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五章-灭菌与空气的净化.ppt
《教学课件:第五章-灭菌与空气的净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五章-灭菌与空气的净化.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灭菌与空气的净化,灭菌的基本原理培养基和发酵设备的灭菌空气的除菌,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灭菌的基本原理,一.灭菌的原理和方法,灭菌(disinfection):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除去物料及设备中一切生命物质的过程。,消毒(sterilization):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物料、容器、器具内外的病原微生物,一般只能杀死营养细胞而不能杀死孢子。,无菌(asepsis):不存在活菌,多是灭菌的结果。,工程上灭菌:是指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培养基及发酵设备中的杂菌的细胞和孢子杀灭至不影响发酵为限。灭菌是为了保证进行纯培养(纯种)发酵。,消毒灭菌的方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二)化学消毒法
2、,(一)物理消毒灭菌法,1.热力灭菌法 热力灭菌法分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大类。在同一温度下,后者效力比前者为大,这是因为:(1)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2)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3)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时释放出的潜热,可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湿热灭菌法,1.煮沸法:1个大气压下,煮沸的水温为100,一般细菌繁殖体煮沸5分钟即被杀死。细菌芽孢常需煮沸1小时,才被杀死。水中加入 2%碳酸钠,既可提高沸点达105,促进细菌芽胞的杀灭,又可防止金属器皿生锈。2.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同时又不影响消毒物品的营 养成分及香
3、味的消毒方法。加热61.162.8半小时即可,常用于牛奶和酒类等的消毒。,3.间歇灭菌法(fractional sterilization):是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杀死细菌所有 繁殖体和芽胞的灭菌法。具体做法是将待灭菌的物品置于阿诺流通蒸汽灭菌器内,100 加热1530分钟,杀死其中的细菌繁殖体,然后将物品置于37温箱中过夜使芽胞发育成繁殖体,次日再通过流通蒸 汽加热,如此连续三次,可将所有细菌繁殖体和芽胞全部杀死。4.高压蒸汽灭菌法:是灭菌效果最好、目前应用最广的灭菌方法。方法是在一密闭蒸锅高压蒸汽 灭菌器内进行的。加热时蒸汽不能外溢,容器内温度随蒸汽压的增加而升高,杀菌力也大为增强
4、。通常 在1.05kg/cm2的压力下,温度达121.3,维持1530分钟,可杀死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此法适用于耐高温和不怕潮湿物品的灭菌。,灭菌锅,湿热灭菌使用的设备,2.紫外线与射线灭菌法,1.紫外线: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与其波长有关,通常紫外线波长为240280nm时具有杀菌作用,其中 以260nm最强。2.电离辐射:高速电子、X 射线和射线等在足够剂量时,对各种细菌均有致死作用。电离辐射常用于大量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消毒。,3.过滤除菌,过滤除菌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除去,以达到无菌的目的。过滤除菌主要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细菌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菌
