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评鉴专题报告.ppt
《教师专业发展评鉴专题报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专业发展评鉴专题报告.ppt(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專題報告一、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後設評鑑以國立附設實驗小學為例,指導教師:張媛甯教授報告學生:高天芳學號:M981F305,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後設評鑑:以國立附設實驗小學為例潘慧玲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所教授鄭淑惠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政策與行政所助理教授陳文彥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摘要本研究針對九所國立附小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過程與結果進行後設評鑑,透過問卷調查、焦點團體訪談,以及文件分析等方式蒐集相關資料,探討其符合四項後設評鑑準,包括正當性、效用性、可行性、精確性的程度,以及在此些評鑑準所展現的優點價值與問題。(參考教材O:192p),壹、前
2、言於民國95年公佈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劃,由各縣市、學校、教師,採自願方式參與,並於民國98年正式將此計劃由試辦改為實施要點,顯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劃有其推動之必要性與重要性。(參考教材O:192p),由於國立附設實驗小學以下簡稱附小扮演著引領他校實施新政策方案之角色,在此初始推動階段,其執行時的優良實務,乃是其他試辦學校進行標竿學習的適切對象。附小一般來說擁有較佳的推動資源,若他們在執行時尚且碰到窒礙之處、展現的優點以及遭遇的困難,可提供其他試辦學校參考,以及凸顯目前政策實施的問題。基於後設評鑑於當前之必要性,以及附小所具備的樣本特性,本研究針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進行後設評鑑,並以九所
3、國立附設實驗為例,探討其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時,符合各評鑑標準的程度,進而提出後續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政策與執行建議。,貳、文獻探討(一)評鑑目的依據實施要點第二點規定,我國的教師專業發展平間係以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增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教學品質、以增進學生學習成果為目的。根據教育部的計畫與相關宣導顯示,我國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係定位於形成性的目的,已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為主,非以教師績效考核為目的之總結性評鑑,也與教師分級分開處理(潘慧玲等,2007)。,(二)評鑑內容依據實施要點第五點規定,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內容得包括課程設計與教學、班級經營與輔導、研究發展與進修、敬業精神與態度等,係多方位考
