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银员培训资料.ppt
《收银员培训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银员培训资料.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收银员银联刷卡培训内容,2012.02,第二章 银行卡基本知识,第一节银行卡的定义一、银行卡的定义 银行卡是指由商业银行(含邮政金融机构,下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帐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第二章 银行卡基本知识,二、银行卡的分类(一)按是否能提供信用透支功能,可分为信用卡和借记卡1、信用卡按是否向发卡银行交存备用金,又分为贷记卡和准贷记卡两种2、借记卡按功能不同,又可分为转帐卡、专用卡等(二)按发卡对象不同,可分为单位卡(商务卡)和个人卡(三)按银行卡的使用范围,可分为国际卡、国内卡和地区卡(四)按持卡人的从属关系,可分为主卡和附属卡(五)按银行卡的清算币种不
2、同,可分为人民币卡、外币卡和双币种卡(六)按卡片信息的存储方式区分为磁条卡、IC卡和复合金融卡,第二章 银行卡基本知识(五),(七)按国内发卡银行的发卡品牌区分,第二章 银行卡基本知识,第三节 中国银联、银联标识卡和银联标准卡中国银联全称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ChinaUnionPay Co.,Ltd.),2002年3月26日成立,总部设在上海。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由八十多家国内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制金融机构,注册资本16.5亿元人民币。一、中国银联的基本职能简介1、建立和营运全国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2、提供先进的电子化支付技术和银行卡信息交换相关的专业化服务3、开展银行
3、技术创新,第二章 银行卡基本知识,4、管理和经营“银联”标识5、制定银行卡跨行交易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协调和仲裁银行间跨行交易业务纠纷6、组织行业培训、业务研讨和开展国际交流,从事相关研究咨询服务7、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相关服务业务,第二章 银行卡基本知识,二、认识银联卡(一)“银联”标识1、“银联”标识图,红色象征合作、诚信;蓝象征畅通、高效;绿色象征安全,银联老标识 银联新标识 2001 年 3 月启用 2005 年 10 月 18 日 启用,一、银联新标识图案说明 银联新标识以红、蓝、绿三种不同颜色银行卡的平行排列为背景,衬托出白颜色的“UnionPay”英文和“银联”中文造型。银联
4、新标识是在维持银联老标识基本形象不变的基础上产生的。与银联老标识相比,银联新标识主要是增加了英文“UnionPay”,并对三色块的面积、倾斜度等局部要素做了微调,充分体现了银联新标识的国际化特征,以及新老标识的延续性和继承性。,二、特别提醒(一)银联新标识启用后,银联老标识卡还可以继续使用吗?为最大限度保护成员银行的现有资源,减少更换标识带来的成本,避免商户、持卡人在受理、使用新老标识卡片时出现歧义和混乱,中国银联将本着“新市场及必要的新产品采用新标识,现有市场和产品的标识采取新老并行和自然替换”的原则启用新标识。也就是说,银联新老标识卡片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共同存在。持卡人可以一如既往地使用银
5、联老标识卡,商户也将一视同仁的受理银联新、老标识卡。(二)银联新、老标识卡在使用上有差别吗?持卡人可在境内贴有银联新、老标识的场所畅通无阻地使用所持有的银联新标识卡或银联老标识卡。银联新、老标识卡片如在境外使用,请遵守中国银联和发卡银行的相关规定。,第二章 银行卡基本知识,2、“银联”全息防伪标志:双色背景立体天坛全息放大镜“银联”图章 3、“银联”标识卡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国内各发卡金融机构发行,采用统一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可以跨行跨地区使用的带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第二章 银行卡基本知识,4、银联标识卡的主要特征(1)银行卡卡片正面印制了统一的“银联”标识图;(2)卡片正面的“银联
6、”标识图案上方加贴有统一的全息防伪标志(3)卡片背面使用统一的签名条(有银联字样)。,第二章 银行卡基本知识,5、银联标识卡的使用范围“银联”标识卡可在国内贴有“银联”标识的ATM机上提取现金和查询;可在各种商场、酒店、机场等场所的贴有“银联”标识的POS机上进行消费使用。一些城市的部分ATM上可提供跨行转帐;可以通过银联的电子支付网关,进行以银行卡为支付载体的交易和转帐。,银联标准卡,银联标准卡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国际标准的、卡号以62开头的银行卡。,“”标识卡和银联标准卡的关系,银联标准卡一定是“”标识卡,“”标识卡不一定是银联标准卡,既是标准卡,也是标识卡,只是标识卡,不是标准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收银员 培训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287408.html