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和文化数学.ppt
《数学文化和文化数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文化和文化数学.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学文化和文化数学,数学文化就是要“文而化之”,近来,于丹的论语心得大火特火。这使我们联想到数学。数学如同国学,也有其象牙塔部分,学术性很强,外人很难弄懂。即使是中小学里的数学,也不大招人喜欢。我们的数学教育为什么非要板着面孔讲数学呢?能否也能够大众化一些,也如“心灵鸡汤”那样可口呢?数学是人们观察世界的一种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很强的人文特征。在形式化了的数学的背后,有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朴实无华的思想方法乃至引人深思的人生故事。教育形态的大众数学,应该区别于学术形态的“形式化数学”。数学教学“既要讲推理,更要讲道理”。这些道理中包括数学文化底蕴。学学于丹,让我们把数学也“文而化之”,使之进
2、入人们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们喜欢数学、亲近数学、欣赏数学。张奠宙、赵小平数学教学2007.4,一、数学文化:数学 文化 数学文化 数学的文化价值二、文化数学:基于文化视角的数学教学观三、学养教师:学问 素养 品位,一、相约:探寻数学文化的内涵1.1数学是什么?,数学的15种定义:哲学说、符号说、科学说、工具说、逻辑说、集合说、直觉说、创新说、结构说、模型说、活动说、精神说、审美说、艺术说、万物皆数说 数学的三个层面:理论思维的数学、技术应用的数学、文化素养的数学文化视角观数学:“数学不仅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一种科学语言,一门知识体系,一种技术工具,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而且充满理性精神,是一种思
3、想方法、一种具有审美特征的艺术,一种充满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文化境界和一幅饱含人类理想和夙愿的世界图式。”(克莱因西方文化中的数学),1.12文化是什么?,作为名词的“文化”,广义上,一切非自然的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动词的“文化”:以文化之。文:数学的内容,化:教化、转化和改变。文化是一个过程。文化,文治与教化。“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1.13数学的文化价值(教育功能),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8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
4、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欣赏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的工具价值数学的思维价值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的哲学价值数学的精神价值数学的德育价值,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的文化价值主要在于数学对于人们观念、行为、精神以及思维方式的养成所具有的重要的影响,它包含科学和人文的双重教育价值。通俗地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就是数学知识背后隐含的教化人的东西。,1.14什么是数学文化?,数学文化是指人类在数学行为活动的
5、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物质产品是指数学命题、数学方法、数学问题和数学语言等知识性成分;精神产品是指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学美等观念性成分。(张奠宙)数学文化可以表述为以数学科学体系为核心,以数学的思想、精神、知识、方法、技术、理论等所辐射的相关文化领域为有机组成部分的一个具有强大精神与物质功能的动态系统。(黄秦安),1.15什么是数学文化?,数学文化的内涵是数学共同体在长期的数学活动中形成的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认识、价值观以及行为规范,数学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郑毓信)“数学文化”即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及其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广义上说,除了狭义的内容外,
6、“数学文化”还包括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顾沛),相约:探寻数学文化的内涵,结构:显性知识(知识 技能)隐性观念(方法 思想 精神 观念 审美 应用)特征:隐蔽性 丰富性 教育性,二、探索:寻找数学文化的实践路径“文化数学”基于文化视野的数学教学观,“文化数学”的构想:学起来,有趣;学当中,不难;学之后,有益“文化数学”的教学观:数学教学需要磁性、理性与诗性“文化数学”的教学模式,2.1“磁性课堂”:建立文化关联,培养数学欣赏,察史明今:了解数学的源和流 回归生活:开启孩子热爱之窗 审美眼光:感受数学之美,2.11察史
