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二讲智力与创造力.ppt
《教育心理学第二讲智力与创造力.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第二讲智力与创造力.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二讲 智力与创造力,郝 宁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2,本 讲 纲 要,智力本质属性的研究 经典智力理论 现代智力理论 创造力及对其的理解,3,智力:没有谜底的谜面,Sternberg(2003)认为:“智力是一个很难琢磨的概念。”Murphy(1991)指出:“很难有一个人们共同认可的智力定义(既准确又实用)。”Dennis(1996)说:“目前心理学界对智力的具体含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而且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4,1921年,美国教育心理学杂志组织当时的智力研究专家,对智力本质进行定义。1986年Sternberg等主编了什么是智力?关于智力本质及定义的当代观点,收集当代智力研
2、究者对智力本质的看法。两次讨论涉及到智力的本质属性共27种,如适应环境的需要等。,1 智力本质属性的研究,1.1 两次专门讨论,5,相似之处:1921年和1986年心理学家在基本加工(知觉、感觉、注意)和心理加工速度这些属性上的看法一致。变化之处:1921年时更重视高级心理活动水平的成分(抽象思维、表征、问题解决、决策)和解决新事物的能力、学习能力等,1986年更重视元认知、执行过程、知识、自动化加工等属性。,1.2 两次讨论间的变化,6,Snyderman&Rothman(1997)调查了1020位专家对智力本质的看法。,1.3 当前对智力本质的认识,表1 专家认为智力的最重要的5个本质属性
3、,7,2 经典智力理论,智力理论研究有两大模式:心理地图模式与计算模式。心理地图模式得出智力的结构理论(经典智力理论);计算模式得出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现代智力理论)。,8,2.1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于1927年首先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理论。他认为,智力由一种单一的g因素(一般因素)和一系列s因素(特殊因素)构成。,9,卡特尔(R.B.Cattell)认为,有两个一般智力因素,即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指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等,它排除了文化因素,几乎可以参与到一切活动中去,因而被称作
4、流体智力。晶体智力是经验的结晶,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习得的,是流体智力过去应用的结果,如在学校学习获得的词汇能力和计算能力等。,2.2 卡特尔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10,图2 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的发展趋势,11,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L.L.Thurstone)认为,存在7种“基本能力”:计算、语词流畅、语词理解、记忆、推理、空间知觉、知觉速度。瑟斯顿的智力理论成了后来多重智力理论的前身。这一理论还支持学生在某些智力方面表现出不足,但在另一些方面往往又很优异的现象。,2.3 瑟斯顿的基本心理能力理论,12,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否认g因素的存在,坚持智力因素的
5、独立性。他认为,智力结构应该从操作、产物和内容三个维度去考虑。操作,即心理活动或过程;产物,即心理加工所得到的结果;内容,即心理加工的信息材料类型。,2.4 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模型,13,14,英国心理学家阜南(P.E.Vernon)于1960年认为智力结构是按层次排列的。他把智力划分为四个层次:(1)最高层次是智力的普遍因素(g因素);(2)第二层次分为两大因素群,即言语和教育方面的因素、机械和操作方面的因素;(3)第三层次分为几个小因素群,即言语理解、数量、机械信息、空间能力和手工操作等;(4)第四层次指各种特殊因素(s因素)。,2.5 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15,16,3 现代智力理论
6、,智力结构理论一直颇受指责。原因如下:(1)建构结构理论的方法学(以因素分析法为核心)存在某些先天不足。(2)这些智力结构理论难以得到整合。(3)根据这些理论编制的智力测验,也只停留在测量各种反映个体差异的智能构成因素上,难以对内在心理过程作进一步揭示。,17,3.1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H.Gardner,1983,1993)认为,人有七种智力: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动作智力、人际智力和自省智力;1998年,他又提出,人的智力除前述七种外,还包括自然智力。,18,脑损伤的潜在独立性。存在具备该智力的非典型性人群。智力至最终专长间,有一明确的发展历程。可以确
7、定该智力的进化历史。可以通过个体差异间的实验性研究来确定这种能力的存在。智力的实质可有来自心理测量学的证据证明。对某一特定符号系统编码的敏感性。,判断的标准,19,评价:尽管带有传统智力理论的一些痕迹,但在更宏观的水平上进行,且更多地从各专门领域所需的专长角度来研究智力,与当代认知心理学有密切联系。,20,21,3.2 戴斯的PASS智力模型,戴斯等人(J.P.Das,J.A.Naglieri)于1990年提出人类智能活动的三级认知功能系统的智力模型:“计划注意同时性继时性加工”模型(Planning-Attention-Simultaneous-Successive Processing M
8、odel),即PASS模型。该理论认为,智力有三个认知功能系统,即注意唤醒系统、同时性继时编码加工系统、最高层次的计划系统。,22,23,3.3 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美国耶鲁大学的斯腾伯格(R.J.Sternberg)于1985年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该理论由三个亚理论组成: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和成分亚理论。,24,情境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的外部世界联系起来,解释如下问题:哪些行为对个体而言是智慧的行为?这些行为在何处才显示出智慧?斯腾伯格认为,情境智力行为包括三个方面:(1)对现实环境的适应;(2)对更优环境的选择;(3)改造现实环境,使之更适合自己的能力、兴趣或价值取向。,25,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第二 智力 创造力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93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