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近年来,教师群体已成为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心理障碍和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学一线教师中有半数左右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如心烦、爱发脾气;1656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如失眠;249的教师已有“心理疾病”,如重度焦虑或抑郁等。要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标准。,一、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涵义(一)健康的涵义,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在其世界卫生组织宣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也就
2、是说,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种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由此,健康的观念也逐渐由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根据此模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衡量个体健康的10项具体标准:,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
3、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走路感到轻松。,(二)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综合而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西方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代表性观点: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标准: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
4、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美国心理健康协会提出的标准:有26条:,1、经常感到快慰、舒适;2、不为恐惧、愤怒、爱、妒忌、罪恶或者忧愁等情绪所捆绑;3、坦然接受不如意的事;4、以容忍、开放的心胸,面对自己、面对他人,必要时,还能自我解嘲;5、不高估或低估自己的能力;6、能接受自己的缺失;7、保持高度的自尊心;8、善于处理所面临的各种情境;9、能从每日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汲取生活乐趣;10、经常感受人际关系的乐趣;11、经常关怀他人,热爱他人;12、拥有永久的、非常良好的友谊;,13、相信别人,由衷地喜欢别人,也渴望人家爱自己、信任自
5、己;14、尊重别人的思想与意念,尽管这些思想与意念与自己有些分歧;15、不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见,也不随便接受别人的看法;16、乐于参与各种团体的活动;17、对左邻右舍,甚至所接触的任何人,都具有高度的责任心;18、胜任并愉快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需求;19、能自行处理所有的问题;20、勇于负责;21、尽可能谋求与环境的良好相处;22、乐于接受新经验与新观念;23、能充分运用自己的天赋;24、能确立合理的人生目标;25、能自我思索、自我抉择;26、能全力投入工作,从而寻求乐趣。,(二)我国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代表性观点,1、中国儒家文化的心理健康观(1)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2)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
6、(3)保持情绪的平衡与稳定;(4)正确认识周围环境;(5)保有积极的生活态度;(6)完善自我的发展目标。,(二)我国现代学者的心理健康观,黄坚厚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观点(1976):乐于工作;乐于交往;接纳自己;适应社会。张春兴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观点(1991):了解自己并肯定自己;掌握自己的思想行动;自我价值感与自尊心;能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独立谋生意愿和能力;理想追求不脱离现实。,(三)心理健康标准的科学界定,参照现实社会生活与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我们认为现代人的心理健康可作如下表述:智力正常是基础,关系协调是关键,情绪状态是表现,人格完善是结果。,其中,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要素的的关系协调可以
7、具体细分为四种关系:人己关系,即主体我和客体我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认识、接纳、完善自我等;人人关系,主要包括与长辈、同伴、异性、家庭关系等的处理;人事关系,包括如何有效地从事学习、工作、休闲等活动;人物关系,即协调与物质(金钱)、科技(工具)、环境(自然)、社会(政治)等的关系。而在这四种关系中,人己关系即自我意识是最为核心的要素。,成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根据对心理健康的结构关系和核心要素的认识,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目前我国把成人心理健康的标准界定为:智力水平正常 智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它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
8、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自我意识正确自我意识正确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标准,它提倡一种积极的自我观念,包括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和完善自我。,人际关系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应具备以下具体特点:其一,了解他人,理解他人;其二,乐于接受他人,也愿意被他人接受。由于心理健康的人喜欢别人、接受别人,所以他在别人中间也总是受欢迎的。生活平衡积极心理健康的人能享受学习、工作和休闲给自己带来的不同的满足,他们能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并不只是埋头工作,也能懂得享受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感和休闲给自己带来的放松感。社会适应良好心理健康的人,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使自己的思想、信念和行动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
