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象处理学一绪论.ppt
《数字图象处理学一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图象处理学一绪论.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字图象处理学,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丁晓青教授刘长讼讲师,第一章:绪论,一.数字图象处理的发展历程:数字图象处理是从60年代以来随计算机的技术和VLSI的发展而产生、发展和不断成熟起来的一个新技术领域,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上都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64年美国JPL实验室处理卫星发射回来的月球表面的照片,用计算机进行图象复原,以改善图象的质量;-图象复原的研究和发展。,一.数字图象处理的发展历程,1970年代处理地球卫星获取的遥感图片,进行地质资源探测,农作物估产,水文气象监测等;-图象增强和图象识别的研究和发展。1971年X光断层图象重构技术,英国 第一台脑断层摄象仪应用,1979年因此获诺贝尔奖
2、。图象重构的研究和发展。(Computer Tomograph)70年代末,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和发展,开始计算机视觉的研究,由2D图象中获取3D空间信息;-计算机视觉研究的兴起和图象分析研究和发展。,一.数字图象处理的发展历程,80年代末和90年代,高速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使图象处理技术更趋成熟:图象压缩和多媒体技术的突破和发展;文本图象的分析和理解,文字的识别取得重大的进展;全球通讯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图象通讯和传输的广泛应用,各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取得广泛的开拓性的发展,进入成熟应用阶段。,二.数字图象处理的应用领域,遥感图象处理:用于地质资源探测,农作物估产,水文气象监测等;生物医学
3、图象处理:除断层图象重构CT(Computer Tomograph)外,还有X光透视、B超体内病变检测、各种细胞自动计数、自动检测和识别、生物图片分析等.军事图象处理:军事目标检测、地形配准、目标制导、红外制导、无人驾驶飞机等工业图象处理:无损探伤、无接触式检测(温度、形状、应力等)、地质矿藏分析.,二.数字图象处理的应用领域,文本图象分析处理和识别:印刷和手写文字识别、版面分析和理解,图象检索,数字图书馆等。生物测量(Biometrics):主要为保证安全,用于人的身份鉴定,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人类手势识别,虹膜(iris)识别等。图象通讯和传输:数字电视、高清析度电视(HDTV)、多媒体
4、信息处理,可视电话、会议电视等,核心内容是数字图象压缩,特别是运动图象的压缩,图象压缩的研究和标准(JPEG,MPEG,H.261,等)机器人视觉:水下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无人驾驶汽车等,三图象信息源和图象处理系统,图象信息源有:光成象,红外光成象,超声成象,X光成象,射线成象,显微图象,顺磁共振成象,铁磁共振成象,同位素质谱仪等.图象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成象传感器:获取图象;不同光源不同传感器;图象显示器:显示图象;CRT,LCD,PDP等不同输出;图象存储器:图象帧数据存储;光盘存储器;图象处理器:图象高速处理(硬件和软件);,数字图象处理系统成象传感器,成象传感器技术的里程碑是半导体光检
5、测器件阵列的出现,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CCD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由大量光敏元件组成,一个典型的高清晰度CCD传感器(RS170 norm)是在一个10.5*11微米的栅格上有486行每行768个光敏元素。现在更有便宜和小型的CMOS光电转换器问世。半导体传感器的主要优点是有精确和稳定的几何形状,很高的灵敏度,以及小的尺寸和对外界影响(如磁场和震动)不敏感性。,数字图象处理系统图象输入系统,图象摄像输入:电子管摄像机;CCD摄像机;CMOS摄像机;图象扫描输入:飞点扫描图象输入系统;CCD线阵的文本扫描仪;,数字图象处理系统图象存储器,图象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光存
6、储器,一秒灰度视频图象要求7.5Mbyte数据,而一小时相应于12.6Gbyte数据,数据量惊人之大;新一代的连续视频记录装备光盘存储器1989年在市场出现,相当于存储一个半小时的连续视频磁带.数字图象存储在650MB的标准CD-ROM光盘上.在DVD数字光盘上可存储更多的数据,单面单密度可存4.7GB,双面双密度将增加4倍,达18.8GB.即便如此,图象压缩仍是十分重要的.,数字图象处理系统显示和处理,图象显示: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图象;液晶平面显示器LCD;小型、视角小、温度变化小等离子体图象平面显示PDP;大型、功耗大、质量差硬拷贝输出:图象halftone打印输出;图象照相显象输出;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字图象处理 绪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94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