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控制器的设计 (2).ppt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控制器的设计 (2).ppt(1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5章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数字控制器的设计,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5.1.1 控制系统中信号的基本形式与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5.1.2 连续系统的数学描述5.1.3 离散系统的数学描述5.1.4 Z变换5.1.5 离散系统的传递函数5.1.6 采样周期的选择,数字控制器的设计,5.2 数字控制器的PID设计方法5.2.1 PID设计方法5.2.2 PID算法的离散形式5.2.3 PID算法数字控制器的改进5.2.4 PID算法数字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数字控制器的设计,5.3 数字控制器的直接设计方法5.3.1 最少拍无差系统5.3.2 最少拍无纹波系统5.3.3 纯滞后系统5.4 控制算
2、法的实现5.4.1 直接实现法5.4.2 级联实现法5.4.3 并行实现法,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5.1.1 控制系统中信号的基本形式与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1信号的基本形式1)连续信号 连续信号是指时间上连续的、幅值上连续的信号。2)离散信号离散信号是指分开的和可以区分的数据表示。3)采样信号 它是时间上离散、幅值上连续的信号。,控制系统的基本信号形式,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采样过程可以用一个采样开关来实现。,采样过程示意图,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4)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是指以有限个数位来表示一个连续变化的物理量的信号。5)采样保持信号 采样信号在时间上是离散的
3、,在控制过程中无法工作。,2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控制系统按其所包含的信号形式可分为4种类型。1)连续控制系统该系统中各处均为连续信号。2)离散控制系统该系统中各处均为离散信号。,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3)采样控制系统 该系统中既包含有连续信号又包含有离散信号。4)数字控制系统 该系统中一处或几处的信号具有数字代码的形式。,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5.1.2 连续系统的数学描述从数学角度看,一个连续系统可以看成是将输入映射为输出的惟一性变换或运算,如图所示。时域系统可表示为,连续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时域表示,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1拉普拉斯
4、变换(简称拉氏变换)下面介绍几个基本的拉氏变换性质。1)线性性质,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2)位移性质 3)初值定理,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4)终值定理 当 时,f(t)的极限存在,且除在原点处惟一的极点外,sF(s)在包含j轴的右半s平面内是解析的,则5)微分定理6)积分定理,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2拉普拉斯反变换根据F(s)求原函数f(t)的过程称为求拉普拉斯反变换(简称拉氏反变换)。记为3微分方程描述 对SISO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式为Y(n)(t)+an-1y(n-1)(t)+a1y(t)+a0y(t)=bmu(m)(t)+bm-1u(m-1)(t)+
5、b1u(t)+b0u(t),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4传递函数描述 对微分方程两边进行拉氏变换,当初始值为零时,有传递函数定义为系统的输出拉氏变换与输入拉氏变换之比,则,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5方块图描述,连续系统输入/输出关系方块图表示,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6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脉冲响应 定义连续单位脉冲函数 且系统在任意输入U(s)下 的输出为 求拉氏反变换得到时域响应为 故得,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5.1.3 离散系统的数学描述 1离散时间信号与采样信号的表示1)图示法,任意离散信号序列图示法,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2)表格法,3
6、)数学公式法以数学公式形式给出,一般有以下3种形式。直接写出离散点的值时,有通式 定义离散单位脉冲为整个单位脉冲序列为,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任意离散信号序列可表示为 采样单位脉冲表示为 单位脉冲序列为,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对连续信号的采样信号,用“*”表示为 考虑到实际控制系统只工作在t0的情况,故改为,2差分与差商一阶差商为一阶差分除以采样周期的商。,一阶差分与一阶差商的关系,同理,二阶差商为一阶差商的差商,即,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0,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离散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为 输入信号序列为 考虑线性系统的线性性质,输出为 这就是离
7、散系统的时间响应,表示为脉冲响应函数序列与输入序列的卷积和运算。,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5.1.4 Z 变换 1Z变换的定义 对采样函数运用拉氏积分对离散的采样点进行拉氏变换,并令拉氏变换为F*(s)。为简化运算,令z=eTs,解得 令,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这是关于变量的幂级数。定义为采样函数的Z变换,即关于Z变换的几点说明如下:是关于z的幂级数。Z变换的物理意义表现在延迟性上。Z变换的实质是拉氏变换。连续函数不存在Z变换。平面在平面的映像。,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s平面在z平面的映像,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2Z变换的几个基本性质 1)线性性质
