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用法例说 (2).ppt
《文言虚词用法例说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虚词用法例说 (2).ppt(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虚词,而,哉,乎,其,且,然,所,焉,也,以,因,矣,为,则,者,之,于,与,(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2)代词。表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相当于“你的”,偶尔也作主语,(3)动词,如,如同,(4)复音虚词,而,r,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钳,除了蛇和鳝鱼的洞穴就没有地方寄居托身,是因为心思浮躁啊。,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君子广泛的学习,而且天天对照检查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2、相当于“就”、“接着”或不翻译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把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击打它,把它打破了。,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连词,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各位如果有这个意愿,看我的马头行事就可以了。,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馆记)阻碍它的生机,来谋求高价,因而江浙一带的梅都成了病态的。,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视成所蓄,掩口胡卢
3、而笑。(促织)看到成名养的那只蟋蟀,就捂着嘴吃吃地笑了起来。,连词,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再算帐的!,代词,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察今)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卒惊呼的声音如同大房子倒塌一样。,动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懂得道理有早有晚,技艺和学问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而后,相当于“才”,“方才”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柳敬亭传)要像优孟那样摇着头唱歌,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复音虚词,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4、(石钟山记)现在把钟磬之类的东西放在水中,即使再大的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是石头呢?,复音虚词,(1)语气助词,(2)介词。相当于“于”,乎,h,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男子汉也疼爱她的小儿子吗?,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圣人成为圣人,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此吧?,语气助词,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认为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大国呢?,语气助词,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陈涉世家)唉呀!燕雀怎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啊!,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为什么惶惶不安,想要到哪里去呢?,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五人墓碑记)所以如今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了。,语气助词,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在,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出生在我前面的,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表示动作涉及的对象,对,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君子广泛的学习,而且天天对照检查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有一千辆兵车的国
6、家,夹在大国的中间。,表示比较,比,跟相比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因为我比您们年龄大一点,不要因为我(年龄大这一点就不说了)。,(1)代词,(2)副词,(3)连词,(4)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翻译,其,q,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才能赶不上孔子。,用作第三人称,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相当于“他、她、它(们)”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怕他撞破宝玉,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蔺相如不要撞璧)。,代词,活用作第一人称。可用作定
7、语或小主语,相当于“我(的)”、“自己(的)”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我也后悔自己跟随那些人出来,以致没能尽享那出游的乐趣。,代词,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问到洞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没能走到尽头。,指示代词,作定语,相当于“其中”“其中的”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在乱石中间选择其中的一两块敲打。,代词,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用尽了我的主观努力却不能达到,也可以无所悔恨了,难道谁还能讥笑我吗?
8、,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大王非常喜爱音乐的话,那么齐国大概就治理得差不多了吧?,连词,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意愿。,在句中表示委婉商量的语气,相当于“可”“还是”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殽之战)攻它又攻不下来,包围它又没有后续部队,我们还是回去吧。,连词,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呢?,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
9、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如果学业有不精通,道德有没形成的地方,不是天生资质低下,就是心思不如我专注罢了。,副词,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涉江)大雪纷飞无边无际,乌云浓重紧压着屋檐。,助词,(1)连词,(2)副词,(3)助词,作用相当于“夫”,表示以下要发表议论,且,qi,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关系,“又又”河水清且涟猗。(伐檀)河水又清又泛着一圈圈波纹。,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边一边”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又有像老人一样,在山谷中一边咳嗽一边笑的。,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况且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而且
10、因为一块宝玉的缘故违背强大秦国的友好表示,这是不可以的。,连词,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尚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我死尚且不逃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表示承接关系,那么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项脊轩志)听说姐姐家有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状态,暂且,姑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去的人就算永远完了。,表示动作行为即将出现,将,将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黔之驴)认为(这驴)将要咬自己呢,非常害怕。,副词,用于数词前,表示接近某一数字,将近,大约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北山的愚公,年龄将近九十岁了。,且庸人尚羞之,况于
