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三章细菌的生长和遗传变异.ppt
《教学课件:第三章细菌的生长和遗传变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三章细菌的生长和遗传变异.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三章 细菌的生长和遗传变异,3.2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2,主要内容,一、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二、遗传的物质基础三、遗传信息的表达基因表达四、微生物的基因突变五、基因重组六、遗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七、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八、微生物的驯化活性污泥驯化九、核酸探针杂交和PCR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3,自学作业,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简述DNA的复制过程?请说明什么是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请分别解释转化、接合、转导,三者的区别是什么?请简要说明遗传工程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废水处理中驯化的作用是什么?,4,遗传性:亲
2、代性状在子代重现,使其子代的性状与亲代基本上一致的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继承亲代优点,保持物种延续,一、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5,细菌同其他生物一样,有其固有的遗传性。细菌的遗传是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系统发育愈久的细菌,其遗传的保守程度愈大,越不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老龄菌遗传保守程度比幼龄菌大。,一、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6,变异:任何一种生物,亲代和子代之间在生理、形态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这种现象叫变异(个体形态、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代谢产物)“龙生九子,各不相同”,定义:细菌的遗传性状变化称变异,7,细菌易变异,细菌的繁殖快,又与外界环境接触面积大环境条件在短时期内对菌体产
3、生多次影响,在受物理、化学因素影响后,易产生适应新环境的酶(诱导酶),从而改变原有的特性,即产生了变异。,8,细菌变异形式:,个体形态的变化,菌落形态(光滑型粗糙型)的变异,营养要求的变异,对温度、pH要求的变异,毒性的变异,抗毒能力的变异,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异及代谢途径、产物的变异等。,9,定向培育:有目的地控制微生物生长条件,使其向人类需要的方向变异。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称为驯化(acclimation、adaption),有毒有害废水、难降解废水处理,通过驯化,增强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提高处理效果。,10,二、遗传的物质基础,细菌的遗传物质:一切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核酸(特别是DNA),11,1
4、928年,Griffith进行了以下几组实验:(1)动物实验对小鼠注射活RII菌或死SIII菌 小鼠存活对小鼠注射活SIII菌小鼠死亡对小鼠注射活RII菌和热死SIII菌 小鼠死亡抽取心血 分离活的SIII菌,F.Griffith,研究对象: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肺炎双球菌)SIII型菌株:有荚膜,菌落表面光滑,有致病性RII型菌株:无荚膜,菌落表面粗糙,无致病性,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经典转化实验(transformation),12,Griffith转化试验示意,混合培养,RII型活菌,SIII型活菌,SIII型热死菌,RII型活菌,SIII型活菌,健康,健康
