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区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和县长在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某区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和县长在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关于全区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县长在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关于加快茶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全区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摸清全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找准问题,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创新发展方式,努力推动茶叶产业快速稳定发展。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专题调研组,由区政协主席X牵头,副主席X、X带队,于5月下旬开始,先后深入X四个宜茶乡镇和X茶业有限公司、X有限公司、X茶业有限公司等茶叶加工营销企业,对全区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现场察看规模化茶园,走访种植大户、加工营销企业,与茶农、协会成员、企业代表、业务部门负责人、技术
2、骨干和乡镇领导广泛座谈交流,听取各方面意见,对茶叶产业发展现状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针对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产业发展现状我区茶叶引种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X四个乡(镇),共涉及28个村、116个村民小组,约有茶农2万人,宜茶面积5万亩,最佳适生区3万亩。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茶叶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富民兴区的特色产业来抓,依靠“退耕还林”等项目积极发展茶园,为我区茶叶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全区共发展茶园近2万亩,通过绿色认证1.2万亩,有机认证530亩。现有各类茶叶加工营销企业30余家,通过QS认
3、证的3家企业,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X”牌4个商标,开发出了“X“、等系列产品34个。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茶叶产业由引种试验、规模发展、丰产示范到基地建设,形成了一定规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产业的整体发展。(一)科技含量不高,影响茶叶品质的提升。一是良种繁育普及率低,严重影响茶叶质量。我区茶叶引进优良品种的速度慢,规模小,除在X建立了一处无性系良种杆插繁育基地外,大部分是一批低产茶园,新建茶园也多是茶籽点种发展起来的。二是茶园田间管理粗放,重采摘,轻管护,茶园退化严重。三是茶叶以家庭式小作坊简单初加工为主,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没有统一的制茶标准。(二)投入相对不足
4、,影响茶叶产业发展。我区茶叶产业自引种成功以来,在资金投入上一直严重不足,导致基础设施差、产业规模小、加工能力弱、茶农收入低,大多数茶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三)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一是我区茶叶企业辐射带动产业发展能力严重不足。现有茶企业厂房设备陈旧老化,生产加工技术落后,经济效益较低,资本积累难以实现,自我发展能力、融资能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有限。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难以保障茶叶鲜叶应收尽收。X茶业有限公司建成后,大量收购茶农的春夏秋三季鲜叶,其余茶企只收购少量明前至谷雨期间的鲜叶和半成品茶,公司+基地+农户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难以构建形成,制茶企业优质
5、生产原料来源不稳定,严重制约着茶叶的精深加工和增值空间的有效拓展。三是联合开发能力差。个体能人大户、企业分散经营,各自为阵,缺乏联合打造、共同使用品牌的意识,没有形成集团作战,抢市场、创品牌的合力。(四)营销网络薄弱,市场化程度较低。一是礼品茶销售多,大众茶销售少;大多数茶企以加工明前茶抢价为主,缺少长期收购茶农鲜叶的茶企,茶叶鲜叶利用率低。二是茶叶包装混乱,全区上市的茶叶包装五花八门,有些存在以假充真,以旧充新的“砸牌”行为。三是销售渠道窄,营销手段落后。(五)缺乏政策扶持引导。虽然区委、区政府把发展茶叶产业列为特色产业之一,确定了茶叶产业的发展目标,但没有像花椒一样制定具体可行产业扶持政策
