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六章第1节平均利润的形成.ppt
《教学课件:第六章第1节平均利润的形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六章第1节平均利润的形成.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研究的对象 从分配的角度考察产业资本总体,研究的目的 揭示了产业资本家集团参与了对m的瓜分和再瓜分,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第五节 资本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分配,2023/10/14,2,掌握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基本内容是四个转化: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本质到现象的转化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本质到现象的转化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现象到现象的转化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本质到现象的转化 第一个转化是难点、二三转化是重点,2023/10/14,3,(一)商品价值构成的本质 W=c+v+m(二)生产费用的双重看法 生产费
2、用:生产商品的真实(实际)耗费 工 人:生产商品的实际劳动耗费 v+m 资本家:生产成本 c+v 商品的实际生产费用是按劳动耗费来计量的(三)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成本价格)K 含义:商品价值中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总和的转化形式。理解1:成本价格是资本家的生产费用,不是生产商品时的实际生产费用 商品价值:W=C+V+m 资本耗费:(C+V)理解2:成本价格是c和v的转化形式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本质 成本价格是其表现形式 当 C+VK时,商品价值由 W=C+V+m W=k+m,一、所费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转化为生产成本(成本价格)C+V K,2023/10/14,4,(四)成本价格的
3、实质: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1、抹杀了cv间区别,掩盖了它们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2、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源泉,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3、造成流通中产生剩余价值的假象,剩余价值是超出商品售价的余额。,(五)成本价格的意义,盈亏界限竞争基础,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mp),资本家将利润理解为总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在观念上把剩余价值在当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形态,叫做利润P,(二)公式,剩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是预付可变资本的增加额,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人与人的关系;利润是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体现投入资本的价值与增值部分
4、的资本价值的关系,是物与物的关系。,(三)关系,同一来源、数量、物质内容构成。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区别:,联系:,(一)m如何转化为利润:,2023/10/14,6,(四)意义:进一步掩盖了m的真正来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首先,m表现为成本,即所费资本的产物,这掩盖了m的来源。理解:区分c和v是马克思的理论发现,它属于本质。但在现实中,并没有两者的区分,两者合二而一以成本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在现实中,w=c+v+m 转化为w=k+m。在成本范畴上,c和v的区分没有了,m表现为成本价格(所费资本)的产物,这掩盖了m的源泉。,其次,m进一步表现为预付资本,即
5、所用资本的产物,这更加掩盖了m的来源。模糊 理解:在资本家看来,其预付资本价值(所用资本)虽然只有一部分加入了成本,但预付资本的物质形态却整个地参加了生产过程。因此,资本家进一步认为,m是他的全部预付资本,即所用资本带来的,这就进一步掩盖了m的源泉。在现实中,当m被看作是预付资本产物时,m就转化为p。,m是可变资本的产物,但在现实中并不如此,2023/10/14,7,三、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mP)本质到现象的转化,理解:同时转化 在现实中,由于m表现为预付资本的产物,因此资本家在衡量盈利程度大小时,必然拿m同预付资本相比较,这样m转化为p,(一)原因随着剩余价值被当做全部预付资本产物这种观
6、念在人们头脑中的固化,随着剩余价值转化利润,剩余价值率也转化为利润率。,(二)利润率,m与全部预付总资本的比率,是m的转化形式,p=m/(C+V)P=M/=(mvn)/=(mv)/n,例:预付资本100万元,其中80万c,20万v,20万m,求m和p?,100%和20%,1、利润率的变动决定和影响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规模和方向。2、利润也决定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倾向和生命逻辑。,(三)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联系:p是m的转化形式,同一m不同的计算方法与比例,表现关系不同 p: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m:剥削程度 量上不同 pm量上不同 pm 遮蔽性 解构性,区别:,联系:p是m的转化形式,同一m
7、不同的计算方法与比例,(四)利润率变动规律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意义,英国工会活动家、政治家登宁说:“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害怕真空一样。一旦资本有了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甚至冒绞首的危险。”,2023/10/14,9,M=m V p=M/(C+V),其他条件一定,部门c:v同部门p成反比例:甲乙两部门预付资本都是100,甲80c:20v、乙60c:40v,m都为100%,其他条件也一样。p=M/(C+V
8、)M=mV甲(高构成):p=20/100=20%乙(低构成):p=40/100=40%个别企业的c:v同其p成正比 超额利润,1、m的高低 2、c:v的高低 3、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4、c的节约 5、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五)影响利润率变动的要素,1.m的高低,2.c:v的高低,正比,2023/10/14,10,资本周转速度快,可提高M和增加M,这样年p也高。年p=M/预付资本,在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节约能提高P.p=M/(C+V)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节省不变资本的开支;尽量减少必要的劳动保护和改善劳动条件方面的开支。,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提高,利润率降低。,3.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4.不变资本