8、设 a和b为常数,则,2)位移性质(1)实数位移性质设f(t)为时间t 的函数,且 F(z)=Zf(t)滞后性质:超前性质:,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2)复数位移性质,3)初值定理 当z时,F(z)的极限存在,则4)终值定理 若F(z)在单位圆外无极点,在单位圆上无重极点和共轭极点,则,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5)复域微分定理 设f*(t)函数的Z变换为F(z),则6)复域积分定理设f*(t)函数的Z变换为F(z),则,7)实数卷积定理 设f1*(t)、f2*(t)函数的Z变换分别为F1(z)、F2(z),且t0时,f1(t)=f2(t)=0,则例,5.1 计算机控制系统
9、的理论基础,3Z反变换 根据F(z)求采样函数f*(t)或离散函数f(nT)的过程称为求Z反变换,记为 1)长除法(例)将F(z)展开成如下的形式 对于由两个有理多项式之比表示的F(z),有,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2)部分分式法 式中N(z)为分子有理式。对其按部分分式展开,得,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1)求共轭复根的系数(2)求重根的系数(3)求单根的系数,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3)留数法(不讲)离散函数的Z 反变换可表示为若F(z)有q个单根,根据复变函数的留数定理,式(5-31)等效于,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Z反变换的这3种方法可根据实际情
10、况分别选用。,4利用Z 变换求解差分方程求解步骤是:先对差分方程进行Z变换,然后写出F(z)的表达式,最后求F(z)的Z 反变换。例,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5.1.5 离散系统的传递函数1零阶保持器的特性分析把阶梯信号各线段的中点光滑 地连接起来,得到一条形状与 原连续信号f(t)基本一致但在 时间上滞后T/2的响应曲线,如图所示。,零阶保持器输入/输出特性,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零阶保持器的脉冲过渡函数为上式两边求拉氏变换,得传递函数为频率特性为,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其频率特性如图所示。计算机的存储器、锁存器、缓冲器等都具有零阶保持功能,而A/D转换器是
11、典型的采样零阶保持器。,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2脉冲传递函数的定义两边进行Z 变换,并应用实数卷积定理,得 故式中,G(z)是脉冲响应函数的Z变换,它等于输出的Z变换与输入的Z变换之比,因此也称为脉冲传递函数。,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对离散系统可用差分方程描述对上式两边进行Z 变换,并应用实数位移性质,在零初始条件下,得定义脉冲传递函数为,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若m=n,式(5-34)变为定义下式为脉冲传递函数的标准式,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由采样函数的一般表达式(5-14)可写出离散脉冲响应函数为对上式两边求Z 变换得,3离散系统的传递函数为了
12、便于应用Z传递函数求解系统的输出响应,可在输出虚设一个采样开关,使系统变为离散系统,如图5-11(a)所示。,图5-11(a)串联环节的Z 传递函数,1)开环系统的Z 传递函数对连续系统,串联环节的传递函数等于各环节传递函数的乘积。对于离散系统,串联环节间有同步采样开关,如图5-11(b)所示,G(z)=G1(z)G2(z)。串联环节间没有同步采样开关,如图5-11(C)所示。G(z)=G1 G2(z)。,图5-11(b)(c)串联环节的Z传递函数 例5-7,2)串联环节中含零阶保持器的Z 传递函数采样保持器与连续对象之间的关系等同于串联环节间没有采样开关的情况,如图5-12所示。故,图5-1
13、2 含零阶保持器的串联环节,0,利用Z 变换的线性性质及滞后性质,上式得例5-8、5-9,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3)闭环系统Z传递函数连续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表达式是确定的,即离散系统闭环Z 传递函数的形式不是固定的,需根据实际系统的结构来推导。,有时,采样系统的结构图可以等效和简化。如图5-13所示的3个图是等效的。,图5-13 离散结构图的等效关系,例5-10、11,表5-2 典型的闭环离散系统结构图及对应的输入/输出传递关系,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4)在扰动作用下的闭环系统Z 传递关系当考虑输出对扰动的传递关系时,可令输入信号为0,则,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
14、础,4数字系统的Z 传递函数对数字系统,当A/D转换器、D/A转换器的采样、保持、转换时间相对于采样时间可以忽略时,可将其等效为传递函数为1的比例环节,而将环节输出信号的保持时间用零阶保持器代替。这样,整个数字系统的Z传递函数的求法就与离散系统的传递函数的求法相同。,5闭环系统的响应,图5-16 例5-12的系统结构图,Simulink仿真等效结构图及时间响应曲线,Simulink仿真结构图及时间响应曲线,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5.1.6 采样周期的选择数字控制系统的信号经过了两种形式的变换。信息在采样过程中能否完整保存下来,在输出时能否不失真地将其恢复出来,香农采样定理从理论上解
15、决了这个问题。香农采样定理描述为:设连续信号f(t)的频带为有限宽度,且最高角频率为max(最高频率为f max),如果以采样角频率s对f(t)采样得到离散信号f*(t),则连续信号f(t)可以由f*(t)无失真地复现出来的条件是:,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1采样周期的上下限 每次采样间隔不应小于设备输入/输出及计算机执行程序的时间,这是采样周期的下限值Tmin。故采样周期应满足 TminTTmax 采样周期的选择要兼顾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抗干扰能力、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及给定值的速率、执行机构的动作快慢等因素综合考虑。2以给定值的变化频率选择采样周期3以执行机构的类型选择采样周期,5.
