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要求.ppt
《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要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要求.ppt(1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销售企业作业许可管理人员培训教材之五 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要求,中国石油销售公司,二九年六月,2,前 言 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安全生产贯穿于施工生产的全过程,是综合性的多种特殊作业系统工程。工程特点决定施工生产中潜在着诸多风险(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火灾、爆炸、坍塌及中毒等),这些都给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不良的施工环境所造成的。为减少和消除风险,保护人身安全和生态环境,特编制此教材。,中国石油销售公司,3,本教材标准引用下例规范,仅作为销售企业作业许可管理人员培训教材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要求使用。1、中国石油天然气
2、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范 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范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进入受限空间安全管理规范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5、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范6、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挖掘作业安全管理规范7、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移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安全管理规范8、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管线打开安全管理规范9、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脚手架作业安全管理规范,中国石油销售公司,4,提纲,第一章 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第二章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第三章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3、,第四章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措施,5,提纲,第五章 挖掘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第六章 起重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第八章 脚手架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第七章 管线打开安全技术措施,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第一章,本章节内容摘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范,7,第一章 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 动火作业前现场安全要求,系统隔离5.2.2.1 动火施工区域设置警戒,严禁与动火作业无关人员或车辆进入动火区域,必要时动火现场应配备消防车及医疗救护设备和器材。,说明,1、根据文明施工要求,用警戒线将作业区与非作业区域隔离开。2、设置监护人,严禁与动火作业无关人员进入该区域。3、现场常出
4、现防腐人员进入动火区域进行焊口补漆作业,易造成火灾事故。,8,第一章 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2.2.2 与动火点相连的管线应进行可靠的隔离、封堵或拆除处理。动火前应首先切断物料来源并加盲板或断开,经彻底吹扫、清洗、置换后,打开人孔,通风换气。,说明,1、在与动火点相连管线进行可靠隔离、封堵通常采用滑石粉加黄油等方式进行封堵,隔离、封堵后要对封堵处进行气体检测,气体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动火作业。2、在切断物料来源时通常用加盲板方式进行隔离,严禁使用阀门进行隔离,使用阀门容易出现阀门未关严、阀门质量问题或人员误操作等造成事故。,9,第一章 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动火前应首先切断物料来源并加盲板或
5、断开,10,第一章 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2.2.3 与动火点直接相连的阀门应上锁挂牌;动火作业区域内的设备、设施须由生产单位人员操作。,说明,1、在进行控线、吹扫、清洗、置换后,将相连的阀门进行上锁挂牌,防止其他人员误操作造成安全事故。2、在进行上述作业时,必须由生产单位人员进行操作,防止由于施工方不清楚工艺流程,私自乱动动火作业区域内的设备、设施造成其他安全事故。,11,第一章 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2.2.5 距离动火点30m 内不准有液态烃或低闪点油品泄漏;半径15m 内不准有其他可燃物泄漏和暴露;距动火点15m 内所有的漏斗、排水口、各类井口、排气管、管道、地沟等应封严盖实。
