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四章-被害人汇总.ppt
《教学课件:第四章-被害人汇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四章-被害人汇总.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被害人,传统犯罪学侧重研究犯罪人,而忽视了对其对立面的被害人的研究。自上个世纪中叶,鉴于德国纳粹在战争中对于被占领地区人民的迫害,特别是对于犹太人的种族灭绝造成数以千万计的被害人这一残酷现实,犯罪学开始关注被害与被害人问题。于是一门新的学科从犯罪学中分离出来被害人学的诞生。,第一节 概述,一、被害人的概念,被害人或称受害人,是指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或损害即危害结果的承受者。具有四层含义:,二、被害人的特性,(一)被害性1、被害倾向性2、被害受容性3、被害敏感性,(二)互动性(三)可责性,一般来说,被害性、互动性和可责性,是被害人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客观而理智地认识被害和评价被害人,从而
2、客观公正的认识和评价犯罪与犯罪人,提出合乎实际的科学的预防被害人与预防犯罪对策的基本依据。,三、被害人研究的意义,(一)被害调查有助于客观准确地评估犯罪水平和趋势,科学揭示犯罪现象。(二)分析被害原因有助于全面地认识犯罪的发生过程和深入犯罪原因的研究。(三)有助于提高对罪责的认识和更加准确地定罪量刑。(四)有助于刑事诉讼的公正进行(五)有助于完善预防犯罪的对策体系,第二节 被害人的类型,一、被害人类型的概念及其划分意义,所谓被害人类型,是指依据一定的目的和原则,按照不同的标准对被害人所作的群属规划或分类。为什么要研究被害人的类型呢?(1)有利于查清犯罪原因。(2)有利于合理分配责任,公正裁判,
3、预防犯罪。,二、被害人的类型,(一)无责性被害人与有责性被害人 根据被害人责任的有无及其程度进行的划分。无责性被害人,又称无过错被害人,无辜的被害人,纯粹的被害人、理想的被害人或典型的被害人,是指对于使自己受害的犯罪行为的发生没有任何法律或道义责任而纯粹被害者。有责性被害人,又称有过错被害人或有罪性被害人,是指那些本身实施了违法行为或违悖道德、违反纪律或其他社会生活规范行为或过失行为,而这些行为的实施与侵害者犯罪行为的发生之间具有一定的直接关系者。,(二)既然的被害人与潜在的被害人根据被害人是否被害进行的划分。既然的被害人是指已经遭受侵害、被害已成事实的危害结果的承受者。潜在的被害人又称状态性
4、被害人、生来性被害人,是指已经步入或正在步入被害情境,因而具有受害的现实可能,但尚未真实被害者。如深夜下班独自回家的女工,就有可能遭受抢劫或强奸的“被害”;或者是指并非纯粹由于一时的偶然原因,而主要是因其本身的性格、素质或行为的某些原因因而具有持续性的、现实可能的潜在被害倾向者。,(三)自愿性被害人与被迫性被害人根据被害人对于被害的意愿进行的划分。所谓自愿性被害人,是指那些认为被害并不违背自己的意愿,甚至属于正中下怀,求之不得之事的被害人。有两类,一是有阿贝鲁综合症者。阿贝鲁是圣经中的人物,自认为常有好运而产生模糊的罪责感。具有罪责感的人为了求得心理解脱,会心甘情愿的被害。另一类是具有受疟倾向
5、者。这类被害人刻意追求被害,通过承担被害而获得心理或生理的愉悦。如性变态患者。,(四)机会性被害人与状态性被害人根据被害人被害倾向性的有无进行的划分。机会性被害人是指并非因为自身的性格、素质或行为的某些特点或倾向而受害,而是纯粹因为某种偶然的突发的不幸事件而被害者。所谓“飞来横祸”。状态性被害人,即潜在的被害人。,(五)真实的被害人与虚假的被害人根据被害人被害的真伪进行的划分。所谓真实的被害人,是指确实受到犯罪侵害并因此而成为一定损失或损害的承受者。依其被害的显隐程度,又可分为显性型与隐性型。所谓虚假的被害人,是指基于某种目的,故意慌称或误称自己被害,而实际并未受到任何损害者。分为恶意型或善意
6、型两类。,(六)暴君型被害人、抑郁的被害人和生物生理的被害人根据被害人的人格或个性的倾向性,进行的划分。暴君型被害人是指个性暴躁、权力欲极强并因此而招致被害者。抑郁型被害人是指具有抑郁倾向,甚至患有抑郁症并因此而受害者。这种人的被害与其抑郁的精神状态具有直接关系。生物生理性被害人,是指因其生物生理特征而遭受不公正待遇或侵害的被害人。所谓生物生理特征,包括种族特征、生理障碍,或因诸如反应迟钝、精神分裂或内分泌失调、衰退等造成的心智不全、精神异常等生物生理因素。,(七)共同被害人与独立被害人根据被害人的彼此联结程度进行的划分。共同被害人,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因同一犯罪或事件而直接共同受害的被害人
