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二篇乳制品加工工艺.ppt
《教学课件:第二篇乳制品加工工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二篇乳制品加工工艺.ppt(1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乳制品加工工艺Dairy products processing,基础部分 巴氏杀菌乳与灭菌乳 发酵乳与酸乳 乳粉 冰淇淋 其他,1 基础部分,1.1 牛乳的成分及营养价值 1.1.1 概述牛乳的成分主要包括:水、脂肪、蛋白质、乳糖及灰分等。正常的牛乳中各种成分的组成大体上是稳定的,但受乳牛的品种、个体差异、泌乳期、年龄、饲料、季节、气温、挤奶状况及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而有所不同,其中变化最大的是脂肪,其次是蛋白质,乳糖和灰分含量相对比较稳定。,牛乳加工后各组分的名称:,1.1.2 乳脂肪 milk fat 乳脂肪约有99%的成分是甘油三酸酯,其脂肪酸组成随季节的变化有较大的变动,尤其是
2、饲料。CH2OCOC15H31CHOCOC3H7CH2OCO(CH2)7.CH=CH(CH2)7CH3 牛乳脂肪酸的组成:饱和脂肪酸 约占6070%(软脂酸、硬脂酸和豆酸)不饱和脂肪酸 2530%(主要是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约占4%(亚油酸和亚麻酸),乳脂肪的特点:存在一些短链脂肪酸(4、6、8、10个碳原子),丁酸(在其他一般脂肪中不存在)占4%。短链脂肪酸的重要性:具有某些显著的特征气味,而这些气味对于形成某些乳制品,尤其是干酪的风味和气味是非常重要的;乳脂肪中含有相对丰富的短链脂肪酸,易消化,也可用来鉴别用其他脂肪掺假问题。,物理形式 牛乳是以脂肪球分散在包含非脂乳固体的水相中形成稳定
3、的乳浊液形式存在的,脂肪几乎都是以小脂肪球的形式存在,脂肪球表面被脂肪球膜的蛋白和磷脂包裹着。脂肪球的直径在0.120m范围。在重力作用下,因为乳脂肪和水相之间密度的不同,造成脂肪球的大量上浮,形成稀奶油。,脂肪氧化 乳脂肪与空气中的氧、光线、金属铜等接触时,将发生氧化作用,从而产生所谓的脂肪氧化臭。乳脂肪的氧化发生在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位,产生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因为乳制品一般不允许使用抗氧化剂,因此必须将加工的乳脂产品,如奶油和无水乳脂的氧化降低到最小程度。乳中存在的细菌,以及将牛乳加热至80以上,都有抗氧化作用,后者导致少量硫氢基合化物的形成。,非脂乳固体 no fat solid,牛乳
4、总固形物=脂肪+非脂乳固体非脂乳固体包括:乳中的蛋白质、乳糖、无机盐、维生素和微量含氮化合物。,1.1.3 乳蛋白质 milk protein 乳蛋白质主要分为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者都是非均一蛋白。定义:在20时调节脱脂乳的pH至4.6时从牛乳中沉淀的蛋白质称为酪蛋白;在同样条件下不沉淀的称为乳清蛋白。牛乳所含有的蛋白总量大约为3.3%(总氮6.38),其中 酪蛋白2.5%,乳清蛋白0.6%,含氮化合物0.2%,属于非蛋白氮(如氨、游离氨基酸、尿素、尿酸、肌酸及膘呤碱等及少量含氮维生素中的维生素态氮)。,表 牛乳中主要蛋白质的分类,酪蛋白酪蛋白是一类磷酸蛋白,占牛乳真蛋白的80%左右,五种存在
5、形式:S1、S2、-、-和-酪蛋白。主要以酪蛋白胶束(酪蛋白分子的聚集体)形式存在的。在酪蛋白胶束中存在一些无机盐,其中最重要的是钙,没有钙,胶束就会解体。酪蛋白胶束中的钙是以钙离子和胶体磷酸钙的形式存在。一般认为它是由-和-酪蛋白组成的、表面覆盖-酪蛋白的球形聚集体。酪蛋白胶束对乳的加工很重要,因为它不稳定,对pH值变化非常敏感,通过酸化和凝乳作用会沉淀或凝固。,凝乳可分为两个阶段:酪蛋白 酶 副酪蛋白+乳清月示副酪蛋白胶束 凝胶亚胶束伸出的链磷酸钙-酪蛋白,乳清蛋白 乳清蛋白主要有-乳球蛋白、-乳球蛋白、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月示胨。球状结构,乳清蛋白不会因为酸化和凝乳作用而沉淀,但加热