9、伐,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协调一致。,情绪乐观向上情绪乐观向上是指情绪的产生是由适当的原因所引起,情绪的持续时间是随着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情绪活动的主流是愉悦的、欢快的、稳定的。人格统一完整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的各种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结合成一定联系和关系的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如果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的行为就是正常的;如果失调,就会造成人格分裂,产生不正常的行为。,三、中小学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典型症状,(一)主要问题1、自我否定引发的痛苦感。2、新型师生关系引发的不适感。3、自身素质缺失引发的焦虑感。4、
10、教育目标与现实反差太大带来的茫然感。,(二)典型症状,1、焦虑。从本质上讲,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它具体表现为:对自己和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安、担心、恐慌、害怕等。2、抑郁。这是一种以压抑、伤感和绝望为主的情绪状态。3、嫉妒、攀比。这是教师心理失衡的典型表现。4、强迫症。这是一种神经功能性障碍症。,四、中小学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导致中小学教师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又有客观方面的。客观原因主要是:1、无奈的升学率:永远的绳索。2、体力上过于辛苦:不堪重负。3、职业的竞争加剧:危机感油然而生。4、学历的进修与培训及职称晋升的压力:彼伏此起。,5、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挣
11、扎与困惑。6、当代学生思想复杂,难教难管;家长对教师要求不一致:教师工作前难后难。7、学校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不公平,人性化不够等)。8、教师自身在认知或人格方面存在问题(认知失调)。9、人际关系,子女教育、家庭婚姻出现问题(后院失火)。10、社会环境的冲击,行业差距过大,使教师心理失衡。,五、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职业倦怠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明显影响到中小学教师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效果。因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引起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和教师自己的关注,研究和消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当前教师管理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什么是
12、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指对长期的工作压力作出反应的心理综合症状。1974年西方学者最早把倦怠引入临床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用以描述生理和心理枯竭的助人者,后来有关职业倦怠的涵义扩展到一个更广泛的领域,包括教育行业。马斯洛等人将倦怠定义为一种心理的综合症状,主要由三个维度组成: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降低的自我成就感。情绪衰竭是指个体的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去个性化是指个体以消极否定的态度对待学生;自我成就感是指个体对自身工作意义的肯定。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一种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中小学教师是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国内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其中情绪
13、衰竭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常感到工作没意义、没价值,工作目标渺茫,对教育教学工作失去应有的兴趣,日感焦虑与烦恼,有无助感,缺乏工作自信,缺乏进取心,工作中易躲避困难,敷衍工作,被动应付。这些表现已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及教师队伍的稳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可以说“倦怠的感受正在打击着无数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们教师们已在逐渐地放弃他们的专业工作。”,(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压力与教师职业倦怠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我们在访谈调查中发现,来自社会、学校组织、职业特征和教师自身等方面的多重压力,是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
14、主要原因。1、社会环境方面的压力,(2)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在社会对教师报以高期望的同时,却出现了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待遇低一系列的反差。从客观上说,教师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决定了教师应当拥有较高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虽说近年来教师工资有过几次大的调整,但从总体上来看,与劳动性质和强度相当的其他行业相比,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依然偏低。倦怠通常是由于专业人员感到其付出与之回报不相匹配而产生的。,(1)社会期望值过高。教师不仅要传承知识文化和培养各类合格人才,而且还要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因而,教师承受着巨大的社会期望。同时,在今天迅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校长、家长、学