7、群体。二是因与直接受害者具有某种利害关系,从而间接受害者。独立被害人或个体被害人,是指某一犯罪行为或事件所侵害,并且没有因此而产生间接被害人的单独的被害人。,(八)复合被害人和单一被害人根据被害人所承受的被害现象的个数进行的划分。复合被害人,是指“复合被害”的承受者。一是指从横向上指被害人同时遭受两种以上不同性质或类型的侵害,因而受了多重被害结果。二是从纵向上指对于被害人的一种侵害行为导致多方面的连锁被害反应,诸被害反应随被害现象的发生而同时或递次发生。有关这个问题,后面还有论述。单一被害人,是指未遭受“复合被害”和“再度被害”,只承受了一种损失或损害者。,(九)老年被害人与女性被害人根据被害
8、人的年龄和性别进行的划分。,(十)无名的被害人或有形的被害人根据犯罪所感知的被害人价值的隐显或有无进行的划分。犯罪人在预备、实施犯罪或犯罪完成后,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不至于动摇犯罪决意或萌生罪恶感或悔罪意识,从而实现犯罪的合理性,遂使用将“被害人贬值”的心理虚饰技巧,将自己犯罪行为所侵害、危害或破坏的某种非人格的抽象的原则、信条或制度、实体,视为与具体的、有名有姓的血肉之躯的被害人相对的“无名”的被害人或“匿名”的被害人,或在心理上对具体的被害人视而不见,并将他们想象附会为某种抽象物的表现或符号,这些抽象的原则、信条、制度、实体或符号,就是无名的被害人。除此之外的被害人就是有形的被害人。,(
9、十一)人为环境的被害人、技术环境的被害人、社会环境的被害人 第一种情况诸如:大气污染、水土流失或生化制品以及核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结果的承受者。这类被害人是具有相当数量成员的社会群体。第二种情况如:交通事故的被害人、工业事故的被害人、电子计算机事故的被害人。第三种情况诸如:独裁政治、垄断资本、色情文化、种族歧视、文化冲突、战争暴行、经济危机和惩罚式的教育等。所谓贫穷的被害人,通常是指遭受低薪、失业等社会贫困阶层的成员。贫穷的被害人也是广义的社会环境的被害人的一种。,第三节 被害现象,一、被害现象的概念,被害或称被害现象,是指在犯罪人与被害人的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由被害人所承受的,状述和反映具有“被
10、害”性质的诸经验事实。,二、被害现象的类型,(一)原生损害与派生损害所谓原生损害,是指由被害人所承受的,由加害行为所直接造成的损失和损害。所谓派生损害,是指由被害人所承受的,由原生损害派生、衍化而来的损失和损害。例如:伤害行为除剥夺被害人的身体健康或肢体完整性外,还必然造成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如给付医疗费等)、精神痛苦以及其他不良连锁反应,后者即为派生损害。,(二)再度被害与重复被害。所谓再度被害,是指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原先的被害)后,在随之而来的调查与诉讼过程中,因不得不接受警方询问、出庭作证或进行控诉、辩论等活动,而再次遭受的物质损失(时间与金钱等)、人格侮辱与名誉损害(如不得不披露
11、自己的私生活并忍受被告辩护律师对此所作的恶意解释等),以及精神刺激。所谓重复被害,是指特定的同一被害人在一定的时间单元内,在前一被害之后,又遭受同类或异类加害行为的侵害。,(三)复合被害与共同被害所谓复合被害,有两种含义:一是从横向上指被害人同时遭受两种以上不同性质和不同类型的侵害,因而担受了多重危害结果。二是从纵向上指对于被害人的一种侵害行为导致多方面的连锁被害反应,诸被害反应随被害现象的发生而同时或递次发生。所谓共同被害,一是指范围广大的不特定多数人,因同一犯罪行为或事件共同担受的损失、损害或痛苦。二是指除直接被害人的的被害外,其他因与直接被害人具有某种直接利害关系,由直接被害人的被害结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课件 第四 被害人 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91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