4、量教師專業發展與表現的評鑑內容。教育部授權學校得配合個別需要,選擇依個或數個內容項目進行評鑑,也能自行決定評鑑的規準。,(三)評鑑方法依據實施要點第五點規定,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方法可分為自我評鑑與校內評鑑二種。教師自我評鑑,是由受評教師根據學校自行發展之自我評鑑檢核表,填寫相關資料,逐項檢核,以了解自我教學工作表現。校內評鑑則是由學校評鑑推動小組安排評鑑人員,採取如教學觀察、教學檔案、晤談教師及蒐集學生或家長教學反應等多種方式進行評鑑。,(四)評鑑人員校內評鑑(他評)則由學校評鑑推動小組安排的評鑑人員執行。為了增進評鑑人員的評鑑之能力,本計劃規劃了相關的人才培訓,同時建制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輔導支
5、持網路,由專家學者組成輔導小組,協助參與之試辦縣市與學校。(潘慧玲等,2007)。,(五)評鑑歷程依據教育部訂定的學校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流程圖(轉引自潘慧玲等,2007),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歷程可歸納為三部份:評鑑的規劃、執行及運用,茲說明如下:1.評鑑的規劃:徵詢教師參與的意願及確定是否參加試辦,成立評鑑小組,研討評鑑規準,與決定的方式和期望,參加評鑑相關研習宣導。(參考教材O:195p),後設評鑑的意義:美國教育評鑑標準聯合委員會(The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以下簡稱聯合委員會)制定的方案評鑑標準
6、,界定後設評鑑為評鑑本身應該依據方案評鑑的標準和其他適切的標準,進行形成性和總結性的評鑑,使評鑑實施的過程獲得適度的指引,當評鑑完成時,利害關係人也能仔細地檢視評鑑的優缺點。,後設評鑑的操作性定義為經由描述、獲取及運用有關評鑑的效用性、可行性、正當性、精確性,以及系統性、評鑑實施能力、廉潔/誠實、尊重他人、社會責任等描述性與判斷性資訊的過程,據以引導評鑑,並報告評鑑的優缺點,其定義與聯合委員會的界定一致。(參考教材O:195p),1.後設評鑑是後設評鑑人員與其利害關係人互動的過程。2.後設評鑑是獲得及運用描述性與判斷性資訊,以回答後設評鑑問題的過程。3.後設評鑑是獲得及運用描述性與判斷性資訊,
7、以回答後設評鑑問題的過程。,4.後設評鑑必須採用適當的評鑑標準,以判斷原級評鑑的優缺點。5.後設評鑑兼具形成性和總結性的角色。6.後設評鑑應該接受評鑑。(參考教材O:196p),(二)後設評鑑的目的與範圍 後設評鑑一方面提供評鑑人員改進評鑑的方向,發展與維持評鑑實務的信度與效度。另一方面,後設評鑑提供了評鑑是否正確、公平、有效與值得信賴等資訊。,為了達成後設評鑑的目的,後設評鑑的範圍可能包括原級評鑑的目的、設計、執行與結果。(游家政、曾祥榕,2004;Stuffebeam)1.評鑑目的:指評鑑所要達成的結果。2.評鑑設計:指評鑑活動的設計與規劃。3.評鑑執行:指根據評鑑的設計已實施評鑑的過程。
8、4.評鑑結果:指評鑑辦理的結果。,三、後設評鑑的標準後設評鑑必須採用適當的評鑑標準,以判斷原級評鑑的優缺點。由於本文所探討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為一人員評鑑,以下所探討的後設評鑑標準也就以人人員評鑑的標準為限。(參考教材O:198p),美國訂定人員評鑑標準,聯合委員會於1988年出版人員評鑑標準:如何評估教育人員評鑑制度,將人員評鑑的專業標準依特性區分為正當性標準(Propriety Standards)、效標性標準(Utility Standards)、可行性標準(Feasibility Standards)以及精確性標準(Accuracy Standards),每一類標準又細分為若干的標準,以
9、引導優質的人員評鑑服務。(參考教材O:198p),叁、研究方法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焦點團體訪談以及文件分析等方法,蒐集所需資料,進行方式如下:一、問卷調查二、焦點團體訪談三、文件分析問卷調查與焦點團體訪談法,肆、研究結果與討論根據問卷調查、焦點團體訪談法以及文件分析的結果,以下分析評鑑的正當性、效用性、可行性與精確性標準,進行研究結果的討論。在分析架構的安排上,每一後設評鑑標準首先呈現問卷調查所獲得的量化數據,而由於評鑑的本質與功能,在於針對評鑑的優點與價值進行判斷。(參考教材O:199p),一、正當性標準部份 分析參與學校之後設評鑑問卷正當性的結果如表1。P1題學校能向受評教師與評鑑人員清楚