15、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益分歧。在多方的期望之下,教师的工作压力与日剧增。教师还要胜任各种各样的角色,并且要将每一种角色做到最好。尤其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更是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更加冲击着教师的心理。当学校和教师没有能够实现社会的期望时,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教师。这时教师所体验到的不仅是在工作中感到疲惫不堪,更觉得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成绩和回报,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从而导致低的自我效能感,产生职业倦怠。,2、学校组织方面的压力,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各方面的环境对教师职业倦怠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工作环境可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师能够充分施展
16、自己的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反之,不良的学校氛围则容易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有研究发现,当教师感受到学校有一套对教师教学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在工作中能感受到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自主权,并且觉得自己能够参与学校的决策时,教师的职业倦怠就会降低。在教师的工作过程中是否有来自于学校领导的支持、同事的支持、家庭成员的支持以及学生的支持都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发现,感受到更多支持的教师不易产生职业倦怠。此外,还表现为超长的工作负荷和超长的工作时间、学生的不配合、教师之间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都会诱发教师的职业倦怠。,3、职业特征方面的压力,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教师扮演着多种角
17、色:社会的代表者、社会道德的实践者、人类文明的建设者、父母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班级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但是教师不可能把每一种角色都扮演好,这时就会产生角色冲突。同时教师由于对其职业的权利、义务、责任等缺乏清晰、一致的认识而感到对工作无法胜任,形成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会导致教师的情感衰竭和教学效能感的下降,引起职业倦怠。此外,由于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生的知识量大大增加,同时我国进行的教育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在很多时候感到力不从心。教师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感到知识的枯竭和应对学生问题时方法的枯竭,最终引发职业倦
18、怠。,4、教师自身的压力,教师自身的压力主要源自人际关系压力,环境压力,工作压力、经济压力、家庭压力等方面。来自家庭的压力,主要有夫妻关系紧张的压力,抚养教育孩子的压力,经济方面的压力,和配偶分担家务以及处理家庭杂事的压力,与亲戚的人情走动的压力。在性别差异方面:男性教师的工作压力、经济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比女性大,环境压力则无显著性别差异。原因可能是社会的传统观念对男性的要求要比女性大,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耐心使其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比男性有优势。但女教师面对改革的压力、处理家庭事务的压力比男性大。,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大量的事实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
19、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在许多情况下,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1、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2、教师不健康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教师感受到的压力也不一样,起原因主要是自我期望过高或经常与人攀比造成的。因为外在的环境因素必须通过教师内在的个体因素才能起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学效能感以及教师的心理健康都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健全的人格是合格教师必备的重要心理素质,不同人格特点的教师面对压力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一般而言,教师的职业倦怠和自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
20、系,高自尊的教师易于缓解职业倦怠。而那些具有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自信心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的人,很容易引发职业倦怠。同时教学效能感能够预示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低教学效能感的教师,其职业倦怠的程度越高,最容易离开教师行业。,七、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一)从学校角度来讲,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营造自由与发展的心理氛围,减轻外部压力2、改革教师评价机制。3、树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健全教师心理教育机制。,(二)从教师个人角度来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竞争和客观现实所带来的压力。(1)调整认知偏差。教师应