11、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一个平庸的人尚且对这种情况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军宰相呢?,有时“且夫”连用,表示下文更进一步议论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而且,天下并没有减小或削弱,雍州的地势,殽山、函谷关的险固,还和原来一样。,助词,(1)代词,这样,(2)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可是”“但是”“然而”,(3)助词,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副词之后,表示事物 或动作的状态,可译为“地”“着”“的样子”等,(4)副词,表示应对,常单独成句,可译作“对”“是”等,(5)形容词,正确,对,(6)动词,认为正确,(7)复音虚词,然,rn,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即
12、使又经过风吹日晒枯干了,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輮制使它这样的啊。,代词,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然而看洞的左右,到这里来并且留下标记的人已经减少了。,连词,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石钟山记)大石头侧立着有千尺高,像凶猛的野兽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像要扑人。,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记王忠肃公翱事)忠肃公拆开大氅,拿出珍珠交给他们,封口的记号还和原来一样。,助词,然,诚有百姓者。(齐桓晋文之事)是的,确实有这样的百姓。,副词,吴广以为然。乃行卜。(陈涉起义)吴广认为他说得对,就去进行占卜。,形容词,“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促织)“不如自己去寻
13、找,或许能有万一的收获。”成名认为她说的对。,动词,然后,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齐桓晋文之事)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然则,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齐桓晋文之事)既然这样,那么您最想要得到的东西就可以知道了。,复音虚词,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示转折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老年人穿上丝织品的衣服,吃上肉食,一般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却不能实现王道的,没有听说过。,(1)助词,(2)名词,处所,(3)表概数
14、,(4)复音虚词,所以,所,su,“所”作助词,只能与动词结合,构成一个名词性的“所”字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字结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要得到的。,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格式,表示被动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如果不赶快前往,恐怕会被曹操抢先。,助词,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成名自己反复思量,莫非是指点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吗?,名词,将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史记李将军列传)到了距离匈奴阵地还不到二里的地方,停下来。,表概数,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师者,所以传道受
15、业解惑也。(师说)老师,是靠他来传播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的。,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我们离开亲人来事奉您的原因,只不过是仰慕您高尚的道义。,复音虚词,(1)动词,(2)介词,表示被动语气,(3)助词,放在句尾,表示疑问、感叹、反诘 等语气,可译为“呢”,介词,为,读音一:wi,读音二:wi,做,干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五人墓碑记)并且在他们的坟墓前立了石碑,用来表彰他们所做的事情。,动词,担任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陈胜吴广都按照征发的次序被编在队伍中,担任屯长。,成为,变成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
16、蔺相如列传)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作为,当作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然后凭着华山当作城墙,就着黄河作为护城河。,是,算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还辞别什么呢?,以为,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我私下认为您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啊!,动词,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本人死在他人的手里,被天下人耻笑的原因是什么呢?,介词,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使自己被放逐呢?,助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给,替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于是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
17、车,送到齐国做人质。,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为,为了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今以后替父亲去从军。,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因为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百姓不能受到保护,是因为您不肯使用您的恩惠啊。,表示动作行为的朝向,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不值得对外人说啊。,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在,当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绑着一个人从您面前走过。,介词,(1)语气助词,(2)代词,(3)兼词,可理解为“于是”,“是”代人、事或处所,焉,yn,常用在句末,根据情况可译为“啊”“呢”“了”等,有时也可不译可
18、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可以远看却不能轻慢戏耍它啊。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您如果可怜它毫无罪过就走向受死的地方,那么宰牛何宰羊又有什么区别呢?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到太子丹把荆轲刺秦王当作办法,才招致祸患了。,语气助词,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状态,相当于“然”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那曲折盘结的,环绕回旋的,像蜂房,像水涡。,用于句中,表示停顿,不翻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不懂得句读,不能解答疑难,有的从师学习,有的就不从师学习。,表第三人称,他,他们;它,它们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所以我写了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虚词用法例说 2 文言 虚词 用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97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