6、至65或65以上就会开始变性(除月示胨外)。,1.1.4 乳糖 lactose乳中的糖类,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结合成的双糖。乳糖的结构式*游离苷羟基,乳糖的特性:是一种可降解的糖类,当乳受热时会发生美拉 德反应。甜度只有蔗糖的1/6。溶解度不大(约21g/100ml水),浓缩乳制品中会出现结晶。溶液中的乳糖以-型与-型的平衡混合物形式 存在的,当温度超过93.50时,过饱和溶液中形成-乳糖(无水物)结晶;而低于93.50时,形成-含水乳糖结晶。后者存在于乳糖以结晶形式存在的乳制品中。,乳糖经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C12H22O11 乳酸菌 2C6H12O6 4C3H6O3 乳糖 葡萄糖、半乳糖 乳酸
7、 可以被半乳糖苷酶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C12H22O11 乳糖酶 C6H12O6+C6H12O6 乳糖 葡萄糖 半乳糖,1.1.5 无机盐类 salts 牛乳中含有0.8%左右的无机盐,主要以Ca、Mg、K、Na、Cl、PO4、碳酸氢盐和柠檬酸盐的形式存在,还有其他一些微量元素的无机盐存在,如Cu、Zn、Fe。除了氯化物只以溶液形式存在,乳中主要的无机盐均以两种形式存在:可溶的和胶体的,可溶性的钾、钠和氯化物主要是以离子形式存在,钙、镁小部分呈离子状态,大部分与酪蛋白、柠檬酸、磷酸结合呈胶体状态,磷是磷蛋白(酪蛋白)、磷脂及有机磷酸脂的成分。乳中90%以上的钾和钠是可溶性的,而钙和镁却只有35
8、%是可溶性的。,1.1.6 乳中的维生素 vitamin牛乳中含有几乎所有的维生素,特别是VB2含量很丰富,但VD的含量不多。具体: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B2、B6、叶酸、B12、C)各种维生素的热稳定性不同,VC热敏感性特强,而VB2、VA、VD等对热稳定。泌乳期对乳中维生素含量有直接影响,如初乳中VA及胡萝卜素含量多于常乳中的。,1.1.7 乳中的酶 enzymes酶的来源:乳腺,来源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乳中酶的种类很多,但与乳制品生产密切相关的主要有水解酶类及氧化还原酶类。脂酶Lipase 膜脂酶和乳浆脂酶,影响较大的是(乳浆)脂酶,来自乳腺和微生
9、物污染。脂酶经80/20s可完全钝化。乳脂肪对脂酶的热稳定性有保护作用。乳脂肪在脂酶作用下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而带来脂肪分解臭。磷酸酶Phosphatase 磷酸酶经62.8/30min或72/15s被钝化,以此可用来检验巴氏杀菌乳杀菌是否彻底(磷酸酶试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主要来自白血球的细胞成分,特别是在初乳和乳房炎乳中。过氧化氢酶试验常作为检验乳房炎乳的手段之一。钝化条件:75/20min。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主要来自白血球的细胞成分,是固有的乳酶。钝化条件:70/150min;75/25min;80/2.5s。还原酶deoxidiase 还原酶非固有乳酶,是微生
10、物的代谢产物,数量与微生物污染的程度成正比,在微生物检验中常用来判断乳的新鲜程度。蛋白酶proteinase 耐热性强,80/10min可钝化,作用的最适pH8.0,能使蛋白凝固。,1-过氧化氢酶80%2-酸性磷酸酶99%3-过氧化物酶4-黄质氧化酶5-碱性磷酸酶6-脂酶,1.1.8 牛乳的营养价值表 巴氏杀菌乳提供的营养素(平均值),1.2 牛乳的性质,1.2.1 乳的胶体分散体系,1.2.2 乳的理化性质Physical properties乳的物理性质是鉴定原料乳质量的重要依据。乳的色泽与光学性质新鲜牛乳一般呈乳白色或淡黄色。,乳的热学性质 冰点 牛乳冰点-0.53-0.55(平均-0.