6、,说明,1、在进行封盖15m的漏斗、排水口、各类井口、排气管、管道、地沟时,先对其进行气体检测,若检测无可燃气体,通常采用钢板加消防毯进行封盖。若检测有可燃气体,则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12,第一章 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可燃气体检测5.2.3.1 安全措施或安全工作方案中应规定动火前气体检测时间距动火时间不应超过30min,且应规定动火过程中的气体检测时间和频次。,5.2.3.2 动火作业前,应对作业区域或动火点可燃气体浓度进行检测,使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或其它类似手段进行分析时,被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浓度应小于其与空气混合爆炸下限的10%(LEL)。使用色谱分析等分析手段时,被测
7、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V/V)时,其被测浓度应小于0.5%;当被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小于0.2%(V/V)。,13,第一章 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2.3.3 需要动火的塔、罐、容器、槽车等设备管线,清洗、置换和通风后,要检测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氧气浓度,达到许可作业浓度才能进行动火作业。,5.2.3.4 气体检测的位置和所采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必要时分析样品(采样分析)应保留到动火结束。,14,第一章 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2.3.5 用于检测气体的检测仪应在校验有效期内,并在每次使用前与其它同类型检测仪进行比对检查
8、,以确定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说明,1、在进行气体检测时,必须保证仪器在校验有效期内。2、每次检测时必须保证使用两台同类型的检测仪器,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3、在使用检测仪时,要保证使用的检测仪与要检测的气体相匹配。,15,第一章 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第二节 实施动火作业,5.3.2 动火作业人员在动火点的上风作业,应位于避开油气流可能喷射和封堵物射出的方位。特殊情况,应采取围隔作业并控制火花飞溅。,说明,1、例如在焊接管线时,作业人员及监护人都应站在管线两侧,严禁站在管口处进行作业或监护。,5.3.3 用气焊(割)动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气瓶的间隔不小于5m,且乙炔气瓶严禁卧放,二者与动火
9、作业地点距离不得小于10m,并不准在烈日下曝晒。,16,第一章 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现场在使用氧气、乙炔瓶时常出现下例习惯性违章 1、氧气、乙炔瓶随处摆放。2、氧气、乙炔带损坏。3、氧气、乙炔瓶动火作业时距离过近。,17,第一章 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1、使用乙炔瓶时未安装阻火器2、氧气、乙炔压力表损坏3、乙炔瓶不应倒放。,18,第一章 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3.4 在动火作业过程中,应根据安全工作方案中规定的气体检测时间和频次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注明检测的时间和检测结果。,5.3.5 动火作业过程中,动火监护人应坚守作业现场。动火监护人发生变化需经批准。,说明,1、作业防护措施是根
10、据作业内容进行制定。2、监护人在监护过程中要熟知作业内容、应急措施。如未按制定的作业内容进行作业,应停止动火作业。监护人不得私自离开作业现场。3、更换监护人,监护人要向其进行交底。,19,第一章 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第三节 特殊情况动火安全要求,5.4.1.1 高处动火作业还应遵循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高处作业使用的安全带、救生索等防护装备应采用防火阻燃的材料,需要时使用自动锁定连接。,5.4.1.2 高处动火应采取防止火花溅落措施,并应在火花可能溅落的部位安排监护人。,5.4.1.3 遇有五级以上(含五级)风不应进行室外高处动火作业,遇有六级以上(含六级)风应停止室外一切动火作业
11、。,20,第一章 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4.2.1 进入受限空间的动火还应遵循进入受限空间安全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在将受限空间内部物料除净后,应采取蒸汽吹扫(或蒸煮)、氮气置换或用水冲洗等措施,并打开上、中、下部人孔,形成空气对流或采用机械强制通风换气。,受限空间的气体检测应包括可燃气体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氧气浓度等,其可燃介质(包括爆炸性粉尘)含量执行5.2.3.1 要求,氧含量19.5%23.5%,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受限空间动火作业要求,21,第一章 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4.3.1 挖掘作业中的动火作业还应遵循Q/SY1247-2009的相关要求,采
