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案4章.ppt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案4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教案4章.ppt(1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李小融编著,教育心理学,四川教育出版社,教师职业资格证考试,(14章),第一章 第一节,重点: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3、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考试重点)4、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理解,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考试要点:A:填空 B:单选,2、理解:(1)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教育心理。不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2)主要内容是研究“学与教”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 研究序列:首先是学生的“学”,其次是教师的“教”,(二)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过程理解 增加对学校
2、教育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具有教育心理学知识的老师,不仅能分析更多的教学问题,并且能找到更多、更科学的解决办法)举例:如何不与青春期学生产生代沟?前提:你要明确地知道“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其表现,以及教师的应当做法”,2、教师专业基础 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A:(教育学P81,“教师的知识结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文化知识,教学科学理论)(提醒:为什么把教育学知识与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连接?)B:教师不仅要懂教材本身(专业知识)。更要懂教学本身(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知识),举例:,一个小孩子,知道“父母”是“大人”,“小孩”是“小人”。一天,当她听到其父母说:“今天的雾怎么这么大?
3、昨天的雾都还小”后问:“妈妈,大雾是小雾的妈妈吗?”思考:1、小孩是怎么总结出来的:今天的雾怎么这么大?(一句话)大雾(词汇)昨天的雾都还小(一句话)小雾(词汇)2、小孩为什么会自觉地将“大人和小孩”的关系与“大雾和小雾”的关系联系?体现了小孩(人类)思维的什么特点?3、小孩将“大雾和小雾”的关系与“大人和小孩”的关系联系,有什么地方是值得肯定和纠正的?如何纠正?,3、总结教育经验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A:教师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来帮助自己总结教育和教学经验。B:管理者对于从事教育行政和领导工作的人来说,可以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来科学地管理和领导学校。,有人在网络上说教育学是一个不值
4、得的专业,理由是“那些教育管理者”把教育整得“面目全非”其实,恰恰是那些教育管理者(也是一般意义上的行政官员)没有学习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不懂得教育的内在和特殊规律,才把中国的教育整得“面目全非”。,到现在,我们还在用语文、数学、英语等“原始分数”相加,来衡量一个学生的高考总分。其实,用“原始分数”相加各科成总分,是非常不科学的。将各科成绩“原始分数”转化成“标准分”相加。已经是一个最起码的道理,但是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还几乎无人知道。至于“标准分”的相关知识,大家可以去“中国期刊网”(或者是“中国知网”)里面去查询王肇 著,正态分布在学生学习成绩评估中的应用。,4、教育研究方法 提供了学校教育
5、、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A:教育学里面就“教师角色”中提出教师应具备“研究者”角色“教育研究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转化为教育效果的中介和桥梁”。(教育学P103)“教师的劳动成果不仅要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还要体现在自己的专业成果上”。(教育学P104)B:教师职业专业化不仅是现代教育工作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保证和标志,更是教师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基础(P69),总结: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简答或论述),1、增加过程理解 增加对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师专业基础 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总结教育经验 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教育研究方法 提
6、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5、塑造健康人格 为教师提供健康心理塑造的知识支撑!,第二节 历史、发展和现状,一、起源阶段(历史)1、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开始的。考试要点:1、1903年 2、桑代克 3、教育心理学考试形式:单选、填空,2、1913年,桑代克将教育心理学扩展为教育心理学大纲,共分三个部分:“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原因”考试要点:1、1913年 2、教育心理学大纲 3、“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原因”考试形式:多选、填空,二、发展阶段:,三、现状和趋势,20世纪80年代,现代西
7、方学校教育心理学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简答题)1、中心问题“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研究的中心问题。2、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之中,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3、课堂教学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问题。4、学习过程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对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研究增多,对学习条件有系统的研究。5、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人的心里的基本结构(心理学结构),人的心理,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意志过程,情感过程,人 格,个性倾向性,自
8、我意识,注意、感知、记忆、思维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需要、动机、理想、信念,能力、气质、性格,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个性心理特征,认知,情感,决定,影响,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国际歌,A小孩,成绩好,父母:表扬孩子“聪明”,A小孩,当成绩不好,父母:批评孩子“不聪明”?,B小孩,B小孩,成绩好,当成绩不好,父母:表扬孩子“勤奋”,孩子就会认为是自己不勤奋,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感觉的作用,感觉剥夺试验,英国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实验,将6名志愿者分别关入一个与外界几乎隔绝的密封室中,观察他们在被剥夺视觉、听觉及触觉后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其中一位志愿者的