21、努力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以学生为友,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逐渐养成良好的性格,自觉克服不良心理,消除不良情绪,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良心理,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宽容学生。这样,就可以使自己逐渐形成健康心理。,(2)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3)要有知足常乐的思想,正确对待生活条件的差异。2、加强学习。教师要系统掌握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主动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何克服狭隘、自卑、嫉妒等不良心态;如何面对工作;如何对待学生;如何面对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
22、失败;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如何看待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等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心理自我调节。同时要通过学习增强权益意识,依法保护自己。,3、培养健康乐观的性格,悦纳自我,拓宽心胸。,作为教师一定要接受我是教师这样一种角色,这样才能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乐趣。一个厌烦教师工作的人,在天天面对教育工作的同时,怎么可能会有一种好的心态呢?如果能冷静地对待自我、悦纳自我,就会“天天有个好心情”,也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生活中有些心胸不宽广、遇事想不开的人经常会有心理疾病困扰。因此,广大教师要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努力加强
23、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要有角色意识,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拼搏进取,要知道优胜劣汰永远是社会发展的公平法则,只有正视现实、不断奋进,才能适者生存。一味怨天尤人,就会永远是一个失败者。同时,要学会放弃,因为人生有太多让你心动的东西想去追逐,像评先、评优、晋级、提干等,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等待你的将是痛苦。有时即使你付出了全部也不会是满意的结果,因为有许多东西自己是左右不了的,所以,该放下就放下,退一步海阔天空。,4、建立稳固的社会支持系统。(1)做好和家人的沟通工作,取得他们的支持和谅解。(2)在学校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生活上互相关心,工作上互相支持。(3)在社会上多交朋友。5、处理好
24、各种人际关系,学会自我减压。特别要妥善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把学生当人看,把学生当学生看,把学生当孩子看6、接受心理咨询,7、学会放松,学会自我疏导。,人常说,会休息才会工作。当自己的工作压力过大时,不妨到户外运动一下,或者跟朋友爬爬山、喝喝茶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更利于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可能的话,学会一种技艺最好,它会是你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爱好中寻找乐趣,以驱散不健康的情绪,令生活更有意义。同时,也应增强自控能力,合理释放情绪,在适当的情况下多找好朋友谈谈心减轻精神压力和积郁的愤懑情绪,心情抑郁不想做事时,请选择放下,想休息就休息,想娱乐就娱乐。脑子时
25、刻要记住:圣人都做不到十全十美,何况我们教师呢!所以,要学会自我疏导。,自我疏导的常见策略与方法有:,(1)倾诉(发牢骚)。(2)旅游或散步。(3)读书。(4)听音乐唱歌(音乐疗法)。(5)求雅趣。(6)做好事。(7)热爱生活、学会幽默。(8)遇事自我开脱,别跟自己过不去。(9)学会宽容、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10)进行比较剧烈的体育运动或劳动。(11)多为老人和孩子着想。(12)创造条件大笑、大唱、大吼。(13)经常换位思考。(14)内观疗法(15)沙盘游戏疗法(16)催眠疗法(17)心理保健操 鸣天鼓 敲手法作业:结合你的体会,谈谈教师心理健康的调适与维护。(怎样让老师自己天天有个好心
26、情),教师职业倦怠状 况 调查表,答题说明:请看懂题意后在每道题后面符合自己情况的选项上划“”,不要犹豫,尽快做答。一,你是否感觉工作负担过重,常常感觉难以承受,或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A,经常 B,有时候会 C,从来不会 二,你是否感觉缺乏工作自主性,往往领导让做什么就做什么?A,经常 B,有时候会 C,从来不会 三,你是否认为自己基本上待遇微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A,经常 B,有时候会 C,从来不会 四,你有没有觉得组织待遇不公,常常有受委屈的感觉?A,经常 B,有时候会 C,从来不会 五,你是否会觉得工作上常常发生与上层不和的情况?A,经常 B,有时候会 C,从来不会,六,你是否觉得
27、自己和同事相处不好,有各种各样的隔阂存在?A,经常 B,有时候会 C,从来不会 七,你是否经常在工作时感到困倦疲乏,想睡觉,做什么事儿都无精打采?A,经常 B,有时候会 C,从来不会 八,你是否以前都很上进,而现在却一心梦想着去度假?A,经常 B,有时候会 C,从来不会 九,你是否在工作上碰到一些麻烦事时急躁、易怒,甚至情绪失控?A,经常 B,有时候会 C,从来不会 十,你是否在工作餐时感觉没食欲,嘴巴发苦,对美食也失去兴趣?A,经常 B,有时候会 C,从来不会 十一,你是否对别人的指责无能为力,无动于衷或者消极抵抗?A,经常 B,有时候会 C,从来不会 十二,你是否觉得自己的工作不断重复而且单调乏味?A,经常 B,有时候会 C,从来不会,得分统计办法:选A得5分,选B得3分,选C得1分,把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结果分析:1220分,很幸运,你没有患上职业倦怠症,你的工作状态不错,继续发扬。2140分,你已经开始出现了职业倦怠症的前期症状,要警惕,请尽快调整,你需要为自己的职业状况进行反思和规划,以提升你的职业竞争力。4160分,已患上了职业倦怠症,你对现在的工作几乎已经失去兴趣和信心,工作状态很不佳,长此以往极不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最好尽快向职业规划方面的专家求助。,谢 谢!电话:邮箱:yangzhiheng109,生理周期,体力23天,情绪28天,智力33天,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92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