6、和措施,特别是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科技攻关、技术培训、企业培育和扶持、良种茶园建设、品牌宣传、促销活动等方面缺乏政策扶持。(六)采摘成本加大,产业效率下滑。茶园基础设施滞后,随着农资、化肥、运输及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使茶叶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加之茶园单产低、生产技术落后,造成生产环节利润薄弱。通过X等村的实地调研,茶农每亩茶园年收入仅X多元。生产环节和营销环节效益分配失衡,影响了茶农生产的积极性,致使茶农不愿投入,无心投入,出现了茶园摞荒现象。三、对策建议今后,我区茶叶产业的发展应以“扩面、提质、增效”为重点,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利用3至5年时间实现宜茶区全覆盖;从良种引进和苗木繁育入手,加快优良
7、品种普及推广,加快改造现有低产园;加强人才培养和茶农技术培训,推广普及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种植技术,提高生产水平;支持引导龙头企业、能人大户进行技术改造和品牌创建,加大鲜叶收购规模,扩大加工能力,提升加工水平;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土地流转,逐步建立起产、供、销一条龙的茶叶生产经营新格局,使茶叶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强乡兴区的特色产业。(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一是充分认识我区发展茶叶产业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切实把茶叶产业作为富民兴区的特色产业纳入全区产业发展规划,提上议事日程,常抓不懈推动发展。二是加强领导,成立以区委、区政府领导为组长,人大、政协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业
8、农村、发改、财政、科技、交通、水务、林业、旅游、商务等单位为成员的全区茶叶产业开发领导小组,负责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统筹、部署、协调、推进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茶叶产业发展推进机制,确定有关部门联系帮扶茶叶产业重点村,充分发挥帮扶协调作用,凝聚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工作合力。(二)制定出台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借鉴外地茶叶产业发展以及我区花椒、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立足实际,制定出台茶叶产业开发的意见和茶叶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理清茶叶产业发展思路,明确产业发展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保障措施
9、、考核奖励办法等,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茶叶产业发展条件。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茶园引灌、喷灌设施,有效提高灌溉面积,增强茶园防灾抗病能力。加快茶园生产道路建设,修建X等茶园公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进行硬化,重点拓宽硬化X公路,做到道路交通安全,方便快捷。(四)设立茶叶发展基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一是区委、区政府尽快出台扶持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奖励补助办法,建议区财政每年列出300-500万元资金,作为茶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通过以奖带补形式,支持企业、能人大户进行加工设施扩大更新、土地流转、低产茶园改造、新茶园建设、品牌创建、鲜叶收购、市场开拓及各种新技术、新品
10、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茶农技术培训。农牧、科技、扶贫、工信等部门要积极协助企业申报国家、省、市各类专项、贴息、补贴、扶持资金,减轻企业发展资金压力。二是加强茶叶人才技术队伍建设,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招聘引进茶叶专业技术人才到宜茶乡镇工作,采取技术人员蹲点包村、科技入户等形式,加大茶农技术培训力度,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管护水平。(五)突出培育龙头,推进茶叶产业集约化。重点扶持一批像X茶叶企业一样经济实力强、技术水平高、经营理念新、市场营销好的龙头企业,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流转低产茶园,大量收购鲜叶,增加茶农现金收入。进一步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打捆”用于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市场开发、精深加
11、工等项目,重点提高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农户带动能力,着力解决茶叶基地建设“小而散”,茶农卖茶难,企业收茶难的问题。在协商自愿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通过资产并购、品牌合作、技术入股等形式,对现有散小的茶叶加工企业进行重组,建立股份制龙头企业,壮大实力,扩大规模。(六)加强茶叶协会建设,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一是充分发挥茶叶协会作用,加强茶叶品质管理和茶叶信息发布,建立生产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增强行业自律。选择凝聚力强的茶企大户担任会长,带动行业标准的执行与实施,按“协会+企业+农户”等方式指导生产、加工和销售,提高茶叶生产效益。二是引导茶农、茶叶加工企业组
