔,槽中水位高时,从孔流出水的流量也大(正确地说,流出水的流量与水位的平方根成比例),这个关系的方框图如左图所示。由上图(b)和左图(b)可以得到方框图如下图所示。,5.2 控制的思考方法,考虑向无孔水槽中注水并实现一定水位的问题。一般来说,注水开始时阀门大开,接近目标水位时阀门开始闭小,到达目标水位时阀门全部关
16、闭。上述过程能否实现自动控制呢?上图中采用了浮球液位开关来实现上述系统的自动控制。浮球位于水槽的水面上,随着水面上升浮球上升,阀门开始关闭,到达目标水位时,阀门将完全关闭。这个装置的方框图如下图所示。,5.2 控制的思考方法,取上述几种方框图的共同点,就得到了如下图所示的标准化方框图,目标值通过给定部分作为比较器的输入,成为合适的基准输入信号,与反馈量(被检测出的控制量)相比较,产生偏差动作信号。调节部分根据动作信号产生控制系统所要求的控制信号并传送至执行部分。执行部分产生控制量作用于控制对象。,5.2 控制的思考方法,另外,也可称给定部分为基准输入环节,检测部分为反馈环节、调节部分与执行部分
17、合称为控制部分,如下图所示。检测部分的反馈环节检测出被控量,与基准输入信号(目标值经适当处理后得到)相比较。检测出的位置、速度、力等量应变换成电压、电流等电信号。反馈环节的符号必须为负,并与目标值相比较。例如当速度高于目标值时,则应向降低速度的方向调整。由于反馈量的符号为负,因此称之为负反馈。,5.2 控制的思考方法,以直流伺服电动机进行机器人手腕的位置控制为例加以说明。整个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图中,负载的位置用电位器来检测。电位器用电阻线绕制而成,一般为棒状或环状,加直流电压。随着负载位置的改变,电刷的电位随之变化,就可以用来作位置检测了。例如,当负载向左移动时电刷电位e0下降,向右移动时电
18、刷电位e0升高。因此电刷电位可以作为位置反馈信号,与表示目标位置的电压ei相比较,产生偏差电压ei-e0。如果目标电压ei大于反馈电压e0,偏差电压为正并通过电压,放大器放大。放大了的电压加到直流电动机的驱动电路,使直流电动机旋转,带动负载向右移动,同时反馈电压增大。当反馈电压e0与目标电压ei相等时,直流电动机停止转动。这样就可以在负载运动的直线上实现位置控制。,现在,用传递函数来表示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并求出系统的方框图。首先是偏差电压ei-e0的电压放大,然后是驱动电路进行功率放大,得到电枢电压ea(右图)。由于电压放大器和驱动电路都是比例环节,由此可知它们的传递函数为常数Kl,K2,由表
19、可知Kl,K2串联结合后可以合并为二者的乘积Kl K2,Kl K2可以简单地记为Kc。,考虑一下直流电动机的传递函数。一般采用永久磁钢产生磁场的他激式直流电动机作为机器人驱动器的动力源。以电枢电压ea作为输入,以电机转速n作为输出时,他激式直流电机是一阶惯性环节,其传递函数是:,式中,Km为常数;Tm为时间常数。,最后,考虑齿轮、传动螺杆与负载部分(右图)。先由齿轮减速后传递到传动螺杆,由传动螺杆带动负载在直线上移动。由电位器将负荷位置变换成电压信号作为输出。由于负载的位置由电机转速来确定,则电压e0应为转速与时间的乘积。当转速随时间变化时,输出电压e0由以下积分式确定:,式中,Kp为常数,上
20、式的拉氏变换为:,至此,系统中各环节的传递函数均已确定,可以画出整个系统的方框图如右图所示。,如右图所示,将串联的三个传递函数Kc,Km(1十Tms),KPs合并为KcKm KP s(1十Tms)。对于右图中的负反馈结合,G1=KcKm KP s(1十Tms),故负反馈结合后的传递函数为,这样一来,用直流电动机对机器人进行置控制时,给定目标位置的电压ei与给出实际位置的电压e0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传递函数来表示了。,5.3 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原则,从控制观点看,机器人系统代表冗余的、多变量和本质上非线性的控制系统,同时又是复杂的耦合动态系统。每个控制任务本身就是一个动力学任务。,5.3.1 基本