7、明今:了解数学的源和流,数学欣赏:1、漫步数学史:希腊演绎数学的发祥地;埃及几何的故乡;巴比伦代数的源头;印度阿拉伯数字的诞生地;中国机械算法的故乡2、欣赏数学符号:文字单词字母字符3、欣赏数学名题:鸡兔同笼4、数学家的故事:阿基米德、笛卡尔、牛顿、莱布尼茨、欧拉、柯西、高斯“不,我不在数学课堂讲数学史,我让数学史充满课堂”案例1:欧拉的故事,2.12回归生活:开启孩子热爱之窗,从书本到生活案例2:糖水加糖,更甜案例3:均值不等式在生活中案例4:圆锥曲线的影子,2.13审美眼光,感受数学之美,“一个结论(定理、公式、图形)、一种证明、一项运算、一份解答,如果看上去很美,差不多可以说它是正确的”
8、,审美眼光看数学:美观、美好、美妙、完美;广义对称思想数学美的特性:简洁性(符号美、抽象美)、和谐性(统一美、对称美)、奇异性(无限美、神秘美)案例5:广义对称思想,2.2“理性课堂”:经历文化过程,展现数学本质,文化过程,引导思维参与回归本质,揭示思想方法以简驭繁,追求简约结构,2.21文化过程:引导思维参与,1、设置情境:文化背景、问题情境 2、合理呈现:搭建认知脚手架,关注知识铺垫 3、制造悬念:提供不断扩大的思考空间,激发思维参与 案例6:等差数列求和 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教师适时介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2.22 主次分明:凸显数学本质,数学本质:核
9、心概念、大观点,知识的内在联系,思想方法的提炼,能力的培养渐进,理性精神的体验;回归本质,揭示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一般化、特殊化、类比案例7:“函数 图像与性质”,2.23以简驭繁:站在系统高度,数学的文采,以简洁而富于变化为宗旨.数学教学要站在系统高度,八方联系,揭示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用大观点和主线索将学科知识串联成线、编织成网。eg.“概念图”、“单元复习报告”教学策略 案例8: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教学设计解题智慧:追求“自然”的解题教学,择善而从,浅显中见深刻。解题术、方法、思想,例(1994高考题):在一次观测中得到n个数据:,2.3“诗性课堂”:通过教学多样,增加人文气息,
10、深入浅出,增强数学亲和力教学多样,提高课的吸引力学教和谐:创设好的学习场,2.31深入浅出,增强数学亲和力,数学不等于逻辑程式;音乐不等于音符节拍;美术不等于线条颜色成功的课堂:教师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活生生的教学活动,把复杂讲简单,把简单讲生动,把抽象讲形象 案例9:“孤帆远影碧空尽”,数学与人文:情真意切话数学,自然数集与道德经“孤帆远影碧空尽”(极限意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时空概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解题意境)“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数列取值从负到正,跨越零点),2.32教学多样:提高课的吸引力,教法的多样性:探究性学习与接
11、受性学习、过程与结论、教与学、学与习的取中平衡 正如著名学者顾泠沅所言:搞理论要走一点极端,搞实践应用必须执其两端而求用之(宋.朱熹),真理往往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教师主导取向的有意义接受学习与学生自主取向的探究性学习的整合平衡,融合体验性学习的理念,应是新课堂的追求方向。,课型的多样性:,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还包括多种课型的相互补充。在笔者教学实践中,为让课堂教学常说常新,常进行多种课型的变换:导言课、新授课、例题课、习作课、复习小结课,探究思维课.,深受学生欢迎。在民意测验中,学生们写道:“活泼多样的课堂形式开拓了视野,现在学习数学有趣多了”、“例题课、习作课让我们对知识有一个反刍消化的过程”
12、、“探究思维课,展示了数学美”等等。,定理教学模式,在定理教学中,有的老师是这样安排的:“草草分析简要证明题例应用复制例题”,把定理学习弄成千篇一律,索然寡味;有的老师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合情推理等数学活动,结论千呼万唤始出来经过精心铺垫,激发思维,水到渠成地完成定理证明定理的理解把握、变形拓展定理结论与方法的运用”,定理学习变得有滋有味、生气盎然。案例10:“正弦定理”的教学设计,2.33 学教和谐:创设好的学习环境,教学现代化的关键:一个是情感化,一个是技术化(顾泠沅)。教育中的情感元素是无法替代的。教与学的和谐,要注意学生的感受体验。eg:“折翼的天使”、“失败的新生”诗意课堂需要一个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文化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95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