12、建专业生产合作社,按照“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专业化分工”的要求,依托龙头企业、示范性茶厂,因地制宜发展以生产鲜叶为主的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生产鲜叶,龙头企业或示范茶厂负责加工、营销,做到利益共享,分险共担。(七)以茶为媒,茶旅互动。一是依托裕河生态茶园的资源优势,采取“行政推动、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突出“生态、休闲、养生、文化”四大特色,突破重点,有序开发,加快裕河生态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和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重点景区景点的茶园基地水、电、路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共享。二是鼓励发展特色农家乐,在五阳路沿线、唐坝片建设一批独具茶乡特色的农家旅馆客栈、农家风味小吃
13、等餐饮项目和茶乡风韵的农家茶庄,在裕河乡唐坝、阳坝修建一处高标准茶叶产业示范园,为旅游者提供农事体验、观光、品尝、购买、娱乐和度假一系列服务,走出一条集特色产业、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养生娱乐、文化传承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发展新模式,实现茶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延伸茶叶产业链。三是借鉴利用现代营销理念和方法,通过“以茶带旅、以旅促茶、茶旅融合“,打造集生产、销售、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茶旅综合体宣传推介平台,发挥出整合营销传播优势,积极拓展茶叶销售新渠道。同时,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鼓励茶企在淘宝网、阿里巴巴等大型购物网站开设武都裕河茶营销网店,逐步夯实茶叶产业营销平台。(八)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正
14、常的市场秩序。实施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茶叶生产、收购、储运、加工、包装、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引导龙头企业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食品安全保证体系认证,鼓励企业建立GAP生产体系和产品质量信息追溯系统。技术质监部门要加强茶叶质量标准的监督管理,对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有关产品进行及时检验和认证,对未经检验和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予以及时处理,保护和支持茶叶的正常经营。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对本地注册的茶叶经营企业进行清理,对非法使用“X”茶叶品牌和粗制滥造、掺杂使假行为进行有力查处,树立起诚信经营的自律机制,规范茶叶市场秩序。县长在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15、同志们:为更实更好更快推进全县茶产业发展,县委、政府决定召开这次茶产业发展大会。这次会议分两个阶段举行,第一阶段是从X日至X日,县四家班子分管、联系领导,县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各乡镇书记或乡镇长共X余人到X个乡镇X多个幼龄茶园基地进行了现场观摩,昨天晚上,我们又召集参加现场观摩会的同志召开了测评和讨论会。第二阶段是今天召开集中会,X书记亲自主持,县四家班子在家领导,县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专抓茶叶的相关负责同志,茶叶局全体干部职工参加大会,这次会议规模大、规格高、开法新,足见县委、县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一以贯之的坚定决心。刚才,X同志对这次现场观摩作了点评,
16、X乡作了经验交流发言,X镇作了整改发言,X同志安排了茶产业发展相关工作,借此机会,我讲四点意见:一、如何评价这次现场观摩会X同志对各乡镇现场点的点评,既点出了成绩,也点出了问题;既点出了希望,也点出了风险。对这次现场会,我有几点粗浅评价:第一,这是一次学习会。参会的同志到各乡镇现场观摩,起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查找差距、取长补短的作用,大家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想、一边交流,都表示收获很多、感触很深、决心很大,激发了同志们不服输、不气馁、不懈怠的干劲。第二,这是一次促进会。我们到现场观摩看到,这次观摩点上的茶园有相当一部分是近期进行管护的,有的还正在管护中。如果不召开这次现场观摩会,观摩点的茶
