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代数主要内容与分析.ppt
《数与代数主要内容与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与代数主要内容与分析.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数与代数内容分析,一年级,主要分四次学习100以内的数的认识(1-5的认识、6-10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是“数的认识”的起始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2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读数、写数的重要阶段,涉及几乎所有的整数认识中的要素,如数的抽象、数字的表示与书写、数位与相应的数值等。二年级,在前面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认数范围。三年级,安排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是借助直观操作,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直观认识。在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说明,数 的 认 识,数的认识的知识要点、重难点
2、,20以内数的认识:重点10内数的组成,建立“十”这一计数单位的概念。100以内数的认识: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所以,在教学时要突出“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和数位意义的教学;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万以内数的认识:其中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是读写数教学的重点。难点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位关系的教学。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分数的初步认识: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理解其意义是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重点。小数的初步认识: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是重点。
3、,数的认识的知识要点、重难点,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数 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以及解决问题等丰富的学习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了解可以用数来描述现实世界,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内容标准,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数,物体个数与数字一一对应。注意选择不同的情境和不同的学具,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如3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3个的物体,而与物体的大小、形状、质量等状态无关。知道数的作用不但可以用来表
4、示数量的多少(基数),还可以表示顺序(序数)。如3可以表示有3个物体,也可以表示第3个物体。,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数的过程,感受数的意义,亲身经历数数的过程,真实感受100有多少。经历100个一到1个一百的过程,建立计数单位的概念。经历1个一百到几个一百的过程。,内容说明 一、二年级安排了2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三年级安排了万以内的加减法和因数(除数)是一位数、两位数的乘除法。以及分数、小数的初步计算。本学段教学中数的运算教学占有很大的比例,是学生学习亿以内的加减法,因数(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笔算),以及整数、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数 的 运 算,数的运算的知识要点及
5、重难点,整数加减法口算20以内加减法整十、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笔算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笔算进位、退位加减法。其中计算三位数加、减法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是整数加减法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数的运算的知识要点及重难点,整数乘、除法 1.口算表内乘、除法 2.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3.因数、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的笔算,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笔算。其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以及理解“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的算理,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是教学的重难点。分数和小数加减法 主要是初步学习同分母(分母小于10)的分数加减法运
6、算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运算。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了解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差异,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结合情境教学计算问题,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运算的过程,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算式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算式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对运算法则的探索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既要让学生在直观教学中理解算理,还要让学生体验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
7、的掌握。教师要重视学生是否理解了运算的道理,是否能准确地得出运算的结果,而不应单纯地看运算的速度。,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并形成一定的运算技能,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并形成一定的运算技能,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引导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感知“不够分”,要使其明白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将计算教学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效结合,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时,学生开始接触图文结合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看图思考:题里说的是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还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使学生逐步
8、感悟到一个完整的问题至少有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条件和问题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并形成一定的运算技能,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时,可让学生通过捆小棒和拆小棒来帮助理解“为什么要退位”和“怎样退”两大核心问题,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将计算教学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效结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62页第8题,可引导学生表述:一共有3个蛋糕,每个蛋糕分8块,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人分到几块?在口述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其中的数量关系,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如,对于计算3427的问题,学
9、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以下列举的方法都应当受到鼓励。(1)3 4(2)3427 2 7 34207 _ 547 6 1 61(3)302050(4)3427 4711 34621 501161 4021 342761 61,重视算法多样化,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独立探索计 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的交流才是有价值的。交流的必要性和充分性。学生自主地探索运算方法必须进行比较和充分的交流。学生理顺自己的思路,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维过程。还应学习倾听他人的方法 从而进行反思,最终选择并逐步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师应注意发挥自己的作用.防止过度多样化。每一种方法的提出是学生自己经过思考,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代数 主要内容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94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