16、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4以被控参量的性质选择采样周期5以复现信号误差选择采样周期 零阶保持器的复现信号误差为当信号为正弦信号时,表5-3 采样周期经验参考值,表5-4 采样频率的采样保持误差,2,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6以开环剪切频率c选择采样周期 选择采样频率为剪切频率的1015倍可得到满意的效果。即 式中,N1=1015,c,7以闭环振荡频率d选择采样周期 在工程上,常将d作为输出信号的最高频率分量,则采样频率为 式中,N2为每个振荡周期内的采样次数,通常取N2=620。,d,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8以相角稳定裕量选择采样周期若允许的相角稳定裕量减小515,
17、则,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9以被控对象的时间常数选择采样周期设被控对象由多个环节组成,其传递函数为由采样定理知,采样周期的最大值应为环节中最小时间常数的1/2,即而在实际工作中,选择采样周期为最大采样周期的1/2,即,2,2,5.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10以控制算法选择采样周期PI控制器典型的 经验公式为 PID控制器典型的 经验公式为 式中,N3是微分增益系数,N3=320,常取N3=10。11以控制回路数选择采样周期采样周期需不小于所有回路执行时间的总和,即,5.2 数字控制器的PID设计方法,5.2.1 PID设计方法 设计目标是:设计出控制器的控制规律和控制算法,以
18、使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满足给定的性能指标。当忽略回路中所有的采样器和零阶保持器时,系统的结构就如同连续系统的结构一样,如图所示。,5.2 数字控制器的PID设计方法,先按照连续系统的各种设计方法设计出满足连续系统性能指标的控制器,然后通过离散化方法将离散为数字控制器。设计流程如图所示。按连续系统设计方法设计数字控制系统的条件为:量化单位要足够小;采样周期要足够短。,5.2 数字控制器的PID设计方法,1连续系统的控制规律式中,KP为比例增益,TI为积分时间常数,TD为微分时间常数。各种控制规律的作用:,2离散化方法 1)双线性变换法(又称梯形积分法)由Z变换的定义可知,5.2 数字控制器的PID
19、设计方法,利用泰勒级数展开式,当T 较小时,得 上式即为双线性变换公式。于是,5.2 数字控制器的PID设计方法,双线性变换法的几何意义是梯形法求积分,如图所示。设积分控制规律为两边进行拉氏变换得,图5-22 双线性变换的几何意义,5.2 数字控制器的PID设计方法,连续控制器为用梯形法求积分两边Z变换,5.2 数字控制器的PID设计方法,2)前向差分变换法前向差分变换法的几何意义是数值微分。,5.2 数字控制器的PID设计方法,3)后向差分变换法,5.2 数字控制器的PID设计方法,可以看到,采样周期与离散化方法对离散化后的数字调节器D(z)有很大影响。将各种离散化方法在不同采样频率下得到的
20、数字调节器代入系统中,并对构成的闭环系统的性能进行实验比较,得出以下几个结论:,5.2 数字控制器的PID设计方法,前向差分变换法易使系统不稳定,不宜采用 后向差分变换法会使D(z)的频率特性发生畸变,但提高采样频率可以减小畸变;双线性变换法最好,对频率压缩现象可以通过提高采样频率及采用频率预曲折的双线性变换方法改善;所有离散化方法采样周期的选择必须满足c=10c的条件,否则系统达不到较好的性能指标。(例),5.2 数字控制器的PID设计方法,3离散化控制器D(z)的一般形式 将D(s)离散为数字的后,进一步整理可得一般形式为求Z反变换,得到实域表示式例,5.2 数字控制器的PID设计方法,4
21、校验 将设计好的数字控制器带回数字系统中求性能指标,画仿真图,检验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不满足需要反复修改检验。【例5-15】已知某随动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0(s)要求系统的性能指标为:斜坡输入r(t)=t 时,稳态误差ess=0.1;阶跃响应为二阶最佳响应。,5.2 数字控制器的PID设计方法,根据计算结果画出离散控制器系统的阶跃响应及斜坡响应仿真波形图,如图(a)、(b)所示。经过多次仿真检验,当T0.02s时的阶跃响应符合要求,如图(c)、(d)所示。,离散控制器系统的阶跃响应及斜坡响应仿真波形图,5.2 数字控制器的PID设计方法,此时 稳态误差仍为 ess=0.1,5.2 数字控制器
22、的PID设计方法,5.2.2 PID算法的离散形式PID控制在连续系统中得到了成熟应用,将式(5-47)离散化,得到对应的离散系统的数字PID算法。转换方法如下。,5.2 数字控制器的PID设计方法,1位置型控制算法将上面的转换代入式(5-47)得,5.2 数字控制器的PID设计方法,位置型控制算法的特点是:与各次采样值有关,需要知道所有历史值,占用较多的存储空间;需做误差值的累加,容易产生较大的累加误差,且容易产生累加饱和现象;控制量以全量输出,误动作影响大。,5.2 数字控制器的PID设计方法,2增量型控制算法求出每步的控制量因为故增量型控制量为式中,5.2 数字控制器的PID设计方法,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 2 数字 控制器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94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