11、542)乳糖与盐类 冰点下降;掺水 冰点回升(掺水10%,冰点0.054)掺水量推算公式(仅对酸度在20oT以内的新鲜乳):掺水量W=(C1C2)(100 S)C1其中,W 为生鲜牛奶中的掺水百分数,C1为正常牛乳测得的冰点,C2则为可疑掺水生乳测得的冰点,S为可疑牛奶总固形物的百分数。,沸点boiling point 在101kPa(1个大气压)下为100.55。乳在浓缩过程中沸点继续上升,浓缩至1/2V,沸点约上升到101.05。比热容specific heat 约为3.89kJ/(kg)。乳中主要成分的比热容(kJ/(kg)):乳脂肪209,乳蛋白质2.09,乳糖1.26,盐类2.93。
12、乳制品的比热容在乳品生产上有很重要的意义。,乳的电学性质电导(25)0.004 0.005s。氧化还原电势 Eh=+0.23+0.25V。乳的相对密度与密度density正常乳的相对密度平均为d=1.032正常乳的密度平均为D=1.030,乳的粘度viscidity与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20正常乳)平均为1.75mPas。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脂肪及蛋白质对影响最显著。加工中也会由于脱脂、杀菌、均质等处理而有所变化。牛乳的表面张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含脂率的降低而增大。20时为0.040.06N/m。表面张力与牛乳的气泡性、乳浊液状态、微生物生长、热处理、均质作用、风味等有关。
13、,牛乳的酸度acidity“滴定酸度”是乳制品生产中最为常用的,我国乳、乳制品及其检验方法中规定酸度试验是以滴定酸度为标准的,用oT或乳酸百分率(乳酸%)表示。滴定酸度titration acidity(oT)定义:以酚酞为指示剂,中和100ml乳所消耗的0.1M标准NaOH溶液的毫升数。正常的新鲜牛乳的滴定酸度一般为1618 oT。乳酸%=*100%,pH是指用H+浓度指数表示的酸度,正常新鲜牛乳的pH为6.4 6.8,酸败乳或初乳的pH在6.4以下,乳房炎乳或低酸度乳pH在6.8以上。乳中酸度的来源 刚挤出的新鲜乳的酸度称为固有酸度或自然酸度;挤出后的乳,在微生物作用下由于发酵产酸而升高的
14、酸度为发酵酸度;两者之和为总酸度。原料乳的酸度越高,对热的稳定性越差。乳的热值牛乳的热值为276J/100g,1.2.3 牛乳在热处理中的变化 1-加热臭 2-过氧化物酶钝化 3-磷酸酶钝化-褐变-酪蛋白凝固-芽孢菌杀灭-杀菌-结核菌杀灭-大肠菌群杀灭-未查明区UHT 高温瞬时杀菌(93.3瞬时)高温短时杀菌(71.7/15s)短时杀菌 低温保持式杀菌1860年的巴氏杀菌 瓶装杀菌,形成薄膜 40出现拉姆斯现象,胶体凝结 褐变反应 形成乳石 乳蛋白质的热变性 酪蛋白对热比较稳定,乳清蛋白容易发生热变性。酪蛋白在100以下加热,其化学性质没有什么变化,但对其物理性质却有明显影响。在乳清蛋白中,-
15、乳白蛋白、-乳球蛋白及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的热稳定性依次递减。加热30min时,变性温度分别是:免疫球蛋白70,血清白蛋白74、-乳球蛋白90、-乳白蛋白96。,-乳球蛋白加热变性过程图解,酶的钝化 解脂酶 8085高温短时或超高温磷酸酶 62.8/30min或72/15s过氧化氢酶 75/20min过氧化物酶 70/150min 75/25min 80/2.5s,1.2.4 异常乳 生理异常乳 主要指初乳和末乳 微生物污染乳 原料乳被微生物严重污染产生异常变化,最常见的是酸败乳和乳房炎乳。化学异常乳 包括低成分乳、低酸度酒精阳性乳、冻结乳、风味异常乳及异物异常乳。,1.3 牛乳中的微生物 m
