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三次全球心肌梗死定义.ppt
《教学课件第三次全球心肌梗死定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三次全球心肌梗死定义.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2 ESC/ACCF/AHA/WHF,第三版全球心肌梗死通用定义,1979年WHO对心肌梗死的定义,符合以下三条标准中的两条即可诊断AMI典型症状,如胸部不适(typical symptoms,i.e.,chest discomfort)酶学升高(enzyme rise)典型心电图改变包括Q波的出现(a typical ECG pattern involving the devolopment of Q waves),诊断心肌梗死的三个指标,症状:敏感性及特异性相对较差心电图:对决定是否再灌注治疗起决定作用,但诊断MI的敏感性最多75%心脏生物标志物(cardiac biomarkers
2、),心肌损伤的生物标志物,1954年谷草转氨酶(GOT)1970s“心肌酶谱”AST(旧称GOT)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 CKMB mass1990s 肌红蛋白1994年cTnT、cTnI FDA批准 定性定量高敏可识别重量1克的心肌坏死灶(高敏cTn,更早更敏感),CK-MB不再是诊断 MI的金标准,应用cTnT升高作为AMI的诊断标准,与CK相比,诊断率增加74%,与 CK-MB相比增加41%。,建立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的基础,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的心脏生物标志物影像技术不断发展、成熟、更敏感区别不同心肌梗死的病因 因此从流行病学调查、临床
3、研究到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以及临床实践,都需要一个更为精确的心梗定义。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2007年联合颁布了全球心肌梗死的统一定义,WHO 1979 ACC/ESC 2000AHA/ACC/ESC/WHF 2007AHA/ACC/ESC/WHF 2012,2007年10月全球四大组织AHA、ACCF、ESC和WHF专家共识文件心肌梗死的再定义,2008年10月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分会”和“编委会”对策研究文章)推荐在我国采用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历史演变,2000年 第一版“全球心肌梗死新定义”问世:强调在心肌
4、缺 血情况下任何的心肌坏死均应定义为心梗;2007年 心肌梗死再定义:进一步明确了心梗的基本概念,同时强调心梗可由不同临床情况所致;2012年 在ESC年会公布第三次全球心肌梗死通用定义,1、心脏标志物(cTn最佳)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URL)99百分位值,同时至少伴有下述心肌缺血证据之一:心肌缺血症状ECG提示新发缺血性改变新发ST-T改变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ECG提示新发病理性Q波形成影像学证据提示新发局部室壁运动异常或存活心肌丢失冠脉造影或尸检发现冠脉内存在的新鲜血栓,急性心肌梗死定义-标准1,统计学术语,指这一正常上限值来自99%的正常人测定数据,故非常可信,参考值
5、上限(URL)99百分位值,正常值范围的确定常用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是基于一定可信度而建立的的,即它最多仅能包含95%或99%的“正常”个体。,新定义中的第5条是新增加的内容,其意义是强调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后在救治的过程中,应积极行冠状动脉造影来验证心肌梗死的原因,并尽早开始冠脉在通的治疗。从07版和12版的定义还可以看出,血清肌钙蛋白水平的改变对诊断心肌梗死具有绝对重要的价值。,1979年WHO标准,2000年ESC/ACC标准,AMI诊断标准对照,2、心源性死亡:通常伴有心肌缺血的症状,并伴有推测为新发心肌缺血ECG改变或新发LBBB,但死亡之前未能获取血标本或血液中心肌标志物尚未开始升高
6、。,急性心肌梗死定义-标准 2,3、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相关的心肌梗死:-基线cTn水平正常者,PCI术后超过URL99百分位值的5倍-若基线水平升高且保持稳定或处于下降期,则术后cTn较基线值升高20%.此外,尚需具备以下任何一项:心肌缺血的症状 新发现的心肌缺血ECG改变 血管造影结果与PCI并发症相吻合 影像学检查显示新发的心肌丢失或新发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急性心肌梗死定义-标准 3,4、支架内血栓相关MI:在心肌缺血时冠脉造影或尸检发现支架血栓形成,并伴有心肌标志物升高和/或下降,至少有一次数值超过URL99百分位值。,急性心肌梗死定义-标准 4,5、与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
7、:基线cTn水平正常者接受冠脉搭桥术(CABG)后,心脏标志物水平超过URL99百分位值的10倍,同时合并下述一项:ECG新发病理性Q波或新出现的LBBB 冠脉造影证实新发桥血管或自身冠状动脉闭塞 影像学检查显示新出现的心肌丢失或新发的节段 性室壁运动异常。,急性心肌梗死定义-标准 5,符合以下任何一条标准即可诊断发现新的病理性Q波,有或无症状,且排除了非缺血性病因影像学证据显示局部存活心肌丢失(变薄并丧失收缩功能),且排除了非缺血性病因病理检查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定义标准,心肌梗死的临床分型,1型 自发性MI(原发冠脉事件)2型 继发于缺血的MI(需O2/供O2)3型 突发意外
8、性心源性死亡4型 PCI相关的MI(a.b)5型 CABG相关的MI,旧版定义可根据ECG可分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该分类主要突出了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为溶栓和PCI治疗提供依据。而新版定义的临床分类更加突出了病因的诊断。两种分类标准虽不一样,但是两者交叉补充,能更好地指导临床的诊治工作。,心肌梗死的定义与分型,由原发性冠状动脉事件引起粥样斑块破裂、溃疡、侵蚀和/或破裂、裂隙或夹层导致一个或多个冠脉内血栓形成,型 心肌梗死(自发性MI),型 心肌梗死(继发心肌缺血的MI),由心肌氧供减少或耗氧增加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栓塞快速或缓慢心律失常低血压高血压(伴或不伴左室肥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课件 第三次 全球 心肌梗死 定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88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