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材分析.ppt
《数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材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材分析.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上桥回小 马利勇,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除法,除法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口诀求商,解决问题,认识平均分,平均分方法,认识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有关的问题,求商方法,乘除法联系,乘除两步问题,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三、编排特点1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原通用教材只安排一个例题,教学“平均分”含义。实验教材将“平均分”列为一小节,安排3个例题,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充分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为教学除法建立良好的认知基础。(2)更加注重概念的本质特征。除法不再从两种分法进行教学,而是建立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两种分法安排在“平均分”中,作为分东西的不同分法。,2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展示了学生生活经验中不同的分法。利用学过的连加、连减和乘法的基础,呈现了学生自主探讨的不同求商方法。3解决问题结合相应的内容进行。“解决问题”的内容,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编排用除
3、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再编排用乘、除法两步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四、具体内容(一)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1)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在建立“平均分”概念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主题图(1)呈现了二(1)班学生分春游食品的情境,其中包含了四个“每份同样多”的例子:矿泉水每份2瓶,面包每份2个,橘子每份3个,糖每份6块。使学生知道分东西每份分得同样多在生活中到处存在,为引入“平均分”做准备。(2)学生会列除法算式后,可以回过头来让学生用除法算一算主题图的每份东西的数量。充分利用主题图。,例1(引出“平均分”
4、)(1)由学生分糖和橘子的情景图引入,让学生说一说糖和橘子是怎么分的,糖每份几块,橘子每份是同样多吗,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2)看一看主题图中其他两种食品是怎样分的。由上,引出“平均分”。,例2(探讨“平均分”的方法)(1)由主题图分橘子引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2)探讨分的方法:可能有的每次每盘放1个,有的每次每盘放2个,也可能两种方法同时并用,教材提出“还可以怎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但可以问一问哪种分法比较快。(3)通过操作、交流进一步体会:无论怎样分,只要分的结果是每份同样多,都是平均分。,例3(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1)呈现了一幅学生准备租
5、船的情境,要算租几条船,要用平均分来解决。(2)可用直观方法,每4人站在一起,数有几个4。这里不要求列算式。(3)学完除法后,可回头来列式解答。做一做(第15页)用平均分帮助小熊解决分筷子的问题。让学生明确每位分几根。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分法。加法:1位2根,2位4根,6位12根。减法:1位分2根,还剩10根;再给1位分2根,剩8根。乘法:1位2根,6位几根。,2除 法例4(教学除法的含义)通过熊猫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说明除法的含义(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由此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例5(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通过熊猫每4个一盘地分20个竹笋,分了5盘。使学生看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下第 单元 除法 教材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94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