16、icroorganism,1.3.1 牛乳中的微生物种类牛乳中存在是微生物有细菌、酵母和霉菌,以细菌在牛乳贮藏与加工中的意义最为重要。乳酸菌链球菌属、明串珠菌属、乳酸杆菌属丙酸菌,肠细菌,孢子杆菌,小球菌属,假单胞菌,产碱杆菌属,病原菌,1.3.2 牛乳在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室温下(1314/36h)微生物的生长过程可分为:抑制期、乳链球菌期、乳酸杆菌期、真菌期和脓化菌期。,牛乳中微生物污染途径:乳房内的微生物(小球菌、链球菌)挤乳过程(饲料、粪便、土壤、乳头清洗交叉污染、挤奶工本身带入)挤乳后1.3.3 乳中微生物的耐热性 大多数致病菌耐热性低,以结核菌最耐热。微生物耐热性的影响因素:菌种
17、、菌龄、数量、基质的成分和性质、加热温度和时间等,思考题,1 牛乳的组成?各中成分的大概含量?2 名词解释:酪蛋白 乳清蛋白 滴定酸度3 如何理解“牛乳的胶体分散体系”?,2 巴氏杀菌乳与灭菌乳,2.1 巴氏杀菌乳 巴氏杀菌乳(pasteurised milk)是用优良的新鲜牛乳经净化、均质、杀菌和冷却后,以液体鲜乳状态,用塑料袋装或玻璃瓶装等形式的小包装,直接供给消费者饮用的商品乳。也称之为消毒乳或市乳(market milk)。根据脂肪含量的不同,可分为全脂乳、高脂乳、低脂乳、脱脂乳和稀奶油。巴氏杀菌乳的加工工艺流程:原料乳验收 预处理 预热均质 巴氏杀菌 冷却 灌装封口 装箱冷藏,原料乳
18、的验收check and accept感官评定:包括牛乳的滋气味、清洁度、色泽等。理化指标:包括含脂率、蛋白质含量、杂质度、冰点、酒精试验、酸度、温度、相对密度、pH、抗菌素残量等。微生物指标:主要指细菌总数。其他如体细胞数、芽孢数、耐热芽孢数基嗜冷菌数等。(1994年欧共体修订的标准中规定原料乳中体细胞含量不得高于400 000个/ml。),表 欧共体液态乳制品细菌总数的标准(1993),酒精试验alcohol test 检查乳中蛋白质的稳定性,一般以72%(v/v)的中性酒精与原料乳等量混合摇匀,无凝块出现,则其滴定酸度不高于18oT。影响原料乳质量的主要因素:奶牛的品种和健康状况,牧场环
19、境,饲料品质,清洗与卫生,乳的微生物总质量,化学药品残留量,游离脂肪酸,挤奶操作,贮存时间和温度等。优质牛乳中的细菌生长情况 单位:cfu/ml 贮存温度 刚挤出 24h后 48h后 72h后 4.4 4 000 4 000 5 000 8 000 15 4 000 1 600 000 33 000 000 326 000 000,2.1.2 预处理 pretreatment牛乳的净化 purify 净乳目的:除去乳中的机械杂质并减少微生物数量。可采用过滤净化(过滤筛网或双联过滤器)及离心净化(离心净乳机)。牛乳的冷却贮存牛乳净化后应立即冷却到4以下.目的:抑制微生物繁殖。冷却设备:板式换热器
20、贮奶罐要有搅拌装置,搅拌的目的:使乳温均匀,防止脂肪上浮。,表4-2-3 牛乳的贮存温度与抗菌期的关系 表4-2-4 乳的贮存时间与冷却温度的关系,牛乳的标准化 standardization标准化的目的:使乳制品中脂肪与非脂乳固体的比值符合产品规格要求。标准化的方法:原料乳中脂肪含量不足添加稀奶油或除去部分脱脂乳;原料乳中脂肪含量过高添加脱脂乳或提取部分稀奶油。标准化计算:前提:需标准化的原料乳的脂肪和非脂乳固体含量,用于标准化的稀奶油或脱脂乳中脂肪和非脂乳固体含量均已知。,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消毒乳的含脂率为3.0%。因此,凡不合乎标准的乳,都必须进行标准化。,稀奶油中非脂乳固体含量脱脂