9、的节约,5.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反向,正比,正比,2023/10/14,11,(六)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利润率之间的区别 1、数量不同。2、反映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的是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值程度。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反映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影响利润率下降,为什么资本家还努力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利润的性质: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原则矛盾: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各等量资本所生产的商品,如果按价值出售,各个生产部门所获得的利润就不一样;
10、各个生产部门如果获得相等的利润,商品就不应按价值出售。1、追求超额利润;2、竞争规律的强制作用。差别利润率,(七)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原则与价值规律的矛盾,四、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p/平均p),(一)利润平均化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资本的本性是追求最大限度的m.由于各个部门的p不同,对于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来说,等量资本不能带来等量利润,这违背资本的本性,势必引起部门间的竞争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其结果使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四)利润平均化的实现形式:部门间竞争和资本的自由流动,1、资本主义竞争的分类 部门内部竞争:同一生产部门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在不同生产经营条件下为获得超额剩余价
11、值以提高利润率,不断改进技术,加快资本周转,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商品的社会价值而展开的相互争胜的经济行为。,主体:企业;对象:超额m;目的:争夺有利的生产和销售条件-技术、管理、周转、效率效益、一定的规模;手段: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有机构成提高,个别价值趋向社会均衡价值,进一步导致社会均衡价值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商品价值量的下降。市价,主体:部门;对象:高利润目的:有利的投资场所 手段:资本转移结果: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相互之间展开的激烈竞争,2023/10/14,整个社会只有三个部门;c价值一次
12、性转移;其他条件一样(m都为100、资本周转速度、c的节约等一样);三部门c:v不同,p不同;各部门都投入一定的预付资本100:,M=mV p=M/(C+V),部门间竞争和资本的自由流动,2023/10/14,经过一段长时期的竞争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最终使各个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这时,各个部门的资本家大体都按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原则获取利润,这个利润就是平均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简单图示,2023/10/14,19,本质: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总体看待时的利润率 公式:社会m总量 例:60 平均利润率=20%社会预付总资本 300,平均利润:例:食品、纺织、机械部门:10020=20,(
13、五)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又叫一般利润率,指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预付资本总额之比,反映了社会资本的增殖程度。,2023/10/14,20,本质: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总体看待时的利润率 公式:社会m总量 例:60 平均利润率=20%社会预付总资本 300,(五)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又叫一般利润率,指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预付资本总额之比,反映了社会资本的增殖程度。,影响因素,1、全社会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2、从不同部门看,由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各部门资本家所得到的剩余价值就不一定与本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
14、余价值相等。3、从整个社会总体看,利润总量与剩余价值总量是完全相等的。,(六)平均利润一定量预付资本按照平均利润率取得的利润 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七)平均利润率形成过程的实质,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部门利润 剩余价值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利润=剩余价值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部门利润 剩余价值,2023/10/14,22,(九)意义: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被进一步掩盖和歪曲。,(十)部门内部竞争和部门之间竞争的区别和联系,2023/10/14,23,21,社会生产由甲乙丙三个部门构成,甲部门资本2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010;乙部门资本5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8020;丙部门资本3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课件 第六 平均利润 形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90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