17、园未必管理得这么好,参会的同志尤其是乡镇参会的同志都十分明白。第三,这是一次经验交流会。通过观摩比较,我们看到了成绩;通过相互交流,大家学到了经验。刚才,X乡作了经验交流发言。X不是老茶区,没有良好的发展基础,X自然条件很差,没有优越的发展条件。X乡现场点上的茶叶为什么长势好,靠的是苦干、实干、大干,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一股劲干出来的。第四,这是一次末位现场督办会。刚才X镇作了整改发言,这是大家现场观摩后作出的评判,希望X镇做到服气不服输,彻底整改,迎头赶上。第五,这是一次对乡镇多项工作的评判会。这次现场观摩会除了认真查看各乡镇的幼龄茶园建设情况,还看了相关乡镇核桃栽培、林下养鸡、食用菌发展规
18、模、秋冬种情况、蛋鸡养殖、村庄整治、整脏治乱、农村公路养护、食堂运行等情况,可以说是对X个乡镇综合工作的现场观摩会。参加这次观摩会的同志做到了善始善终、安全有序、认真负责。在昨天晚上的测评和讨论会上,同志们提出了不足:一是观摩时间偏短。二是只看好的,未看差的。同志们还提出了建议:一是希望以后每年召开一至二次茶叶现场观摩会。二是把现场观摩会推广到其他重点工作中去,对于大家提出的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切实加以完善。现场观摩结束后,我对当前幼龄茶园管护有两点担扰:一是担心观摩返回后在管茶园停管脱管。二是担心未去观摩的茶园不管失管。希望大家自觉地、负责地、务实地抓好幼龄茶园管护,让我们的担心变为放心。
19、二、如何认识X茶产业发展经过思考,我对全县大力发展茶产业有几点粗浅认识:第一,我县大力发展茶产业完全符合中央、省、地的决策部署。首先,发展茶产业符合科学发展观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其次,发展茶产业符合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规划战略总体要求中关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的要求。指导思想中提出了“六个着力”,其中提到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原则中提出了“六个相结合”,其中有坚持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相结合的要求。战略定位有五个,其中关于建成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和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两个定位是关于生态的。发展目标中提了“五个新”要求,
20、其中专门提到了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发展茶产业符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化”同步要求。最后,发展茶产业符合地委、行署作出的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推进“六个新跨越”战略部署的要求。同时,大力发展茶产业也是省委、省政府和地委、行署作出的重大部署,我们必须抓好贯彻落实。第二,我县大力发展茶产业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有基础主要是指经过历届县委、政府和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有效茶园面积已达到X余万亩,且长势良好。有条件主要是指我县土壤、气候、地势很适合发展茶产业。有优势主要是指我县茶叶品质极佳,并两次以公众投票第一名的成绩入选贵州名茶,意味着我县茶叶已得到公认,是公众认同度最高的茶叶,公众认同度最
21、高的就是最好的,同时我们还有一块“中国名茶之乡”的响亮牌子。第三,我县大力发展茶产业既得经济效益、又得生态效益、还得景观效果,是多赢的好选项。从经济效益来看,一般X亩成园茶园茶青收入在X至X元,在农业产出中居于较高的序列,同时在加工环节和销售环节还有较大利润空间。我们经常讲要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可以说,茶产业是连着一、二、三产的附加值较高的优势特色产业,我们不能只喊口号,关键要拿出行动、收到实效。至于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就不再赘述了。省、地安排发展茶产业,从讲政治的高度,我们应该坚定发展。即使省、地没安排发展茶产业,从谋发展的角度,我们也应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毫不
22、懈怠地抓好茶产业发展。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任何产业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茶产业如此,畜牧业、食用菌产业、果蔬产业也如此,效益越好的产业,发展难度一般也会越大,因此,我们既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又要找准症结,规避风险,更要看准就干,干必有果。三、如何抓好X茶产业发展第一,切实推行“四个选好:首先是选好茶区,要选定在杭瑞高速公路、梵净山环线、X和X省道、县乡道两沿线宜茶区,这样布局,既为栽茶、管茶、采茶提供方便和有利条件,又能有效宣传我县茶叶品牌和规模,同时还可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观光农业景观点。其次是选好茶地,要选择土质、地势、水源符合定植条件的地块。再次是选好茶农,要选择发展茶叶积极性高、
23、有一定文化基础和经济实力、能吃苦耐劳的群众栽植茶叶。最后是选好茶苗,要选好福鼎大白等适宜我县发展的优良品种,同时还要做到苗鲜、苗齐、苗壮。第二,切实推进“四个转变即推行从荒山荒坡向旱田熟土转变、推行从粮烟茶间作向茶椒菜间作转变、推行从布局分散向集中连片转变、推行从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这里我要强调一个问题,以前我们推行从零星农户向大户转变,我认为大户该扶持,但是大户不能太大,我向相关专家咨询过,如果单户种茶超过X亩,困难就会很多。大户还要带动,带动面越多越好,我们的工作都要考虑惠及群众的覆盖面。以前听到过散户发展茶叶很难成功的说法,我不这样认为。杨柳乡的何家、永义乡的大水溪、朗溪的铁家都