5、。滤菌器的种类很多,目前常用的有滤膜滤菌器、石棉滤菌器(亦称Seitz滤菌器)、玻璃滤菌器等。,(二)化学消毒法,用化学药品进行消毒的方法,由于化学药品对细菌及人体都有毒性,故只能用于体表、医疗器械及周围环境等的消毒。杀菌机制:(1)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2)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3)影响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二.湿热灭菌的原理及影响因素,1.湿热灭菌的原理,湿热灭菌:就是直接用高温蒸汽灭菌。蒸汽在冷凝时释放出大量潜能,蒸汽具有强大穿透力,蒸汽的湿热破坏菌体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键,使酶失活,微生物因代谢障而死亡。,致死温度:杀死微生物的极限温度。致死时间:致死温度下,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要
6、的时间。热阻:表示微生物对热的抵抗能力,指微生物在某一条件下(主要是温度)的致死时间。芽孢的热阻特别高。,概念:,枯草芽孢体,2.微生物的热死规律对数残留定律,微生物热死:微生物受热失活直到死亡。微生物受热死亡主要是由于微生物细胞内酶蛋白受热凝固,丧失活力所致。,对数残留定律:湿热灭菌时,培养基中微生物受热死亡(个数减少)的速度与残有的微生物数量成正比。-dN/dt=kN;N:培养基中微生物的个数,t:时间,k:比死亡速率。从0 t,N0 Nt积分上式可得:,t=,2.303,k,Lg N0,Nt,随时间的延长,加热灭菌的残存菌数呈对数减少,且温度越高,死亡越快。灭菌时间取决于污染的程度(N0
7、),灭菌的程度(残留菌数Nt)和k值。,K值:微生物耐热性的一种特征,随微生物种类和 灭菌温度而异。温度相同,k值越小,微生物愈耐热。对于同一微生物,灭菌温度越低,k值愈小。提高灭菌温度,k值增大,灭菌时间缩短。,通常必要的灭菌条件是110130,520min。芽孢对热耐受强,并不始终符合对数残留定律。培养液灭菌多采用高温短时间加热的方式。一般以芽孢细菌和细菌芽孢的数量合作为依据来计算灭菌时间。在实际操作中,要达到Nt0,即t为,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设计时常采用 Nt0.001。,一、培养基灭菌温度的选择,培养基灭菌的过程中,除微生物被杀死,营养成分也遭到破坏;高压加热情况下,氨基酸、维生素极
8、易被破坏。因此必须选择一个能达到灭菌的目的又能使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破坏至最小的灭菌工艺条件。,第二节 培养基和发酵设备的灭菌,动力学分析,1.培养基的破坏反应动力学,大部分的培养基的破坏为一级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如下 dc/dt=-kcc反应物的浓度,mol/L;t反应时间,min;k化学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及反应类型而变),min-1 用阿伦尼乌斯方程表示 kAe-E/RT,A频率因子;E反应所需的活化能J/mol;R气体常数,8.314 J/mol*KT绝对温度,K,2.杂菌的死亡动力学,杂菌的死亡也属于为一级动力学类型,动力学方程如下 dN/dt=-kN 用阿伦尼乌斯方程表示 kAe-E/
9、RT,A频率因子;E杀死微生物所需的活化能,J/mol;R气体常数,8.314 J/mol*KT绝对温度,K,在灭菌时,温度由T1升高到T2,灭菌速率常数k和培养基成分破坏速率常数k的值为:k1=Ae-E/RT1 ln(k2/k1)=E/R(1/T1-1/T2)(1)k2=Ae-E/RT2 k1=Ae-E/RT1 ln(k2/k1)=E/R(1/T1-1/T2)(2)k2=Ae-E/RT2 ln(k2/k1)E(1)/(2)=1 ln(k2/k1)E,灭菌时活化能E大于培养基营养成分破坏的活化能E,因此,采用高温瞬时灭菌法较好,ln(k2/k1)ln(k2/k1),1,1.分批灭菌,指将配制好
10、的培养基放入发酵罐中,直接用蒸汽加热,达到灭菌要求的温度和压力后维持一定时间,再冷却至发酵要求的温度,也称实罐灭菌。,二、培养基的灭菌方法,.升温阶段 升温方式:在夹套和蛇管中通入蒸汽间接加热;在培养基中直接通入蒸汽加热。培养基温度不太高时,相应k值非常小,灭菌效果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升温阶段可以认为只有在温度高于100 时才有灭菌作用。,.保温阶段 灭菌的主要时段,习惯上把保温时间看作灭菌时间。此时,k值不变,培养基温度恒定,则保温时间为:t=2.303/k lg(N1/N2),.冷却阶段培养基灭菌后用冷却水间壁将培养基冷却至培养所要求温度的过程。,2.连续灭菌,培养基在发酵罐外经过一套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课件 第五 灭菌 空气 净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90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