9、实验全过程被公开。,37岁的喜剧演员亚当布鲁姆是6名志愿者之一,他同意接受“单独监禁”。实验前,布鲁姆把即将发生的一切想的很轻松:“我是个忙碌的人,脑子里总是装满了各种想法和念头。我算了一下,只有48小时,不太长,我相信自己可以应付。”,半小时,变得焦虑,8个小时,出现妄想症状,注意力涣散,24小时,40个小时后,产生幻觉,48小时后,心理测试,处理信息的能力受损,记忆力减退,暗示感受增强,第一章、考试复习题,1、教师通过直接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这种方法属于()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2、在教育心理学中的研究中,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
10、里活动的方法是()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临床个案法,3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是以1903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其作者是()A 华生 B布卢姆 C 桑代克 D 詹姆士4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现象并加以记录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叫做()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教育经验总结法 D 实验法,5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是以 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A 1903年 B 1913年 C 1956年 D 1960年6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著有教育目标分类等著作,其提出 理论。A 发现学习 B 掌握学习
11、C 指导学习 D 有意义学习7、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主要涉及的是学校情境中的()A:学习 B:学生与教师B:教师与教学 D:学与教,8教育心理学的过渡时期是()A 1903年20世纪2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D 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91913年,桑代克将教育心理学扩展为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那些部分()(多选)。A 人的本性 B 学习心理 C 个别差异及原因 D 课堂教学E:性格教育,10、教育心理学学科发展的初创时期是()A:1903年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30年代50年代C:20世纪50年代80年代D:
12、20世纪80年代本世纪11、不是直接观察被试者进行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而是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主要是()A:调查法 B:实验室实验法C:自然实验法 D:观察法,(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1、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 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2、加涅的代表作是。3、学校教育心理学以 的研究为核心?4、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通过其他材料,简介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5、教育目标分类是心理学家 代表作。6、观察法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 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它进行了解的研究方法。7、一般认为,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是教育心理学
13、称为独立学科的标志。,学与教,学习的条件,学生学习过程,调查法,布鲁姆,直接观察,1903,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简答题每小题6分)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1、增加过程理解增加对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师专业基础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总结教育经验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教育研究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校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显著特点有那些?1、中心问题“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研究的中心问题。2、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之中,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3、课堂教学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问题,
14、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问题。4、学习过程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对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研究增多,对学习条件有系统的研究。5、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1、关于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2、关于“学生和教师”的认识(关于“学生的认识”是重点),第一节、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一、教育与学校教育1、教育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2、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终身教育。,教育是培养的人的活动,人是有心理意识的,教育者应具备心理学观点、知识和技术。,人是教育的着眼点,也是心
15、理学的主题,教育心理学专业人员应是教育研究人员的核心,二、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1、影响学生个体社会化A: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也就是从“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过程。B:例如:“义务教育制度”体现了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的知识程度。“交通法规”体现了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的行为规范。“结婚宣誓”体现了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的价值观体系2、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A:学校教育能促进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的发展变化。B:人的发展是终身的。因此现代教育两条基本的趋势是:(1)形成终身教育体制;(2)学校教育的任务从主要转手已有的知
16、识经验转变为主要培养学生形成独立积极地进行雪儿系的“自我教育”能力。,三、教学与课1、教学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把教学看作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考试:填空。“诱导学习”)A:“学前教后”树立科学的教学观或学教观,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B:现代学校的教学是科学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确定其内在规律;也是艺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2、课是教学的基本单位,指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是40分钟,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时间),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课包括三个要素: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师生相互作用。,第二节、学生和教师,一、学生及群体特征1、学生是学与教活动的主体,学校管理和学与教活动应