24、是家家户户种茶的成功范例。湄潭县的核桃坝就是因推行群众家家户户种茶,现在家家买起了小轿车、户户盖起了小别墅,所以不能简单说散户种茶不能成功。第三,切实提高“四率”。首先要提高成活率,茶产业发展的首要条件是保障栽活。其次要提高管护率,过去我们常说农作物是三分种七分管,我认为茶叶管护更显重要,应该是二分种八分管。我也反复听到同志们说起管护的重要性,希望不做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的事,努力做到对幼龄茶园一年重呵护、两年重管护、三年增收致富。再次要提高下树率,做到既重春茶采摘,又重夏秋茶采摘,努力做到应采尽采、应收尽收。最后要提高产出率,就是在生产、加工、销售环节都要做到精益求精,着力抓好企业发展、品
25、牌打造、市场培育等工作,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第四,切实做到“八个不能栽:即:劣杂品种苗不能栽;弱苗不能栽;不愿栽茶群众不能栽;无能栽茶群众不能栽;贫脊土地不能栽;不适土地不能栽;交通不便的边远区域不能栽;集中连片不达X亩的零散区域不能栽。四、如何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凡是茶园基地发展好的地方,都是县、乡两级加强领导的结果,X的茶园建设成效,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县领导联系乡镇要重点指导所在乡镇茶产业发展,部门帮扶村要重点帮扶所在村茶产业发展,乡镇发展产业要重点发展茶产业。第二,切实稳定投入机制。从去冬开始,我们加大了对茶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不仅对茶苗进行补助,还解决底肥
26、,发放粮补,解决两年的管护经费。县委、县政府对茶产业发展考虑之细、投入之大史无前例,希望大家抓住机遇、大干快干,建设金山银山、打造绿水青山。第三,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求真务实这四个字说来简单,做到不易。要做到求真务实,必须有求真务实的态度、有求真务实的本领、有求真务实的胆识。建设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领导班子,是中央、省委、地委作出的部署,我们务必认真落实。坚持求真务实,可能会得罪有的人,不要怕,这是组织对我们工作提出的要求,是群众的期盼,更是发展的需要。在茶叶发展过程中,必须真抓实干、实事求是,不许虚报浮夸,不许套取投入。第四,解决专人抓的问题。县茶叶局全体干部要沉下去,每年必须有X%的时间
27、在一线指导,并实行责任制。乡镇要按每X亩茶园有X人专抓的标准配足配强抓茶干部队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都要有茶叶发展的责任地和硬指标,确保所有茶园都有干部负责。第五,强化现场观摩会举措。今春茶苗定植结束后,要召开现场观摩会,X%查看定植面积是否实、定植质量是否高,且到每个乡镇查看时间不得超过X个小时,各乡镇务必规划、选好茶区。往后现场观摩会查看管护时,既要看好的、又要看差的,且尽量不重复看。第六,严格考评奖惩措施。要科学制定考评方案,客观公正开展考核评价,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真正营造“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奖惩并重、激活促动”的良好气围。另外,再强调四项工作,一是我县X年新农合筹资进度偏慢,各乡镇和
28、合管局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确保本月底完成X%以上。二要认真落实好X月X号召开的全县城乡规划和住房建设工作调度会议精神,X个乡镇的总规、X个乡镇的公租房建设、各乡镇住房租赁补贴名单上报和发放工作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三要加大开展整治违章建筑和“整脏治乱”行动,确保收到更大实效,并建立有效机制,巩固好取得的成绩。四要切实抓好乡镇人代会召开的各项工作,确保乡镇人代会圆满成功。关于加快茶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区茶管局1966年,区的前身*县“南茶北弓广获得成功,实现了我国种茶区域的重大突破。历经半个多世纪发展,全区茶叶基地规模稳步扩大,品牌质量不断提升,特色优势日益凸显,产业体系趋于完善,为农业增效、农民增
29、收、农村增绿、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一、茶产业基本现状(一)基地概况。截止2016年底,全区茶园面积10.9万亩,茶叶产量6300吨,产值15.9亿元。全区茶园分布于9处镇街道278个村,其中*镇3.7万亩、*镇2.4万亩、*镇LI万亩、*镇1.1万亩、三庄镇0.9万亩、*和*街道0.8万亩、*镇0.4万亩、*镇0.4万亩,培育了*镇幸福岭流域万亩茶园片、*镇许家庵等茶叶专业镇和专业村。*茶场争创为国家级(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基地,盛世共青、马陵春等5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另有市级生态高效示范茶园9处。我区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
