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第四章.ppt
《景观生态学第四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生态学第四章.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景观生态学,授课老师:陈菁博士,第四章 基质,第一节 基质的概念与判定,第二节 基质的结构特征,第三节 生态交错带,第三节 生态交错带,引言 基质是一个随着时间空间而变的景观要素。最简单的对策是研究航片或地图,绘出景观要素的边界,这时就不得不从最明显的基质特征入手逐步进行分析。,第一节 基质的概念与判定,一、基质的概念与作用 景观基质(matrix),也称为景观背景、本底、模地、矩质等,是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景观中的背景地域。,在提高生物多样性与生物保护中,基质的主要作用有:提供小尺度栖息地。提高保护区的质量。控制景观连通性。基质是景观经营中最基本的
2、单元,通过对基质的修饰,可以创造任何空间格局。,二、基质的判定标准1.相对面积 一般来说,本底的面积超过现存其他类型景观元素的面积总和。假如一种景观元素类型覆盖50%以上的面积,就可以认为是本底。,2.连通性 如果一个空间不被两端与该空间的周界相连的边界隔开,则认为该空间是连通的。连通性高的作用:1)可以作为障碍物将其他要素分开。例如:防火带 2)便于物种迁移与基因交换。3)使其他要素成为生境岛。本底比其它任何景观元素的连通程度更高。,Chart Title i here,3.动态控制 本底在景观的动态发展中发挥了比其它景观元素更大的控制作用。例如:原始林采伐迹地、农田与林网,知识链接4-1内
3、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的景观特征及景观基质,第二节 基质的结构特征,一、基质的孔隙度1.孔隙度的定义 斑块在本底中称为孔。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称为孔隙度。它是本底中斑块密度的量度。与斑块大小无关,与研究对象的尺度和分辨率有关。孔隙度和连通性二者均是描述基质特征的重要指标。但孔隙度连通性,2.孔隙度的生态意义 1)它提供了一个了解物种隔离程度和植物种群遗传变异的线索。2)孔隙度是边缘效应总量的指标,是一个对野生生物管理、对能流物流具有指导意义的因素。孔隙度低表明景观中有边远地区存在,这对需要边缘生境的动物很重要。3)孔隙度与动物觅食密切相关,适宜的孔隙有利于觅食及育后复原。4)采伐对野生动物的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景观生态学 第四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99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