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及教育学概述 (2).ppt
《教育及教育学概述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及教育学概述 (2).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教育及教育学概述教学目的:1、把握教育的概念 2、理解教育的要素和形态 3、了解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4、明确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主要推荐阅读书目:1.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大联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2.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3.教育学原理胡德海著,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 4.教育原理金一鸣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5.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杜,1996年 6.现代教育理论扈中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主要教学内容 一、教育的认识 教育的概念、要素、形态
2、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产生与发展 三、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四、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日常用法“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二是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三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在这三类用法中,最基本的是第一种用法。,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对“教育”概念的日常理解构成了日常教育生活的基础。但是缺乏明晰和深入的思考,不能形成系统化、专门化的知识。所以,教育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人们把对“教育”概念的理解水平从常识水平提升到理论水平,对它进行较深入和系统的
3、分析。,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二)“教育”的词源意义 西文意指“引发”与“内发”。源于拉丁语“educare”,意指“引出”、“引导”、“使显现”、“使发挥”。它更多强调“内发”,即把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品质自内而外地引发出来,使其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代表学说:1)柏拉图“回忆说”;2)卢梭的“自然教育说”。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形象地阐释了教育的涵义,即把人的心灵从低处引向高处,从虚幻引向实在,从黑暗引向光明,达到永恒的善的境界。,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的解释
4、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中国古代的“教育”,大都使用“教”和“学”两个词。侧重“教诲、教导、教化、教授、教养”的角度,意指由外界施加的影响,或“外烁”性的活动,是从外部向人的内心灌输人原本所没有的品质。“教”和“学的词源看成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词源。中国传统的教子方法“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体现了这一理论。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认为教育就是对儿童的改造和外烁。,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三)“教育”的一般定义 一般从社会和个体两个角度给“教育”下定义。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教育”(1)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
5、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或智育活动,就是使人变得高尚或有充实的知识技能。这种定义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2、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定义的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而不是社会的一般要求,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内江师院
6、教心系,教育原理,以上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某些本质特征,对于理解教育活动有一定的价值。但也存在着缺陷。单纯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会把“教育”看成是一个外在的强制过程,忽略个体内在的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单纯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又会忽视社会因素和社会要求对教育活动的影响。而且用“学习”来定义教育会使教育的外延过于宽泛。教育包含着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是教育,如,完全独立自主的“自学”很难说是“教育”。因此,“教育”定义应该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综上所示,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
7、践活动。首先,该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性和目的性,即“教育”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没有明确目的,偶然发生的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能称作“教育”。,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其次,该定义把“教育”看作是一个耦合的过程:即“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个体的社会化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结构的人的过程。社会的个性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等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的过程。这两个过程互为前提,密不可分。,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
8、,再次,该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促进”或“加速”作用,因此,日常家庭中的“抚养”和“养育”行为严格说也不能称作教育,因为这类行为都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在社会与社会的关系方面起不到一种“引导”、“促进”或“加速”的作用。,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最后,该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教育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紧密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因此,从本质上说,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种质的规定性一方面揭示了教育的内在规定性即促进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教育的外在规定性即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它是在
9、一定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二、教育的要素 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一)教育者“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根据“教育”的定义,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而不是一种“实体”,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因此,作为教育者的父母与作为“抚养者”的父母之间有质的区别;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作为“教书匠”的教师,也有很大的差别。“教育者”不仅是对从事
10、教育职业人的“总称”,更是对他们内在态度与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对该概念,不仅应从“类”上来把握,而且更应该从“质”的方面来把握。,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二)学习者 用“学习者”而不用“受教育者”或“学生”这两个概念,主要因为:第一,“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成是比较被动的存在,看成是纯粹“接受”或“被教育”的人。这意味着“教育”是一发生在教育对象身外,并由教育者施加于教育对象的某种事情。这种看法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第二,“学生”尽管也有“学习者”的含义,但它所指称的“学习者”主要是那些在身心两方面还没有成熟的人。尤其在教育终身化和学习化社会中,更不能这样理解。所以,“
11、学习者”是一个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类型的词汇。,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与教育者相比,学习者有其自身的特征:第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第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第三,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不同。第四,不同的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因此,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内江师院教心系,教育原理,(三)教育影响(或教育媒介)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以及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还包括信息传递的环境,是形式与内容、环境的统一。内容上: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形式上: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及教育学概述 2 教育 教育学 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93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