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ppt
《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医学史,第二章 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夏春秋),第一节 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一、对疾病的认识,商代,甲骨文我国发现最早文字,殷墟出土16万余片,3000单字。与疾病相关323片415辞。,甲骨文中对疾病的认识特点:,1.按体位分类命名。,疒首:“甲辰卜,出贞:王疒首,亡。”(商王武丁患头病,是否延缠)疒目:“贞:王其疒目。”商王武丁未眼病了吗?疒耳:“贞:疾耳,佳有?”耳朵有病,是否鬼祟加害?疒齿:“贞有疒齿不佳父乙”患齿疾,是否为父乙降祸。疒舌:“甲辰卜、古贞:疒舌,佳(有)”得舌病,是否为祸害。,2.按特征命名。,3.按生理功能失常命名。,疾言,“丁
2、己卜,口疾言”,4.有流行病的记载。,5.对疾病症状描述。,如:“疒软”“疒旋”,软似为周身软弱无力之疾,旋,似为人头脑眩晕之义。,疾年,周代,周代有了固定病名的出现。山海经 38种疾病 23种有固定病名,饥、心痛、呕、瘿、疟疾等。疽、痈、疣、疥、癣、痔等。眯、嗌、聋等。畏、狂、妒、惑、痴、愚等。,春秋,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体的疾病有关,周礼“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病,夏时有痒疥病 秋时有疟寒病 冬时有嗽上气病”,礼记“孟春行秋令,则民大疫”“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疫疾”“仲春行秋令,则民殃于疫”,二、对疾病的诊治,1.疾病的诊断方面:,周礼记载:“以五气、五声、五色胝(视)其死生;两之以九窍之变
3、,参之以九藏之功。”,“五气”,郑玄注为“五脏所出气也,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五声”,司马迁的解释生动而具体:“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徵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五色”,郑玄注:“面貌青、赤、黄、白、黑也。”“九窍”多家注为“耳、目、鼻、口及前阴、后阴。”“九藏,”多家注为“心、肝、脾、肺、肾及胃、膀胱、大肠、小肠。”,2.临证治疗方面:,周礼天官尝谓:“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又说:“凡疗病,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甘养肉,以滑养窍。”,“五味”,指的是醋、酒、饴蜜、姜
4、、盐。“醋则酸也,酒则苦也,饴蜜即甘也,姜即辛也,盐即咸也。”,五谷指麻、黍(sh黄米)、稷(j高粱)、麦、菽(大豆)。指稻、黍、稷、麦、菽。,五药汉代郑玄注曰“五药:草、木、虫、石、谷。”,五毒:“合黄堥w,置石胆、丹砂、雄黄、礐石、慈石于其中,烧之三日三夜,其烟上着,以鸡羽扫取之,以注创,恶肉破骨尽出”郑玄注,第二节 医药学理论的萌芽,一、相关哲学思想,二、病因学 医和“六气致病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阳、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意义:,1.阴阳五行学说,天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早期 医药 经验 中医 学术 方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99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