12、取安全措施,确保动火作业人员的安全和逃生。,5.4.3.2 在埋地管线操作坑内进行动火作业的人员应系阻燃或不燃材料的安全绳。,挖掘作业中动火作业要求,22,第一章 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4.4.1 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是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应严格控制。严禁在不稳定以及设备、管道等腐蚀情况下进行带压不置换动火;严禁在含硫原料气管道等可能存在中毒危险环境下进行带压不置换动火。确需动火时,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制定应急预案。,5.4.4.2 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中,由管道内泄漏出的可燃气体遇明火后形成的火焰,如无特殊危险,不宜将其扑灭。,其他特殊动火作业要求,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第二章,本章节内容摘
13、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范,第一节 术语和定义,24,1、坠落高度基准面 可能坠落范围内最低处的水平面。2、吊绳 一根垂直或水平的绳,固定到一个锚点上或两个锚点之间,可以在其上面挂安全绳子或安全带。3、个人坠落保护系统 用于阻止从工作高度坠落的一种系统。个人坠落保护系 统包括有锚固点、连接器、全身安全带,还可能包括带有自锁钩的系索、减速装置、生命线或它们的组合。4、临边 地板、甲板或栅格板的边缘。,第二章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25,第二章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第二节 基本安全要求,坠落防护应通过采取消除坠落危害、坠落预防和坠落控制等措施来实现。坠落防护措施的优先
14、选择顺序如下:尽量选择在地面作业,避免高处作业;设置固定的楼梯、护栏、屏障和限制系统;使用工作平台,如脚手架或带升降的工作平台等;使用边缘限位系索,以避免作业人员的身体靠近高处作业的边缘;使用坠落保护装备,如配备缓冲装置的全身式安全带和系索。如果以上防范措施无法实施,不得开始作业,并向作业负责人报告。,26,第二章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3.1 如果不能完全消除坠落危害,应通过改善工作场所的作业环境来预防坠落,如安装楼梯、护栏、屏障、行程限制系统、逃生装置等。,第三节 坠落预防,5.3.2 应避免临边作业,尽可能在地面预制好装设缆绳、护栏等设施的固定点,避免在高处进行作业。如必须进行临边作
15、业时,必须采取符合安全规范的防护措施。,5.3.3 应预先评估,在合适位置预制锚固点、生命线及安全带的固定点。,27,第二章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高处作业时,安全带使用方法,高处作业时,未佩戴安全带,28,第二章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3.4 尽可能采用脚手架、操作平台和升降机等作为安全作业平台。高空电缆桥架作业(安装和放线)应设置作业平台。,说明,1、设置安全作业平台,必须有符合要求的牢固系挂点。2、施工现场通常在搭设作业平台时,不搭设腰杆及踢脚板,易发生人员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29,第二章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3.5 禁止在不牢固的结构物(如石棉瓦、木板条等)上进行作业,
16、禁止在平台、孔洞边缘、通道或安全网内休息。楼板上的孔洞应设盖板或围栏。禁止在屋架、桁架的上弦、支撑、檩条、挑架、挑梁、砌体、不固定的构件上行走或作业。,说明,1、现场经常会出现人员在高处作业地点及有高处作业地点下方进行休息极易发生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2、楼板内覆盖孔洞时,要根据孔洞大小制定采取盖板或围栏防护。采取盖板防护措施时,严禁采用胶合板等材质材料进行覆盖。,30,第二章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3.6 梯子使用前应检查结构是否牢固。踏步间距不得大于300mm;人字梯应有坚固的铰链和限制跨度的拉链。禁止踏在梯子顶端工作。用靠梯时,脚距梯子顶端不得少于四步,用人字梯时不得少于二步。靠梯
17、的高度如超过6m,应在中间设支撑加固。,说明,1、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尽量不在梯子上作业。2、人员在高处作业时,由于在梯子上作业人员无可靠的作业平台,无可靠的安全带系挂点,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3、使用梯子作业时,安全带严禁系挂在作业使用的梯子上。,31,第二章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3.7 在平滑面上使用的梯子,应采取端部套、绑防滑胶皮等措施。直梯应放置稳定,与地面夹角以6070为宜。在容易滑偏的构件上靠梯时,梯子上端应用绳绑在上方牢固构件上。禁止在吊架上架设梯子。,说明,1、在使用梯子时,在梯子下方必须有设专人扶住梯子,防止因梯子倾倒而发生高处坠落事故。2、在梯子上端作业时,人员必须佩带好
18、工具袋,防止作业时工具掉落造成物体打击事故。,32,第二章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4.1 如不能完全消除和预防坠落危害,应评估工作场所和作业过程的坠落危害,选择安装使用坠落保护设备,如安全带、系索、缓冲器、抓绳器、生命线、锚固点、安全网等。,第四节 坠落控制,5.4.2 个人坠落保护装备包括锚固点、连接器、全身式安全带、生命线、带有自锁钩的系索、抓绳器、减速装置、缓冲系索、定位系索或其组合。使用前,应对坠落保护装备的所有附件进行检查。,说明,1、在使用个人坠落保护设备前必须对各部件进行检查。现场普遍存在安全带不符合要求现象。,33,第二章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4.3 自动收缩式救生索
19、应直接连接到安全带的背部D 形环上,一次只能一人使用,严禁与缓冲系索一起使用或与其连接。,5.4.4 在屋顶、脚手架、贮罐、塔、容器、人孔等处作业时,应考虑使用自动收缩式救生索。在攀登垂直固定梯子、移动式梯子及升降平台等设施时,也应考虑使用自动收缩式救生索。,说明,1、由于作业人员安全意思差,常常为图方便两人或多人使用一根自动收缩式救生索。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自动收缩式救生索不会起到作用。,34,第二章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4.5 生命线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安装和使用。水平生命线可以充当机动固定点,能够在水平移动的同时提供防坠落保护。垂直生命线从顶部独立的锚固点上延伸出来,使用期间应该保持