10、說明評鑑實施的步驟與進度。P2題學校能向受評教師清楚說明評鑑資料蒐集的方法與範圍。P3題評鑑人員能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受評教師。P4題評鑑的執行能避免對於學生的學習造成不當干擾。P5題學校能公平地執行評鑑。P6題受評教師對於評鑑結果能有說明的機會。P7題學校對於評鑑結果能與以保密。整體而言,參與學校在正當性標準各選項之填答結果,平均數多在3.00以上,整體平均分數為3.24,顯示大多數教師傾向同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執行符合正當性標準。(參考教材O:199p),综合分析參與學校的行政人員和教師之焦點團體訪談結果,歸納學校符合正當性標準以及可進一步改善的項目如下:,(一)符合正當性標準項目 1.學校會
11、透過校務會議討論是否推動,且尊重教師參與的意願。2.學校會事先透過會議,向參與教師說明整體評鑑實施的方式與進度,教師討論的結果則可提供執行方式的修正,行政單位也會適時地提醒執行時的細節。,3.受訪教師表示,學校能公平地執行評鑑。4.針對學校對於評鑑結果能予以保密一項,部分學校未回收教師的評鑑結果,或或者頂多是檢視後加以存檔,為將評鑑結果作後續之處理,較無涉及評鑑結果保密與否的問題。(參考教材O:199、200p),(二)建議改進項目1.大多數受訪人員認為實施評鑑不會對學生學習產生干擾,遇到教室觀察或錄影時,學生尤其不易專心上課,而教師往往花費太多時間於評鑑的執行,恐怕也會耽擱教師備課或輔導學生
12、的時間。2.部分教師表示,缺乏評鑑結果的會談機會,或者沒有看到他評表的結果,無法針對評鑑結果說明。(參考教材O:202p),二、效用性標準部份分析參與學校之後設評鑑問卷效用性的結果。U1題學校能開放學校行政人員及教師共同參與編定評鑑規準。U2題學校能協助受評教師與評鑑人員了解評鑑的目的與內容。U3題學校能採用切合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的評鑑規準。U4題評鑑人員能具備適當的領域(學科)專門知識進行評鑑。U5題,學校能建立參與試辦教師(受評教師與評鑑人員)研討評鑑理念與作法的專業對話機制。U6題評鑑人員能掌握規準意涵進行判斷。U7題受評教師與評鑑人員能有機會討論評鑑結果。U8題學校對於未達評鑑規準的教師
13、能進行輔導。U9題評鑑的過程與結果能促進受評教師的專業發展。整體而言,參與學校在效用性標準各選項之填答結果,平均數多在3.00以上,整體平均數為3.15,大多參與試辦教師傾向同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執行符合效用性。(參考教材O:201、202p),肆、研究結果與討論根據問卷調查、焦點團體訪談法以及文件分析的結果,以下分析評鑑的正當性、效用性、可行性與精確性標準,進行研究結果的討論。在分析架構的安排上,每一後設評鑑標準首先呈現問卷調查所獲得的量化數據,而由於評鑑的本質與功能,在於針對評鑑的優點與價值進行判斷。(參考教材O:199p),一、正當性標準部份 分析參與學校之後設評鑑問卷正當性的結果如表1
14、。P1題學校能向受評教師與評鑑人員清楚說明評鑑實施的步驟與進度。P2題學校能向受評教師清楚說明評鑑資料蒐集的方法與範圍。P3題評鑑人員能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受評教師。P4題評鑑的執行能避免對於學生的學習造成不當干擾。P5題學校能公平地執行評鑑。P6題受評教師對於評鑑結果能有說明的機會。P7題學校對於評鑑結果能與以保密。整體而言,參與學校在正當性標準各選項之填答結果,平均數多在3.00以上,整體平均分數為3.24,顯示大多數教師傾向同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執行符合正當性標準。(參考教材O:199p),综合分析參與學校的行政人員和教師之焦點團體訪談結果,歸納學校符合正當性標準以及可進一步改善的項目如下:
15、,(一)符合正當性標準項目 1.學校會透過校務會議討論是否推動,且尊重教師參與的意願。2.學校會事先透過會議,向參與教師說明整體評鑑實施的方式與進度,教師討論的結果則可提供執行方式的修正,行政單位也會適時地提醒執行時的細節。,3.受訪教師表示,學校能公平地執行評鑑。4.針對學校對於評鑑結果能予以保密一項,部分學校未回收教師的評鑑結果,或或者頂多是檢視後加以存檔,為將評鑑結果作後續之處理,較無涉及評鑑結果保密與否的問題。(參考教材O:199、200p),學校能建立參與試辦教師(受評教師與評鑑人員)研討評鑑理念與作法的專業對話機制。U6題評鑑人員能掌握規準意涵進行判斷。U7題受評教師與評鑑人員能有
16、機會討論評鑑結果。U8題學校對於未達評鑑規準的教師能進行輔導。U9題評鑑的過程與結果能促進受評教師的專業發展。整體而言,參與學校在效用性標準各選項之填答結果,平均數多在3.00以上,整體平均數為3.15,大多參與試辦教師傾向同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執行符合效用性。(參考教材O:201、202p),(二)建議改進項目1.大多數受訪人員認為實施評鑑不會對學生學習產生干擾,遇到教室觀察或錄影時,學生尤其不易專心上課,而教師往往花費太多時間於評鑑的執行,恐怕也會耽擱教師備課或輔導學生的時間。2.部分教師表示,缺乏評鑑結果的會談機會,或者沒有看到他評表的結果,無法針對評鑑結果說明。(參考教材O:202p)
17、,二、效用性標準部份分析參與學校之後設評鑑問卷效用性的結果。U1題學校能開放學校行政人員及教師共同參與編定評鑑規準。U2題學校能協助受評教師與評鑑人員了解評鑑的目的與內容。U3題學校能採用切合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的評鑑規準。U4題評鑑人員能具備適當的領域(學科)專門知識進行評鑑。U5題,综合分析參與學校的行政人員和教師之焦點團體訪談結果,歸納學校符合效用性標準以及可進一步改善的項目如下:,(一)符合效用性標準項目1.學校皆盡力宣導並協助參與教師了解評鑑的目的與內容。2.學校會透過會議獲分組討論等方式,使參與教師共同討論評鑑的規準,部分學校會逐年修訂規準,或者透過各領域或觀察前後的會談,討論與調整適
18、用的評鑑規準。,3.有的學校針對評鑑規準進一步編修具體的事例解讀也有的學校花費較長的時間討論規準,有助於教師掌握規準意涵進行判斷。4.大多數的教師皆認為本評鑑的價值在於是否能夠增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受訪者表示,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可發揮的效用性,包括:促進自省、教學對話及調整自己的教學等。5.學校對於未達評鑑規準的教師能進行輔導部分,由於參予的學校並未有未達評鑑規準之教師,因此並未有此一細項標準符不符合的情形。,(二)建議改進項目1.受評教師與評鑑人員會討論評鑑的相關結果,其討論對於個人的專業成長助益很大為討論的情形常受限於彼此時間的配合度與充分度。,2.大多數的受訪者表示,學校規劃會議和研習的時間
19、,宣導及討論評鑑的觀念與做法,為教師的課務繁忙、學校要推動的方案或活動甚多,可供研討的時間有限。3.學校的宣導僅是整體計畫的一環,少部分受訪教師對於教師專業發展位何需要結合評鑑,以及此計畫是否具有總結性目的等感到疑慮,有的學校特別指出,雖然教育部希望附設實驗小學能全面參予辦理,但相關的宣導應該更加周全,以協助教師釐清計畫的目的與內容。(參考教材O:202p)4.學校發展的共通性規準,通常無法切合各領域教師的實際需求,需要再編修。,5.根據評鑑規準進行評鑑結果的判斷,多數教師反應不易執行,教師間彼此的解讀不一定一致,需要在研習與討論,才有助於評鑑結果的判斷。6.部分學校由於評鑑人力不足,或者學校
20、規模較小,並不容易找到相同領域的評鑑人員,在這種情形下,不少受訪者表示,評鑑人員僅能提供受評教師依班性的教學意見,對於領域專業部分的回饋,較不易提出具體的看法,可能影響評鑑結果對於教師專業成長的協助,建議能充實評鑑人力或者向外尋求人力資源的協助,以謀解決。,7.不少受訪者表示,目前的制度上缺乏評鑑後的支持系統,即使知道有部份項目需要再增強,但不知道專業成長的管道、未獲得專家、課務代課等資源協助,使教師缺乏即時調整教學的能力。(參考教材O:202p),三、可行性標準部份分析參予學校之改進性後設評鑑問卷可行性的結果如表3,F1題學校能分析自身條件,逐步規劃推動評鑑的策略之平均分數為3.12、F2題