5、,健康,健康,健康,健康,健康,病死,病死,病死,Griffith转化试验示意图,13,(2)细菌培养实验,(3)S型菌的无细胞抽提液试验,以上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III型细菌细胞内可能存在一种转化物质,它能通过某种方式进入RII型细胞并使RII型细胞获得稳定的遗传性状,转变为SIII型细胞。,热死SIII菌不生长活 RII 菌长出RII菌热死SIII菌长出大量RII菌和10-6SIII菌,活R菌+S菌无细胞抽提液长出大量R菌和少量S菌,+活RII菌,平皿培养,14,二、遗传的物质基础,2.DNA的化学组成 DNA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它由四种核苷酸组成,每一种 核苷酸均含环状碱基、脱氧核糖和
6、磷酸根三种组分。四种碱基为: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15,DNA双螺旋结构 DNA是由两条多核苷酸分子的长链所组成。两条长链之间靠碱基上的氢键作用相联结,遵循配对原则:AT,GC,16,4.DNA复制 DNA的复制过程首先是DNA的双链从一端打开,分离成两条单链,然后以每条单链为模板,通过碱基配对逐渐 建立起完全互补的一套核苷酸单位,新连接上的多核苷 酸与原有的多核苷酸链重新形成新的双螺旋DNA。,17,4.DNA复制 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一个DNA分子最终复制成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DNA,从而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复制后的DNA分子有一条新链和一条旧链组成,称为半保留复
7、制。,18,遗传物质在细胞内存在部位和方式(七个水平):,(1)细胞水平:DNA集中在核质体中。(真核微生物:细胞核)杆菌细胞内大多存在两个核质体,而球菌一般只有一个。,(2)细胞核水平:,原核微生物:无核膜包裹,呈松散无定型状态,核基团 不与蛋白质结合,真核微生物:有核膜,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 体(genome),核外染色体(能自主复制):广义上讲称质粒(plasmid),19,(3)染色体水平,原核微生物:每一个核质体中只有一个裸露的、在光学 显微镜下无法看到的环状染色体。,真核微生物:往往有不同数目的染色体。酵母菌属(saccharomycs)17,染色体的套数:只有一套相同功能
8、的染色体时称之为 单倍体,有两套时称双倍体。,(4)核酸水平,绝大多数的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只有部分病毒才是RNA。,20,(5)基因水平(功能单位),基因:具有遗传功能的DNA分子的片段,平均含有1000bp(碱基对)。一个DNA分子中含有许多基因,不同基因分子含碱基对的数量和排列序列不同。,基因的分类,调节基因(regulator):控制结构基因的活性,结构基因(structure gene)操纵基因(operator)启动基因(promotor),21,遗传密码:DNA上各个核苷酸的特定排列顺序。每个密码子由3个核苷酸顺序来决定。,(7)核苷酸水平(最低交换单位、突变单位),(6)
9、密码水平(信息单位),22,质粒(plasmid),定义:游离于染色体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即cccDNA(circular covalently closed DNA)结构:具有超级螺旋结构,分子量106108Da(道尔顿)10010000kbp可移动性:异种间转移,Genther F.J.(1998):69种环境中的细菌中,38能从实验室的细菌接受R因子。,23,几种典型的质粒,50年代在日本发现的一种质粒(从患痢疾但被抗生素治疗后的病人中分离出的痢疾志贺式菌中),而且能把抗药性转移到E.coli。,后来在沙门氏菌属(Salmonalla)芽孢杆菌属(Bacil
10、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ulococcus),中找到。,R因子在细胞中的数目12几十个。对多种抗生素有抗性,也可作为基因载体。具有R因子的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存活率高。,1)R因子R质粒,24,2)F因子(Fertility factor)、致育因子、性因子,是E.coli中决定性别的质粒。62106Da,94.5kbp,特点:能够插入染色体,使染色体的长度增长。,25,3)降解性质粒,二甲苯质粒:XYL(Xylene)辛烷质粒:OCT(Octane)甲苯质粒:TOL(Toluene)萘质粒:NAP(Napthalene)樟脑质粒:CAM(Camphor)
11、水杨酸质粒:SAL(Salicylate),在环保中有重要的意义:超级工程菌的获得。,含有能降解复杂物质的基因,从而使细菌能降解难降解有机物。大多在假单胞菌属中发现。,至今发现的主要降解质粒(以其所能分解的底物命名),26,三、遗传信息的表达基因表达,基因:具有遗传功能的DNA分子的片段,平均含有1000bp(碱基对)。一个DNA分子中含有许多基因,不同基因分子含碱基对的数量和排列序列不同。基因:能够表达和产生基因产物(蛋白质或RNA)的DNA序列。,27,1.核糖核酸RNA RNA核糖(DNA为脱氧核糖)尿嘧啶U代替胸腺嘧啶T,三、遗传信息的表达基因表达,2.三种RNA(1)信使核糖核酸mR