20、垂直状态。系索应通过抓绳器装置固定到垂直生命线上。,5.4.6 全身式安全带使用前应进行检查,检查清单参见附录D。安全带应系在施工作业处的上方牢固构件上,不得系挂在有尖锐棱角的部位。安全带系挂点下方应有足够的净空,如净空不足可短系使用。安全带应高挂低用,不得采用低于肩部水平的系挂方式。禁止用绳子捆在腰部代替全身式安全带。,35,第二章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网是防止坠落的最后措施。使用时应按GB5725安全网进行安装和坠落测试,满足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安全网应每周至少检查一次磨损、损坏和老化情况。掉入安全网的材料、构件和工具应及时予以清除。,说明,1、安全网安装后要进行相关坠落测试。2、施
21、工现场通常在安全网安装后就不进行检查,一直使用到工程结束,通常在安全网出现磨损、损坏、老化不能及时发现,发生紧急情况安全网就失去应有的作用。3、在高处作业点下方,一旦有工具或材料掉入网内应及时进行清理,防止发生物体打击事故。,36,第二章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5.1 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衣着灵便,禁止穿带钉易滑的鞋。,第五节 其他安全要求,5.5.2 高处作业应使用符合标准规范的吊架、梯子、脚手板、防护围栏和档脚板等。作业前,作业人员应仔细检查作业平台是否坚固、牢靠,说明,1、在搭设作业平台时,作业现场通常会忽略搭设档脚板,往往会因为未搭设档脚板造成物体打击事故。,37,第
22、二章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5.3 高处作业应与架空电线保持安全距离。夜间高处作业应有充足的照明。,高处作业禁止投掷工具、材料和杂物等,工具应有防掉绳,并放入工具袋。所用材料应堆放平稳,作业点下方应设安全警戒区,应有明显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监护。,说明,1、高空作业与架空电线安全距离参见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章节相关内容。,1、高处作业人员常常因为未佩戴工具袋,随身工具掉落造成物体打击事故。,38,第二章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5.5 禁止上下垂直进行高处作业,如需分层进行作业,中间应有隔离措施。30m 以上的高处作业与地面联系应设有相应的通讯装置。,5.5.6 同一架梯子只允许一个人在上面工
23、作,不准带人移动梯子。外用电梯、罐笼应有可靠的安全装置。作业人员应沿着通道、梯子上下,禁止沿着绳索、立杆或栏杆攀爬。,1、施工现场常常出现作业人员在上下脚手架时顺脚手架立杆和栏杆进行攀爬,或者是施工方未搭设上下行通道。,说明,39,第二章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严禁在六级以上大风和雷电、暴雨、大雾等气象条件下以及40及以上高温、-20及以下寒冷环境下从事高空作业,在30-40的高温环境下的高空作业应按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GB93589)标准中“重劳动”工作时间轮换作业。,40,第二章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作业人员在高处休息,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第三章,本章节内容摘自中国石油
24、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进入受限空间安全管理规范,第一节 术语和定义,42,受限空间 符合以下所有物理条件外,还至少存在以下危险特征之一的空间。a)物理条件:有足够的空间,让员工可以进入并进行指定的工作;进入和撤离受到限制,不能自如进出;并非设计用来给员工长时间在内工作的空间。b)危险特征:存在或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或机械、电气等危害;存在或可能产生掩埋作业人员的物料;内部结构可能将作业人员困在其中(如内有固定设备或四壁向内倾斜收拢)。,第三章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43,第三章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隔离 进入受限空间前应事先编制隔离核查清单,隔离相关能源和物料的外部来源,与其相连的
25、附属管道应断开或盲板隔离,相关设备应在机械上和电气上被隔离并挂牌。同时按清单内容逐项核查隔离措施,并作为许可证的附件。管线打开应符合管线打开安全管理规范的要求。上锁挂牌应符合有关上锁挂牌管理规范的要求。在有放射源的受限空间内作业,作业前应对放射源进行屏蔽处理。,第二节 进入前准备,44,第三章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5.3.2 清理、清洗受限空间进入前,应进行清理、清洗。清理、清洗受限空间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清空;清扫(如冲洗、蒸煮、洗涤和漂洗);中和危害物;置换。,45,第三章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检测要求:a)凡是有可能存在缺氧、富氧、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等,事前应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现场 安全技术 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98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