21、學校能在評鑑實施前與受評教師進行溝通之平均分數為3.23、F3題學校能有足夠符合條件要求的評鑑人力之平均分數為3.00、F4題學校人員能支持評鑑工作的執行之平均分數為3.00、F4題學校人員能支持評鑑工作的執行之平均分數為3.24、F5題學校能提供教師參與評鑑所需的資源之平均分數為3.22、F6題學校能在教師互信與合作的基礎上實施評鑑之平均分數為3.26、F7題學校能適當調配評鑑的時間之平均分數為3.12,整體而言,參予學校在可行性標準各選項之填答結果,平均數多在3.00以尚,整體平均數為3.17,顯示大多數參與試辦教師傾向同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執行符合可行性。參考教材:202p,综合分析參與
22、學校的行政人員和教師之焦點團體訪談結果,歸納學校符合可行性規準以及可進一步改善的項目如下:,(一)符合可行性標準項目1.學校在期初召開工作會議,每一個階段都會有工作會議,提醒老師評鑑的時程,也會透過電子郵件跟老師溝通、表格也做說明,然後會幫老師們排定大致的流程表進行說明。2.學校會定期舉辦夥伴教師會議,大家利用週三中午的時間,午餐後一小時的時間做規準的研討,剩餘的時間進行夥伴教師的討論。,3.在研討規準及教室觀察的分組上,人員都是自由選擇,多數是找同領域或同年段的老師,在某種程度上就有同質性及自願性,所以在討論的過程中會較有共識,彼此也有一定的信任度,教師間互動良好,彼此信任,加上態度積極,對
23、評鑑的推動甚有幫助。4.要將所有的教學檔案放入符合規準的項目中,要花費很多時間,但一但建立好之後,可以依職沿用下去,內容也會愈來愈豐富。(參考教材O:203p),(二)建議改進項目1.學校平時要推動的事務很多,無法完全將重心放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推動上,同時老師平時事務很多,尤其是小校的老師,對於要額外花費許多心力在較專的參與上感到無奈,認為不太有實質意義與幫助。2.對於製作教學檔案,多數教師反應需要花費許多時間,並且認為不做教學檔案並非意味不認真教學,教師寧可花時間在教學上讓學生受惠,建議是否可以不要太重視形式上的教學檔案,而重視教學檢討與省思,並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學生,此外若是要做教學
24、檔案的評鑑使否有較簡化的作法?,3.教師普遍反應時間不足,不僅在教學檔案的製作上,同時在教室觀察也不依定能順利安排空堂到受評教師的教室做教學觀察,因此評鑑結果不易客觀,且若教師間的專業領域不同,不易給予具體有用的建議。4.有部分學校目前只有少數的人參加過初階研習,只有兩位有參加輔導教師的研習,在評鑑人力上有所不足,也因此再入班觀察評鑑時亦有標準認定不一的情況,建議開放教師參與初階研習的員額。(參考教材O:204p),四、精確性部份分析參與學校之改進性後設評鑑問卷精確性的結果,A1題學校能更確定評鑑指標選用適切的評鑑方法、A2題學校能確實執行評鑑的必要程序(選編評鑑規準、實施自評、實施他評、提供
25、評鑑結果等)、A3題學校能檢視評鑑過程以作必要的調整與改進、A4題學校能運用多元資料以確保評鑑結果的可信度、A5題評鑑結果能正確反映受評教師的表現,整體而言,參與學校在精確性標準各選項之填答結果,平均數多在3.00以上,整體平均數為3.10,顯示大多數參與試辦教師傾向同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執行符合精確性。綜合分析參與學校的行政人員和教師之焦點團體訪談結果,歸納學校符合精確性標準以及可進一步改善的項目如下:,符合精確性標準項目指標研擬過程有兩個版本提供參考,由所有試辦老師討論要哪一個版本,擇定版本後再討論指標內容是否符合需求,再做修正,另外學校有製作指標的示例解讀,因此評量時抽象的指標也可容易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专业 发展 评鉴 专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91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