21、乳中非脂乳固体含量Ws、Ws1、Ws2、分别是原料乳、稀奶油、脱脂乳中非脂乳固体含量;WF、WF1、WF2、分别是原料乳、稀奶油、脱脂乳中脂肪含量;,原料乳中脂肪含量不足时,添加稀奶油R标准化乳中脂肪和非脂乳固体含量之比,m、mc、mS分别是原料乳、稀奶油和脱脂乳的质量Ws、Ws1、Ws2、分别是原料乳、稀奶油、脱脂乳中非脂乳固体含量;WF、WF1、WF2、分别是原料乳、稀奶油、脱脂乳中脂肪含量,1,原料乳中脂肪含量过高时,添加脱脂乳,S,例1:已知原料乳中脂肪:WF=8.5%、非脂乳固体:WS=21%,成品乳标准规定:R=0.4,用于标准化的稀奶油中脂肪:WF1=40%,脱脂乳中脂肪:WF2
22、=0.2%,现有一吨原料奶,应如何进行标准化。,原料乳中脂肪:WF=8.5%、非脂乳固体:WS=21%脂肪/非脂乳固体:R0=8.5%/21%=0.404 成品乳标准规定:R=0.4,R0R原料乳中脂肪含量过高添加脱脂乳或提取部分稀奶油。稀奶油中脂肪:WF1=40%脱脂乳中脂肪:WF2=0.2%稀奶油中非脂乳固体WS1=WS(100-WF1)/100=21%(100-40%)/100=20.916%脱脂乳中非脂乳固体WS2=WS 100/(100-WF)=21%100/(100-8.5%)=21.017%每吨原料中应添加脱脂乳量(含脂0.2%)ms=1000(WF-WSR)/(WS2R-WF2
23、)=1000(8.5%-21%0.4)/(21.017%0.4-0.2%)=12.195kg,例2:已知原料乳中脂肪:WF=8%、非脂乳固体:WS=21.5%,成品乳标准规定:R=0.4,用于标准化的稀奶油中脂肪:WF1=40%,脱脂乳中脂肪:WF2=0.2%,现有一吨原料奶,应如何进行标准化。,原料乳中脂肪:WF=8%、非脂乳固体:WS=21.5%脂肪/非脂乳固体:R0=8%/21.5%=0.37,R0R原料乳中脂肪含量不足添加稀奶油或除去部分脱脂乳稀奶油中脂肪:WF1=40%非脂乳固体含量WS1=WS(100-WF1)/100=21.5%(100-40%)/100=21.414%每吨原料中
24、应添加稀奶油量(含脂40%)mc=1000(WF-WSR)/(WS1R-WF1)=1000(8%-21.5%0.4)/(21.414%0.4-40%)=2.1216kg,2.1.3 牛乳的均质Homogenisation均质的目的:对脂肪球进行机械处理,使其呈较小的脂肪球(1m)均匀一致地分散在乳中。二次均质:增强均质的效果,其本质是将一次均质后又重聚起来的脂肪球分开。均质压力:10-25Mpa,(一级1721MPa,二级3.55MPa)均质温度:5580均质化乳的特点:均一性、良好的风味、泡沫。,2.1.4 牛乳的巴氏杀菌 pasteurisation表4-2-5 乳品加工中主要的热处理分类
25、,初次杀菌:将牛乳进行一定的低温加热处理,杀死低温菌营养体,延长牛乳在冷藏条件下的保存时间。在任何情况下,初次杀菌乳的磷酸酶试验都不应呈阴性。巴氏杀菌:目的是杀死所有的致病菌营养体。磷酸酶试验阴性。灭菌:目的是杀死所有能导致产品变质的微生物,使产品能在室温下贮存一段时间。,2.1.5 冷却、灌装、贮存和分销经巴氏杀菌的的牛乳应尽快冷却到5以下,然后进行灌装。冷却的原因是磷酸酶活化的问题。磷酸酶对热敏感,不耐热,易钝化(63/20min),但牛乳中含有可渗析的不耐热的抑制因子和不能渗析的耐热的活化因子。抑制因子在63/30min或72/15s的杀菌条件下不被破坏,所以能抑制磷酸酶恢复活力,而在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课件 第二 乳制品 加工 工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90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