12、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2)核蛋白体核糖核酸rRNA:rRNA与蛋白质组成核糖 体,是蛋白质(多肽)的合成场所;(3)转运核糖核酸tRNA:可识别mRNA上的信息,并将特定的氨基酸运送到rRNA上供蛋白质合成。,3.密码子 RNA上每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细菌的繁殖体现为:DNA、RNA、蛋白质等的合成,28,三、遗传信息的表达基因表达,4.基因表达:基因上贮存的遗传信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变化过 程才能够在生理上或形态上表达出相应的遗传性状。需要经过转录翻译表达三个过程。,(1)转录:以DNA双链中的一条链为模板,按互补方式合成RNA,遗传信息由DNA到RNA的过程称为转录。基因DNA上遗传信
13、息转录下的RNA即为mRNA。,29,三、遗传信息的表达基因表达,(2)翻译:转录后的mRNA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并且由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即遗传信息到蛋白质的传递为翻译。,30,三、遗传信息的表达基因表达,(3)由基因DNA所决定的酶通过代谢作用建造出某种细胞结构(如荚膜、鞭毛、细胞成分等),从而使微生物表现出某种性状,称为性状表达(发育)。,31,四、微生物的基因突变,定义:DNA链上因碱基的缺失、置换、插入而发生的碱基排列顺序的变化,从而导致表现形状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基因突变(变异)。,基因突变,32,2.基因突变的原因,自发突变:由于自然界
14、的某些物理化学因子的干扰(辐射、臭氧),也可由微生物体内代谢产物(亚硝酸盐、过氧化氢)引起,自发突变频率低 10-510-9 诱发突变:通过施加物理化学因素(紫外线硝酸)诱变剂可大大提高突变率),33,3.微生物基因突变的特点,适用于整个生物界,以细菌的抗药性为例。不对应性:突变的性状与突变原因之间无直接的对应关系。自发性:突变可以在没有人为诱变因素处理下自发地产生。稀有性:突变率低且稳定。独立性:各种突变独立发生,不会互相影响。可诱发性:诱变剂可提高突变率。稳定性:变异性状稳定可遗传。可逆性:从原始的野生型基因到变异株的突变称为正向突变(forward mutation),从突变株回到野生型
15、的过程则称为回复突变或回变(back mutation或reverse mutation)。,34,4.微生物基因突变机制,基因突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自发的或诱发的,诱变又可分为点突变和畸变。,35,点变异:一个或数个碱基发生变化,36,碱基置换(substitution),定义:对DNA来说,碱基的置换属于一种染色体的微小损伤(microlesion),一般也称点突变(point mutation)。它只涉及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所置换。分类:转换(transition),即DNA链中的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颠换(transversion),即一个嘌呤被一
16、个嘧啶,或是一个嘧啶被一个嘌呤所置换。,对某一具体诱变剂来说,即可同时引起转换与颠换,也可只具其中的一种功能。根据化学诱变剂是直接还是间接地引起置换,可把置换的机制分成以下两类来讨论。,37,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 或 phase-shift mutation,指诱变剂使DNA分子中增加(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从而使该部位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发生转录和转译错误的一类突变。由移码突变所产生的突变株,称为移码突变株(frame-shift mutant)。与染色体畸变相比,移码突变也只能算是DNA分子的微小损伤。丫啶类染料,包括原黄素、丫啶黄、丫啶橙和-氨基丫
17、啶等,以及一系列称为ICR类的化合物,都是移码突变的有效诱变剂。,38,染色体畸变(chromosomal aberration),某些理化因子,如X射线等的辐射及烷化剂、亚硝酸等,除了能引起点突变外,还会引起DNA的大损伤(macrolesion)染色体畸变,它包括: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化:缺失(deletion)重复(duplication)易位(translocation)倒位(inversion)染色体数目的变化,39,畸 变:碱基片断发生变化,40,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化,分为染色体内畸变和染色体间畸变两类。染色体内畸变:只涉及一条染色体上的变化,如发生染色体的部分缺失或重复时,其结果可造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课件 第三 细菌 生长 遗传 变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90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