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五节嗅觉及食品的嗅觉识别.ppt
《教学课件第五节嗅觉及食品的嗅觉识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五节嗅觉及食品的嗅觉识别.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节 嗅觉及食品的嗅觉识别,嗅觉(olfaction):气体刺激鼻腔内嗅觉细胞而产生的感觉。嗅觉是一种基本感觉,它比视觉原始,比味觉复杂。现在嗅觉已不是最重要的感觉,但嗅觉的敏感性还是比味觉敏感高很多。,嗅觉器灵敏度比味觉高很多:最敏感的气味物质:甲基硫醇1.4110-10M 最敏感的呈味物质:马钱子碱1.610-6 M 嗅觉感官能够感受到的乙醇溶液的浓度要比味觉感官所能感受到的浓度低24,000倍。食品除味道之外,还含有各种不同气味。味道和气味共同组成食品的风味,直接影响人类对食品的接受性和喜好性,同时对内分泌亦有影响。因此,嗅觉与食品有密切的关系,是进行感官评价时所使用的重要感觉之一。,
2、一、嗅觉器官,鼻子(两个鼻腔)是人体感受气味的嗅觉器官。,在鼻腔上部有一块对气味异常敏感的区域,称为嗅感区或嗅裂,嗅感区内的嗅粘膜是嗅觉感受体。嗅粘膜呈不规则形状,上面布满了嗅细胞、支持细胞和基细胞。,嗅细胞是嗅觉感受体最重要的成分。,过程:空气中气体物质的分子在呼吸作用下,首先进入嗅感区,吸附并溶解在嗅粘膜的表面,进而扩散至嗅毛,被嗅细胞所感受,然后嗅细胞将所感受到的气体刺激通过传导神经以脉冲信号的形式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嗅觉。,二、嗅 觉 过 程,气味是能够引起嗅觉反应的物质。,三、气味(odour),海宁(Henning)曾提出过气味的三棱体概念,他所划分的六种基本气味分别占据三棱体的六
3、个角(见右图),而所有气味都是由这六种基本气味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1.嗅觉疲劳 嗅觉疲劳是嗅觉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嗅觉长期作用于同一种气味刺激而产生的适应现象。嗅觉疲劳比其它感觉的疲劳都要突出。嗅觉疲劳存在于嗅觉器官末端,感受中心神经和大脑中枢上。,四、嗅觉特征,嗅觉疲劳的三个特征:1、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式嗅感消失有一定的时间间隔(疲劳时间);2、在产生嗅觉疲劳的过程中,嗅味阈逐渐增加;3、嗅觉对一种刺激疲劳后,嗅感灵敏度再恢复需要 一定的时间。,在嗅觉疲劳期间,有时所感受气体的本质也会发生变化。如:在嗅闻硝基苯时,气味会从苦杏仁味变为沥青味;在闻三甲胺时,开始象鱼味,过一会又象氨味。这种
4、现象是由于 不同的气味组分在嗅感 粘膜上适应速度不同而 造成的。,嗅觉疲劳产生的原因 有人认为气味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大量的气味分子刺激嗅感区,导致嗅觉疲劳,疲劳速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提高。也有研究者认为在强刺激作用下,在嗅感区某些部位的持续 去电荷干扰了嗅感 信号的传输而导致 嗅觉疲劳。,3)混合后某种气味被压制,而其它的气味特征保持不变,即失掉了某种气味;4)混合后原来的气味特征彻底改变,形成一种新的气味;5)混合后保留部分原来的气味特征,同时又产生一种新的气味。,气味混合中比较引人注意的是用一种气味去改变或遮盖另一种不愉快的气味,即“掩盖”在日常生活中:香水、除臭剂 在食品上:葱、姜等(
5、鱼、肉腥味),人类嗅觉在察觉能力上强于味觉,但对分辨气味物质浓度变化却不及味觉。由于嗅觉更易疲劳,疲劳 持续时间也长,影响因素较多(气体纯度、实验方法、条件、身体状况等),所以准确测定 嗅觉阈值较难。,五、嗅阈及其影响因素,影响因素:(1)个体差异大;(2)时间(上午嗅觉敏感度会提高,饭后下 降);(3)大气环境、人的身体状况;(4)人的各个生理期。,1、嗅技术 嗅觉受体位于鼻腔最上端的嗅上皮内。在正常的呼吸中,吸入的空气主要通过下鼻道和中鼻道,只有极少量缓慢通过鼻腔嗅区。所以只能感受到有轻微的气味。,六、食品的嗅觉识别,为了获得明显的嗅觉,就必须将嗅味物质置于鼻腔下面,适当用力地吸气(收缩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课件 五节 嗅觉 食品 识别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88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