30、范县”、“国家有机绿茶标准化栽培示范区”、“全国特色农业(绿茶)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省级农业(茶叶)科技示范园区”。(二)企业状况。据工商部门统计,全区现有茶叶企业195家、茶叶合作社157家。其中,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各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18家,市级清洁化生产示范企业4家,拥有“SC(或QS)”认证企业31家。(三)品牌情况。全区茶产品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枚,山东著名商标5枚,山东名牌产品1个,“三品”认证产品21个。其中,由我区申报注册的“*绿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达49.87亿元,跻身全国茶叶区域品牌50强。二、制约因素分
31、析(一)茶叶基地分布不均衡,集约化程度低。一方面,镇街道之间在茶叶基地发展上不平衡,*、*2镇茶园面积占全区的56%,西部乡镇虽有适宜种茶土地,但受茶叶企业少、农民认识程度低等因素影响,制约了茶叶基地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80%以上的茶园为分户种植管理,茶叶片区存在“茬花地”,影响了茶叶基地的集约化、区域化和规模化水平。(二)新型经营主体素质不高,品牌化程度低。我区茶叶加工企业虽然数量较多,但规模普遍较小,年加工能力过万斤的企业不足10%,茶叶机械化加工水平低。部分茶叶企业为“家族式”管理运作,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满足于现状,不舍得加大投入、扩大生产加工规模。“*绿茶”区域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32、和影响力,但知名企业品牌较少。(三)茶园配套不够完善,生态化程度不高。在基地配套方面,茶园道路建设质量和管护水平不高,与承载旅游观光功能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园内防护林、行道树、观光树配套不够完善,与生态茶园标准要求差距较大;茶叶机械化、肥水一体化设施配套亟待加强。三、今后一个时期加快茶业发展的建议(一)高端化培育茶叶品牌。一是按照市政府出台的*绿茶“母子品牌”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大力推行母品牌(*绿茶)+子品牌(企业品牌)的“母子品牌”运作模式,主打*绿茶大品牌,放大品牌综合效应。二是鼓励引导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等名牌商标,积极申报“三品一标”和“SC”认证,鼓励企业参加“中茶杯”、“
33、国饮杯”、“*杯”等各级茶叶质量评比活动,扩大茶叶知名品牌群体。三是利用有影响力的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通过国内外会展、旅游推介会等活动,在茶产区、高速路口、机场、旅游景点等明显位置增设标志牌,多方位宣传茶叶品牌。四是建立公安、农检、农业、工商、质监、食药、茶业等相关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加大鲜叶和干茶抽检力度,完善*绿茶质量监督追溯平台建设,保障茶杯里的安全。同时,强化茶叶市场综合整治,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绿茶”品牌声誉。(二)促进茶业融合化发展。一是茶+旅游业。贯彻落实“旅游富市”战略,结合全区旅游发展规划,打造*镇茶业旅游观光示范区和沿山海西路、222省道和613省道两侧
34、产业观光带,围绕*、太阳山、花仙子等重点景区,建设茶旅游观光点,培育林苑茶业、泉山云顶、五洞府、徐家坪乡村嘉年华等涉茶旅游景点,打造融赏茶、采茶、炒茶、品茶、购茶于一体,观光体验、休闲养生、生产生活多功能兼备的茶叶示范基地。二是茶+互联网。充分发挥*优粮城电子商务平台作用,利用“淘宝网特色中国-*馆”,扩大茶叶网上销售。鼓励企业在天猫、京东等第三方平台开设网店,利用线上线下促销,拓宽营销渠道。三是茶+文化产业。挖掘整理“南茶北引”历史文化,融入太阳文化、黑陶文化以及农民画等地域传统文化,在太阳山风景区、海曲公园等地,设立茶文化博物馆和综合型展示基地,引导企业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茶包装、茶文化产品
35、,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三)打造现代茶叶园区。一是按照“连线连片、规模集约发展”的原则,利用土地“三权分置”政策,采取入股、出租、合作等方式,促进茶园向龙头企业、合作社、种茶大户集中,实现老片扩新片、消灭茬花地,培育一批茶叶基地园区。二是加大优良品种推广力度,推进老茶园和低产低效茶园改造,推广应用绿色防控、节水灌溉、配方施肥、设施栽培等先进生产技术,建设林苑、海曲九龙湾等一批品种优良化、肥水一体化、环境生态化、防护设施化的标准化基地园区。三是探索建设茶叶集中加工园区的新路子,在重点产茶镇、产茶村和茶园集中区域,规划建设茶叶集中加工园区,吸纳茶叶加工散户,实行集中监管,统一质量标准,提升规模效益。(四)培大育强龙头企业。一是充分利用“三招三弓政策,鼓励引导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投资兴建大型茶厂和优质茶基地。以新城乡发展有限公司为支撑,打造藏龙湾茶叶核心示范区和山海西路等主干道两侧茶叶区域片。二是加快林苑、维罗娜、马陵春等现有企业扩改建,引导企业更新制茶设备,提升工艺水平,推行清洁化加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鼓励企业从事茶叶精深加工,实施茶食品、茶饮料、茶用品、茶旅游产品等多门类开发,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茶叶附加值。三是坚持市场导向,实施茶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企业适度开发红茶等新产品,形成以绿茶为主导、红茶为补充,高、中、低档茶产品协调生产的产品结构新格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90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