21、控制原则1控制器分类 机器人控制器具有多种结构形式,包括非伺服控制、伺服控制、位置和速度反馈控制、力(力矩)控制、基于传感器的控制、非线性控制、分解加速度控制、滑模控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递阶控制以及各种智能控制等。机器人控制器的选择,是由机器人所执行的任务决定的。中级技术水平以上的机器人,绝大多数采用计算机控制,要求控制器有效而且灵活,能够处理工作任务指令和传感信息这两种输入。用户与系统间的接口,要求能够迅速地指明工作任务。技术水平更高的机器人,具有不同程度的“智能”,其控制系统能够借助于传感信息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并根据获取的信息,修正系统的状态,甚至能够自主地控制机器人实现控制任务。
22、本节将讨论工业机器人常用控制器的基本控制原则及控制器的设计问题。从关节(或连杆)角度看,可把工业机器人的控制器分为单关节(连杆)控制器和多关节(连杆)控制器两种。对于前者,设计时应考虑稳态误差的补偿问题;对于后者,则应首先考虑耦合惯量的补偿问题。,机器人的控制取决于其“脑子”,即处理器的研制。随着实际工作情况的不同,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控制方式,从简单的编程自动化、小型计算机控制到微处理机控制等。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结构也可以大为不同,从单处理机控制到多处理机分级分布式控制。对于后者,每台处理机执行一个指定的任务,或者与机器人某个部分(如某个自由度或轴)直接联系。下表表示机器人控制系统分类和分析的主
23、要方法。,2主要控制变量 右图表示一台机器人的各关节控制变量。要抓起工件A,必须知道末端执行装置(如夹手)在任何时刻相对于A的状态,包括位置、姿态和开闭状态等。工件A的位置是由它所在工作台的一组坐标轴给出的。这组坐标轴叫做任务轴(R0)。末端执行装置的状态是由这组坐标轴的许多数值或参数表示的,而这些参数是矢量X的分量。任务就是要控制矢量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即X(t),它表示末端执行装置在空间的实时位置。只有当关节1至6移动时,X才变化。我们用矢量 来表示关节变量1至6。,各关节在力矩Cl至C6作用下而运动,这些力矩构成矢量C(t)。矢量C(t)由各传动电动机的力矩矢量T(t)经过变速机送到各个
24、关节。这些电动机在电流或电压矢量V(t)所提供的动力作用下,在一台或多台微处理机的控制下,产生力矩T(t)。,对一台机器人的控制,本质上就是对下列双向方程式的控制:,3主要控制层次 右图表示机器人的主要控制层次。从图可见,它主要分为三个控制级,即人工智能级、控制模式级和伺服系统级。(1)第一级:人工智能级 如果命令一台机器人去“把工件A取过来”,首先必须确定,该命令的成功执行至少是由于机器人能为该指令产生矢量X(t)。X(t)表示末端执行装置相对工件A的运动。表示机器人所具有的指令和产生矢量X(t)以及这两者间的关系,是建立第一级(即最高级)控制的工作。它包括与人工智能有关的所有可能问题:如词
25、汇和自然语言理解、规划的产生以及任务描述等。,(2)第二级:控制模式级 这一级能够建立起义X(t)和T(t)之间的双向关系。有多种可供采用的控制模式。这是因为下列关系,实际上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考虑上式,式中四个矢量之间的关系可建立四种模型,T(t),传动装置模型,C(t),关节式机械系统的机器人模型,任务空间内的关节变量与被控制值间的关系模型,X(t),实际空间内的机器人模型,第一个问题是系统动力学问题。这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其中包括:无法知道如何正确地建立各连接部分的机械误差,如于摩擦和关节的挠性等。即使能够考虑这些误差,但其模型将包含救以千计的参数,而且处理机将无法以适当的速度执行所有必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器人 控制 入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300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