17、以科学的学生观为基础。2、教师要掌握两种学生心理特征:个体学生心理特征和群体学生心理特征。3、因为学生群体对学生成员的思想行为有很大影响,所以,争取诱导学生群体,更能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4、学生群体的分类(根据其组成方式及性质)正式学生群体和非正式学生群体(1)正式学生群体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如学生会、班级、团组织等。A:正式的学生群体应有共同的目标和行为规范、集体活动、共同感受和一定的组织形式。也可以称为“学生集体”,其中最重要的是“班集体”。B:班集体是形成学生集体意识的直接源泉,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C:班集体的分类:团结、聚散、离散三
18、种班集体,D:根据班集体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1)团结的班集体 有集体核心,成员对集体有向心力。(2)聚散的班集体 班主任依靠基本干部维持班上工作。(3)离散的班集体 没有集体核心,成员不支持、不关心集体。,E: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形成的过程:(考试重点)组建阶段:主要靠教师组织指挥形核阶段: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形成阶段:核心形成,开始进行民主管理发展阶段: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考试:多选题、单选题,F:如何指导和利用班集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简答题)美国心理学家史莫克的建议。具体方法:(单选题)利用教师对班级期望 加强学生对班级的期望利用教师的引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利用教师对学
19、生接纳与爱护 促进学生之间的友爱与团结利用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发展和修正学生的共同行为标准利用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增强学生间彼此沟通的能力利用师生和班级共同奋斗的目标(电影The School Of Rock)加强学生间相互合作、团结一致的精神。,(2)非正式学生群体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考试:名词解释)A:大多由37人组成(考试:单选)B:如班级中的“团伙”等(考试:单选)C:学校和班级中,正式学生群体并不总是起支配作用,往往还有非正式学生群体也发挥作用。D:青少年时期,一个人的同伴的赞许和欢迎有时是强大的动力。同伴小团
20、体的赞成与否的压力往往超过教师和父母的影响(青春期开始)E: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多选)群体内部的一致性情感依赖性往往具有较突出的“领袖”人物(孩子王)F:如何了解非正式学生群体?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若提出社会测量法(重点考试,单选),二、教师心理(本节内容,是教育学考试重点)1、教师角色A:教员教师的中心角色(考试,单选)B:学生模仿榜样C:课堂管理者D:办事员E:团队活动的领导者F:公共关系人员G:学者与学习者H:社会心理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I:父母J:权威人物,2、教师对学生期待的作用(考试重点)(1)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提出。(2)定义教师期待效应,从心理学角度
21、上讲,证实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进步。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效应,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3)教师期待效应的大小受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年龄较小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教师期望的影响(因为: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在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重要他人”,按照班杜拉的理论,教师很容易成为学生的权威人物,造成学生习惯将教师的评价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准)考试形式:名词解释、单选、填空,皮格马利翁 简介,皮格马利翁,英文名称是Pygmalion,又译作“比格梅利安”(香港等地)。是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的国王,爱上了自己用心所雕塑的女像。他的名字因为在
22、西方称为很多意思的代指:有时候是“那些在爱情中只能做自我投射的男子”的代称,有时候是“爱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代称。海明威与他第三人妻子马莎葛尔红(Marth Gellhorn)(一个非常有名的战地记者、作家,是一个很独立性格的女性)结婚的时候,有人称为他们是“打火石与韧钢的配对”,海明威的朋友很惊讶地说:“我想这次应和海明威从前那些比格梅利安式的关系不同吧”,因为在朋友看来,海明威是一个很自大、在爱情中永远处于主导地位的人,除了他自己驱使塑造的女性外,不可能与有独立性格的女子长相厮守。萧伯纳写过比格梅利安一剧。讲的是一名绅士教授如何爱上自己调教出来的、出身低下的女子。该剧后来被改编成众所周
23、知的电影窈窕淑女(My Fair Lady)。,3、教师的优秀品质和技能(P47)(1)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略)(2)理解学生品质包括:虚心、敏感、移情作用和客观性A:虚心坦率和包容地对别人的言行,持一种善于公开接受的态度。(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和观点并不是都正确的,学生也有强于自己的地方)B:敏感不麻木,能快速地、准确而合理地理解学生。能及时、恰到好处地感受到别人的情绪反应。C:移情作用“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站在别人(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D:客观性尽量减少偏见,减少自己的主观判断。(3)与学生有效交往(4)理解自己,4、课堂师生交往的特点(P53)(1)课堂交往是一种正式交
24、往(考试:单选)A:遵守交往规则(衣着正式等)B:掌握交往技能C:具有强烈的目的性、计划性等(2)课堂交往是一种代际交往A:要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3)课堂交往是“一对多”交往A:注意减少“交往死角”忽视部分学生,5、课堂交往的障碍(P57)(1)课堂语言障碍A:信息接受者对语言的理解有一个过程B:课堂双方师生之间知识经验的代沟C:教师的语言问题(逻辑、清晰等问题)(2)课堂交往中的心理障碍A:师生之间的动机障碍B: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C:师生之间的认知障碍(3)角色地位的障碍A:教师的权威角色和教师的“自我中心”倾向B:学生的被动、顾虑、焦虑等心理(4)交往技能的障碍A:教师要具备“一对
25、多”的交往技能B:需要要具备与“权威”打交道的技能(5)课堂结构障碍(教材图示),第二章、考试复习试题,1、根据群体的组成方式及性质,可以把学生群体划分为()(单选)A:大群体和小群体 B:正面型学生群体与消极型学生群体 C:正式学生群体与非正式学生群体 D:同质群体与异质群体2、非正式学生群体是()(单选)A:班集体 B:共青团支部 C:学习小组 D:团伙,(P25、28),(P28),3、教师扮演的中心角色是()A:学者 B:办事员 C:教员 D:权威人物4、课堂师生交往的性质是()A:非正式交往 B:正式交往 C:同辈交往 D:“一对一”交往5、非正式学生群体组成的人数一般是()A:2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教师资格 考试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93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